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北颂-第7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种世衡点头道:“不错……其实我叔叔从不在意大儒的名声……”
  说到此处,种世衡略微叹了一口气道:“在我叔叔眼里,所谓的大儒身份,还不如他炼丹用的黄精重要。”
  寇季微微挑起了眉头。
  种世衡苦笑道:“我叔叔以方外之人自居,以方外之人的法子行事。
  又怎么可能在乎那些功名利禄。”
  真正的方外高人,大多都是无欲无求的。
  他们一生都在追求心中的大道。
  对其他的东西,一点儿也不在乎。
  他们,远不是朝廷此前裁撤的那些道官可比的。
  虚无缥缈的东西,寇季从不放在心上。
  但种世衡的话,寇季缺认可。
  种世衡盯着寇季道:“我叔叔都不在意名声,我们在意也没有多大作用。
  我虽然是读书人,却很少舞文弄墨,反而经常施展拳脚。
  所以诗书传家的名声,我也不在意。
  以前守着这个名声,是为了自保。
  因为以前武人若不是以儒将的名声出仕,就会被文臣压的抬不起头。
  如今我们武人已经拜托了文臣的压制,又何须再看文臣的脸色行事?
  又何须再顺着文臣们的心思,做一个不是自己的自己?
  此次我出面帮您张目,一方面是范讽那厮说话太难听,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自己。”
  “哦?”
  “我也有脾气!一帮子文官此前在三衙门口堵了我大半个月,害得我在下属面前丢尽了颜面。
  如今有机会落一落他们的颜面,我自然不会错过。
  我们又不是牲口,总不能一直挨打不还手吧?”
  寇季听到此话,哭笑不得的道:“你倒是洒脱。”
  种世衡撇撇嘴道:“他们打不过我,也骂不过我,也没办法为难我,我为什么要怕他们?
  该是他们怕我才对。”
  寇季苦笑着摇摇头。
  如今枢密院的权力得到了加强,三衙马上要并入到枢密院。
  枢密院已经有足够的力量跟内廷抗衡了。
  种世衡马上要入枢密院当三把手。
  还真不需要畏惧内廷三宰相。
  内廷三宰想在政事上给他使绊子也不太可能。
  因为如今的枢密院只掌禁军,禁军的兵事,内廷不能插手。
  种世衡又能打,又能骂的,文官们确实该头疼。
  寇季略微沉吟了一下,道:“文官中确实有一些跟该骂。
  但是吕公三人轻易不要招惹,容易掀起朝堂上的文武之争。
  吕公三人,如今也算是心向官家,我们也是。
  所以没必要针锋相对。”
  寇季叮嘱种世衡,就是怕种世衡跟吕夷简三个人产生冲突。
  以他们的身份地位,产生了冲突,就不是小冲突。
  背后的属官、门人、故旧、亲信,都会参与到其中。
  一大帮子文武官员斗起来,斗出火气以后,很容易引起朝野上下得文武大战。
  文武大战,对大宋而言,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他们无论那一方受损,对大宋而言都是巨大的损失。
  若是两败俱伤的话,大宋也会因此患上沉重的内伤。
  如今的大宋正是奋发图强,努力往前冲的时候,可不敢内耗。
  种世衡听到了寇季的话,道:“我知道分寸……”
  顿了顿,种世衡道:“您、朱能、我,三人如今是一体的。
  朱能虽然聪明,但是嘴笨,说不过那些文臣。
  你身为枢密使,一院之长,不可能事事都赤膊上阵。
  如此,会让人看轻我枢密院。
  所以只能我出头去跟文臣们打嘴仗。”
  寇季闻言,深深的看了种世衡一眼。
  果然,能进入到决策层的人,没一个是蠢货。
  朱能此前在寇季面前称,种世衡不懂得装笨,天天被人弹劾。
  觉得种世衡看不穿朝廷的局势。
  寇季在朱能的误导下,也以为种世衡看不穿局势。
  可通过种世衡今日的话,寇季可以判断出,种世衡比朱能看到的还要多。
  他站在人前被人弹劾,目的是为了吸引火力。
  也是为了帮助枢密院树立威信。
  若是朱能和种世衡二人都在朝堂上装聋作哑。
  大小事务都是寇季自己在赤膊上阵,那久而久之,谁还会畏惧寇季,谁还会畏惧枢密院。
  种世衡如今向寇季坦白,是想告诉寇季,从今往后,我们就是一条船上的蚂蚱,我出去跟人打嘴仗,也是为了我们三个人,真要出了事情,你们两个得保护我。
  寇季明白了种世衡的心思,说道:“你只管放心的去应对那些文臣就是。
  真要到了紧要关头,我和朱能绝对不会坐视不理。”
  说到此处,寇季一脸疑惑的道:“有一件事我不太明白……”
  种世衡略微一愣,似乎猜到了寇季想问什么,苦笑了一声道:“你是不是想问,为何在兴庆府,我会那么蠢?”
