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旅明-第3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山西总兵张鸿功的军队到达京圜地区后,慌了手脚的兵部先是下令该部驻扎通州,第二天又转去昌平,第三天又让去守良乡。
  这就导致张鸿功的军队连续三天没吃没喝。
  明末各边镇的军制原本就已烂到了骨子里,没什么纪律可言。士兵长期缺粮欠饷,原本就怨声载道,结果这一回千里勤王,到头来连肚子都吃不饱。
  又饥又饿之下,兵士们只好在驻地抢夺民间粮食。
  滑稽的一幕出现了:朝廷以山西总兵张鸿功和山西巡抚耿如杞治下无方为由,将抓捕二人入狱。
  然后两人带来的边军兵士便一哄而散,跑回了山西。这之后朝廷便把把张鸿功、耿如杞二人处死,这一路的勤王军算是没了。
  另外,延绥这一路的勤王军,因为总兵吴自勉克扣军粮(明末边军中这种情况很普遍),从而导致大量士兵在半路逃回延绥。
  而延绥巡抚张梦鲸者因为此事又怕又怒,居然忧愤而死,又一路的勤王军没了。
  同样因为没有发下安家粮的原因,甘肃勤王军在安定县也发生了哗变:军士王进财等人在矛盾激化后,煽动士兵杀了阻拦的参将,抢夺营中钱粮跑路回了老家。
  就这样,原本气势汹汹的几路勤王边军,就因为朝廷的财政和腐败问题,全部在半路溃散掉了。
  最可怕的是,这些具备了军事技能的逃兵,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后来都加入了正在山陕起事的各路农民军:高迎祥,王嘉胤,张献忠,还有已经冒头的李快递,逃兵成为了各路闯王老营的骨干力量。
  由此带来的影响:边镇精锐被抽调一空,农民军实力大涨。以崇祯三年为界,各路闯王进一步凝聚了力量,开始试探着在明国北方大范围流窜起来。
  如果说己巳之变之前,大明还是一座外观破烂的大楼,那么这之后,大楼就已经倒塌了第一根承重柱,成为了真正的危房。
  而在这个位面,尽管穿越众出手及时打了补丁,但是大明这栋破楼内部的钢筋早已锈蚀。从全局来看,崩溃是不可逆的,穿越众并不能挽救局面。
  或者说,穿越众其实也不想挽救——不破不立。


第482节 分流
  勤王军从京城出发后,第三天回到了天津城。
  天津城摆出了盛大的迎接仪式。
  自巡抚以下,所有天津城里的头面人物,包括全城百姓倾巢出动,沿着老校场站出了十里长队。
  不怪父老如此兴奋。要知道忠勇伯这支队伍,其中数量最多的,可是由本地乡党组成的飞虎营。
  土著不懂什么是机枪什么叫战斗力,土著只知道,这姓曹的总兵可是靠着咱天津爷们卖命,才从皇帝哪里讨来了一顶大官帽。
  所以今天大伙格外高兴:家乡出了一支能力战鞑虏的强军,无论从哪方面说都是好事。即便鞑子下一次再入关,父老们也不用一日三惊不是?
