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旅明-第3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三爷他们一伙也在撤退的队列中。由于让出了主攻任务,所以吴三爷以及核心小弟在今天的战斗中没有人阵亡。唯二有两个受伤的,这会三爷正在客串担架兵,抬着自家被炮弹擦断腿的兄弟去战地医院。
  不想迎面来了“正军”。
  三爷这时一个激灵,便将担架交给了其他人:“你等自去,待我留下观战。”
  尽管接触不多,但是三爷乃至所有的开拓军爷们都知道,这些正军虽说有着官籍披着官兵的皮,可都是随着大帅起家打天下的私兵,规矩严整,饷械充足,一水的后生青壮,最是精锐不过。
  而在少数的接触过程中,开拓军的老江湖们能清楚地感觉到,这些鼻孔翘到天上的年青后生,是不大瞧得起他们这些江湖人士的。
  杂牌军嘛,自然是有自知之明的。看到迎面走来的中央军,三爷这些人默默让开了道路,眼神复杂地盯着对方的背影……今天开拓军有点丢人,大伙既希望这些后生大显身手拿下红毛城给大帅涨脸,又有点小算盘,觉得后生们也应该先吃点亏流点血。
  早就被穿越众利用后世的军队教育方式彻底洗脑的近卫营士兵,压根没有功夫去搭理路边那些loser。年轻人们此刻昂首挺胸,手中紧握着钢枪,脸上有的是骄傲,眼中满满地是兴奋。
  跨过战场之间的缓冲地带后,很快,500名队列中的士兵就拉出了散兵线。
  散兵队列展开后,大致能看出来有三四层。每一层的士兵之间,距离至少间隔2米。这样一来,区区500名士兵,就占据了相当大的战场空间,几乎将圣宝禄大炮台的正面全部给包围了起来。
  “这是什么鸟阵?”
  这一刻,逗留在战场中段的吴三爷和端坐在关闸上的军将们,发出了同样的疑问。
  后世人熟悉的散兵线,彻底颠覆了古人的常识。
  无论是军将,还是吴三爷,在他们成长的岁月里,“阵而后战”这个概念,已经是他们血液的一部分了。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只有抱团才能给存活下来,无论是街头混战还是疆场厮杀。这中间的区别,无非是执行力:军阵能做到千万人如一,同进退共生死;街头弟兄们其实也不差,有事并肩子上,谁也不能先跑路露出后背给敌人。
  总之,要开片,先结阵。
  然而眼前一幕确实有点“辣眼睛”。这种稀稀拉拉,完全没有阵势可言的场面,已经超出了吴三爷他们的想象。
  无论吃瓜人怎么想,走出布朗运动态势的士兵们,依旧在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
  这个时候气氛更加紧张了——同样的,大炮台上的葡人也有点迷茫,能看到垛口处不时有半个脑袋冒出来,大概葡人也在惊疑不定。
  很快,所有人都不需要猜疑了。就在最前列的士兵踏上100米线那一刻,后方又响起了震天的炮声。
  密密麻麻的炮弹跨空而来,越过底下的友军,精准砸在了城墙上。
  与此同时,后方炮兵阵地,运输队也开始出发。由四匹健马一组,以及大批人力协同拖曳的几门24磅炮,正在以一个缓慢的移动速度往前方赶来。
  葡萄牙人被这一波炮弹砸懵了。“步炮协同”这种高大上的东西,要在后世才会普及,这个时代的滑膛炮弹着点散布很大,谁也不可能打出这种战术……除了穿越人士。
  相对高端的工业冶炼以及加工工艺,相对精准的公差,更加高端的观瞄和测量技术,这些原本不可能出现在这个时代的未来科技,造就了古老而又新潮的一幕:滑膛炮+步兵的步炮协同战术。
  突入其来的几轮炮弹,顿时将城头上的葡人打了个猝不及防。葡人压根没有料到,底下的攻城者已经在100米之内了,对方还敢发炮。
