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北颂-第11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寇季继续笑道:“他们没有通过我,反而直接找上了官家,是不是想要火器?”
  赵祯直言道:“不错,他们的人隐晦的告诉朕,只要朕能给他们提供火器,西方的东西,朕看上什么,他们都给朕送过来。”
  寇季失笑道:“他们还真是贼心不死。”
  赵祯笑着道:“他们应该是觉得,有了火器,他们在西方的杀伐速度会加快许多。”
  寇季摇头道:“不能答应。”
  赵祯点头道:“朕知道,所以朕拒绝了。然后他们又向朕提出,购买大量的弓弩。”
  寇季沉吟着道:“弓弩造起来十分不容易,我大宋的弓弩可以说远超其他任何一个国邦。
  他们不沉下心制作弓弩,反而从我大宋求购弓弩。
  看来他们是打算穷兵黩武了。”
  赵祯思量着道:“或许他们还没有找到一块真正让他们落脚的地方吧。”
  寇季笑着道:“天竺是一个不错的落脚地。”
  赵祯一愣,狐疑的道:“四哥的意思是,他们中间有可能有人在天竺落脚?”
  寇季点点头。
  赵祯问道:“四哥觉得会是谁?”
  寇季笑着道:“应该是原交趾郡王。”
  赵祯不解的道:“为何会是原交趾郡王?”
  寇季直言道:“因为他最老。他能打到天竺就不错了,没有余力在征战。所以他应该会在天竺落脚,然后用余生所有的时间治理天竺。”
  赵祯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寇季继续道:“他或许会派人到我大宋,用尽各种办法骗我大宋的百姓到天竺去。”
  赵祯不解的看着寇季。
  寇季笑着道:“因为他已经见过了我大宋百姓勤劳,所以他必然已经喜欢上了我大宋百姓。有我大宋百姓帮他治理天竺,他才能彻底的在天竺生根发芽。”
  曹利用会落脚在天竺,寇季早就推算到了。
  曹利用已经很老了。
  能打到天竺,雄心估计也耗费的差不多了。
  天竺的土地也很肥沃,所以他一定会在天竺落脚。
  曹利用是一个宋人,所以他喜欢用宋人是必然的。
  等朱能、李昭亮、元山三人找到了落脚地以后,必然也会想办法吸纳宋人过去。
  别看元山如今正在用黑汗人、回鹘人在帮他作战,一旦他找到了真正能落脚的地方以后,一定会想尽办法从大宋吸引人过去,替换了那些黑汗人和回鹘人。
  因为在他们潜意识里,坐在一个充满了宋人疆土上称王称霸,远比坐在一个充满了异族人的疆土上称王称霸,更安全。
  一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几乎融入到了他们的骨髓里。
  所以他们可以用异族人帮他们打江山,但绝对不会用异族人帮他们坐江山。
  更重要的是,沐浴在哈里发光芒下的各个王朝还很强大。
  这些王朝,将会成为朱能、元山、曹利用、李昭亮四人清除异己的利刃。
  赵祯听到了寇季的话,感叹道:“朕的疆土,还没塞满大宋百姓,怎么可能让我大宋百姓去帮他们。”
  寇季笑着点头道:“官家言之有理……”
  赵祯起身,在开封府门口瞥了几眼,道:“你我今日到这里,是想看看有没有恶吏欺负百姓,如今一个恶吏也没有碰到,这说明权开封府知府的差事办的还不错。
  润儿也到年纪了,就加他一个开封府知府的职位,让他为权开封府知府撑腰。
  免得权开封府知府这个干吏,被汴京城里其他权贵欺辱。”
  寇季跟着站起身,哭笑不得的道:“如今的汴京城内,能欺负的了权开封府知府的,貌似就只剩下臣了。
  官家是在警告臣吗?”
  赵祯摇头道:“有几个国公最近有些得意忘形,羞辱了权开封府知府数次了。朕得给权开封府知府找一个靠山。”
  寇季沉吟道:“陈尧咨镇不住人?”
