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旅明-第4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也是题中应有之意。人家这么大一笔投资扔在这里,肯定是要派人管控的,诸将无异议。
  “总得来说,未来几年,不需要你等大张旗鼓去做什么。毛将军,你且安心埋头练兵,一应军需,都由天津方面暗中补给,莫要声张。”
  “承禄晓得,晓得!”
  毛承禄这时候只剩下点头了。什么都不用操心,有人买单给他养自家的兵,还有比这更好的事吗?
  “至于东江这些老弱,日后都要陆续迁走。”
  “我家大帅是北人,弟兄们去了南边,那是去给大帅撑腰的,大帅喜欢的紧,早晚都有重用!”
  张中琪说到这里,脸色变得冷硬起来:“这一条不容推诿!”
  东江诸将知道这是在挖大家的墙角。可是事已至此,他们自己又养不起这么多家属,要是再拒绝阔佬上门送粮食拉人的话,怕是不光要和阔佬翻脸,那些家属也要闹起来了。
  所以最终权衡利弊后,毛承禄等人还是缓缓点下了头。
  关键一条说清楚后,张中琪的脸色变得明朗起来,话语也转为了安慰:“诸位,无需顾虑,如今大伙都算进了‘体系’,眼光还是要放长远一些。跟了我家大帅,日后好处慢慢会显露出来。”
  伸出一只巴掌五根指头,张中琪最后总结道:“五年,咱们先埋头生聚五年。五载后,南边两三千吨……嗯,万料运输船也就能批量造出来了,沿海物流链建设完毕。到那个时候……哼哼。”
  张中琪说到这里,化掌为刀,在面前的老木桌上一下一下,从左往右剁起来:“待到那时候,大军浮海北上,京城、山海关、建州……再往北,是罗刹人,往东,朝鲜人……咱们一桩桩,一件件,有仇的报仇,有怨的报怨,终归能快意恩仇!”
  说完这些后,最后,张中琪又端起了酒碗,笑吟吟地问道:“诸位,意下如何啊?可否与我家大帅共谋大事?”
  “干了!大人,我等弟兄,今趟就随大帅搏了这一铺!”
  ……
  以广鹿岛为基地的北方分舵,伴随着几只酒碗的碰撞,就这么成立了。
  而张中琪他们在安排完大事后,又在广鹿岛盘桓了几天。最后,当所有预备的物资卸载完后,船队就地装上了土著移民,然后径直越过旅顺去了辽河口。
  现如今的旅顺,是东江镇新一任总兵黄龙驻防。此人由于是朝廷派来顶替毛文龙的空降官员,所以极其不受东江将领待见。
  另外,黄龙和登州孙元化之间,也因为孔有德等人移防一事互相反了脸,上过弹章。所以这次去辽河,穿越众就没打算去旅顺拜访黄龙,毕竟瓜田李下,如今多事之秋,还是离麻烦远一点的好。
  然而不出所料,当船队来到辽河口时,发现这里附近的海面,果然上冻了——小冰河时期的寒冬,辽河全面封冻。
  如此一来,原本就是出海应付差事的某些人,这下理直气壮了:近海封冻,船队无法靠近,于是弟兄们只好打道回府……不是我军无能,实在是天太冷哇!
