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旅明-第1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地攻破。
  这种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浓浓高科技的破城方式,不但将陈家人的抵抗意志彻底消灭,而且让观战的吃瓜群众也惊讶万分——某些人在惊讶之余,脸上的表情却变得阴晴不定起来。
  接下来就是战后审判的时间了。
  而令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是,趾高气昂的官兵们不但没有大肆在陈家寨祸害劫掠一番,反而将各势力人等都召集到了土楼正中的公廨里,然后由丁立秋丁师爷出面,隆重宣布了一个好消息:黑皮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即日起成立了!
  矿业公司由以下几方面股东构成:负责收购产品,以技术和机械入股的穿越方,负责提供启动资金和管理的县城商人,负责提供人力的陈家和附近的几个大小宗族。
  协议很快就签订了。
  以董大兴为首的商人们是早有预备,而地头蛇陈家则早已失去了议价能力——几十条青壮的尸体和破烂的寨门让族长无比清醒,在灭族和签一张劳什子契由之间谁都知道该如何选择。
  场面又冷又尴尬的矿业公司挂牌仪式就这样在刺刀和血泊中完成了。
  在这之后,才是清算程序:官兵不是白出动的,如果不给陈家以惩罚的话,岂不是人人都可以暴力抗法了?
  所以陈家的一百丁壮就作为惩罚被“没收”了。这些人将会在县城码头工地干三个月活,穿越众只管饭,不给工资……至于说罚款什么的,讲真那点银子某些人还真看不上。
  然而穿越众看不上的东西,不代表别人不喜欢——代表县太爷出面评估这次行动的王好古王师爷及时站了出来。
  王师爷跳出来后,随即就高屋建瓴地指出:第一,陈家这些年来欠官府的课税,借此机会也该清一清了。
  第二,这家新开的商行既然要办矿,那就需要去县衙买官凭,今后还要开课税——事实上,大部分煤矿所在地都是荒芜的官地,新成立的公司买地契也是应该的。
  一旁的陈家人这时想讲一句MMP:原来在这儿等着呢。
  然而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懂了也没什么卵用。陈家这一次是大败亏输:一场想象中的,和无能官兵的械斗打下来,陈家不但损失了几十个丁壮,还多出来上百号伤员,少了几百担粮米、一大笔银子不说,还被人强行拉走一百个夫子……
  元气大伤的陈家的惨状,一夜间就传遍了附近所有势力。


第284节 龙岩战记(六)
  黑皮沟矿业公司成立后,在划定范围内的大户们纷纷赶来共襄义举——不来就要被破寨拉丁缴欠税,傻子才不来呢。
  这就是穿越众极力要干陈家寨的原因:打出威名后,群众工作就好做了。而这些被逼加入矿业公司的股东们很快就会发现,原来所谓的公司股份是值大钱的!
  ……穿越众手里有龙岩一带所有煤井的坐标。当然,这些在后世需要下井工作的煤矿现在基本用不上:17世纪是有露天煤苗的。
  新成立的矿业公司很快就会在专业的勘探人员指挥下,确定几处露天煤场的位置,然后下游就会运来大批优质工具,小轨道,小矿车,还有最重要的黑火药和硝化甘油。当露天煤矿被揭顶后,公司的盈利很快就会打着滚上涨了。
  到这个时候,穿越众在当地就有了海量的同盟军:股东们赚到粮食和盐后,自然就会对新公司死心塌地,拥护穿越众的每一条政策。
  官府也会从中收益:不但能卖掉荒地,还能从煤矿收税。另外,这帮混蛋们历年积欠的粮米现在也有着落了:在穿越众背书下,大户们答应每到手100斤米,就还10斤的欠帐。
