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旅明-第4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上,就是袁通判为何不顾一切前去给南老爷开张撑场面的原因。也是方才袁老爷在船头拜谢之余,言语间还要捎带上“几位大人”这句话的原因。
  大家同处一个派系此其一,真金白银送巨款过来给老爷青史留名此其二。
  在青史留名这个词语面前,全套仪仗去给商贾撑腰,算不上什么了。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真金白银。
  虽说汉口富裕,袁老爷修堤大约是能筹到银子的。但是有道是善财难舍,袁老爷准备这么长时间没有动工,最大的问题用脚趾头都能想到,就是筹款难。
  这也是自古以来做工程最难得地方。地方官想留名,不脱几层皮是筹不到款的,哪怕是在富裕的汉口。
  接下来,一应货物工匠交割清楚后,袁老爷就可以启动先期工程了。有了南老爷资助的人员资金,袁通判之后的筹款压力会大大减轻,整个工程也会按照穿越势力的工程标准来进行。
  而从这一刻开始,武汉站的先期筹备工作,才算得上是正式告一段落。
  下一步,就要做正事了。


第654节 邸报上的信息
  距离客博阁开张,已经有小半个月时日了。时间来到4月下旬,周乙在一个午后,匆匆迈进了连接着后院和中院之间的木门。
  头脸上都是汗水的周乙,满身灰尘。
  他戴着斗笠,身穿粗布袍子,小腿上裹着布囊,肩膀上还背着蓝布褡裢。这身行头,明显是出远门归来的样子。
  进到貌似无人的后院,伸手取下斗笠露出头面,周乙不经意地扫了暗哨位置一眼,微微点一下头。
  紧接着,他脚下不停,快步走上台阶,敲响了正屋门。
  下一刻,南望平和的声音从屋内传了出来:“进来”。
  “站长,我回来了。”
  见到推门而入的是周乙,原本在书桌后低头看资料的南望,倒是有点小惊讶:“哦,这一趟信阳来回几百里,这么快就回来了?”
  “事情办得顺,就提早回来,赶着给您汇报呢!”
  说话的过程,周乙喘着气,伸袖子抹了把脸,然后把肩上的褡裢卸在了门角。
  “嗯,辛苦了。不急,喝口凉茶再说。”南望看手下大将风尘仆仆的样子,赶紧起身提着茶壶倒水。
  “有快马,也不算累。”周乙这边也不客气,端着杯子就往下灌,一气咕咚了四杯才算了事。
  抹抹嘴,坐下匀了口气的周乙,紧接着开始汇报工作了:“站长,信阳的摊子已经支起来了。房队长以分号的名义,在县城寻了场地开了大车店,我来之前已经开张了。”
  南望表情平静:“嗯,你继续说。”
  “官面上县令户书都送了礼,钱缙绅府上也寻去了,钱老爷看了信,收了礼,写了帖子。”
  “以上这些,我都是以伙计的身份亲自跟着办的。”
  南望听到这里,缓缓点头:“嗯,都是应有之意。官面,士绅,这些总是要最先联络。人生地不熟的,有了照应,才好和其余那些蛇虫打交道。”
  说到这里,南望倒是放松下来。他笑咪咪地往后一靠,这才说道:“如何在‘红区’设立联络分站,总局有标准程序,你们都接受过培训。之前武汉总部的成立也都是亲历,这方面我不担心。”
  说到这里,南望貌似想起了什么:“房延孝操作那一摊,没问题吧?”
  周乙闻言失笑:“站长,您多虑了。房队长之前在夏口单独潜伏这么久,足见功力。现在有了人财物支援,去信阳坐镇个分站点,那还不是手拿把攥。”
  “嗯,你这么说我就放心了。”
  “不过,信阳联络站还是比较重要的。”
  南望想到这里,站起身,背着手在屋里一边踱步,一边思考道:“信阳位置十分重要,北入商豫,南接武汉,东连安徽,是咱们北上的物资中转站。”
  “重点是,信阳境内多山。”
  南望说到这里,停嘴看了一眼周乙。
  周乙会心一笑,接上了话:“桐柏山、大别山余脉就在信阳地区。所以信阳不但是物资中转商站,还是藏兵屯粮的好去处。”
  “嗯。看来你去年的培训课还是认真听了。”
  南望满意地点点头:“根据总局的战略预判,中原……尤其是河南等地,未来若干年内,会成为官兵和农民军来回拉锯的重点战场,几乎所有城市都会被农民军攻破。”
  “农民军来了要杀富人抢富人,官军来了要搜刮军饷砍人头冒功。所以,也没必要往北边再填资源了。”
  南望说到这里,先是叹了口气,然后伸手指了指脚下:“甚至包括武汉三镇在内,都不太安全。你要注意,今后咱们的人员物资都要做好能随时撤离的准备,免得被哪路大王给当了肥羊。”
  “是。”周乙神色珍重地点了头。
  “所以。”南望说到这里,脸色也严肃起来:“地形复杂的信阳,就是我们下一阶段,往河南方向唯一的前出站点。”
  “房延孝这个点,不但要维持好日常运营环境,打通商业运输通道;还要抽出精力调查周边地区,包括山区的物资储存点、退路、乃至山民盗匪在内,都要侦查、联络勾当清楚,为我们下一步行动打好基础。”
  这几句话已经是命令了,周乙拱手应答:“是,属下会派人给房队长传达清楚。”
  就这样谈谈说说,周乙花了大约一小时的时间,才把这次出差信阳的详细事项都汇报清楚了。
  而南望这边,之后也给周乙通报了最新情况,并递给他两页资料:在周乙出差这些天,一家名为“振远”的镖局,已经和客博阁商号达成了战略协议,负责押送商号今后北上的货物。
  振远镖局历史悠久,是汉口本地土著。传承至今,已经到了第四代,属于标准的家族企业。
  振远镖局祖上乃是军户将门出身,时任总镖头左大光乃是少林外门入室弟子(正规委培生),少林六合棍法以及家传戚家刀使得出神入化,年轻时在鄂豫皖三地也是打出名号的江湖高手。
  振远镖局业务规模庞大,主营鄂豫皖三地水旱两路的红白杂货、官商财訾家眷保送,信誉卓著,是本地排行前三的大型镖局之一。
  看完手上的振远镖局背景资料,周乙不禁皱了下眉头。
  虽说雇佣本地镖局来提供物流服务是既定方针,但是习惯了一切由自己人掌控的周乙,终归有点不自在:“咱们今后很多货物都是违禁品,镖局是紧要所在,最好还是自己开一家。”
  “谁说不是呢。”
  南望悠悠叹了口气:“这不是摊子铺得太大嘛。”
  说到这里,南望无奈掰起了手指:“总部商号、附属车马行、信阳车马行……你看看,这才来夏口几天,就已经开了三摊,哪里有精神再开镖局。”
  “再说了。”南望端起茶碗喝一口:“镖不是那么好走的,三山五岳牛鬼蛇神的码头都要拜到。咱们初来乍到,这种要仰仗人头地熟的行当,眼下做不得。”
  周乙虽说心中不甘,但是南望说的这些道理他也明白,于是只能无奈做罢:“那我明日便去联络振远镖局?”
