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旅明-第5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望着孟乔芳渐行渐远的身影,薛海元失望之余,还是最后威胁了一嗓子:“参政,盛京贸然发兵之日,你我兄弟,可就真的是敌非友了!”
  雨雾中,孟乔芳的背影只是略略一顿,然后大步离去。
  “终于玩砸了啊!”
  见清使消失在了视线中,刀条脸的副站长李丰,挑了挑眉毛,有点感叹地摇了摇头:“我以为上个月就要翻车了,没成想还多拖了一个月。”
  “清廷对我们的意见,肯定还是重视的。”
  薛海元这时候已然平复了心情,迈步回屋:“情报传回去,总是要高层讨论,这都需要时间。”
  “那么。”李丰坐回沙发,低头沉默一阵,再抬头,终归是露出了忐忑的表情:“国运大战,从咱们这里扣扳机了?”
  薛海元无奈苦笑一声:“八成是了。孟乔芳这一去,崇德皇帝定然会下战略决心。大战就在眼前。”
  ……北京站和特使孟乔芳谈判的这三个月时间里,可以说薛海元在节节败退。
  毕竟假的就是假的。
  清廷这边一开始是很有诚意的。新上位的崇德皇帝皇太极,得知曹大帅不愿清军提前饮马长江后,迅速对谈判代表孟乔芳做出指示:清兵可以先行发动吸引明军主力,并且保证不过黄河一线,就在北方静待曹氏大军出兵江浙。
  这个年代的大型战争,那都是以年来计时的,前后差几个月时间根本无所谓,所以皇太极这个提法可以说很有诚意。
  然而,提案被薛海元拒绝了。
  当这个最有诚意的提案被否决时,双方在京城和盛京之间信使来回,业已拖过去了一个多月时间。
  而当清使的第二个提案被摆上桌面后,薛海元感觉到了浓浓的试探味道:清廷愿意发兵,只占据长城一线,与明军在燕山山脉拉扯,静候曹氏大军。
  到了这个时候,薛海元已经没有合理的理由去拒绝了:如果姓曹的真有心两家合作反明,那没有人会拒绝这样的条件。原本就是要答应合作伙伴占据北方的,现在连长城都不许人家占了?
  问题是,大燕国压根就不想清廷动兵。因为清兵只要一动,大燕国就得做战略动员……穿越势力连河北平原都不愿意放清兵进去。
  这不是长城不长城的问题,从头到尾,薛海元都在搞战略欺骗。
  所以,薛海元最终还是拒绝了这样的条件。
  可这一下,自己的屁股也露了出来。
  接下来,双方谈判气氛急速转冷。而这个时候,薛海元已经比历史上清兵入关,多拖延了两个多月。
  抛开其他不谈,单论战略眼光,崇德皇帝无疑可以称得上雄才大略。到了这个时候,人家再看不清曹氏的真实心思,那就是搞笑了。
  之所以最后还能再拖一个月,完全是因为崇德皇帝愿意付出这一点沉没成本,再最后争取一下。
  所以最后一个月里的几次见面,薛海元和清使孟乔芳之间,其实都已经互相心知肚明,只剩下逢场作戏了。
  而今天,则是孟乔芳最后一次来伯府……这就是最后通牒,不论谈判结果如何,他都要快马赶回盛京。
  结局自然是注定的,薛海元不可能表态放任清兵入关,能拖一天算一天。
  “事已至此……咱们也尽力了。现在,需要早做准备。”
  仰头靠在沙发背上,仔细回顾完这几个月的操作,没发现什么错漏后,薛海元坐起身,拉响了铃铛。
  不久后,面对汇集在屋里的北京站高层,薛海元开始一一下令:“从京师骑快马,最多五天就能到盛京。李副站长,你准备一下。一旦过几天清兵入关的确切消息传来,你要负责带人,将京城里所有明暗据点全部拔除,敌方情报人员全部消灭。”
  “是!”
