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旅明-第4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随着“咣~咣~”的钟声不停响起,广州,这座南天名城的各处大门也随之开启。早已在夜色中等待了许久的土著,纷纷穿过城门,奔赴各自的目的地。
通常来说,第一拨进城的,大多都是鱼贩、菜贩、肉贩等副食品供应商。这些小商贩比较辛苦,他们必须在半夜时分就准备新鲜的鱼肉蔬菜,然后天不亮候在城门外,开城第一时间就要将产品送进客户手中。这样等府里的老爷起床后,才可以喝到新鲜的鱼生粥。
进城的人大多是送货的,而出城的人,那就是送“劳力”的了。
顶着东方鱼肚白第一批出城的广州土著,他们大多穿着带补丁的粗布短襟,光着小腿,肩膀上扛着棍棒绳索等等工具……其中很多人干脆留着大光头,所谓的时新打工仔是也。
潮流打工仔在开城的第一时间,就挤挤擦擦,急吼吼地出了广州大南门。
出了大南门,茫茫多的打工仔第一时间就涌向了轮渡码头。在那里,已经有茫茫多的船儿候客了。
话说,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南门外的码头就开始了无休无止的改扩建工程。
现如今的广州城大南门外,早已和几年前判若两地。横在城墙前方,宽敞笔直的南门大道,沉稳厚实的水泥岸堤,以及一座座仿佛永远也修不完的分类码头,令观者无不感叹唏嘘。
打工仔们当然是没时间感慨人生的,他们现在眼里没有诗,只有大渡轮。
所谓的大渡轮,就是穿越众造出来的蒸汽货色了。宽宽扁扁,速度缓慢,冒着黑烟,和后世旅游渡轮一个概念。
而之所以打工仔们抢着上大渡轮,则是因为票价便宜:底舱一个铜板,小孩免费。
毫无疑问,这种明显带有政府补贴性质的交通方式,又是穿越众鼓捣出来的套路。
套路还是很管用的,毕竟对于穷困的土著来说,铜板能省一个是一个,所以当大南门开城不久,渡轮底舱里就已经塞满了打工仔。
浑身冒着汗臭气的打工仔聚集在一起,底舱里的味道很快就难闻起来。好在大家都是下苦人,谁也不嫌弃谁。有那相熟的,还会从口袋里掏出一点烟叶渣,或者是一根皱巴巴的卷烟,你一口我一口,抽两口的同时还摆起了龙门阵。
对于这些打工仔来说,聊天的话题不外是那么几个:某处又有新厂要动土,某地又有新厂在招人,某某申请到了房子,已经举家搬迁云云……
后一个话题是当下的热门话题。
现如今新区的政策是:凡是常年在新区的工作人员,都有资格申请“经适房”。申请成功后,这房子可以长租,等将来有钱了也可以从将军大人手中买走房契。
没有经过后世房地产大潮冲刷过的土著,对于今后的种种并不敏感。相反,环境整洁、租价低廉,还配有玻璃窗的红砖大瓦房,对于穷困土著的现实吸引力是极强的。
一时间申请房子的人犹如过江之卿。然而产能有限,申请不到的人,现在还是只能每天早上搭渡轮去新区打工。
底舱被打工仔占满后,接下来是第二拨乘客。这拨乘客出城的时间要迟,因为他们大多都是一些小商贩,他们的货物要在城门口给官兵缴纳放行钱后才可以出城。
小商贩们出城,有的用单轮小推车,有的用双肩扛挑,各显神通把货物送上渡轮甲板。下一步,等售票员过来核实货物体积,买了船票,他们就可以坐在甲板上吹风等开船了。
一般到了这个时候,天色已然放亮,渡轮的蒸汽系统也已经开始加压。不过,渡轮是整点发车,所以不急……再说了,还有乘客没到呢。