  而在归程的路上,船队顺路去了天津外海,先把张中琪放下了车。这之后,船队调头南下,晃晃荡荡,十余日之后,才回到了登州。
  就这样,轰轰烈烈的“二次北上抗鞑”行动,就此划上了句号。穿越者的目光,在短暂移动到北方一段时日后,焦点很快转移。留下大明这副烂摊子,自己去收拾。


第594节 上门
  1632年1月15日,农历腊月二十四。
  对于来自另一个时空,使用新历法的穿越者来说,新的一年已经开始。
  在新的一年里,貌似一切都很美好:新社会欣欣向荣,每天都有无数大事等着去完成,穿越者每一天都在创造历史。
  而对于远在北方的大明朝廷来说,即将迎来农历新年的这个腊月,正是“国运艰难”之时——被困在辽东大凌河堡的祖大寿部,已然在一个多月前,就弹尽粮绝的局面下,开城投降。
  尽管祖大寿在事后,又单枪匹马地逃回了大明控制区,然而这已经不重要了:大明最后的野战军团被建奴消灭已成事实,实力和心气被彻底打掉的明廷,永久失去了战略方面的主动权。
  所以这个腊月,所谓的年关难过是真实的:朝廷实在艰难。
  皇上不但要处理关外大败后留下的一堆烂摊子,还要面对日益咄咄逼人的北方农民起义:以王用、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罗汝才等部20余万人组成的农民军,已然成了气候。彼辈时而分散时而聚合,连连在山西周边攻城掠地,一度破大宁、隰州、泽州、寿阳等城,令朝廷大军疲于奔命,朝堂上下惊惧不已。
  不过好的一点是,大明皇帝并不是一个人在作战。就在此时此刻,在遥远的南方异域,同样也有一个朝廷,在这个腊月里几度艰难,几度彷徨。
  ……
  “全体都有,十发匀速射,预备……放!”
  粗陋的套管铜线+简易磁喇叭传声系统,令回荡在炮舱中的人声极度失真,而且还伴随着哗啦啦的劣质电器电流声。
  但这些因素,都无法影响命令的准确传达。
  站在铁皮扩音器旁边,第一时间听到命令的现场指挥官,在目测各炮位准备完毕后,用力劈下手中小旗,同时吹响口中铜哨。
  长长的炮舱内,随即响起了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伴随着连声巨响的,是一门门被后坐力推回导轨的大炮。与此同时,舱内开始弥漫着炮口余烟,能见度降低了很多。
  不过烟雾很快就通过对流的舷窗排了出去。专业的炮舰,对于这些问题都是有针对性设计的。如果今天的外部对流环境不好的话,还可以开动负压排气扇来辅助排烟。
  排烟的同时,戴着放爆耳套,个头矮壮敦实,由清一色“三等残废”组成的炮兵班组,正在大声喊着号子,紧张的进行火炮复位工作。
  即便是抛弃了容易导致船体重心不稳的三层炮甲板,改良成只装备重炮的双层炮舱,毕竟还是船舱,高度空间都有限,所以炮组成员清一色都是矮子。
  矮子炮组是夹层战舰必备“部件”。
  大英帝国当年面临着各路流氓在海上的竞争压力,所以无所不用其极。帝国舰队里面,常年使用个头矮小的未成年人来担当串上跑下的火药运输员。
  而放眼未来,穿越势力是没有什么抗衡对手的,所以舰队中没有“童兵”这个编制。眼下在控制区内的所有未成年人,都必须强制接受义务教育,不用去战舰上提火药桶,或者去纺织厂快速消耗生命。
  好在这个时代土著平均个头普遍偏低,1。5米的成年人比比皆是。海军招募了个头“合格”的炮组士兵后,经过训练和补充营养,这些人就会变成矮壮的“专业”军士。
  此刻,专业军士的战斗任务很繁重。
  24磅重的锻压长管重炮,总重已经超过了2吨。即便是有先进的滑轨系统制动,一样需要炮组人员付出大量化学能,以及熟练的操作流程,大炮才会再次回到发射阵位。
  接下来又是一轮机械式的清膛+装药动作。
  好的一点是,这次由于是匀速射,所以炮组倒不是很赶时间。大家放慢动作,用最省力的方式,将训练了无数次的准备工序又做了一遍。
  不久后,10门24磅重炮的炮口,再一次探出了舷窗外。闪闪发光的炮身和骤然间安静下来的炮舱,带来的是瞬间升压的浓浓杀气。
  全体炮位准备完毕不到10秒钟,指挥官身旁的铁皮大喇叭中,传来了下层炮舱业已准备完毕的呼叫声。又过去不到半分钟,舰桥火控官那熟悉的电流麦再一次下达了命令:“准许射击!”
