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妻为大都督-第3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衙役领命,立即将叶长春押走。
  及至这时候,叶长春才反应过来,顿时就声嘶力竭的大喊道:“崔文卿,你这酷吏,居然胆敢剥夺本官官职,我一定要到折大都督那里去告你一状,让你吃不了兜着走,你等着!”
  闻言,百姓们自然懂得折昭大都督的厉害,那可是堪比丞相的高官,一时之间不由为这个年轻正值的钦差大臣大感担心。
  反观苏轼、宁贞等人,却是露出了啼笑皆非之色,到折昭那里去告崔文卿,此人真是傻得可以!
  押走了叶长春,崔文卿这才露出了第一丝笑意,亢声言道:“诸位父老乡亲,昏庸之官若不惩治,朝廷就无法彰显公道正义,今日本官在此,将认真聆听诸位诉求,并记录在案,若能解决,一定会上奏朝廷定夺,还请大家能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说罢之后,含笑望着百姓们,尽量使得自己看起来能够随和一点。
  然崔文卿话音落点半响,百姓们却显得有了几分迟疑,竟是无人率先上来。
  崔文卿也知道在目前情况不是很明朗的情况之下,许多胆小怕事的百姓都不敢当先陈述冤屈,于是乎想起一人,微笑言道:“对了,刚才本官进县衙之前,曾向一位老翁问话,不知老人家是否方便出来陈情。”
  听到此话,百姓们全都面面相觑,不知道崔文卿口中的老翁是谁。
  然人群之中的老翁自然知道崔文卿说得是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位钦差大臣居然还记得自己,顿时激动的老脸涨红,一股热血也是陡然涌上了头顶,毫不犹豫的走出跪地大声言道:“老小儿拜见钦差大臣。”
  崔文卿大手一挥,言道:“老人家腿脚不便,来啊,赐坐!”
  话音落点,立即便有衙役上前端来了绣墩,扶着老翁坐在了绣墩上面。
  “多谢崔大人赐坐!”老翁又是对着崔文卿感激拱手。
  崔文卿点头笑道:“对了,时才匆忙未曾问及老翁姓名,不知老人家高姓大名?”
  “免贵姓王。”老翁虽则出生于乡野,然江南道的人士似乎都带着一份有别于他地的书卷之气,说话也是文绉绉的。


第六九七章 解决呈请(上)

  崔文卿微微颔首,笑道:“王老丈,刚才本官曾与你简单交谈了一番,当时你说你想要返回江南,还请你详细说一说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王老翁点点头,这才抖动着白花花的长须开口说道:“不瞒崔大人,老朽乃是江南道苏州人士,本居住在太湖湖畔,前岁大江突然大水,滔天巨浪全都卷入了大湖,致使湖水暴涨湮没了老朽的家园,老朽的老伴以及儿子,也都丧生在了滔天的洪水当中……”
  说到这里,王老翁大感悲恸,老眼中顿时留下了浑浊的泪水。
  而今日围堵县衙的也几乎都是异地安置之民,遭遇可以说是与王老翁差不多,许多人听到王老翁的这番话,不由想到了自己死在洪水中的亲人,感同身受之下,不少人也是忍不住眼泪盈眶了。
  崔文卿大觉同情的点点头,言道:“还请老翁继续说下去。”
  王老翁开口言道:“那时候,老朽孤苦伶仃一个人,没有吃,没有穿,听说朝廷缺少赈灾银两,对于我们这些灾民也是爱慕能助,那时候老朽饿了足足几天,真以为自己差点就要死了。”
  说到这里,王老翁眼眸中闪过了后怕之色,继而又喷射出了点点希望:“然好在危机之时,朝廷颁布了异地安置之策,说是可以将吾等灾民送去隩州安置,朝廷不仅不收咱们一分钱,而且还会免费为我们盖房、添置必要家具,当时老朽走投无路,加之又是孜然一身,故而也就前去县衙报名,准备前往隩州。”
