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北颂-第8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就是在推行蒙学的事情稳定以后,继而推行县学、府学。
  蒙学免费、县学收费、府学亦是如此。
  用县学和府学的钱财,贴补蒙学。
  从而达成一个循环。
  为了确保各家私塾不破坏这个循环。
  往后的科举考试中,会将学籍纳入到其中。
  那些家中有私学的,或者是民间学馆出来的学生,想要参加科举,必须入县学、府学。
  民间的私塾会因此大大的减少、民间学馆也会如此。
  送到他们手里的钱财,会因此流入到朝廷手中。
  地方的那些饱学诗书的先生,想要混口饭吃,也必须进入到朝廷的学府当中。
  朝廷不仅可以借此合理的调配教育资源,还能监督和影响民间的言论。
  一举两得。
  但推行县学和府学,那是以后的事情。
  现阶段,没有收入补贴的情况下,朝廷必须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方面的钱财。
  出去抢钱绝对是一个一举三得的事情。
  一得钱。
  二得地。
  三得精兵强将。
  虽然中间会损失一些兵力。
  但相比而言,得到的更多。
  钱,寇季不在乎。
  寇季看重的是地和精兵强将。
  朝廷有了地,就能大肆的移民。
  从豪门大户手里不断的抽取他们的佃户。
  豪门大户为了避免佃户流失,必须得出血。
  大宋朝没有主奴契约,只有主仆契约。
  豪门大户可没办法控制佃户的自由和生死。
  若是朝廷在主仆契约上,再加以约束。
  减轻佃户叛逃的惩罚,加重豪门大户苛待佃户惩罚。
  那豪门大户为了避免佃户流失,还要出更多血。
  朝廷有了精兵强将,好处更多。
  对内镇压豪强,对外攻城掠地。
  豪门大户占着地不给百姓,那朝廷就打出一片地,分给百姓们。
  大宋的人口有限。
  抽离一部分,就少一部分。
  总有那么一天,豪门大户手里的佃户会被抽调干净。
  到时候,一家十几口的豪门大户,手里握着成百上千亩的良田,看你怎么种得过来。
  种不过来地,朝廷的赋税又必须缴纳。
  最终就只能自己不断的往进贴补。
  贴补的久了,家底掏空了,就只能卖地。
  土地兼并的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赵祯和寇季在文制革新的问题上,谋划的很深,想的也很长远,所以需要的时间自然也长。
  眼下只不过刚刚开始。
  ……
  寇季回到了寇府别院以后,每日往返于府上、瑞圣园、皇宫。
  交趾和大理的战事,他不需要太多关注。
  有曹利用、陈尧咨、种世衡、朱能四人在,一切的战事都能处理妥当。
  他不需要太担心。
  他现在需要陪着赵祯盯着各地蒙学的推广进程、以及瑞圣园内的编书和译书的进程。
  在他的指导和监督下,编书和译书的进程十分快速。
  时间一晃,到了五月。
  第一版简化字音韵书籍正式的编著了出来。
  寇季拿到了整本以后,仔细审阅了一番,还是很满意的。
  编撰出的第一版的简化字音韵书籍,跟寇季印象里的字典很相似。
  区别就在于,第一版的简化字音韵书籍在注音方面,用的是原有的注音符号,而非字母拼音。
  后世运用的字母拼音,是建国以后,几位语言学家,在注音符号的基础上改编的。
  文字的排列,以及一些简字也有区别。
  文字排列是竖着排列的。
  贾昌朝和大儒们精简出的文字,跟后世的简体字有一定的区别。
  但并不影响阅读。
  寇季尝试着辨认了一番,发现十分顺畅,就拿着书籍入了皇宫。
  赵祯在看到了音韵书籍以后,并没有急着翻阅,而是快速的召集了满朝文臣入宫。
  寇季见此,立马从宫里差遣了一个人,到瑞圣园去取更多的音韵书籍。
  满朝文臣聚齐以后,寇季派人去取的音韵书籍也送到了宫里。
  赵祯在满朝文臣到齐以后,吩咐陈琳将音韵书籍分发给了他们。
  满朝文臣拿到了音韵书籍以后,快速的翻阅了起来。
  刚刚翻开,满朝文武看着很生疏。
  因为他们学的是繁体字,初看简体字,自然不是那么顺畅。
  随着时间的推移,等到满朝文武看久了以后,就慢慢的克服了这方面的障碍。
  能轻易的辨别出每一个繁体字对应的简字。
  这就是汉字的好处。
  汉字是由象形文字变化来的。
  所以无论汉字如何变化,只要其中主要的形不变,就能轻易的辨别简繁。
  贾昌朝和大儒们都是饱学诗书之人,其中更是有不少文字大家。
  他们知道每一个字的主要的形在何处,也知道每一个字的关键之笔在何处。
  所以他们编出的简字,对大宋的读书人而言,其实没有多少辨识障碍。
  满朝文臣在看完了音韵书籍以后,神色各异。
  有震惊的、有遗憾的、还有神色复杂的。
  吕夷简三人在看完了音韵书籍以后,小心翼翼的将其收入到了袖中,一起对赵祯施礼。
  “臣等为官家贺!”
  其他文臣见此,也纷纷向赵祯施礼道贺。
  赵祯笑着道:“为何?”
  吕夷简拱手道:“官家已经再全天下推行蒙学了,若是再配上这音韵书籍,必然能大兴教化。此书的好处,臣看一眼便知。
  简单、好学、易查阅。
  更重要的是,学简字的人,要辨认现有的文字,也不会存在太多障碍。
  只要懂其形、明其意。
  简字和现有的字之间,可以随意的辨认。”
  赵祯哈哈大笑道:“真有爱卿说的那么好?诸位爱卿也是这么认为的吗?”