  于是葡人付出了代价,在一片沉闷的炮弹落地声中,夹杂着阵阵惨叫。
  下面的攻城者丝毫没有被头顶划过的炮弹所影响,散兵线依旧在坚定地往前移动。没过多久,最前列钢盔反射出的阳光,距离炮台只有50米了。
  50米已经是火绳枪的有效杀伤范围。
  然而城头上这时已经没人打冷枪放冷炮了,葡人都在忙着躲炮弹。就这样,新来的生力军,轻松迫近到了距离炮台只有30米的距离。
  出乎意料的是,葡人想象中的攻城战并没有开始。城下的部队运动到位置后,随即就原地停留,保持住了原来的队形。
  压制城头的炮火这时候终于停了下来。
  大炮台角落的葡人瞭望哨,很快将情况报告给了躲在下方的军官:虽然攻城部队没有做出其他动作,但是后方的攻城炮却在不停向前蠕动,犹如死神即将降临。
  这一下葡人有点慌,因为一旦让攻城炮组逼近到某个距离上,那么炮台的大门和城墙都有可能被连续的炮弹摧毁。
  “必须要主动进攻!”这是葡人现在唯一的选择。
  好在这个时候,不停覆盖城楼的炮弹已经停射,于是葡人开始按照之前的经验,将火枪手和炮手偷偷运动上来,躲在垛口后方,做好射击准备。
  很快,人手两支待击发的火枪已经准备好。小型炮组也已经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冒着被铁蛋覆盖的风险,佝偻着身体装填好了几门小炮。
  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要火绳枪手能给下方造成混乱,炮手就可以打出致命的散弹。
  下一刻,随着葡人军官一声清脆的枪响,隐藏在垛口后方的士兵们顿时故技重施,齐齐呐喊一声,转身出现在垛口后方,迅速架起手中的火绳枪,点火发射。
  下一刻,一排整齐的枪声响起。
  几乎有九成露出垛口的葡人士兵,在这一排枪声响过后,脑袋或者上半身被子弹打穿,血液飞溅而起,手中已经点燃的火绳枪失去了准头,被已经医学死亡的主人扬手扔上了半空,发出了最后的轰鸣。
  城墙下方的凶手们,此刻依旧保持着标准的跪姿射击。看到分配给自己的目标死亡,射手们面无表情地扳开手中二八大盖的火门,掏出弹药,低头开始重新装填。
  虽说眼下穿越众还造不了铜壳子弹,然而铅弹和黑火药这类资源已经难不倒工业党了。
  作为穿越众起家的老底子部队,近卫营的士兵拥有这个时代最好的军事资源。士兵在平时的训练中,几乎可以无限制地使用枪械实弹射击……即便是频繁训练本身,也是这个时代的军队所不具有的高端资源。
  所以区区30米的距离,在第一排特意挑出来的训练尖子射眼中,几乎是百发百中的。何况葡人根本没有后世军人的自觉,他们探出垛口的上身面积还是太多,给下方的膛线枪手留出了足够的靶面积。
  接下来,随着这恐怖的一排射击,令防守方肝胆欲裂的一幕出现了:任何人,任何人的肢体,乃至肢体的一部分,都不能探出垛口。一旦有物体不遵守这个法则,瞬间就会被打得粉碎。
  而下方的散兵队列依旧冷酷地保持着待命状态。偶尔有零星的枪声响起,伴随着枪声的,一定是垛口处的惨叫声。
  看到堆积在城墙上的尸体和翻滚嚎叫的伤员,葡人军官一筹莫展。然而留给葡人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人喊马嘶的声音渐渐清晰,攻城炮组到位了。


第557节 明葡战争(九)
  对重炮来说,没有经过处理的炮位,是不符合正规射击标准的。所以当大炮还没有到达预设炮位的时候,就已经有戴着工兵臂章和炮兵臂章的士兵,提前运动到炮位开始紧急处理地面了。
  历史上的后金兵,在招募了登州叛军,得到孔有德部的18磅重炮后,就具有了战略攻坚能力。