  以周乙目前在团队内部近似副站长的职务,是不可能在明面上担任掌柜之类的职务的。
  他这个位置,既需要参与各种事务,又不能引人注意,所以周乙对外的身份,目前只是商行的“采办”,类似于采购员。
  “不,镖局的事我另行安排人,你有更重要的任务。”
  “现如今哪里还有要事……嗯,重要?”
  这一刻,周乙优秀情报员的本能发作,迅速判断出了这个单词代表的含义,于是他瞬间兴奋起来:“站长,莫不是那件事……有消息了?”
  “呵呵,你倒是聪明。”南望用手指点他一下,然后站起转身:“随我来。”
  周乙急忙随南望进了东厢房。
  作为武汉站目前的临时总部,南望所在的内院几间房屋,分别储存着站内所有先进器材、武器以及大额现银。
  而东厢房,则是南望的书房兼卧室,也是储存站内机要文件的房间。
  当周乙掀开竹帘,进了东厢房,第一眼看到的,是几乎堆满了一张黑漆大书桌的,半人高的竹纸。
  周乙知道,这些都是邸报。
  古代信息传递手段匮乏,民众想要了解官方信息,大多都是从邸报上来的。
  而这也就催生了“邸报誊抄”业务:每当有新版邸报到衙门,除了衙门外公开张贴之外,还会有人专门去誊抄邸报,用来供应给有需求的阶层。
  所以邸报事实上承担了报纸的功能。
  南老爷自从到埠武汉,闲暇时在宅邸中读书写字这一说,其实大部分都是在看邸报——南望着人收集了近三年来,武汉三镇所有的邸报、公文、谕旨、奏章。
  想要在一地扎根做出功业,不扎扎实实了解本地的实际情况是不行的,尤其是情报系统的主官。
  武汉站成员虽说来之前学习了大量武汉三镇的背景资料,但那都是穿越众从百度上抄来的,其中并没有现实资料。
  而在这一刻,当周乙接过一张用蝇头小楷誊抄的邸报,南望之前所做的功课,就全部回本了。
  这是一份乍看上去很普通的邸报,发行的时间是四个月前,发行单位是武昌府。
  其上内容有十几条,大多都是些平常政事。
  然而,接受过系统情报分析科目培训的周乙,第一时间就从邸报上看到了他想要的那条信息。
  这条信息的内容很简单:武昌府在4个月前,于孝感境内,抓获了反贼、闯将李自成手下奸细三人。
  这三个反贼奸细都姓田,是陕西绥德人。在过堂审问等标准程序走完后,奸细已经被官府确认罪名并关入死牢,现在就等秋后问斩了。
  以上。
  周乙先是一目十行看完了这条信息,接着他又细读一遍,然后捏着下巴,品咂了几个关键词一番,最终,他抬起头,有点拿不准地问道:“站长,难不成要劫法场?”
  南望闻言哈哈一笑:“劫不劫的,你们先去摸底吧,我只等方案报上来。”
  “不过……照我看。”南望笑眯眯说道:“这劫法场怕是来不及,你们还是劫个大牢吧。”


第655节 救反贼(一)
  战术为战略服务。
  当庙堂之上的决策者们决定推动一项战略,那么下属之后所有的行动,都会围绕着既定战略执行。
  事实上,情报局功勋老臣,当初以7科科长身份待命候缺的南望,他原本的目的地,是去徐州建立分站,第二选择是山东济南……总之,无论如何都不会是武汉。
  结果,当决策者们被一份份GDP数据表格所推动,进而修正了国家远景战略规划后,南望的命运也随之改变,去到了备选项非常靠后的武汉。
  穿越众这一次提出来的总战略,是改变历史进程,争取尽快以大燕朝取代大明朝,缩短明末崩坏时间,给未来殖民全球腾出时间和人力资源。
  在这个总战略下,如何让大明朝早点寿终正寝就成了考验手艺的活计了。
  难度自然是有的。
  虽说以穿越众目前的力量,组织一拨奇兵突袭入京将崇祯以下帝王将相一股脑宰了这种操作完全可以做到,可这并不能解决问题。
  斩首行动看起来最快速,然而突然失去了中枢的大明,势必会走上汉人的老套路,一夜间草莽四起,汉末……唐末……宋末……等等等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