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妻为大都督-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御西夏辽国。”
  陈宏想得半天,轻叹道:“看来也对,对了,敢问恩师第三点良策?”
  王安石捋须笑道:“至于第三点,官家,三皇五帝之时,我汉人全都聚集在两河之地,以此为家,如今汉人种群已经西抵西域,东至大海,但凡种种,何曾不是移民所致,故此第三点只要处理得当,那就不用担心。”
  陈宏颔首定策道:“那好吧,就照恩师所言去做,还请恩师立即与折昭商议,决定异地安置之法。”
  “臣遵旨。”王安石霍然起身,拱手言明。
  其后,他本想再向陈宏禀告苏轼所言的那银票之事,但因苏轼在信中也对银票解释得不太清楚,王安石心念一番,决定还是缓缓再说,用不着当即禀告。
  商量完正事,王安石轻叹言道:“官家,这崔文卿三番两次颇有奇策,由此可见此人才华实在不低,堪称治国良才,若能为朝廷所用,也算是朝廷之福。”
  陈宏点头笑道:“是啊,不过……”说到这里,笑容却是莞尔无奈,“此人居然连科举都无法通过,即便朝廷想要用他,也是非常麻烦。”
  王安石点头一叹,他实在想不明白,苏轼在信中提及此人文才学识均是不差,为何却未通过科举,实在令人费解。
  陈宏想了想,笑道:“若是恩师缺人想要用他,倒是可以以流外官之法令他入仕,不知你意下如何?若是愿意,朕直接下旨便是。”
  王安石听得怦然心动,思索了半响,却还是忍不住摇头道:“此乃杀鸡取卵之举,流外官终非士子正途啊!臣觉得还是要让崔文卿由科举进入仕途为妥。”
  所谓流外官,是指并非通过科举,而是直接从优秀吏员中拔擢的官员,这其中还包括了一部分捐纳官。
  流外官固然可以令白身之人立即进入官场,然依照大齐律法,流外官毕生都只得担任六品以下官职,而始终无法位列高官序列。
  也就说崔文卿如果不经科举从流外官入仕,不管他再是努力,再是能干,此生都无法担任六品以上的高官。
  既然王安石觉得崔文卿乃是一个不错的人才,就必须通盘考虑,谋划周密,故此才拒绝了这个诱人的提议。
  陈宏想想也对,轻叹道:“若是如此,那朕也没办法了,只能请他通过科举入仕。”


第二五六章 租赁房屋

  王安石心内却有一计,对着陈宏深深一躬,言道:“官家,老臣有一事相求。”
  “恩师何须如此,有事但说无妨。”陈宏连忙虚手相扶。
  王安石正容言道:“老臣素闻落雁郡主才华横溢,教学有方,年纪轻轻便已是国子监国子丞,更为朝廷集贤殿大学士,若是郡主能够施以援手,亲自出面教导崔文卿一段时间,相信崔文卿就能顺利通过科举,并取得不错的名次。”
  陈宏斟酌半响,轻叹道:“既然是恩师之请,那改明儿朕给落雁郡主说说,不过你也应该知道落雁郡主对学子要求甚严,若那崔文卿不入她的法眼,朕也是没办法。”
  王安石也知道落雁郡主的为人,颔首道:“只要官家愿意开口,相信落雁郡主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的。”
  陈宏笑了笑,随即有些不解的问道:“恩师,没想到你对这崔文卿还真是不错,居然亲自开口请求,让朕找落雁郡主相助。”
  王安石笑叹道:“官家,老臣虽则与这崔文卿素未谋面,也非亲非故,但其人所展现出来的才华,却是令老臣刮目相看,老臣觉得人才不仅仅是要发现,更重要的是在于培养,只要他崔文卿才德兼备,又认同变法理念,老臣就会不遗余力的推荐他。”
  陈宏心知自己这位老师可是出了名的公正无私,颔首笑道:“朕相信恩师的眼光,不过就是不知道崔文卿可否认可目前的变法?”