伴随着越来越多出城的人流,最后一拨搭乘渡轮的,自然是城里的老爷们了。
吃好了鱼生粥的老爷们,安安稳稳伸脚下轿,站在了码头的水泥地面上。
老爷们穿戴不一而足。有穿着传统直缀戴幞头的,也有长袍马褂手拿文明仗的;留着短发,戴着薄纱礼帽,穿一身西服西裤的进步人士亦有不少。
当然,老爷就是老爷,不管老爷们穿什么,身边永远有豪奴狗仗人势。这些奴才满脸凶相,沿着码头一路将那些不长眼的泥腿子推搡开,给自家老爷开路。
老爷们坐渡轮,自然不可能和泥腿子挤在一起。老爷们买的是商务舱,也就是渡轮二层的茶座。这里不但敞亮风景好,还有一个小小的吧台,里面卖啤酒香烟花生米等各种零食。
随着时间推移,当商务舱也接近满客时,南门渡轮码头也到了每天第一拨的繁忙时段。
这个时候,旭日初升,大批想要去新区的人流也已经来到了码头。他们没能赶上便宜的“公交车”,就只好拼车坐私家船。
身穿碎花对襟短衣的老板娘,半个身子依在窗口,丝毫不顾船舱里拥塞的乘客抱怨,依旧伸出一只白生生的胳膊,招揽着码头上的散客:“来了啊,再上一个,再来一个就开啦!”
在大肚乌蓬船的老板娘周边,还游荡着各种犹如小鱼般穿梭在码头的“摩的”。这些小梭子船像极了游荡的黑鱼,时不时钻进大船中间的缝隙,“叼”走几个乘客后转身就跑。
“呜~~~~~”
随着汽笛长长的一声尖叫,水手收起了踏板,船尾冒出黑烟,伴随着轰隆隆的叫声,大渡轮向新区码头驶去。
这一刻,南门码头突然间像是活了一样。原本围绕在码头上的各式大小船只也纷纷启航,跟在大渡轮后方,摇头摆尾,像鱼群一样驶向了太阳升起的地方。
第614节 广州的白天
宽广的江面上,大群的私家小船围绕在墩头墩脑的渡轮周围,像一群鱼儿围着大鳌在游动。
这个品种复杂的大鱼群,从广州南门码头出发后,足足过了40分钟时间,才跨过了十七世纪宽阔浩淼的江湾区,缓缓来到珠江对岸的新区码头。
初升的朝阳照耀下,给土著带来无穷财富和希望的新区,散发着淡淡金光,显得温暖又充满了活力。当鱼群来到岸边后,顷刻间一哄而散,消失在了一道道功能码头之间。
每天这个时候,新区早已苏醒开始了日常运转。事实上,由于照明系统、工厂和蒸汽动力的发展,这个工业化的城市和后世一样,已经没有沉睡过了。
见到大批船儿入港,接替了晚班工友的码头工人,已经做好了准备。船只靠岸那一刻,就是码头工人们忙碌的起点。他们要操作各种起重设备,以最快的速度卸下船上的货物,然后将货物运输到该去的地方。
第一批随船运来的货物,其中大多数是生鲜食品。这里面不光有农人种植的纯天然有机农家肥蔬菜,还有各色稻米、莲藕、瓜果、山民采摘的菌类和山药、以及淡水鱼和海鱼等等等等。
农产品通常都装在竹筐里,被手拉葫芦等简易设备送上码头。由于有补贴政策,所以农产品的装卸费用很低。等到小船上的货物都被吊上四轮车后,满脸皱纹的农人就可以弃船登岸,推着自家出产去农贸大市。
码头出租的推车是标准化产物,拥有轴承和正圆的机制木轮,使用起来非常省力。农人和他老婆两个人,沿着平滑的“龙粪”路,可以轻松将几百斤的货物推到目的地。
沿着新区码头南边一字排开的,是一系列的大型批发市场。这里不光有农贸,还有建材、劳务、海鲜等等专业市场。
农人和他老婆来到农贸市场后,找到了相熟的批发商。这些商人都是有资金实力的,他们通常在农贸市场拥有固定商铺和仓库。