  “到了隩州之后,朝廷待我们的确不错,为老朽在保德县之外盖上了一间不大不小的青砖瓦房,还为老朽添置了家什,器具等物,派发的粮食更能够支持到夏收之时,只要是种上几亩地的小麦,再来一个好的年景,老朽应该就能够衣食无忧,且还有结余。”
  “原本对于这一切,小老儿也是非常知足,但是最近听闻辽国大军想要南下的消息,老朽实在是吓坏了,生怕被辽人抓去割了头颅,故此想请朝廷以及钦差大臣开恩,允许老朽返回江南路养老,恳请大人允诺。”说罢起坐,对着崔文卿又是一拱。
  崔文卿对着人群笑言道:“不知诸位百姓有多少人所抱的乃是与这位王老翁一样的想法,还请举个手让本官看一下。”
  话音方落,人群中便举起了密密麻麻的手臂,连在一起恰如突然冒出的雨后春笋一般多数不胜数,粗略一看,至少有所来者的七七八八。
  崔文卿略微斟酌了一番,笑道:“好,今日本官就先解答诸位想要返回江南路的陈情。”说完之后,对着苏轼言道,“苏兄,还请你作以记录。”
  苏轼心知崔文卿做事慎密,此刻留下记录自然为了方便朝廷调查,于是乎点头言是。
  待到安排妥当之后,崔文卿用手敲了敲案面,加重语气道:“在这之前,本官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有谁知道朝廷为何要将江南路的灾民安置前来隩州?”
  话音落点良久,却是无人能答。
  崔文卿也没有多作等待,直接了当的公布的答案:“其实不瞒诸位,因为朝廷穷啊,去岁不仅要支持种世衡的关中军对抗吐蕃人的入侵,花了大把大把的银两军费,而且各州郡用钱之处亦是不少,另外相信大家也应该知道,江南路历来是为大齐赋税之源,重要粮仓,江南路受了水灾,对于朝廷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在面对江南路灾民无家可归,饿殍遍野的时候,官家以及诸位相公都是心急如焚,食之无味,睡不安寝,咱们最是敬爱的官家,短短两个月竟然瘦了十来斤,可见官家心内是多么的悲恸。”
  听到圣天子居然因为关心灾民而体重锐减,百姓们在惊讶之余,更多的却是一种感动。
  至于整天呆在陈宏身边的宁贞却知道崔文卿此话完全是在吹牛,不由一阵哭笑不得。
  崔文卿振奋精神,继续言道:“然即便是再多困难,朝廷也不会对江南路的老百姓置之不理,任由死活,故而,异地安置之策便顺应而生。”
  “相信大家都应该知道,家中年景不好的时候,都喜欢将孩子送到富足的亲戚家去暂时就食,对于朝廷而言,江南路就是年景不好之家,而富足亲戚自然就为隩州,所以朝廷才狠下决心,将足足七十万的江南路灾民送到隩州、府州、麟州等地来安置。”
  “据本官了解,到了隩州之后,当地官府可谓是尽心尽力,所有能够为大家想到了,也想到了,甚至还没有向诸位异地安置之民要过一文钱,光是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朝廷的诚心,以及官家仁厚之风。”
  “原本官家也以为,大家能够在隩州安心居住,从而开创出比在江南路更好的田地农庄。然而,官家却没有料到,大家安置过来不过半年时间,却又提出想要离开隩州,实在令朝廷大感措手不及。”
  说到这里,崔文卿口气渐渐严厉了起来:“是朝廷安置不妥么?非也!是当地官府安置不尽心不尽力么?非也!是隩州环境较差,不适合居住么?也是非也!究竟根本,大家想要离开的原因是什么?有谁能够告诉我?!”
  此话可谓是铿锵有力,声震四野,更震得百姓们耳膜隐隐作痛。
  大家全都沉默着,面面相觑,无人能够作答。
  这时候,崔文卿失去了刚才的平和,挂上了一丝冷笑之色,竖起一根指头道:“要让本官来分析原因,就两个字,贪婪!是因为你们的贪婪,才会造成如今的局面!”