  俗话说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所以在穿越众默许下,飞虎营的爷们今天算是放飞了自我,硬是耍着宝进了天津。
  一路行来,有人在马上拿大顶,还有人光着膀子舞大刀,说过之处喝彩声不断,场面可比京城阅兵时热闹轻松多了。
  最终,当队伍回到久违的老校场后,总兵大人进行了最后一次集合。
  面对校场里整整齐齐的上千名骑兵,大人发表了一通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重要讲话。最后,随着电喇叭里传来的“解散”和全体士兵齐声回应的“杀!”声,飞虎营正式解散。
  接下来是论功行赏时间。
  大筐的银币早已备好,营兵排队登台,得到了一份远超大人当初承诺的赏银。满心欢喜的人轮流上前给曹总兵磕头,颂祝大人公侯万代多福多寿。
  接下来是庆功会。
  之前无论穿越众还是士兵,在政治空气浓烈的京城过得都比较谨慎,生怕捅出什么漏子来。现如今大家回了天津,不光土著感觉到了家,穿越者其实也有点卸下压力的味道,所以庆功会办得相当大气。
  成排的火堆在校场上点燃,成群的牛羊赶进来,光着膀子的大厨开始烤肉,一坛坛新酿的二锅头被打开,沥沥的倒酒声开始成为场上的主旋律。
  除了军人外,本次庆功宴,天津本地的名流商贾以及官员也受到了邀请。
  逼格高的大佬同新科忠勇伯一起坐在将台上,喝着铁桶酒吃着片好的肥嫩羊肉,其余人等则在校场上端着酒碗开自助。
  与此同时,本地的戏班也被请来了。搭起的戏台下方,很多第一次来的客人,惊奇地听到了通过喇叭放大的戏曲声。
  就这样喧闹的庆功宴一直持续到了第二天清晨,期间总兵大人还多次下台给壮士们敬酒,真正做到了爱兵如子,与民同乐。
  ……
  又过了一天后,从五一这天开始,飞虎营的人员分流安置工作正式开始了。
  之前在操场解散那一刻,其实飞虎营已经算是解体了。接下来,所有人员要面临一次重新分配,这之后,一个崭新的飞虎营将会重新组建。
  新的飞虎营将会正式建军,而不是之前那种急就章的雇佣军模式。
  换句话说,士兵会变成拿工资和津贴的帝国正规军。与此同时,整只部队的级别也会提升,从二线杂牌升格成为常驻北方的一线骑兵部队。
  上午,依旧是老校场,平整光滑的煤渣地面上干干净净,没有了前日庆功宴留下的痕迹。
  梅抚西已经脱下了那身厚重的绿袄,换上了一款对襟军常服。此刻的他,正排在一条长长的队伍里往前挪动。校场上并排的队列还有几条,都是飞虎营士兵。
  队伍的尽头是一排位于校场墙下的房子。此刻队伍挪动的速度很慢,但是士兵们并没有不耐烦。除了小声和前后排的人交流外,没人扰乱秩序,始终保持了线性队列。几个月的训练,使得这些原本散漫的农业社会人士,很好地学会了排队和服从命令。
  微笑着和右手边一个熟人用手势默默打个招呼后,梅抚西转过脸,又用审视的眼光看向左边队列。
  经过这一会观察,梅抚西已经大致看出了点眉目:他本人这一队,多数都是年轻,平日里训练认真,按照教官的话“有发展前途”的那类人。
  而周围那些,则大多是普通兵员,听吆喝干活那种。
  就在这时,排在梅抚西身后一个黑汉子,将一张长满了络腮胡子的大饼脸凑过来,偷偷在他耳边说道:“少爷,可是要去南边花差花差?”
  “呵呵,这谁晓得?左右不过听上官的喝罢了,指不定我家老头子还不许去呢。”
  “嘿嘿,少爷,莫装了,营里哪个不晓得你是被南人大爷看重的。我说,梅少爷,您老日后发迹了可莫忘了我老哈啊!”
  说话的这位大饼脸名叫哈六。
  哈六虽说是本地土著,但他的种不纯,身上有蒙人血统。哈六祖上是当年随天津三卫在此地扎根的蒙古军官。这些年下来,世代与汉人通婚,早已没了蒙古模样,只剩下了一张大饼脸。
  哈六此人和梅抚西一样,弓马娴熟,武艺高强。不过和梅少爷不同的是,哈六这一分支早就在卫所失去了职务,其家生活困顿,父母多病,所以他成年后就不得不随商队出塞挣钱补贴家用。
  到后来哈六挨到双亲过世后,彻底没了拘束,和天津卫所断了关系。于是此人便拉起了一支小队伍,时而给人当护卫,时而去口外做马匪,行踪诡异。
  这一次飞虎营募兵,哈六不知为何居然也加入了进来,而且和梅抚西一样混得不错,两人都是侦查小队的副队长,还一起并肩作战过。
  现如今到了大伙分道扬镳的时候,梅抚西没想到的是,哈六这只老贼匪居然看穿了自家心思。
  “嗨,那就多谢哈老哥吉言!”
