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统计大明-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着工人心的把卡扣夹子夹好,放入卡槽,然后正面背面各刷上一层墨,接着这张纸连同卡扣夹子一同传递到下一道工序。
  下一道工序就不用再对版了,直接把夹子放在自己这的卡槽再正反印制,如此印刷四遍,一征版光鲜亮丽的粮票就印刷成功了。
  接着就是凹凸花,这是一专门定制的钢制压花机器,工人心的把夹子再次卡好,把纸张铺平,示意另一边的两个工人。
  那边两个工人立刻转动绞盘,磨具一点点的压紧,直到绳子转动到固定的位置,然后工人在回转转盘。
  这时候出来的粮票就已经带着印花图案了,这个时候的宝钞已经完工,工人把宝钞夹子去掉,送去第一步的太监那里。
  接着是裁剪工序,这个当然不是拿着剪子一点点的剪开,而是用一个特制的裁纸刀,上面有固定的尺寸,工人只要按照工序,确定粮票已经放到固定位置,在按下刀片就可。
  一版粮票裁好,工人心的整理整齐,一张粮票有巴掌大,所以一版纸币只能印刷二十五张,四版正好一百张方便封装。
  这第一版的二十五张自然不是准备封装的,桂喜早已经等在那里,见粮票做好,立刻颠颠的去拿过来,递到朱慈烺手上。
  朱慈烺接过粮票,只见粮票整体因为采用棉花加上少许桑树皮,呈现偏青的白色。粮票的团虽然是四色印,但是总体还是偏红色,显得非常喜庆。
  粮票的正面最上面印制着‘奉旨造皇明粮票,’。
  中间部分和四角都写着一石的字样,票面的最中间位置有大写的壹石。下方则是两行字:
  “凭此票可到所有皇明粮号兑换粳米一石或者等价现银”
  “本票由内库监督皇明统计司造”
  背面正中则是一段话“统计司奉旨造,伪造者斩,使用者抄没家产流配荒岛,举报者奖励银五百两并给犯人财产。”
  粮票的四角则依旧是一石的字样。背面最下面的花纹中间专门一个空间写着‘崇祯八年制’
  粮票的文字之间,是盘龙、麦穗、兰花、菊花、稻谷、等图案图案之间有繁复的各色几何图案点缀。
  把纸币对准阳光,纸币的纸张中会隐隐出现数个大明字样,抚摸纸币右下角还有凸凹不平的壹石字样。
  虽然在朱慈烺看来这个粮票还很原始,但是对于同时代的造假者来,这已经是地域级难度。
  朱慈烺对这个还是很满意的,直接带着粮票就去找崇祯去了。
  崇祯拿着粮票翻看了半晌,然后又拿出最近造出来的宝钞,对比之下,高下立判!
  崇祯对此也没有什么疑义:“既然已经印刷出来,那就发现去吧,听今各部把统计司都围住了?你又让他们填表?”
  朱慈烺点点头:“那是,总不能要什么给什么,凡事都要有章程,那个表我在上奏的时候也呈送给父皇了,父皇不是准了么?”
