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北颂-第9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汗王安敢小逊宋国?”
  萧匹敌下意识的握紧了拳头,“我皇若败,一千三百万帐的百姓,很有可能有一千万帐就会归宋国统治。依照宋国掌权者的习惯,届时侵入到你黑汗王朝的兵马中,很有可能就有我辽人,我辽人很有可能还是先锋。
  我帐下二十万兵马的战力如何,汗王心里清楚。
  若是他们数量超过百万,侵入到黑汗王朝,汗王能当否?”
  黑汗王玉素甫听到了此话,脸色阴沉的能滴出血。
  黑汗王玉素甫跟萧匹敌,以及萧匹敌麾下的兵马相处时间也不短,知道萧匹敌麾下兵马的实力。
  毫不客气的说,萧匹敌麾下的兵马数量无需突破百万,只要有五十万,就能将他手底下的百万黑汗兵压着打。
  萧匹敌麾下的兵马数量真要是突破了百万,那能轻而易举横扫黑汗王朝。
  萧匹敌咬着牙道:“此战,是关乎国运的一战,不仅关乎着我辽人的国运,也关乎着你黑汗人的国运。所以不能退,更不能败。
  退了、败了,我们会国破家亡,我们的后人会被人奴役。
  而你我的脑袋,也会被人砍下来,送到宋皇陛前,任由宋皇当蹴鞠踢。”
  黑汗王玉素甫阴沉着脸,仰起头盯着萧匹敌,声音有些生硬的道:“是你们将本汗拉入到这场战事当中,你们若是不将本汗拉入到这场战事当中,本汗或许可以和宋皇相安无事。”
  “相安无事?”
  萧匹敌质问道:“汗王觉得,在这西域,宋皇拿下一个小小的河西,就会满足?宋皇有效仿汉唐时期那些千古一帝的雄心,他岂会让汉唐时期掌控的那些疆土,落到别人手里?
  汗王难道忘了,在西州回鹘境内看到的那半块唐碑?”
  黑汗王玉素甫咬着牙,垂着头,没有再说出一句话。
  萧匹敌见此,就知道黑汗王玉素甫已经被他说服,只是还有顾虑,所以没有开口答应继续留下来。
  萧匹敌直言道:“外臣知道,汗王是因为缺少粮草,才不得不退兵。”
  萧匹敌给了黑汗王玉素甫一个台阶,黑汗王玉素甫顺势而下,沉声道:“兵马消耗过多,本汗可以继续从国内征调,可没有粮草,本汗根本没办法跟宋人耗下去。
  本汗从西州回鹘缴获到的大批的金银和粮草,已经尽数运回了国内,如今恐怕已经被分配一空。
  本汗想要将那些金银和粮食拿回来,就得亲自回国,从那些贵族手里讨要。
  除了本汗,其他人可没办法从那些贵族口中扣一粒粮食出来。”
  萧匹敌郑重的道:“外臣也猜到了汗王的顾虑,所以外臣决定,将我辽兵在西州回鹘内缴获到的六成粮草和牛羊暂借给汗王。
  随后汗王杀入宋国,抢夺下了足够的粮草和金银以后,可以还给外臣。
  外臣也好跟我皇有一个交代。”
  萧匹敌只说借,没说给,就是为了消除黑汗王玉素甫的顾虑。
  他若是大方的说将在西州回鹘境内缴获到的六成粮食给黑汗王玉素甫,那黑汗王玉素甫必然会怀疑他的用心。
  黑汗王玉素甫听到了萧匹敌说愿意给他借粮,心中有一些迟疑。
  萧匹敌见此,继续道:“我辽国和黑汗是盟国,攻讨宋国,是我们共同的目标。离开了黑汗,我辽国不可能攻入宋国,离开了我辽国,汗王也没办法攻入宋国。
  所以该支持汗王的时候,我辽国自然不会吝啬。”
  黑汗王玉素甫听到了此话,脸色好看了不少。
  萧匹敌之前可是言辞灼灼的称,辽皇帐下有一千多万帐的百姓,比黑汗王朝厉害了不知道多少。
  如今却说辽国离开了黑汗不行。
  暗中捧了黑汗王玉素甫一把,黑汗王玉素甫心里觉得十分舒坦。
  黑汗王玉素甫瞥了萧匹敌一眼道:“那你就将你在西州回鹘境内缴获的粮食暂借给本汗,等本汗攻入到了宋国,一定会加倍奉还。”
  萧匹敌听到此话,急忙问道:“汗王决定留下了?”
