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旅明-第2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土地一直都卖不出去。
这就是米硕他们头痛的原因:整个社会太新太嫩,缺乏合格的中产阶级。这样一来,他们这些掌握着资源的人就无法把精力集中到技术升级上,只能埋头去耕田开荒,这其实是对穿越人士的一种浪费。
……
米硕听完两个坏消息后,头疼不已,已经在考虑后路了:“唉,这样的话,那咱们就只能压缩开荒的亩数了。”
然而梁乐天这时反倒从椅中坐起了身:“不,不但不能缩减,反而要扩大开荒面积!”
“堤外损失堤内补!”梁乐天说到这里,起身背着手在屋里踱起了步:“肥料跟不上,就更应该扩大种植面积。抓好田间管理的话,怎么说也要比明国那些耕地的产量高。”
梁乐天说到这里,抬手看看腕表:“今天来不及了,我这边事多,明天咱们下去转转。”
米硕点点头后就出了门。而梁乐天在短暂休息了一会后,又埋头在了无穷无尽的案牍和会议中。
原本按照他的性子,来一场说走就走的田间旅行才是正该当的。但是现在不成了:截至1628年底,穿越众控制下的常住人口数已经飙升到了40万人,流动人口数也在5万以上。
即便是后世,45万人也是一个标准县的人口了。而要管理这些人口,就势必要有一部分脱产的干部专门坐办公室……譬如内阁诸公,譬如一些配套的文员。
这不是官僚主义。当一个势力规模大到一定程度,就必然会出现专职的文官。梁乐天现在再也不能和以往一样,游荡在田间地头,身后带着几个下属就地办公了。
第二天一早,两人从赤崁区政府出发,依旧坐着电三轮,带着办公室主任。
从赤崁一路往东,穿过大批的住宅区后,随着路面材料从沥青退化成煤渣和碎石,路两旁也就顺势出现了种着各种植物的田地。
由于这个时期的台南平原还很原始,临近海峡一边的沿岸土地全部是盐渍地和泄湖,所以穿越众选择开垦的土地带,就聚集在了中央山脉和海岸之间的平原上——山脉近处的土地由于下面是石层,同样也不适宜农业活动。
也就是说,现如今沿着台江修建的赤崁区和大批住宅小区,都是建在了盐渍地上,没有侵占农田。
所以当农作物出现在路旁时,三轮车其实已经从海边径直往东行驶了将近10公里的路程。
路边的农作物品种很杂:水稻、玉米、土豆、红薯、甜菜、大豆、甘蔗、高粱、大麦……等等等等。
总之,来自天南海北的农作物,不论是大明的还是西洋的,不论是土著的还是进口的,这边都有划拨出来的试验田。
这些针对几乎所有农作物的试验田,是在去年梁乐天和米硕初到大员时就开始着手推动的。
这时一项必须做的功课:关于1627年之后的台南气候,土壤的情况,历史上是没有记录的;所以穿越者必须要先搞一拨试验田,才能掌握此地的详细农业数据,在农作物品种上做出针对调整。
原时空盘踞在这里的荷兰人倒是在日记上记载了一些简单的天气数据,但是这点资料内容太简单,远远达不到曾经当过农技员的梁乐天和米硕的要求。
而经过这一年多的培育种植后,粮食公司这边已经掌握了详细的台南土壤,气候,水利等各方面的数据。可以说今后的各种大田作物之所以能顺利成长,这些数据才是基础。
看着沿途掠过的一块块农田,闻着各种农作物散发出来的果实味道,两个坐在电三轮上兜风的穿越者,此刻心情莫名好了很多。
挥手示意车随意停在路边后,梁乐天站在一块满地藤蔓的大豆田埂上,使劲跺了几脚后,抬头说道:“我觉得还是老办法靠谱,所有新田初播,品种就选大豆,其他作物不考虑。”
第319节 大田作物
眼下大员这边的硝石来源一共有三个渠道。
1:所有常住人口的排泄物,外加一些臭鱼烂虾经过堆硝之后的成品。
2:西方人从印度运来的硝石。
3:从大明收集到的硝石。
现在的局面是:除了第一个渠道能稳定产出硝石外,后两个渠道都很不靠谱,到货时断时续,只能作为计划外物资使用。
那么硝石的使用状况呢?
