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旅明-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云贵福建几省,则是江海联运,木排最终会在福建集结,再通过福船近海运输到宁波一带发售。
以上无论哪种方式,木料最终到达地头后,凡是大料,都需要至少一年以上的时间来风干,在南方湿润地带,这个时间还要加长。
而塘庄出品的木料不同。塘庄的海船不可能挂着一串木排在大浪翻滚的海峡里走之字形,所以这些木料是装进船舱运来的,而且烘干完毕——扛回家就能用。
木商们很快就发现其中奥妙:早上进的货,中午就能卖出去,这就相当于节省下了大笔的堆场,护院,还有维护防火等等这一系列成本。
窑区基地生产的木料,还有另一桩好处:由于要改装一部分舱室堆木料,所以窑区出品的木料,全是切削好的长方形或者正方形。
明代南方地区的房梁,横截面多数是圆型:省工省料。这个趋势要到清代才会慢慢扭转过来。当然了,豪门大户是不会在意那几个银子的。
……
工业木料品种珍贵,品相上等,已经烘干完毕,而且几何形状更加稳定。再加上这些木料整体都是用木杂酚油涂刷过的,防腐防潮,所以第一批货在几天内就销售一空,连苏州都没去,杭州府内自己就消化掉了。
这之后面对蜂拥而至的大小木商,熊老爷自然而然就抖了起来。先是扣下一成货自销,然后是扣下两成自销……总有些老朋友和惹不起的缙绅管家直接跑来塘庄拿货,这都是关系,都是资源,熊老爷自然不会放过。
当塘庄自销的木料比例达到三成后,木行在刁行首的带领下,开始和欺压良善的熊老爷做斗争。是的,现在局面已经倒转过来,木行成了弱势群体:销路已经打开,口碑已经传开,塘庄的船队今后完全可以卸木料到宁波,这边客户交完钱,然后去宁波自提就好,杭州木行毫无办法。
这就是开头一幕,刁老爷一伙人围攻褚茂盛的原因:买方市场的号角虽然已经吹起,但是起码十年八年内,穿越众生产出的工业品,还满足不了市场,所以手中有货的人,依旧那么牛逼。
刁老爷这一伙木商现在档次已经不够了,他们只能和塘庄副总管褚茂盛扯皮要货——熊老爷现在很忙,每天要应付很多行首。
当沙船上层的木料卸完后,中层的水泥和底舱的红砖也会陆续被苦力搬运出来。
水泥会被搬进熊老爷在塘河边新建的红砖大仓库里,至于红砖……露天码放在那里就好,反正很快就会卖掉。
眼下由于没有合适的包装,所以水泥是先装在草包里,然后再放进大樟木箱里运到杭州的……17世纪这样运输,不亏。
窑区出品的香樟木箱,用料要比普通的明代木箱厚半分。这些木箱都是“素器”,也就是没有经过上漆雕花安装铜把手这一系列后续工艺的半成品。
所以眼下在塘庄门前的货场上,还聚集着不少木器店的老板:他们只要把樟木箱买回去,再让自家匠人漂漂亮亮装修一番后,这种用料厚实的香樟木箱就会变成高档家俱,里面装满绸锦,成为大户人家小姐陪嫁的必备器物。
……
至于木箱里的水泥……当初这玩意蒲一出现在杭州,各路本地建筑业大拿就注意到了这种神奇的商品,等到徽商刘耀祖刘大老爷把自家门前的青石板撬开,铺成离地二十公分高,平滑如镜,浑然一体的小道后,那几天跑到刘家门前拖着脚走路的人摩肩擦踵,晚上还有不少在水泥路面上打地铺的……
水泥一下火起来了。
各路建筑业人士蜂拥而来,这就是熊老爷每天要应付很多行首,柜首,大匠的原因。