  黑汗王玉素甫反问道:“不然呢?难道等宋国坐大,反攻我黑汗?”
  萧匹敌果断道:“汗王英明。”
  黑汗王玉素甫不屑的摆摆手道:“别在这里跟本汗讲这些虚的。本汗随后会派人回到国内,再征一批兵马过来。
  到时候本汗会跟宋人,在玉门关死磕到底。
  你在阳关那边也不能懈怠。
  本汗在玉门关吸引了宋国不少兵力,阳关那边宋兵的数量恐怕不多。
  你得尽快破了阳关。”
  萧匹敌郑重的道:“外臣回头再从西州回鹘调五万兵马过来,合兵一处,为汗王破开阳关。”
  黑汗王玉素甫缓缓点头道:“半个月!半个月内,你破不了阳关,你就来此处吸引宋国重兵的注意力,本汗带人去破阳关。”
  萧匹敌神情微微一僵,道:“外臣争取在半个月内,为汗王破开阳关。”
  黑汗王玉素甫满意的点点头,道:“以后别在本汗面前那么放肆了。”
  萧匹敌陪着笑脸道:“外臣一时冒犯,还请汗王恕罪。”
  二人又说了一些场面话,黑汗王玉素甫邀请萧匹敌一起吃了一顿便饭。
  萧匹敌在黑汗兵营里歇息得了一夜,便快马赶回了阳关。
  两日后。
  萧匹敌派遣去西州回鹘境内押解西州回鹘百姓的人回到了阳关,带了足足十万多西州回鹘的百姓。
  此外还带了许多粮草和牛羊。
  萧匹敌给自己留下了一部分,派遣将剩下的大部分送去给黑汗王玉素甫。
  黑汗王玉素甫拿到了粮食和牛羊以后,终于放下了撤退的心思,派人回黑汗国境内,再征一批兵马。
  黑汗王玉素甫决定,要用百万兵马,硬破了玉门关。
  此后一段日子,三方相安无战事。
  萧匹敌在抽调西州回鹘境内坐镇的辽兵,同时也在抽调在西州回鹘境内所有的缴获。
  黑汗王玉素甫和萧匹敌二人率领的兵马在不断增多,粮食也在源源不断的运入军营。
  从二人的表现看,二人明显是准备跟种世衡和狄青大战一场。
  阳关城头上。
  寇季和李迪并肩而立。
  瞧着城外源源不断进入到辽营的辽兵、牛羊马匹。
  李迪忍不住感慨道:“他们准备跟我们大干一场。”
  寇季淡然笑道:“勇气可嘉。”
  李迪赞同的点头。
  寇季回过头,看着阳关背后,那远比城外辽兵庞大近十倍的粮草运输队伍,以及前来驰援的地方兵,脸上笑容更加灿烂。
  大宋如今家底丰厚。
  对方无论是跟大宋拼兵力,还是拼粮草,完全都不是对手。
  整个大宋的禁军数量并不多。
  但是地方兵的数量,却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
  随着大宋路改府的政策彻底落实,地方兵的分配也做了进一步的梳理。
  如今,地方上的府兵、州兵、县兵加起来,一府的兵力可达三万多。
  其中一些军管区的兵力,更是超过了三万。
  大宋路改府以后,有府多少?