  既如此,那梅抚西就索性承认了,想去南边开开眼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他昨夜其实已经和老父商量了半宿,经过这次勤王战役后,父子两人现在抱大腿的信心越来越强,所以梅抚西是肯定要继续在飞虎营吃军粮的。
  互相打趣几句后,队伍不住往前挪动,下一刻终于轮到了梅抚西。
  进屋后梅抚西定睛一看,发现对面的长桌后坐着三个人。正中一位是已经被朝廷正式册封为游击将军,兼任飞虎营营官的穿越者张中琪。在营官左右两旁的,是天津站站长姚建设和一位文书。
  敬礼落座后,见到来人是重点培养对象梅抚西,张中琪没有耽搁,直截了当地问出了核心问题:“士兵,愿意继续在大帅(左都督已经有资格称为大帅了)麾下干一番事业吗?”
  “愿意!”
  “很好,我正式通知你,你已经重新成为飞虎营一员。现在允许你休假三天和家人告别,做好长期入营准备。”
  “是!”
  “你可以出去了。”
  简短几句对话后,梅抚西就被打发走人。
  接下来轮到哈六。
  然而哈六这里,就没有彼此心照不宣的梅抚西那么容易打发了。
  “大人,小的不愿再待在营里了。”
  “呵呵,说说理由。”主考官张中琪一边翻看着面前的档案,一边笑呵呵地引导哈六。
  “就是,就是……实不相瞒,小的受不了营中这许多规矩。”
  “了解。”张中琪一脸我早知道的表情:“怕是还怀念无拘无束跑商帮,做马匪的日子吧?”
  哈六闻言闻言苦笑一声:“大人即知,小的也没什么好瞒的。不过还请大人放心,哈六即入了飞虎营,便总是飞虎营的人。日后但有所召,只需在天津城插旗,小的定会带着弟兄们来给大人捧场!”
  “呵呵,你倒是忠义。”
  这时候,一旁的姚建设却发话了。只见他一手摸着刮成青色的下巴壳,脸上带着玩味的表情,缓缓说道:“既如此,那我这里倒是能给你安排个工作。”
  ……
  分流工作就这样持续了下去。
  事实上除了梅抚西这队比较重要的骨干之外,其余那些人,凡是不想继续当兵的,穿越众也没有多加挽留。
  不过这些人毕竟受过了训练,而且参与了战役,怎么说也算是对曹总兵有好感的自己人。
  所以凡是退役的,事后大多都被穿越众重新介绍了工作。不是去商行当护卫,就是去工地上当工头,总之,这些人也很重要,是天津站搞地下工作的重要棋子。
  当所有土著士兵都分流完毕后,已经是三天后了。
  这个时候,新的飞虎营士兵已经重新在老校场里集结,准备开始新一轮的正规训练。
  当然,像梅抚西这种优秀人才,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去大员陆军军校深造。在增长见识洗刷思想的同时,学习热兵器时代的战争,为将来做一个优秀的骑兵将领而努力。
  于是当梅抚西回到军营待了几天后,就接到了他意料中的通知——他将会作为第一批随船南下的人员,去传说中的夷州“操练”。
  早已和陈二爷打听清楚的梅抚西,心知这就是要去南边的“武学”学本事了。
  不过他肯定不会声张,因为在大明朝,边将私设武学,这可是掉脑袋的大罪。


第483节 回航
  就在梅抚西收到命令的同时,一支船队停在了大沽口外。重新编组完队形后,船队开始缓缓沿着海河上溯,一路上避过了被浮标标识出来的明暗礁沙,往几十里外的大直沽驶去。
  拥有军用无线电报的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