塘庄为了维护自家商品的信誉,及时推出了水泥施工培训班,按人头收培训费80两银子/人,毕业发证书;并且未来的铺地砖,铺木地板(这些眼下生产不出来)培训班,学员还会凭证书打95折。
不培训是不行的:水泥要想变成合格的混凝土,这中间程序不少:清水和其他骨料的配比要合理,搅拌要均匀,施工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很多,而且水泥施工完的养护也很重要,这些技术必须要通过培训和实践才能学会。
80两银子的学费没有吓倒那些柜首和大匠们——中古时代的匠人学技术,那都是从小被师傅压榨打骂倒马桶换来的,现如今交80两银子就能学几组混凝土配方和施工秘法,这个不亏。
塘庄新建的红砖大仓库,就是这样靠着学员们修起来的。这些学员自带干粮,自带小工,任劳任怨,而且记性都很好——很多人不识字,水泥配方这些数据,这帮人都是靠死记硬背搞定的。
当然,塘庄也不会白赚他们银子:来塘庄选购水泥的管家们,都会得到一份学员名册,上面罗列了目前有资格用水泥铺路砌墙的匠人名单。
第168节 主次分明
红砖这种商品,在古中国真正是生不逢时,尬活几千年。
按道理红砖比青砖工艺简单,成本低,应该更加普及才对,然而历代帝王却在此处说出:NO。
正黄(明黄)和正红(朱砂)这两种颜色,是皇宫大内,皇亲国戚专用色,就像女王的黑色劳斯莱斯一样,都是皇室专属。
明末由于朝廷的控制力下降,山高皇帝远的福建人民曾经玩出了一波民间修筑红砖建筑的风潮,这期间荷兰人还跑到漳州买过不少红砖去修热兰遮城。
除此以外,一直到清末王权崩塌,工业品涌入,整个中古社会才开始大批使用起红砖来。
穿越众在砖头方面也是一波三折。一开始运到杭州的红砖销路并不火爆:并不是所有人都敢用这玩意,墙壁房屋这些一砌就要用很多年,哪天应起景来这就是谋反的证据。
接下来大员方面很快根据塘庄发回去的电报,调整了一部分95红砖的配料比,使得产品变成了浅红,于是2。0版的红砖,销售情况便有所好转。
很快大员产的3。0版砖头就会上市:随着窑区基地实力的增强,专门用来烧制外销青砖的砖窑就要上马,到时候无论从几何形状,还是强度都完爆传统青砖的工业版青砖,肯定会成为外埠市场上的俏货。要知道,古代有个词叫“磨砖对缝”,这已经很清楚的反映出原始手工艺产品的质量。
……
随着大批采购商人的到来,原本就已经不算冷清的塘庄附近,一夜间变得混乱嘈杂。
大批水手和苦力来往于仓库河湾之间,鲜衣怒马的豪奴陪着管家模样的人在货堆里转悠,泥瓦匠,木匠,石匠们扎堆蹲在一起,面前放着吃饭的家伙标明职业,眼巴巴等着客户过来领人。
沿着门前的小河湾一路往北,塘河里停泊着一溜出租小船,塘庄门前现在时刻都聚集着一些大小商人们在吵吵嚷嚷,每当船队入港,各种倒买倒卖坐地起价的短期生意就开始在人群中泛滥,大概原始的交易所就是这么来的?
没过多久,附近划着小划子的乡民也跑来了——卖荷叶糯米糍的。人堆里钻来钻去的货色也多了起来——贼。穿着官袍的税吏也跑来了——抽分竹木局的。
熊道最近一段时间,就是因为这种突然爆发的火爆局面,从而被捆住了手脚。
这样下去肯定不行:塘庄不需要把门口搞成建材家装市场,这个货运站最重要的任务,是在晚上运输某种特殊的“货物”,其他生意都是附带的,再这样下去,过不多久就会有人在附近搭棚子摆摊,就地过夜……这不能忍,主次要分明。
于是熊道开始整顿。
卖糍粑的货物被收购,然后淳朴的汉子被塘庄的恶霸一脚踹进河里:“滚!再来烧船!”