  王安石笑道:“根据苏轼的试探,崔文卿倒是对变法甚是赞同,而且此人思想前卫,想法大胆,不论是发行军债国债,还是发起福利彩票,亦或是如今的异地安置,均是打破陈规久俗之创举,而且老臣还有一个感觉。”
  “什么感觉?”陈宏好奇追问。
  王安石面泛古怪之色的笑言道:“老臣感觉此子想法太过超前,和他相比,似乎他才是变法派,而老臣则为守旧派,变作了如司马丞相那般的人物。”说完不仅更是失笑。
  陈宏微微一愣,紧接着忍俊不禁的大笑了起来,两人笑声久久在大殿回荡不止。
  ※※※
  六月炎热,流金烁火,整个府谷县如同一个蒸笼,让人止不住汗如雨下。
  宽阔的长街上,可见行人来去匆匆脚步飞快,每个人面上都是带着一丝亮晶晶的汗迹,更有辛勤劳作者挥汗如雨,累得呼哧呼哧的喘息不停。
  便在此时,一阵娇笑声忽地掠过了长街,可见正有十多个彩衣女子结伴而至,彼此之间说笑不断。
  她们个个年纪轻轻,决然没有超过双十,青春靓丽,姿容出众,特别是走在最前方那个黄衣女子,更是明目皓齿,容颜绝色,当真犹如天人。
  此等靓丽的风景刚一出现,顿就吸引了长街上所有人的目光,在见到这些美貌女子浅笑走过的时候,所有人都感觉到了心中的烦闷感不约而同的为之消散,竟是变得赏心悦目了起来。
  更有甚者,已是认出这些女子正是最近风头正盛的维密娘子,回想起她们在表演台上的精彩走秀,全都忍不住一阵轻轻喝彩之声。
  在维密娘子的簇拥之下,崔文卿手拿折扇和苏轼笑谈不止:
  “文卿兄啊,整整十五天,你都没有踏入折府半步,说起来我还真有些佩服你的勇气呐。”
  “呵呵,说不回去就不回去,即便是折昭,对我亦是无可奈何。”
  “不过更让在下为之佩服的是,今日文卿兄竟然如此大张旗鼓的带领维密娘子们前来寻找金屋藏娇之地,且丝毫不顾及阿昭的感受,也不知道阿昭知晓之后,会是怎样的一番心情。”
  话到此处,崔文卿翻了苏轼一个白眼,这才笑道:“管她怎么想,只要她一日不肯服软,小爷我就跟她这样耗下去了。”
  听到此话,苏轼更是为之失笑。
  说起来,他还真有些佩服崔文卿的勇气。
  那夜因与司马唐决斗之事,被折昭责怪一番之后,崔文卿居然丝毫不顾自己的赘婿身份,就这么气咻咻的离开大都督府,前来服饰店居住。
  而且今日还带着一群美丽的维密娘子招摇过市,前去寻找居住的府邸,可谓一点也没有惧怕折昭的意思。
  这几日,一直在大都督府居住的苏轼更是很明显的感觉到,折昭美艳无比的娇靥似乎冷然阴沉了不少,心情更是欠佳,不用问也是因为崔文卿的缘故了。
  能够把国子监女魔头折昭逼成这种模样,崔文卿着实有着几分让人钦佩不已的本事。
  正在苏轼微笑思忖之际,吴采尔已是拉着崔文卿的胳膊指着前方一片府邸笑吟吟的言道:“公子,奴家所看的就是这片府邸,不知你觉得如何?”