  崇祯看到了那个表,但是他并没有仔细看,东厂送过来朱慈烺制作的各种表格太多了,他看的多了也就不稀罕了。
  崇祯奇怪的问道:“听你下朝就让五城兵马司的人对各地上缴送往旧太仓,为何对各部存银不闻不问?各部今可是好好的浪费了一把,听有人一口气发了一年的饷银……”
  朱慈烺呵呵一笑:“这里面的事儿臣也不便追究,要是真的逐个去核查,不要两个月理顺各部况,恐怕一年也难以算清。”
  崇祯微笑着:“你的统计司不是很厉害么?怎么这点账都算不好?各部每年统计自己的账务最慢的户部也紧紧一个月就成了。”
  朱慈烺撇撇嘴:“他们那些账本根本就不能看,漏洞百出,要是查还不是底掉,到时候翻旧账,那些账本更乱,要想理清非得下大力气不可,有那个功夫还不如多干点实事。”
  崇祯嗯了一声:“你那银子都准备好了?还有兵部的棉衣问题你打算怎么解决?辽东的奏章每都在往朕这边送呢。”
  朱慈烺点点头:“冬装确实是大事,不过我查看过兵部历年的汇报,冬装每年都缺,其实不仅是冬装,有些卫所已经数十年没有发过一件军装,一副盔甲。
  故而事虽然紧急,但是大家想必都有应急的办法,紧急筹措必然导致棉价暴涨,也未必购的齐,就算购齐了棉花,现在已经十月,也来不及做冬衣了。
  所以儿臣思虑着打算先给辽东军斥候等兵紧急筹集一批,至于其余的就先发一批石炭让他们烧碳取暖,先把这个冬扛过去,等到来年及早准备冬装,确保秋全部拨付到位。”
  崇祯嗯了一声:“冬衣之事,确实历年都要上一批折子,朝廷每年筹措个几万发现去,各地的士卒也就不再闹了。
  偏偏今年,新军各部每人早早都发了新棉衣,其余各部才觉得不公上京吵闹,加上你又接下了这事,他们都知道你有钱,自然不肯罢休。
  你若是只给一些石炭,辽东的那些家伙肯定不愿意,朕以为可以拨付一部分钱粮,到时候他们才会安稳。”
  朱慈烺听了崇祯这花钱买平安的话,心里也有点不服气:“但是父皇,儿臣就是拨给的钱粮再多,怕也到不了士卒的手里,到时候士卒还是饿死,平白让那些将门得了便宜,儿臣觉得不如多发石炭,这种不值钱的东西下面的兵才能得到取暖。”
  崇祯无奈的看了一眼朱慈烺:“你怎么就知道发石炭他们就不敢倒卖?自从上次你了辽东移民之事,朕也派洒查了。
  辽东那些家伙可是把关内送去建堡垒的砖都能拿去卖钱,石炭在辽东可是比砖头值钱多了。”
  朱慈烺还真没有想到这事,崇祯这样一倒是给他提了醒,这东西一旦量大也就值钱了,辽东苦寒,那石炭确实比砖头好卖,不过砖头都卖?这些人要那么多钱干什么?


第186章 统计司的日常
  在朱慈烺看来,这粮票可是大事,但是崇祯确并不这么觉得,随便看了看就让朱慈烺开印了。
  朱慈烺回到东宫,按照这次需求的数量命那些人开始印制,明正好先发一批粮票,又能拖延一。
  趁着这个时间,统计司把各部需求进行归纳汇总,报送的朱慈烺这边。
  虽然每个人都有充足的理由要钱,不过朱慈烺现在可没有那么多钱给他们。
  按照朝堂上承诺的,第一步确保大家有饭吃,这个承诺粮票就能解决了,第二就是确保前线战事相关的款项优先拨付。
  例如粮饷筹集,奖赏拨付,这些都是优先,当然剿纺军队大部分粮饷还是到地方上就近解决为主,然后各地在从赋税里扣除。
  朱慈烺也不是真的不知道变通,非要他们把粮食越京城再发给士卒。
  解决了京城官员的吃喝,还有前线士卒的问题,剩下的就是各地卫所发一部分口粮。
  虽然清理欠响还做不到,但是至少要让这些人眼前不至于饿死。
  接着朱慈烺就开始作妖了,兵部上奏前线缺兵器,朱慈烺大笔一挥,招标!
  然后兵部的人不干了,按照朝堂上商量的结果,不是应该统计司把钱拨付给兵部,兵部在购买材料组织工匠打造么?咋就成招标了?
  再了啥是招标?统计司解释了一番啥是招标之后,兵部又不干了,这样搞还有啥油水?还有啥意思?
  不过统计司解释几个部门竞争,能保证兵器打造的又快又好。
  兵部仓司就冷笑了,这大明有哪家铁匠铺有能力接下兵部的单子?那可是一两万件刀枪?