  十八个府,两个大的军管区。
  十八个府的地方兵加起来,达到了五十多万。
  两个大的军管区,除了有两大禁军坐镇以外,地方兵更是不计其数。
  为了有效的统治军管区,军管区内的宋人,几乎都是半民半兵。
  就这些,还是大宋现有的兵力。
  前方战事若是吃紧,赵祯一声令下,从各地大肆征兵的话,随时都能征出一百万壮丁,奔赴战场。
  甚至有可能更多。
  在如今的大宋,当兵不再是一个被人看不起的事情。
  在如今的大宋,当兵是可以发家,可以暴富的事情。
  寇季河西一战,催生出了数万暴发户,十数万的大地主。
  寇季西夏一战,催生出了数万暴发户,数十万大地主。
  大理一战,辽国一战,虽然不是寇季主持的,但也催生出了许多暴发户和大地主。
  朝廷在分发战利品时候的大方,是有目共睹的。
  搏一搏,贫农便富农。
  再搏一搏,富农变地主。
  贫寒人家的子弟,如今削尖了脑袋想进入到军中,去战场上厮杀。
  如此情况下,黑汗王玉素甫和萧匹敌跟寇季比拼兵力优势,简直就是不自量力。
  至于财力方面,黑汗王玉素甫和萧匹敌就更没办法跟寇季比。
  大宋最穷的时候,财力尚且能压着周遭所有国邦。
  如今大宋富得流油,财力方面几乎能将周遭的所有国邦按在地上摩擦。
  至于粮食方面,更不用多说。
  李迪待在阳关不走,就是为了软磨硬泡的将河西的存粮、牛羊、干果等物塞到军中消化了,可见河西的存粮已经超过了河西百姓和河西的商人能消化的数量。
  河西各处粮仓若是敞开了让如今在河西境内的兵马吃,估计也够他们吃大半年的。
  这还不算其他地方的存粮。
  吕夷简、王曾、张知白三个老倌,为了拿回燕云,不仅将国库塞满了,各地常平仓也塞满了。
  如今三个老倌的门生天天在天下各处常平仓前转悠,就是为了避免地方上的官员将常平仓掏空,导致朝廷打仗需要用的时候没粮。
  正是因为朝廷硬实力足够,朝廷才敢跟黑汗王朝和辽国一起开战。
  正式因为硬实力足以碾压周边诸国,寇季才敢在这个时候钓鱼。
  萧匹敌和黑汗王玉素甫调兵遣将、征调粮草持续了整整十日。
  十日后。
  萧匹敌和黑汗王玉素甫一起对阳关和玉门关发起了进攻。
  黑汗王玉素甫率领着自己的黑汗兵,实打实的在跟种世衡硬刚。
  萧匹敌则派遣西州回鹘的兵马,跟狄青二人打起了消耗战。
  战事一开始,就再也没有停歇过。
  即便是休息,也不会超过五个时辰。
  黑汗王玉素甫疯狂的攻打玉门关,萧匹敌也派遣着西州回鹘的兵马疯狂的消耗着狄青手里的黑汗人。
  鏖战了五日。
  黑汗王玉素甫没能啃下玉门关,萧匹敌也没能攻克阳关。
  双方选择交换了一下阵地。
  黑汗王玉素甫率领着黑汗兵出现在了阳关以后,阳关确实感受到了一些压力。
  寇季立马将阳关内的黑汗人调遣到了玉门关,又将玉门关内的地方兵调遣到了阳关,继续跟对方打起了消耗战。
  阳关和玉门关的战事打的如火如荼。
  汴京城内却一片歌舞升平。
  汴京城内所有人都知道河西境内正在发生大战,但是没有人为此担忧。
  因为汴京城内的人都知道,寇季人在河西。
  在汴京城所有人印象里,寇季从插手兵事的那一日到如今,就没打过败仗。
  他主持的战事,每一场都是收获颇丰。
  汴京城里的人觉得,此次寇季在河西大战,战后必然也会收获颇丰。
  开年以后。
  汴京城内的商人突然联合在了一起,通过各个渠道,向朝廷建议,复立秦汉时期的奴隶法。
  其目的就是为了分润战争的红利。
  朝廷在推行了长工制式契约以后,民间的豪门大户们立马跟自己的佃户更改了短契。
  朝廷顺势将一百万赤贫的百姓迁到了大理,分了许多地给那些赤贫的百姓。
  赤贫的百姓一跃变成了小地主。
  豪门大户手里的佃户有些人心浮动。
  豪门大户顿时慌了。
  得知了黑汗王朝的黑汗王送了百万奴隶给寇季,豪门大户立马生出了瓜分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