  “刘队长、吴副队长、蓝副队长。”
  “请站长吩咐。”
  “你们几个这两天准备好后,注意分配好人手,带上发报机。一但收到命令,香河、廊坊、密云、怀柔等地的鞑子据点,统统都给我拔了,不用在意手段,也不用留活口!”
  “属下明白!”
  最后,薛海元对情报组长吩咐道:“给天津站和飞虎营发报,通报当前局势,并要求第一时间分享有关于清兵的动态消息。”
  “第二,给总部发报,通报局势。”
  “第三,从现在起,北京站进入全面戒备状态。”
  “是!”
  做完所有安排后,薛海元环视一圈,有点动情地讲道:“大乱将起,正是英雄用武之地,望各位精诚团结,恪尽职守。待到神州光复之时,新皇面前,我定会为功臣请功邀赏,不负诸君所为。”
  “属下谨记站长教诲!”
  ……
  薛海元所料,一点不错。十天后的八月一日,天津站安插在盛京的王牌特务风筝,主动打破静默,向后方发出了石破天惊的一条绝密电文:清帝于近日在盛京集结满蒙大军,南下入关已不可避免。
  由此,已经有了心理准备的穿越众军政高层,紧急召开大会,拿到了国战授权。
  信息差带来的战略优势是巨大的。就在盛京聚兵之时,京城里明国朝野上下,还对此一无所知。而从收到电报到誓师出征,拥有信息传递优势的穿越势力,拢共只花费了三天时间。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封密电引动了天发杀机,随之而起的龙蛇,远不止这几方明面上的大型势力。
  八月五日,曹皇帝誓师后第二日,渤海湾,广鹿岛。整修一新的军营中,响起了悠长的军号声。
  大明东江镇副将,驻守广鹿岛,故总兵毛文龙之侄毛承禄,全身铠甲,端坐于将台,貌似平静地等候着手下三千东江精锐列阵集合。
  与此同时,皮岛、长山岛、登州等地的东江诸旧将军营,也在同时点选精锐,秣马厉兵。
  外海伏子蠢蠢欲动,内陆同样有潜龙出渊。
  神州,中原,豫西,八百里伏牛山脉深处。
  苍郁的林木和山溪,驱走了苦夏的燥热。操练了一天的士卒,站在溪流中,用清澈的山水洗刷着自己的爱马。
  一个穿着黑衣的精壮后生,步履矫健,一路出示着铁伞门的腰牌,通过几道哨岗,急匆匆跑进了山腰一间破烂山神庙中。
  黑须垂挂,仙风道骨,身穿黑纱叠领道服的铁伞门当代大弟子周乙,笑眯眯从后生手中接过了信笺。
  眼神扫过信笺后,下一刻,周乙的脸色渐渐变得严肃起来。
  与此同时,山神庙里原本嘈杂的烧烤局,也随之变得安静下来。
  盯着信纸看了足足五分钟,周大道长猛然间起身,对身旁斜靠在山神下方的李自成说道:“主公,该出山了。”
  “哦!?”
  手中原本还拿着一块烤骨头的李自成,闻言大惊。丢下骨头,与身边一圈闯军高层对视过后,李自成缓缓起身:“军师,此话怎讲?”
  “恭喜主公。”
  周乙此刻已然调整了心态,面带微笑:“有信报,关外鞑虏,于近日发兵十五万南下,欲入关劫掠。”
  以李自成为首的有活力团队,大多出身陕西边镇。周乙方才这句话,在座大部分人,包括李自成,脑子一转就明白了其中关窍:“如是,朝廷九边重兵被牵制,动弹不得?”
  “然也。”
  周军师捻须连连点头:“天机已至,当取不取,反受其咎。此乃天助主公成其大业,逐鹿中原正当时!”
  “哈哈哈!”
  李自成一世英雄,如今手下又多了重甲精锐,早就窝在山沟里不耐烦了。闻言,仰天一声长笑,李闯王大喝一声:“即如此,儿郎们,且随我出山,杀他个朗朗乾坤出来!”
