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北颂-第11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寇季算是第一任总理大臣,也是最后一任总理大臣,更是最后一位在朝的一品大员。
  寇季卸任以后,朝中掌权的大臣就不会再出现一品。
  正一品、从一品,皆会成为老臣离朝以后的赐官。
  只是个荣誉,不会有任何实际性的权力。
  朝廷四时的俸禄不会断,供养他们到死。
  但他们的奏疏没办法再出现在朝堂上,也没办法影响朝中的政局。
  他们离朝以后,唯一能上的一道奏疏,就是临死时候的死谏。
  寇季和赵祯坐在资事堂,眼看着陈琳带着宫里的宫娥和宦官摘下了资事堂门口的资事堂的招牌,挂上了议事堂的招牌。
  寇季一脸无奈,“官家,臣觉得,臣可以出任政事院大院事。没必要非要给臣弄一个总理大臣的职位,徒增麻烦。
  后世的子孙万一抓住这一点,再起用总理大臣的话,那太祖和太宗努力削弱的相权,恐怕就白削弱了。”
  赵祯笑着道:“四哥啊,你想出任参政大院事,你有没有考虑过百官会不会同意?”
  寇季撇了撇嘴,没有言语。
  赵祯哈哈大笑了起来。
  赵祯为何会发笑,寇季心里清楚。
  百官们之所以奏请赵祯特设一个从一品的总理大臣,就是为了将寇季高高的捧起来,免得寇季坐在三院中的任何一院,影响其他两院。
  毕竟,以寇季如今的权势和威严,独坐一院,遥控其他二院,还是轻而易举的。
  百官们显然是看到了三院鼎立的好处,不想让寇季破坏三院鼎立的局面,所以才奏请赵祯特设了一个职位,将寇季给高高的供起来。
  寇季知道百官们的心情,也理解百官们的做法,所以他对此只能抱以苦笑,“一群小兔崽子,生怕我混在他们中间欺负他们……”
  赵祯笑着道:“蛟龙混在虎狼堆里,那不就是欺负人吗?人家就是觉得你这条蛟龙,混在他们虎狼堆里,会影响朝廷如今好不容易营造出的局面,所以才将你给推出来了。”
  对于赵祯称他为蛟龙,寇季没有反驳。
  他虽然已经将王位传给了寇天赐,可在赵祯和满朝文武眼里,他依然是韩王。
  寇季感慨道:“他们非要将臣供起来,臣也认了,可你非留着臣在宫里陪你批阅奏疏,是不是有点不应该?”
  赵祯笑着道:“皇宫外有枢密院办差的衙门,有政事院办差的衙门,资事院办差的衙门正在营造,就是没有你的总理衙门。
  宫外既然容不下你,那你就只能陪着朕在宫里呆着了。
  以后这议事堂就是你我二人批阅奏疏的地方,朕居中,你居左,三院大院事和院事到了以后居右。
  他们来的时候,你我就陪着他们议政,他们要不来,议事堂就咱们说了算。”
  寇季苦笑着道:“臣身为外臣,久居深宫多有不变。”
  赵祯哈哈一笑,“别人久居深宫,朕还会担心。可四哥你久居深宫,朕一点儿也不担心。”
  寇季苦笑着摇摇头。
  赵祯凑近了寇季,有些好奇地问道:“难道四哥上了年纪以后,多了一些色心?”
  寇季刚要开口,就听赵祯冲着陈琳嚷嚷道:“陈琳,陈琳,去,将议事堂伺候的人全换成漂亮的宫娥。四哥若是看上那个,就让四哥回府的时候带上。”
  陈琳笑嘻嘻的答应了一声,“奴婢遵旨……”
  寇季哭笑不得的看向了赵祯。
  赵祯冲着寇季挤眉弄眼的道:“四哥要是觉得宫里的那些女子不灵性,朕可以以朕的名义采选一些秀女入宫,任由四哥挑选。”
  寇季赶忙摆手,“不可不可,官家不能胡来。”
  赵祯大气的挥着衣袖道:“四哥无需担心,朕如今正值壮年,采选一些秀女入宫,还没有人说三道四。”
  寇季哭笑不得的道:“官家若选,那就全留下,反正臣是一个也不会要。”
  赵祯闻言,感叹道:“四哥,再过两三年,你就快四十了。你就不想给天赐再添一个弟弟?你不觉得天赐一个人太孤单了吗?