  赵祯缓缓点头。
  “陈尧咨上了年纪了,精力不济,不能长时间坐衙,所以看管的不够周到。加上他们中间有一些人归枢密院管辖,陈尧咨也没办法管。”
  “那就吩咐杨文广多盯着一些。”
  “……”
  赵祯和寇季带着人,悄无声息的离开了开封府门前。
  他们推行的分田的政令,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并没有发现有人反对此事,也没有发现有人闹事。
  所以他们也不需要将太多目光放在此处。
  二人到了御街上以后,分道扬镳。
  寇季去了政事堂。
  赵祯悄然回了宫。
  入宫以后。
  赵祯一个人坐在大殿里,长吁短叹。
  “陈琳啊……”
  “奴婢在……”
  “你说朕是不是对四哥过于苛刻了?”
  陈琳一愣,愕然的看向了赵祯道:“官家一直对寇相恩宠有加,何来苛刻之说?”
  赵祯感叹道:“朕给别人的封地,几乎都有往外扩张的可能。唯有四哥的封地,没办法扩张。”
  陈琳迟疑道:“不是还有曹氏吗?”
  赵祯摇头道:“曹氏不能扩张,曹氏的闺女可是朕的皇后,曹氏的外甥可是朕的嫡长皇子。
  曹氏若是坐大,对我大宋会有害处的。”
  陈琳缓缓点头,明白了赵祯的意思。
  越是亲近的外戚,越容易影响皇族。
  曹氏也是诸多藩王当中,最有机会被召回大宋的。
  一旦赵祯驾崩,赵润继位,曹皇后很容易借着赵润之口,将曹氏召回。
  曹氏实力如果太大的话,很容易影响到赵氏的帝位。
  曹氏有没有此心,赵祯不在意,但是赵祯必须得防着。
  赵祯感慨道:“朕以前总觉得我大宋便是天下,如今借着朱能等人的眼,好好看了看天下,才知道,我大宋并非是整个天下。
  我大宋如今的疆土已经开拓到了极致。
  朕没有余力开拓更多的疆土了,即便是打下来了,也掌控不了。
  所以朱能等人在外攻城掠地,朕一点儿也不羡慕,也没想过将他们手里的地夺过来。
  因为朕知道,就算朕发兵夺过来了,我大宋也没有那么多人迁移过去。
  朕更不可能将手伸的那么长,将所有的疆土都牢牢的窝在朕手里。
  所以,域外之地,让我大宋自己人占着,总比外人占着强。
  可惜真正的强人被朕不小心锁住了,反倒是一帮子耗子跳的欢。”
  陈琳一边思量着赵祯的话,一边道:“官家是不喜欢跟朱能等臣子做交易?”
  赵祯毫不隐瞒的点头,“天下间,除了四哥外,谁有资格跟朕讨价还价?又有谁有资格跟朕做买卖?
  若不是劳师远征花费太大,朕一定派遣兵马过去问问,朕还是不是他们的皇帝?”