  崔文卿抬目望去,可见长街行至此处已是不见店铺,一面白色的围墙连接而起,蔓延大概十来丈的距离抵达街口。
  围墙居中处开着一扇算不上气派的大门,门前石阶三级,大红木门镶嵌着整齐铜钉,门前还悬挂着两个红色灯笼,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不休。
  站定观望了一番环境,崔文卿颔首笑道:“这座宅子虽则位于闹市长街,然却在街口,倒也闹中取静,十分不错。”
  吴采尔含笑言道:“公子,此宅主人乃是外乡人士,很少返回府谷县居住,故此他才决定将府邸外租,价格也还算公道,一年只需要三十两银子。”
  对于崔文卿来说,一年三十两银子不过九牛一毛,根本毫不在意,含笑着与众女进入宅中四处参观,其内有跨院四间,更有假山、有水池、有修竹,有凉亭,环境也是十分优美。
  参观一圈,维密娘子们叽叽喳喳议论不止,均是对府邸甚为满意。
  崔文卿综合所有人的意见之后,颔首笑言道:“既然大家都觉得可以,那咱们就租下便可,如此一来,所有维密娘子均有安身之处,而我也可以在府谷县多一个落脚之地。”
  话音落点,吴采尔等女均是欢呼雀跃,高兴不已,当即就与府邸主人签订了租赁合约,租下了这片府邸。


第二五七章 折昭的烦恼

  午时,众人已快要乔迁新居为由,寻得一处酒肆小酌。
  有诸多美丽的维密娘子侍酒,加之今日苏三并没有同路而来,苏轼自然与崔文卿开怀畅饮,一坛凌冽的剑南烧春下肚,两人的脸上均是飘上了一丝红色。
  酒酣耳热之际,苏轼忽地轻轻一叹,收敛笑容认真开口道:“文卿兄,再过几日,在下便打算返回洛阳了。”
  崔文卿闻言一惊,讶然言道:“那日听都督娘子说过,苏兄不是还要前去边关了解形势么?为何这么快就走了?”
  苏轼笑叹道:“洛阳公务繁忙,实在不容拖延,昨日安石丞相更是亲自来信,让我处理完一切之后尽早回去,故此,也只能决定离开了。”
  “准备多久走?”
  “若无意外,大概是后天。”
  崔文卿微微颔首,不知为何,竟是生出了依依不舍之情。
  说起来,他虽则与苏轼认识不久,然却感觉已是交情莫逆。
  苏轼为人光明磊落,豪爽仗义,虽则为文人,却丝毫没有一点迂阔之气,与之相交如饮美酒,不觉自醉。
  能够与这样的高才逸士成为好友,特别这个人还是名震古今的苏轼,崔文卿在心中还是忍不住有些小骄傲的。
  故此听到苏轼将要离开的消息,他自是感觉不舍。
  轻轻一叹,崔文卿亲自为苏轼斟满了杯中美酒,举起酒杯镇重其事的言道:“苏兄此去,你我再见只怕要在数年之后了,这一杯酒权当为苏兄践行,还望苏兄不要忘记崔文卿这个朋友。”言罢,一饮而尽。
  苏轼微微一笑,也是举起酒杯饮得干干净净,心内却有着一份不能对崔文卿言及的秘密。
  昨日,王安石的回信抵达府谷,对崔文卿所提出的异地安置之法大是褒奖,更提及就连官家,也非常认可这个主张。
  王安石更在信中毫不避讳的言道,如果崔文卿能够考取科举进入仕途,必定能够成为朝廷的栋梁之才。
  故此,王安石请求官家特意找到了集贤殿大学士、落雁郡主陈宁陌,让她能够收崔文卿为学生,研习五经六义,以便备战明年的科举考试,据说陈学士已是同意了下来。
  陈学士本就是苏轼在国子监时候的儒学老师,她的本领苏轼在清楚不过了。
  只要拜在陈学士门下认真专研学问,苏轼相信崔文卿科举及第自是手到擒来。
  而且以陈学士的雷厉风行,邀请书函只怕会很快送到府谷,故此崔文卿前来洛阳的日子指日可待,两人再见更不再是难事。
  只不过,这些事情却不能对崔文卿说明,更不能透露出安石丞相对崔文卿的重视,苏轼也只能将这些心事压在了心底。
  笑了笑,苏轼正容言道:“总归一句话,在下期盼文卿兄能够尽快前来洛阳,到时候咱们兄弟俩在把酒言欢。”
  崔文卿哑然失笑道:“好吧,那到时候在下再和苏兄一聚,不过等我前去洛阳之时,可不止苏兄你一人想念我啊。”
  一听此话,苏轼瞬间明白了过来,嘴角溢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