  朕听说刘亨那厮跟仙女馆的三个花魁都勾搭上了,其中两个还怀了他的孩子。
  朕不认为刘亨跟那些风尘女子之间有什么情义,朕觉得他就是为了给他儿子多添两个弟弟,免得他儿子孤单。
  刘亨那个憨货都知道开枝散叶,四哥难道就不想吗?”
  寇季笑着道:“臣有天赐一子足以,官家有心担心我,不如担心担心润儿。润儿的年纪也到了,官家就不打算帮他选一下秀女?”
  赵祯听到此话,笑眯眯的道:“不急不急……”
  寇季见此,脸上带着笑意,心里却在骂娘。
  狗日的明显是贼心不死,还惦记着寇卉呢。
  寇季不想再讨论这个话题,生怕赵祯又扯到了寇卉身上去,就陪着赵祯东拉西扯的聊了一些闲话。
  陈琳带着人快速的布置着议事堂。
  议事堂一切布置妥当以后,朝堂上最高衙门的三院大院事,每个人捧着一叠厚厚的奏疏入了议事堂。
  “臣欧阳修……”
  “臣范仲淹……”
  “臣杨文广……”
  “参见官家,见过总理大臣……”
  赵祯和寇季摆了摆手,三人起身。
  赵祯没有言语,寇季笑呵呵的盯着欧阳修道:“欧阳修,政事院如今才刚刚开始改制,下面反抗的力度很大,你可还习惯?”
  欧阳修拱手道:“回上官,政事院的担子虽然重,但是有包拯、唐介、庞籍等人帮衬,下官还算习惯。”
  寇季点点头道:“如此就好,遇到了一些强硬的人或者迂腐的人,就不要客气,该下手的时候就不必留情。”
  欧阳修再次拱手,“下官明白。”
  寇季又看向了杨文广,一脸感慨的道:“你一个马上将军,如今整日里埋在案牍之间,怕是不好受吧?”
  杨文广一脸苦涩,诚实的道:“下官一个武臣,处理那些繁杂的公文,确实有些不习惯。”
  寇季直言道:“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学一下如何处理繁杂的公文,现在学习还不晚。如今我大宋四周都没有强敌,即便是突然冒出来一个,也轮不到你亲自带兵上阵,所以你以后很有可能要在案牍上耗费很长的日子。
  不学的话,容易被下属糊弄,也容易影响国事。
  你爹当年便是这般。
  他坐镇边陲,战功显著,但是政务上却十分欠缺,以至于被下属糊弄,多次被太宗斥责。
  你可不能步了你爹后尘。
  人都说将门虎子,虎不光是在战场上,也得在朝堂上。”
  杨文广对寇季深深一礼,“下官明白……”
  寇季点点头,又看向了范仲淹,“你掌管着大宋所有钱粮,责任重大。遇事需要谨慎,再谨慎,稍有差池,朝廷就有可能搭上无数钱粮。”
  范仲淹郑重的道:“下官明白……”
  寇季提点了三人以后,背靠在了座椅上不再言语。
  赵祯缓缓坐直了身躯,笑着道:“四哥所言,便是朕所言,还望三位爱卿谨记。”
  杨文广、范仲淹、欧阳修三人齐齐施礼。
  “喏……”
  赵祯指了指议事堂右边的座椅。
  三人拱手一礼,抱着奏疏走过去坐下。
  坐定以后,赵祯问道:“近些日子朝中有何大事需要朕和四哥处理?”