偷东西的小贼被大汉左右挟起走向远方:“二里外有片野荷塘,哥带你去看荷花。”
至于抽分竹木局的,熊道这边则放出了刁行首……这帮人是工部下辖,一帮关司长,大使,内革每天都在盯着世面上的竹木雁过拔毛,和老刁都是老朋友,大家一起吃顿饭,商量个定数出来后,这帮瘟神也就摆平了。
这还算是给面子的,明后期的商人势力其实已经十分强大,尤其是背后有缙绅,或者皇亲国戚撑腰的那种。
此处有一个万历《东官记事》的小故事可供参考:有徽州木商王天俊等人广挟金钱,买木十六万根……逃税三万两千余银……亏国课五六万两,公(工部侍郎)乃呼徽州数十人跪于庭……各商知公不可夺,向东厂倒赃矣。
是的,你没看错,几十个红顶商人大肆逃税,被抓后无法抵赖,竟然一起栽赃东厂……
是不是三观崩塌?历来都是和军统克格勃FBI并列,在电视小说里属于残暴机关总代表的东厂,就这样被商人在工部大堂上栽赃了。
……
不相干的人消失后,熊道接下来开始整顿关系户:今后每一伙匠人,只允许留一个拿着证书的客服在搭好的竹棚下整齐接客,就像后世广场上做活动的联通妹子们一样,其余大小工匠统统赶回杭州城。
至于商人们,塘庄只好专门划分出一间红砖仓库供此辈折腾,里面准备了椅子和茶水,褚茂盛出任沙龙经理。
所有饭菜食水,现在都由塘庄统一提供,外来小贩货郎统统赶走。
最重要的一点是:每天下午四点,塘庄这边就开始闭馆,所有生意停做,外来人口必须搭小船回城,这边留下的,只有穿着号褂的自己人。
“终于像那么回事了……”熊道此刻站在塘庄门口的石台上,看着陆续坐船收工回家的外来户们,满意地点点头。最近一段时间,他几乎什么都没干,每天就泡在这里维持秩序,焦头烂额的规范了十来天,才把场面整理清静。
“还好没耽误事。”熊道继续观察周边,看到值班的人手陆陆续续开始在空荡的市场里巡逻,他转身回了塘庄。
塘庄还是以前那副模样,不同的是后园。当初被穿越者改造过的后园,后来随着穿越众主力和大部分设备的撤走,这里已经对明人属下开放了。
现如今熊道和他的两个小妾兼秘书兼发报员独占一栋小楼,楼顶是几块光伏板和天线,其余几栋普通小楼已经拨给了“护院”们居住。
塘庄和摩云观现在共用同一批看守,这些人里面大部分是屏风寨老人。当初分流的时候,年轻的山贼去了大员岛和船队,中年山贼们则留下来变成护院和丐帮的小头目。
看守们后来和一部分丐帮人士组成了混编护卫队,成员们开始轮流在摩云观里接受穿越众的格斗,夜间巡逻,以及弓弩射击培训;在穿越众大部队走后,这些人就担负起了守卫摩云观和塘庄的重任。
熊道回到后园小楼里,看看表已经是下午5点多钟,他先是让妹子端来晚饭抓紧吃了完,然后在6点整的时候,打开车载电台,开始和摩云观那边的鲁成通话。
不久后,通话完毕,熊道开始将等在外间的几个护卫队大小队长都叫过来一一布置任务。
布置完成后,众打手得令而去,熊老爷这时走进卧房,开始和两个妹子一起脱下衣服……咳,换起装来。直到夕阳西下,孤星渐起,天色开始发暗的时候,楼门才缓缓打开……熊老爷一马当先从楼里走了出来。
此时的熊老爷一改富商形象,只见他身穿仿CQB夜间作战服,头戴奔尼帽,长发从脑后落入兜帽中;熊老爷手持SCAR17战术突击步枪,腰间插着M9手枪,胸前挂着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