  “臣等赞成吕相之言!”
  垂拱殿内,一片赞成声,一个反对的也没有。
  可简字音韵书籍,真的好到让人挑不出错吗?
  其实不然。
  主要是简字音韵书籍,是一帮子大儒编撰出的。
  他们一般都是反对朝廷在文字上做文章的重要战斗力。
  如今他们都被收买了,不会跳出来跟朝廷作对。
  文臣们自然也不会触赵祯眉头。
  一些因为反对而反对的官员也不敢出声。
  因为编撰简字音韵书籍的大儒们当中,有人还给他们中间一些人担任过先生,他们也通读过其中一些大儒的著作,算是人家的半个门生。
  没办法站出来反对。
  当然了,更关键的是。
  反对的人进不了垂拱殿。
  因为早在朝廷编著简字的风声传出去以后,赵祯和寇季两人就已经动手震慑了一番朝野。
  朝野上下都知道,赵祯和寇季为了推行简字,敢杀人,也舍得杀人。
  他们没理由跟自己的性命过不去。
  赵祯见满朝文臣无人反对,忍不住开口道:“难道简字就没有半点坏处吗?”
  寇季闻言,翻了个白眼。
  他觉得赵祯这是没事在找事。
  “却有坏处……”
  王曾缓缓的出班,低声说了一句。
  赵祯急忙问道:“王爱卿觉得有何坏处?”
  王曾沉声道:“简字已经在保留字形的基础上,做到了极致,无法再删减。若是遇到了避讳的字,缺笔之下,恐怕会变成另外一个字。
  一字之错,意思往往天差地别。
  对我大宋的公文和科举文章有很大的影响。”
  赵祯略微愣了一下,发现王曾说出的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大问题。
  大宋的公文和科举文章,又不是大白话,而是文言文。
  往往错一个字,整句话的意思瞬间就变了。
  若是碰到了避讳的字,缺一笔,少了某一个笔画,变成了另外一个字,那很有可能就会出现另外一个意思。
  赵祯沉吟了许久以后,开口道:“简字,已经算是缺笔字了,已经算是避讳过了,所以不用再刻意避讳。以后皇室中人的名号、谥号、庙号,皆以现有的字录入。
  天下间百姓,每一岁,总有那么一些人会因为避讳字的关系入狱。
  其中大部分还是无心之失。
  以前没法子解决此事,所以只能听之任之。
  如今有了简字,那便借着简字,将此事解决,免除百姓们牢狱之苦。”
  “官家圣明!”
  王曾高声赞叹。
  满朝文臣也齐齐躬身赞叹。
  诚如赵祯所言,天下间的读书人,总是因为避讳字的关系入狱。
  而且数量不少。
  学子们在学习的时候,别的字可以不认识,但是避讳的字,必须先认识一遍,免得一时不查,引火上身。
  如今赵祯大方的将简字所要避讳的方面罢黜了,也算是一条善政。
  此事传出去以后,必然能收获一大批的好感。
  赵祯在满朝文臣恭贺声中,道:“音韵书籍出世,可以说是功在社稷、利在千秋。参加音韵书籍编撰的官员、大儒也理应得到赏赐。
  三宰和吏部议一议,依照编书官员的功劳,拟定一个升迁名单给朕,朕会擢升他们。
  至于那些单薄名利的大儒们,朕回头会亲自去瑞圣园,问一问他们,看他们想要什么。”
  寇季在赵祯话音落地以后,笑着道:“官家,大儒们必然想在音韵书籍上留名。”
  赵祯略微一愣,道:“那就将他们的姓名,单列一页。就排在朕著的序言之后。”
  此话一出。
  吕夷简三个人一愣,随后一脸懊悔。
  他们刚才只记得关注音韵书籍了,倒是往了每一本书,在出书之前,都有序言。
  写序言的人,自然而然会跟着书籍的作者,以及书籍一起,名流青史。
  他们一时不查,让赵祯抢了便宜,他们怎么可能不懊悔。
  一本书的序言,他们真要是开口,赵祯或许会给他们三份薄面,让他们作序。
  可如今赵祯开口了,他们就不好再开口了。
  寇季在赵祯做完了决定以后,拱手道:“官家圣明……说起来,此书成书以后,还没有起名呢……”
  赵祯和吕夷简、王曾、张知白四人再次来了精神。
  寇季却没有给他们开口的机会,“臣跟著书的大儒商量了一番,拟定了几个名字,请官家定夺。其中有《瑞圣园字集》、《全字集》……以及《天圣字典》……”
  听到最开始的几个名字,赵祯、吕夷简、王曾、张知白四人都一脸不在意。
  可《天圣字典》四个字一处,四个人脸色都变了。
  赵祯脸上浮现出了狂喜,吕夷简、王曾、张知白三人一脸黯然。
  赵祯哈哈大笑道:“就叫《天圣字典》!”
  寇季躬身道:“臣遵旨……”
  赵祯大笑着起身,豪迈的道:“礼部尽快统计出天下间有多少蒙童,工部尽快安排匠人们刊印此书,朕要让天下蒙童,人手一册。
  印书所需要的费用,朕出。
  朕就算吃糠咽菜,也要让天下间的蒙童,拿到此书。”
  满朝文臣再次施礼。
  “官家仁厚,臣等代天下百姓,拜谢官家隆恩。”
  “哈哈哈……都散了……”
  说完这话,赵祯大笑着离开了垂拱殿。
  满朝文臣,怀揣着《天圣字典》离开了垂拱殿。
  寇季走的比较晚,主要是跟陈琳约定了一下赵祯到瑞圣园视察的时间。
  寇季出了垂拱殿,一个略带讥讽的声音就缓缓响起。
  “寇枢密可要封王?”
  寇季抬眼望去,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