  “轰隆隆……。”
  双层炮甲板,一侧总数高达20门的24磅重炮,又一次发出了怒吼。
  被高温火药燃气推出炮管的铸铁炮弹,这一刻动力十足。看似黝黑的铁球,实则已经升高了温度,变得滚烫起来。
  其中一枚铁球,在和19枚同伴一起出膛后,很快又汇合了从另外一艘战舰上射出的22枚同款。大家一起飞跃过将近1公里的红河水面后,进入了此行目的地的领空:一座拥有浓郁中式风格的城池。
  跨越过城市外围的厚重城墙后,铁球的动能已经损失大半,其所划出的抛物线轨迹,掉落愈发明显。之后,在飞行了将近2000米后,铁球动能终于耗尽,于是它悠悠地砸进了城东一座院落中。
  这处院落青砖铺地青瓦覆顶,四四方方齐齐整整,一看就是中产殷实人家居所。
  此刻的院落里,不知为何空无一人。
  下一刻,铁球蹦蹦跳跳进了后院。尽管看上去已经慢慢吞吞毫无动能,然而在“嘭”地一声大响后,铁球却毫无阻滞地砸开了柴房墙壁。最终,在旅行了2000米距离后,这颗产自遥远夷州金属铸件厂的标准24磅铸铁炮弹,一头扎入了柴堆,不动了。
  事情还没有完。
  足足过了三四分钟后,原本早已安静下来的柴房里,突然间响起了微小的“哔剥”声……仔细看去,原来是柴堆中的一束稻草不知为何冒起了青烟。
  接下来,青烟愈发浓烈,不久后变成了白色浓烟:柴房里储存的柴禾被烧着了。
  于是乎,火头渐渐越来越大,直至烧透柴房,并且开始向周边其他屋宅转移。
  这个时候,原本的白烟早已转化成了浓浓的黑烟,在随处的可见的木料助燃下,黑烟冲天而起。任谁都能看到,此处发生了火灾,需要救援灭火。
  然而当镜头拉高之后,才会发现:这座建筑林立屋宇众多的大城,此刻已然是处处火头遍地尸骸,宛若人间地狱。
  ……
  由大明忠勇伯曹川(伪)率领的南下大舰队,已经在红河下游的三角洲地带,逗留了超过半个月时间了。
  事实上,早在一个月前,大舰队就来到了鸿基港。
  当日,应对北方局势的专项会议完毕后,内阁当即根据会议精神,下发了南下舰队的人员构成名单。
  这里面除了必定要随船出发的张冬东之外,还有不少海军人士,另外还有一些准备去中南半岛考察的各路闲散穿越众。
  大舰队很快组建完毕。
  由于是现实意义上初次踏出“国门”,并且明显负有战斗任务,所以这支南下舰队颇具实力。其中不仅包括了“镇蛮号”和“抚远号”这两艘主力战列舰,还附带有数量超过20艘的各类次级战舰。
  穿越众这次,可以说是精锐尽出。
  另外,随同南下大舰队出发的,还有数量不定的各类民用运输船只,规模庞大。
  之后,在白鹅潭匆匆集结了一部分舰船,又当着广州土著的面演戏完毕,舰队这才出发。这一路上还因为要汇合从各地赶来的船只,所以舰队足足在伶仃洋外待了3天时间。
  等到大舰队终于集结完毕,这才拔锚启航,第一站是琼州。
  在给琼州人民展示了一番实力后,留下多艘运输船卸载建材和各类粮食杂货,南下舰队这才正式南下,算是走出了国门。
  可惜,出了国门后还没走三尺远,南下舰队就不挪窝了。先是在北部湾连续演习多日,然后又全体去了正在修建中的鸿基港。
  这个时间点,已经到了11月下旬,安南雨季已然结束。
  接下来,戏肉来了:进驻鸿基港不久的大舰队,居然侦查到了岸上一股人数不下于20000的安南军队调动的痕迹。
  于是大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