  不过西洋人的海军炮,后金这种原始部队使用起来自然十分麻烦。每次发射前,不但要在炮口位置挖土垫高,射击完后还要花费更多时间复位,以及用楔子之类的东西固定炮身,毫无效率。
  这样一来,什么命中率之类就不要谈了,也就能用来在围城时轰击敌方城池,或者大战时盲打对手的大型军阵。
  穿越者生产出来的大炮自然不可能那么粗糙。虽说都是海军重炮,而且今天被用来攻城的还是24磅重炮,但是高档货附件齐全,炮车、自研助锄乃至各种俯仰观瞄系统一概既全。
  不过高档货的准备工作依旧相当繁琐。3门攻城大炮到位后,花费了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才进入了射击状态。
  这下,沙鹰顶住了葡人胸膛,炮台里的人们惊恐万分。
  在重炮赶路以及就位的整个过程中,其实葡萄牙人并没有闲着,他们陆续组织了几拨反击。然而无论什么反击,都在严阵以待的线膛枪+精锐射手面前可耻地失败了。毕竟一露头就死的买卖,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无限做下去的。
  葡萄牙人最大的战果,就是无师自通,用学自后世黑叔叔那种不露头高举枪盲打,瞎猫碰死耗子一般造成了攻城部队的少量伤亡。可惜,这已经是葡人能做到的极限了,这一拨他们在和生力军的对峙中大败,错失了抑制攻城的最佳时机。
  葡人焦急万分的同时,远在后方观战的何汝宾,同样看出了葡人大势已去。
  之前的对峙时间中,何汝宾本人其实是相当紧张的。他前面已经看出了棱堡的厉害之处,然而以他的知识储备,却并不能找到解决之道。
  不想就在这段对峙时间里,葡人却硬生生被那团“散兵游勇”压制住,毫无还手之力,直到大炮上门。现在是个人都能看出来,“明军”其实是游刃有余,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
  而何汝宾郁闷就在这里:他已经隐隐意识到,自家落伍了。红毛人和曹家兵马的这场争斗,犹如巨汉互搏,其中自有一套道理,看似轻描淡写隔空比划,实则远比大明战法来得凶险,来得厉害!
  轻呼一口气,放下手中千里镜,何汝宾再一次掏出手帕,擦了擦额头微微冒出的冷汗:“不意火器战法运用至此。今日诚是开了眼界,是本将少见多怪了!”
  “大人若是有意,事毕可去营中一观,品评指点一二。”
  张东冬这话就不再谦虚了。不怕你来研究,就怕你闭关锁国抱残守缺。越研究,越知道厉害,将来就越不会冲动。
  何汝宾闻言,没有露出不快,反倒很郑重地点头:“是要叨扰一番了。”
  就在两位大佬勾兑之际,前方炮声响起。第一炮,就洞开了大炮台外堡大门。
  外堡是葡人在局势恶化后增修的建筑。这类外堡最重要的作用是保护炮台正门,在明国,这种建筑叫做瓮城。
  外堡呈矩形,其实就是三面围墙围起来的一个小院。虽说是临时建筑墙壁也很单薄,但这种建筑在传统的攻城战中是很管用的,攻城方无法观测到城内敌军是否出门,即便攻进外堡后,也会遭到上方和正面的立体打击。
  在这之前,由于要表示出恭顺之意,所以葡人修建的大炮台,不但面对明国方向有正门,而且城头没有布置火炮。现如今这些都成了问题,不过葡人尽力做了弥补。
  然而一切的修补,在24磅长管重炮面前都显得那么无力。
  与外堡的直线距离只有200米的24磅炮,第一次发射,就贯穿了外堡正门。极具动能的铁球,将背后有支撑筋和铁条加强的大门瞬间砸开一个大洞,木块杂物四处飞溅,躲藏在堡内的葡人士兵在猝不及防下死伤了好几人,场面一片狼藉。
  第一炮命中后,得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