  寇季缓缓点头。
  种世衡苦笑道:“我那不是蠢,是真的舍不得。
  你自己辛辛苦苦大半辈子积攒的家业,要全部交出去给别人,你舍得吗?”
  寇季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无话可说。
  类似的事情真要落到了他头上,他一定会毫不犹豫的拼命。
  二人在酒馆里沉默着坐了一会儿,互相拱了拱手,各自回府。
  该说的话都已经说完了,就没必要在一起继续闲聊。
  寇季回到府上没多久,赵祯的旨意送到了寇府。
  修书的事情,最终还是落在了寇季的头上。
  为了方便寇季修书,赵祯除了给予了寇季一个僻静的地方在,还提供了大量的钱财支持。
  赵祯派人将钱送到了瑞圣园,寇季派遣范仲淹去查收。
  寇季在担任了修书的主官以后,点了范仲淹从旁协助。
  赵祯大笔一挥,范仲淹就成了修书的辅官之一。


第0746章 重启贾昌朝
  范仲淹奉命到瑞圣园内去收纳朝廷赐给他们修书的钱财,寇季则在府上招待自己的学生们。
  新科进士们在授官以后,有近两个月的假期。
  他们需要回乡去祭祖、立碑,顺便在乡间显摆一下自己新科进士的身份。
  大宋官员在授官以后,祖先会得到追赠,所以大部分贫寒学子取中以后,都会回到乡间,将朝廷追赠其先祖的身份铭刻在墓碑上,彰显荣耀。家中的家眷也有相应的虚衔授予,类似的虚衔一般是没有待遇的,除非到一定的品级。
  新科进士们家眷授予的,大多都是没有什么待遇的,所以朝廷十分大方。
  反正是个虚名而已,只是在圣旨上添一句话,给一个荣耀而已,又不需要朝廷四时供养,朝廷自然大方。
  新科进士们除了回乡祭祖显摆外,还有一部分要回乡去成亲。
  他们取中进士以后,不少人被榜下捉婿,自然需要尽快挑一个吉日成婚。
  所以,朝廷给他们批的假期很长,足足有两个月时间。
  新科进士们都是寇季的学生,入朝以后又要在寇季手下做事。
  他们返乡,自然要到寇府别院里跟寇季饮宴一二。
  他们有一些私话需要跟寇季私底下说,寇季也需要私底下跟他们接触一下,显示一下亲近。
  寇季每日招待七八个新科进士,足足耗费了十余日,才将所有的新科进士们招待完。
  寇季最后招待的是苏洵和包拯。
  苏洵是所有新科进士中,最年幼的。
  他性子如今还没有稳定,寇季对他也没什么好说的。
  只是叮嘱他,回乡跟程家姑娘成亲以后,尽快回汴京城,他有特别的事情要安排苏洵做。
  包拯此一去,很长一段时间也不会到汴京城。
  包拯在垂拱殿上没有找到机会向赵祯当殿表明自己的心思,事后只能通过向吏部向赵祯传达了他的意图。
  赵祯意思性的挽留了一下,包拯执意求去,赵祯也就没有强留,答应了包拯辞官回去守孝。
  包拯现在还不是历史上的那个名臣,他在赵祯眼里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进士而已。
  赵祯还不需要对他另眼相看。
  包拯回乡以后,恐怕要等到双亲故去,为双亲守孝三年以后,才会出仕。