  欧阳修放下了手里的奏疏,拱手道:“回官家,除了开封府、陕西府、川府、江宁府等九府以外,剩下的各府对于改制的事情阳奉阴违。
  臣的意思是,稍加惩处,再调换他们的位置,给他们一个警告,以观后效,官家以为如何?”
  赵祯思量了一下,沉声道:“改制,没有不流血的。朕也没心思跟那些迂腐之辈勾心斗角。
  就依照你的意思,先给他们一个警告,若是他们还敢阳奉阴违,那该降职的降职,该杀的杀。
  不必留手,也不用在乎他们背后有谁。
  若是有人拿什么靠山之类的东西为难你,你就告知给朕,朕连他的靠山一起处理。”
  欧阳修缓缓点头道:“喏……”
  寇季开口问道:“边陲各府如何?”
  欧阳修苦着脸道:“边陲各府如今充斥着大量的罪籍,许多地方衙门并不健全,推行新政倒是容易,但是想要见成效的话,恐怕得等那些罪籍全部变成我大宋子民以后才可以。”
  寇季沉吟着道:“以后可以想办法将边陲的罪籍慢慢往大宋腹地引,但凡是脱籍的边陲之民,可以迁移一部分进入大宋腹地。
  同时可以将大宋腹地一些贫寒的百姓想办法迁移出去,弥补边地百姓的缺失。
  同时在教化方面,要多投入一些。”
  欧阳修点着头道:“此事下官也有考虑。不过如今我大宋蒙学第四批的蒙童已经结业,他们比地方士子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进不了国子监、太学、文昌学馆,也进不了应天书院等各大书院。
  目前的处境十分尴尬。
  无心继续学业的人,已经进入到了百行百业,成为了百行百业中的中流砥柱。
  有心继续学业的人,如今有些茫然。
  他们继续学的话,不知道学什么,不继续进学的话,又心有不甘。
  除了一些大户人家的子弟,家中有继续进学的学堂以外,贫寒人家的学子,如今没有地方就学。
  所以学生的意思是,是否可以依照此前官家和总理大臣定下的计划,开展县学和府学。”
  赵祯感叹道:“县学和府学开设的条件已经成熟,学院选址、校舍,都容易解决,关键是先生难寻。
  县学、府学设立以后,不仅会教授学生固有的六经,还会教授其他学科。
  县学得有八科,府学恐怕得分为两院,每一院得有八科。
  所以需要的先生数量十分庞大。
  朝廷现在没办法解决。”
  欧阳修听到此话,有点懵。
  略微沉吟了一下后,欧阳修有些惊讶地问道:“官家是打算将大食的一些学问传授下去?”
  赵祯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有一部分是大食学问,但大部分都是四哥和其他博学的博士们著作的书籍。
  比如四哥和太学、国子监、文昌学馆的先生共同梳理出的算学,其中有一部分源自于我华夏固有的算学,也有一部分源自于大食算学,还有一部分是四哥根据自己先师教导,总结出的算学。
  相比之前繁杂的算学,新的算学更有条理性,层层递进,层层延伸。
  太学和国子监的算学博士们都说过,新的算学一旦推出,将会涌现出一大批不输给他们的算学高手。
  但是目前精通新算学的,只有四哥。
  太学和国子监那些算学博士,只能算是粗通。
  朕总不可能让一位总理大臣亲自下去到各县讲学吧?”
  欧阳修听到赵祯此话,沉声道:“官家,一家的学问推广起来很难,唯有变成大家的学问,才能广泛的传授下去。
  所以官家不该因为一家学问,搁置了县学和府学的设立。
  臣以为,当先设立县学和府学,将现有的能推广的学科,纳入到其中。
  随后再将算学等新的学科慢慢的添加进去。”
  赵祯幽幽的道:“朕也知道这个道理,朕就怕县学和府学设立以后,再添新的学科,县学和府学里的那些先生不会答应。
  他们要是借此闹事的话,那威力可比豪门大户要厉害多。
  朕到时候也不好处理。”
  欧阳修听到此话,皱起了眉头,沉吟了再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