排行第一的自然是军队了。无论是部队用的黑火药还是矿山用的硅藻土硝化甘油,都需要大批硝石做原料。
排行第二的是窑区基地本身。工业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三酸两碱,这其中硝酸是必不可少,用途最广泛的化学品之一。
经过以上两个部门的消耗后,如果……如果还能剩下一点硝石的话,那么农业部门才有可能得到一点尿素用来种地。
所以说粮食公司打一开始,就没指望过尿素这种农业大杀器。要知道,台南眼下已经开垦出来的耕地面积是30万亩,而在未来几个月内,米硕的计划是将总耕地数翻一倍,所以那点尿素有没有都一样,杯水车薪。
除非有一天舰队在孟加拉湾登陆,然后给那里占据着硝石矿的土王带去矿山机械和小铁路,否则这种原料短缺的局面是无解的,米硕他们也早有心理准备。
这也是梁乐天他们今天视察时,一致决定扩大大豆种植面积的原因。
豆科作物有根瘤菌,有天然固氮能力,相当于自带氮肥,这在某种程度上就规避了尿素这个难题。所以通常新开垦的野地,第一茬都要先种一波豆科作物用来肥地。
这种土地缺肥的情况在后世是见不到的——农民们过量施肥导致的土地板结倒是随处可见。
所以金黄色的大豆在台南当前的农业局面下,就成了契合度最高的一种农作物。
……
黄豆是大豆中产量最高的一种,原产于中国,在古文中叫做“菽”。这种农作物不但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还能产出豆油,是最重要的社会性作物之一。
大豆的用途极其广泛,首先,用来做矿山炸药的甘油,就可以用豆油来提炼。另外,豆油与桐油混合制成的油漆,正是当前窑区所能生产的。
大豆不但被拿来做粮食,做各种豆制品,酱油;它的蛋白质还被提取出来做各种食品……像某些合成牛排,蟹肉棒等等里面就掺入了大豆蛋白,反正屌丝们也吃不出来。
被榨干豆油后的豆饼是优质的蛋白饲料,家畜非常喜食。另外,豆饼也可以拿来肥田,只不过这种用法在后世被化肥替代了。而大员这里由于太穷,所以豆饼都拿去喂了牲畜,没有多余的当肥料。
在后世,发源于中国的大豆已经成了全世界产量最大的农作物之一。美洲那些国家依靠广袤的平原,反而成了大豆出口国……中国每年都要进口3亿吨的大豆用来做饲料和榨油。这也成了国家软肋之一:贸易战一开打,饲料和肉价马上开始波动。
这是没办法的事:无论工业还是农业,平原所能产生的财富是远远超过山地的,而成本却又远远低于山地。
……
确定了新开垦的耕地统统上马大豆项目后,梁乐天和米硕两人又回到了电三轮上,继续往东开去。
再往前不远,就是正规的大田作物区了。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分布着大片的土豆田,番薯田和玉米田。蚂蚁一般的农场职工正在田间劳作,远处还能看到黑点般大小的拖拉机在缓缓移动。
这三种是经过筛选后,最终被粮食公司挑选出来的主粮作物。
台南平原终年温润,七八月间的平均气温是33℃左右,即便是冬季最冷的一二月,平均气温也在16℃上下。
再加上本地水源充沛,所以除了一些热带植物外,绝大部分农作物都可以在台南平原播种生长……无非是产量高低的问题。事实上,很多北方农作物在温暖的台南反而长势更好。
后世的台南平原,主力农作物是水稻和甘蔗。这两种“高档货”在眼下的大员是没有多少市场的,或者说,短时间内穿越众伺候不起两位大爷。
水稻和甘蔗都是需要大量肥料和田间精细管理的作物,而这正是穿越众眼下的短板所在。
像甘蔗这种经济作物,没有足够肥料的话,产量就会很低……虽说大伙都知道在17世纪白糖是硬通货,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眼下还是先考虑填饱肚子为妙。
水稻也是同理。需要蓄水的水稻田,不但容易引来可怕的蚊子军团,还需要肥料和精细的灌溉系统,以及田间管理,总之,大米好吃秸难栽。
所以这两种作物眼下在台南的播种面积并不大。
真正跳上舞台的,是土豆,番薯和玉米。
大航海时代是东西方开始密切交流的时代,很多植物种子都是这个年代传播开的。这其中土豆,番薯和玉米基本上都是在明末清初这个时间段传入大明的。
异军突起的三种美洲作物,是真正的“统治者福音”,“皇朝稳定大杀器”,“小冰河时代最能抵抗气候异常的农作物”。
可惜,崇祯兄就迟了一步,一步……泪奔,中国的演员都集体补过钙了。
作为通晓历史的穿越众,自然不会放过这三种大杀器。所以在已有的超过15万亩的轮耕熟田中,大部分种植的都是这三种作物。
在后世,经过改良的马铃薯亩产可以达到3000——7000斤。是的,这不是放卫星,有些地方亩产万斤也不稀奇。
而穿越众这边由于各方面条件跟不上,所以马铃薯的亩产通常在1500——1800斤左右。当然,就现有条件来说,这个产量已经足够令人满意了,不能奢求更多。
红薯的亩产和马铃薯差不多。这两种作物不但能现吃,还能给食品厂提供原料淀粉,用来制作各种易储存的食品。
至于说玉米……在后世,台湾的玉米产业走上了另一条路:水果玉米。
水果玉米是一种超甜玉米。皮薄、汁多、可以直接生吃,薄薄的表皮一咬就破,汁液满溢,就像水果一样。
穿越众自然不会种这么小资的东西——适合大田种植的普通玉米才是他们的菜。
另外,除了大田玉米外,在水土适宜的金门岛,粮食公司也安排开垦了高粱和玉米田——后世的金门高粱酒赫赫有名,喝完头不痛,是很不错的台湾特产。
……
以上三种作物,就是穿越众从明国大批移民的底气所在。这些高产速生的农作物,再加上从杭州和南亚收购的稻米,一波波抵挡住了吹气球般膨胀起来的人口。
偏居一隅的大金龙帝国之所以能迅速发展起来,根源就在这一望无际的农田中。
梁乐天他们沿着土路,在大田中穿行了好久才赶到接近中央山脉丘陵地带。
这一路上景色很单调:除了新开的大豆田,就是正在茁壮成长的主粮田,剩下的都是光秃秃的撂荒田。
由于这边肥料不足,所以耕地在种植一两季后,通常会撂荒一两年时间用来恢复地力。这种方式在后世的大农场里也经常使用,无论是化肥使用过多的板结田,还是地力不够的普通田,都可以通过撂荒的方式来恢复地力。
……从赤崁区政府出发向东,差不多40公里路程后就是丘陵区。而这里就离中央山脉不远了。
山区的土层下方是砾石层,所以丘陵区的耕地面积为零。或者说,在开发完平原中部适宜耕作的那几百万亩地之前,这里不会有人来种田。
那么既然如此,梁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