  陈琳赶忙道:“官家可以下旨斥责。”
  赵祯叹了一口气道:“算了,看在他们送来的一千斤黄金的份上,朕容他们放肆一会。吩咐工部的人,让他们将屯放在库房里的弓弩挑拣一二,让武德司的人送去西域,顺便将朕那一千斤黄金运送回来。”
  “喏……”
  “……”
  赵祯在宫里准备和朱能等人交易的事宜,寇季则在考虑要不要派人去找朱能等人沟通一下。
  朱能等人越过他和赵祯交易,他不在意。
  因为他很早以前就知道迟早有这么一天。
  朱能等人结伴去西方创立自己的基业,寇季也不在意。
  因为寇季在离开西域的时候,就明确的告诉了元山,元山若是想要去西方立国的话,他不会阻拦。
  但朱能等人有点得意忘形了,他们似乎忘记了自己还是大宋的臣子,居然敢越过他、越过鸿胪寺,跟赵祯谈条件。
  寇季今日跟赵祯攀谈,听出了赵祯言语中有怨气。
  也理解赵祯为何有怨气。
  朱能等人确实有点托大了。
  在赵祯征灭了辽国以后,普天之下就没有人能跟他平起平坐了。
  除了他这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有资格跟赵祯商量着做事外。
  其他人根本没有资格跟赵祯直接对话。
  “还是派人去叮嘱一下朱能等人,别得意忘形了。我可不想亲自带兵去征讨他们。”
  寇季略微思量了一番,有了决定,便招来了府上传信的人,吩咐他们带着商队跑一趟西域。
  同时还让他们催促一下,让格格巫尽快将巴格达智慧馆里剩下的书籍运送到大宋。
  吩咐人去传信以后,寇季就不再搭理此事。
  朱能等人若是拾取,自然知道该怎么做。
  若是不拾取,那寇季就有必要让杨文广走一趟西域。
  寇季派人将信件送出去以后,就再也没有关注此事。
  往后一段日子。
  他和赵祯都持续关注着分田的事宜。
  分田的事宜和推行商律一般,顺风顺水。
  没受到什么阻碍。
  百姓们选择借贷的比较多。
  选择服役的很少。
  大概是不想让家中的男丁去边陲上受苦。
  但即便如此,选择参加服役的人也超过了十万。
  十万男丁,家中大多都是有兄弟的,所以他们去边陲上,没什么心理压力。
  借着他们的劳役,为家里换取五亩活命田,他们十分乐意。
  在百姓们心里,田产就是可以祖祖辈辈相传下去的根基。
  所以他们愿意为了子孙后辈,去边陲受苦。
  寇季和赵祯商量了许久,最终让十万加入到了兵籍中的男丁,前往了青塘。
  守在青塘的吕夷简,得知了这个消息以后,差点没哭出来。
  他在青塘守了整整两年,两年时间里,整个青塘只有他和他的两个老仆,以及一百个护卫他安全的地方兵。
  除此以外,偌大的青塘就再没有其他人。
  无论是李昭亮,还是元山,都不可能让他们手底下的人,侵入到青塘去放牧或者耕种。
  他们知道寇季是什么人,所以绝对不可能让人进入到青塘去,触碰寇季的神经。
  他们真要是敢让手底下人放肆的去青塘放牧。
  寇季就敢带兵灭了他们。
  寇季的霸道和狠辣他们是见识过的。
  所以他们情愿去欺负西方人,也不愿意跟寇季作对。
  也正是因为如此,偌大的青塘就只有一百零三人。
  如今朝廷送了十万青壮,外加六万多青壮的家眷去青塘开垦良田,吕夷简自然十分激动。
  十万青壮和六万青壮家眷还没有到青塘,吕夷简就借着自己的关系,放出了豪言。
  愿意在青塘落户的,分田一千亩、牛两头、马十匹、羊一百只。
  不愿意在青塘落户的,多在青塘干一年活,回去的时候可以带一头牛、两匹马、十只羊。
  青塘那片土地上,如今虽然没什么人。
  但是牛、羊、马成群成群的跑。
  在青塘人和侵入到青塘的黑汗人被处理干净以后,他们的牛、羊、马就留在了青塘。
  那是大宋的战利品。
  由于数量比较多。
  朝廷一时半会消化不完,所以就将那些牛、羊、马,放养在了青塘各处。
  经过了两年的繁衍,数量变得更加庞大。
  所以吕夷简有底气许下如此承诺。
  他就是想借此吸引更多的百姓到青塘去落户。
  事实证明,他的方法是有效的。
  随着他放出的豪言传便了大宋以后,有许多人跟着前往青塘的大部队赶往了青塘。
  其中有一些贪恋青塘田产的,决定去青塘落户。
  也有一些是去青塘打工的。
  对。
  就是打工。
  他们不是去服役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