  区区两个字,却不吝于千斤之重,顿时令百姓们脸上显出了震惊不已的神情,显然没有料到崔文卿居然给出了这样难堪的评价。
  有几个年轻男子气不过了,不服气的叫嚷道:“崔大人,吾等全都是奉公守法的百姓,有何贪婪之处?”
  “对,身为朝廷命官,岂能危言耸听?!”
  “如此评价实在难听,也实在令人寒心!”
  ……
  在这几人的带领之下,不少人都是纷纷出言,开始指责起崔文卿来,场面顿时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第六九八章 解决呈请(下)

  见状,正在书录的苏轼微微色变,不明白为何崔文卿说出了这样有辱百姓们尊严的话来。
  而宁贞也是微微皱起了眉头,暗忖道:这个崔文卿,明明好不容易惩治了叶长春,才博得了百姓们的好感,为何却要以这样的方式出言侮辱百姓们呢?难道他就不怕激起更大的民愤么?
  旁边站着的苏三也是疑惑不解,她轻轻的皱起了柳叶般的细眉,对着荷叶言道:“荷叶,你家公子行事为何总是这么特立独行?如此言语,岂不惹来天大的麻烦?”
  至始至终,还是荷叶最是相信崔文卿,她自信满满的笑道:“苏姐姐,我家公子可是厉害了,这点场面对他来说自然也能够轻易应对,他这么做也有着他的目的,你就等着看好戏便可。”
  对于荷叶盲目的崇拜,苏三却是不置可否的一笑,然眼眸中却是闪烁着好奇之色。
  面对着群情激奋的百姓们,崔文卿丝毫没有半点慌乱,仿若一切都是尽在他的掌握中般胸有成竹。
  他目光扫视了周围一圈,亢声开口道:“既然大家对本官的评语有所异议,那好,就容本官来解释给诸位听听,不知大家意下如何?”
  “好,你说!”
  “必须说出个所以然来,否则我们绝不会放过你。”
  “对,侮辱吾等百姓,你简直比那叶县令还是可恶!”
  ……
  崔文卿压了压手,止住了冲动百姓们激烈的叫嚣声,口气冷然而又不失犀利:“照本官看来,诸位之所以前来隩州,并非是隩州有多么好,而是因诸位在江南路缺衣少食,生命危在旦夕,为求生路的不得已之法,朝廷为了安置诸位,也是耗费了重金,可以说,能够提供的都提供了,能够想到的都想到了,甚是还算得上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然,现在解决了诸位温饱,大家不仅不对朝廷感恩戴德,反倒是开始怀念江南道,因为江南道气候适宜,鱼米乡间,更可躲避异族铁骑的入侵,如此一来贪婪在你们心底滋生而起,是心内的贪婪让你们开始厌恶这片在你们最是困难的时候救助你们的土地,是贪婪让你们背弃了官家对你们的厚意深情,背弃了朝廷对你们的关照救助,更背弃了隩州官吏数月来的操劳艰辛……”
  清晰的字语恰如沉雷重鼓般响彻在百姓们的耳边。
  渐渐的,原本一脸激愤的人群神情转变了,不服之声也是犹若过眼云烟般消散了。
  大伙儿仔细琢磨着崔文卿说出的这番话语,许多人露出了深思之色,更有甚者已止不住微微有些脸红。
  这位钦差大人说的对吗?在隩州有吃有穿有田耕种,百姓们自己为何还要想返回江南路呢?
  还不是因为江南路大灾重建之后,居住条件肯定会更胜隩州一筹,更别提还能够远离兵戈威胁,作一太平百姓。
  的确是因为他们自己心中的贪婪,背弃了朝廷的苦心,背弃了隩州的救助,更是背弃了做人的基本信义。
  许多百姓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也讲不出什么大道理来,然他们却懂得什么叫做礼义廉耻,什么叫做为人道义。
  崔文卿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