  庙中诸将轰然应诺。


第718节 清场
  时间:八月五日,忠勇伯曹誓师第二日。
  清晨,阳光满满铺设在了华北平原。虽说这些年灾厄不断,但眼下好歹是仲夏。对于底层农人来说,一年中最难熬的寒冬所幸尚远,这就算是好季节了。
  但是,穷人永远离不开的,除了冻,还有一个伙伴:饿。
  这几年天象异常,风不调雨不顺。整个华北庄稼歉收,官府赋税却连年高升。
  今年局势更坏。现在已是八月初,有经验农人站在田头,看着半死不活的麦子长势,心中早已充满了绝望。
  事实上,经验丰富的农人,已经开始命令浑家减少每顿熬粥的米量,并且偷偷做起了逃荒的准备。
  这都是自古以来的老路数。处于挣扎中的底层农人,再不愿背井离乡,面对无法抗拒的天灾人祸,也只能选择保命为先。
  所幸,这一次,有人帮大家下了决心。
  晨光中,一片薄薄的土雾,出现在了地平线上。从雾中显现的,是一排尺子般笔直的骑兵队列。
  远远望见来者后,唐家围子里顿时热闹起来。待到骑兵队列将将来到门前,紧闭的大门恰巧打开,改为竖列的骑兵,丝滑无阻地进入了唐家围子。
  未及,马队停在了围子里的扬谷场。就这点功夫,谷场周围已经蹲满了看热闹的村民。最高兴的,则是围子里的小孩。他们喧闹着围在刚下马的骑兵身边,明显营养不良的眼中充满了渴望。
  憨笑着的骑兵,从口袋里掏出了印着一只大板牙兔子的奶糖,分发给了孩子们。
  孩子们的欢呼声中,闻声而至的唐家族长,拄着拐杖,急匆匆迎了过来。
  唐老族长面容富态,戴着顶六合一统帽,身穿薄缎袍子,脚下蹬着一双带有麻眼的时尚凉皮鞋。
  见到族长,带队的骑兵排长唐富一挥手:“全体解散半小时”。
  唐家围子,是靠近春雷营驻地的一处自然农庄。由于距离近,当初春雷营组建时,这里的人是最早和新军营地打交道的。
  从提供劳力修建棱堡开始,拿到银圆工程款的唐家围子,就吃上了新时代军民关系的第一口肉。
  再到后来,双方了解加深,看到春雷营和大明完全不一样的士兵待遇,围子里不少年轻人甚至直接去投了军。
  这几年下来,托春雷营巨大需求量的福,唐家围子和周边一些农庄,已经事实上成为了春雷营的附庸。
  今天来的骑兵排,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出身唐家围子的兵员,全部到齐。所以排长一声令下,大部分骑兵都牵着马去和家人见面了。
  排长唐富本人也不例外。见族长匆匆而来,他先打起了招呼:“大叔公!您来了”
  “小九来了啊,来了就好。”
  往常总是笑眯眯的唐家族长,今天却是带上了迷惑。领着族人在这末世挣扎求存半生,唐族长对任何一点不寻常的事物,都保持了足够的警惕。
  悄悄将唐富拉到无人角落,唐族长一脸探究地低声问道:“怎地都回来了,可是营里出事了?”
  唐富对自家这位大叔公的敏锐感知那是从小就佩服。一手玩着腰上的马刀穗子,带了点玩味,唐富答非所问:“大叔公,收成如何?”
  “哎呀,别提了!”
  一说到这件事,唐族长其他的担忧就全忘掉了。狠狠用拐杖戳了戳地面,唐族长低头叹气:“瞧这情势,能有往年五成都算是好的。唉……莫说什么地租了,今年的秋赋应付完,全庄老小都得去喝西北风!”
  说到这里,唐族长抬起头,带着希翼的眼神望向了唐富:“春雷营今年有没有工程发包下来?”
  唐富长长叹一口气,正色道:“还包什么工程,鞑子来啦!大叔公你带着大伙逃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