接下来就是过秤,算账,全程高速顺滑无障碍,没有地痞流氓的骚扰,也没有官府恶吏的欺凌。批发商为了拉拢老客户,别说短斤少两了,通常价钱都给得足。于是农人很快拿到了几张钞票和几块亮闪闪的硬币。
现如今,经常和新区、乃至整个穿越势力打交道的土著,很多已经不排斥印着曹大头的“钞纸”了。这种钞纸印刷精美不说,还能在新区购买到所有种类的商品,同时也能交税。
如此一来,纸钞便于携带和防伪的诸般好处就体现出来了。推广新式钱币是潜移默化的水磨功夫,不需要什么强制推行。随着时间和本势力的发展壮大,钱钞自然而然就会被追随者接受。
农人拿到货款后,喜滋滋地推着车,就地买了点便宜的大颗粒盐巴,然后带着老婆去了隔壁的杂货市场大采购——农货是村里凑出来的,购买的日用品也要回去分给大伙。
在这个过程中,农人没有被任何人收税。
现如今的新区政府,对于粮食安全依旧抓得很紧。但凡有关于粮食买卖,基本上都是最低税率运行,像这种小额交易根本就不收税。整个批发市场,也就大宗的粮食贸易会收一些象征性的费用。
要知道,穿越势力可不是只管着广州这边的手下民众吃喝。如今包括福建、江南建设区在内,穿越众在全国范围内“插手”,还将粮食海运到遥远的天津和广鹿岛进行暗中布局,这些行动都需要额外的粮食储备。
另外,像新区这样的新兴工业城市,凭空冒出来的大量工人阶层,都是需要吃“商品粮”的。
这样一来,粮食安全就变成了始终悬在头顶的利刃。更何况眼下是小冰河时期,各地气候变冷,像广东这种传统的粮食产区一样受到了低温影响。
总之,在穿越众没有建设好越南和泰国的热带稻米产地之前,粮食始终是响应程度最高的战略问题。
……
就在农人跑去杂货市场大采购的同时,同批到达的另一种“货物”也找到了买家。
这批货物就是人。
由于新区现在的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周边劳动力涌入的速度,所以和后世一样,现在每天都有从附近坐班船来上工的土著。
这些土著大多都留着光头或者髡发,身穿蓝色OR黄色的厚布工作服,扛着各种工具。除了个头集体偏矮之外,咋一看,和后世的建筑工人没什么区别。
所有有资格前来上工的土著,都属于在册工人,这些人实际上已经被纳入了新区治下。虽说眼下穿越众还没有能力攀爬出照相机科技树,哪怕是黑白相片,但是这些治下的工人,依旧统一被颁发给了身份铭牌,上面有简单的个人资料,算是初代身份证。
土著对于发给他们的“号牌”还是很珍惜的。因为有了号牌,就算是给曹大帅扛活了,就可以享受新区先进的种种公众服务,譬如免费管饭的幼儿园、公共食堂和福利分房。
虽说给底层民工分的房子不是什么好货,但再不好那也是按照穿越众的标准来的,至少是有公用厕所和厨房的红砖宿舍楼。比起这些农人平日里住的竹草房来,那就是天上和地下的区别。
更不用说这些房子几乎是免费的——对于明人土著来说,一家老小先住进去,再花二十年分期付款的房子,真就是白给一样。
除了这些从外表就能一眼看出来在新区扛活的“老”工人之外,每天随船到来的,或多或少还有新人。
这些新人大多身穿破烂土布长袍,背着一个花布包袱。站在各种大型机械舞动的“现代化”码头区,新人们神态畏缩,不知道该往哪里迈脚。
这个时候,戴着大盖帽和红袖章的码头管理就出场了。用一根短棍将新人拨拉在一起后,管理会带着他们去最近的登记点。
登记点是一溜长棚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