  中间要耗费的时间很长,所以寇季有心好好的叮嘱包拯一番。
  小竹园内。
  寇季斜坐在座椅上,包拯恭恭敬敬的坐在他面前。
  二人面前有一个矮几,几上有红泥小火炉在烹茶。
  包拯静静的等着,等红泥小火炉上的水煮沸了,小心翼翼的为寇季烹了一杯茶,放在了寇季面前。
  寇季端起了茶杯浅尝了一口,盯着包拯道:“此次修书,可不仅仅是修订史书那么简单。里面蕴含的功劳,远比你想象的要大。
  错过了此次修书,就等于放弃了一大功劳。
  你的同年们,一旦修书完成,必然有大功劳傍身,以后在仕途上,肯定要比你走的顺利。
  你还是质疑要回去?”
  包拯恭恭敬敬的对寇季一礼,虽然没有说话,但他的态度代表了一切。
  寇季见此,略微叹了一口气道:“你既然执意求去,我也不拦你。我是你的恩师,又导你向善的职责,却不能阻止你行孝。
  今科进士当中,我看重的不多,你便是其中之一。
  你回乡行孝归回乡行孝,但也不能因此耽误了前程。
  我交代你一件事情,你回乡以后,闲暇之余,可以好好的做一做。”
  包拯听闻此言,一脸郑重的对寇季道:“多谢恩师厚爱!”
  包拯并不是一个无心仕途的人。
  他只是将孝道看的比仕途中,所以要先行孝,在入仕。
  他此前当着所有新科进士的面,扫了寇季的面子,寇季不但没怪罪他,反而还替他的仕途操心,他自然要郑重的感谢。
  寇季在包拯说完话后,从身后取出了一个书箱放到了包拯面前。
  寇季指着书箱道:“里面有一些大食文写成的书,你回乡以后,好好学习一下大食文,等你什么时候能够顺利的将这些书读懂的时候,来信给我,到时候我另有交代。”
  包拯听到书箱里是大食文记载的书籍,略微有些愕然。
  寇季继续道:“我找人打听了一下,在你们肥东,有一位姓吴的老翁,早年在福州等地跟沿海来的大食商人有一些接触,粗通一些大食文。
  你回乡以后,可以找他请教一下大食文。
  但你要记住,他只是粗通,并不是精通。
  所以他教你的东西,你学完以后,还要好好的研究一二,争取早日学会大食文。”
  包拯缓缓点头,略微有些狐疑的道:“恩师,您让学生学习大食文,所为何事?据学生所知,大食距离我大宋十分遥远,我们很有可能一辈子也见不了几个大食人……”
  言外之意,学习大食文,似乎没太大用处。
  寇季瞥了包拯一眼,道:“不该问的别问,让你学你就学,学了以后自然有用处。若是没有用处,我又岂会让你学它?”
  包拯苦笑了一声,不敢再多言。
  寇季既然说有用,那么肯定有用。
  具体是为了做什么,包拯猜测不到。
  寇季交代了一番包拯以后,就派人送包拯离开了寇府别院,顺便在包拯离京的时候,送包拯一程。
  包拯离京以后,新科进士中,除了几个籍贯在开封府的,剩下的基本上都已经离开了汴京城。
  修书的中坚力量,需要两个月时间才能返回。
  在这两个月中,寇季自然没办法修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