  统计司立刻就展示了有资格竞标的企业:皇明兵器、皇明矿业永平矿场、内监兵仗局、兵部、工部、永平铁匠行会……
  “这都是啥,这些机构都是哪来的?还有你们皇明商号为啥有两家入围?你是不是作弊?”
  统计司的官员摊摊手:“皇明兵器和内监兵仗局一直是为新军制造武器的,资质自然没得。皇明矿业永平矿场最近练铁新炉已经搭建好三座。
  我观看过兵部需要的兵器目录,都是些刀枪剑戟之类的,所以永平矿的工匠也能顺利打造,工部最近参与了大明新式火铳的研制,工匠实力也很强,而且工部也很愿意挣这个钱。
  再有永平铁匠行会,就是永平几家矿主自己一家吃不下这么大的订单,所以联合竞标。你们兵部也算一个。
  方案已经出了,三之后上交样品,开始竞标,要求样品要跟本批次产品保持一致,抽检合格率百分之百,暗标竞价。”
  统计司的官员唧唧咋咋的了一大堆,兵部官员感觉自己好多地方没听懂,还想再问那官员指了指旁边的吏:“他参加过几次竞标,有问题你去问他,下一个。”
  兵部官员并没有去问什么竞标的事,而是连忙回去问自己尚书侍郎,看看这次事该怎么应对。
  原本应该落到兵部自己口袋里的钱,现在变成几家人争抢,别人吃自己碗里的,兵部可不干!
  下一个是五城兵马司的,前来索要粮饷,五城兵马司独立于兵部之外,直属于皇帝,所以钱粮都要自己单独来要。
  官员看着五城兵马司的人上报的粮饷兵员名册皱起眉头:“京营已经糜烂,先有御马监重编神机营,去掉了五万,太子又编练了两万京营新军,又划掉两万。
  这些饶饷银都是单独列支,已经发放过了,按照员额还有十八万,你怎么还要二十五万饶饷银?你这个表要拿回去重做。
  还有京营满员了么?各营一个人都不缺么?官员按照等级不同薪俸也没有体现出来,还有这里欠响为何不注明哪个月欠多少。
  还有按照户部的条子,五城兵马司的饷银已经拨付到八月,你这三个月欠响哪里来的?”
  五城兵马司的将领眼睛都冒金星了:“你的都是啥!俺们公爷就是让俺拿着条子拿钱的,你不给钱我就不走了!”
  统计司官员点点头:“行,不走了,就去那边喝茶看报纸,我告诉你这五十万两银子大家可都在看着,你耽误了时间要是分完了,可别怪我没有提醒你!”
  那将军脸色忽明忽暗:“那你把你的写下来,我回去让人准备!”
  统计司的官员摊摊手:“我哪有时间,那边有书吏,他们都懂这些,你让他们去写。”
  统计司官员又抬起头:“还有,你们京营的况大家都清楚,无论是神机营选兵还是太子也选兵,结果那都是不满意的。
  最近听你们正在抓紧整训,我可提醒你,我们统计司检点人数,可不是逐个大营的去数,让你们有时间去借兵,我们一般都是一次派出几十组人,一起去点数。
  到时候谁营地里的人数不够,拿的钱还要原封不动的吐出来!”
  那将军愣了:“你们统计司哪有权力检点我们京营的人数?”
  统计司官员呵呵一笑:“我们怎么没有,饷银发放事宜我们都管的着,不信你去问问你们公爷,或者太子下。”
  那将军忧心忡忡的去了,下一个是工部的一个员外郎,点头哈腰的进来:“这位大人好,我是来申请款项修复宇城墙的。这个是申请表。”
  统计司官员翻看了一下道:“这件事太子下已经交代过了,宇的修建可以缓缓,等明年开再,但是城墙的事刻不容缓,钱和物资会优先拨付给你们,你们立刻加以修整。”
  工部员外郎有点意外,刚才兵部跟五城兵马司可是一分钱都没有要道,原本以为他也要碰一鼻子灰,回去修改申请。
  没想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