  总之,皆大欢喜,利益共同体已经形成。
  这种模式会在附近持续复制下去。要知道,这儿不光有煤矿,还有铁矿和高品质石灰岩。除了紫金山的金铜矿暂时“国有”之外,其余的矿藏未来都会让土著们合伙开发。
  照此发展下去,未来的龙岩就会越来越繁华,外来者会越来越多:靠本地土著那点资源,是支撑不起如此多的矿业公司的。
  穿越众会引导大批漳州厦门的豪商进驻这个山区贫困县,将他们的资源汇集进一处处矿业公司里……顺便将附近的山民们归拢打包,该运走的就运走,城市化嘛,就是这样子的。
  ……
  以丁立秋和卫远为首的文武班子,来到龙岩半个月后,通过软硬兼施各种手段,终于搭建起了几个公司的框架,归拢了一批本地利益集团。
  到了这个时候,外来者们才算是初步有了群众基础,可以开展下一步工作了。
  县城,乔家馆子,雅阁。丁立秋正在宴客,来人是县衙主薄汪元宰。
  汪元宰是本地人,小吏出身,40余岁,面貌清瘦,留着一绺山羊胡,相貌很吏员,打扮也很吏员。
  汪主薄自打部队来到龙岩后,无论是征发徭役,还是办理各种矿产公司的契约手续,可以说尽心尽力,属于积极向组织靠拢,大力协助,支持穿越众工作的土著拥军模范。
  “之前那些事情,汪先生不辞辛苦,奔走操劳,在石(丁立秋给自己取的字)今日就借这几杯水酒,在这里谢过先生了。”
  “哪里哪里,贵部来龙岩一不扰民,二不生事,反倒是修桥铺路,造福乡梓,这些汪某都是看在眼里的。”笑眯眯的汪主薄双手端起酒杯和丁立秋碰了一杯后,放下杯子继续说道:“汪某虽说是微末小吏,但亦是本地人氏,这等好事自然是愿意出一把力的。”
  “嗯,于公于私都有好处。”丁立秋挟了口五步蛇煨虎鞭后,边吃边说:“新矿场会越办越多,现如今这点‘孝敬’也不算什么。董大兴那伙人都是做老了生意的,规矩都懂,日后县中诸位老爷个个都要家业兴旺。”
  “哈哈,那汪某就借丁先生吉言了!”话毕,两人其乐融融得又喝了两盅。
  酒过三巡,丁立秋这才开始把话题引到正事上:“不知汪先生对此次剿匪事怎么看?”
  “唉,不瞒先生说,阖县人民苦盗匪久矣……”汪元宰这时脸色沉了下来:“龙岩自古盗匪频出,黎民受其害者不知凡几。不瞒先生说,我那嫡亲侄儿,就是在十年前被盗匪绑去……唉,等赎回来时,已然是尸体了。”
  “贵众欲为龙岩除害,是大快人心之事。”汪元宰说到这里,眼眶稍稍有点发红,随即他的神情又变得坚硬起来:“汪某不才,今次愿供先生驱使,但有所托,必不教先生失望。”
  “好好好!等得就是老兄这句话。”丁立秋闻言大喜:“如今我部已到龙岩半月有余,可剿匪之事迟迟没有进展。为何?缺得就是汪兄这等熟知县情匪情的老土地哇!”
  说到这里,丁立秋伏下身子,小声对汪元宰说道:“不瞒老兄说,我家将军已然催逼多次了……这事,将军是在巡抚老大人面前夸下海口的。”
  汪元宰听到这里,不由得也为丁立秋担心起来:“既如此,那可要抓紧了。”
  “谁说不是呢?”丁立秋这会有点烦恼:“将军已经下令,月底前无论如何要灭掉一家匪伙。唉,我这两日只好四处收罗匪伙的消息,不得消停啊。”
  “哦,汪某这里也有些盗匪的消息,这便说于先生。”
  “好好好,在石这就洗耳恭听了。”
  ……
  擒贼先擒王。穿越众跑来这里剿匪,自然是要挑实力强,名气大的匪伙下手,而这附近目前实力最强的是两伙人。
  声势最大的是林十万匪帮。
  林十万是本地双洋人。其人狡诈奸猾,率众占了龙岩县北方的双洋镇对马岭一带,手下有400多常备亡命,名声远播,是往来客商和本地乡民的大敌。
  另一股是岩头寨的兵马。岩头寨位置在县城西南,当家的名叫马势下。据传此人边军出身,武功高强,善使一把九环大刀,手下有200兄弟。
  这两帮人基本上就是本地实力最强硬的匪伙了。
  丁立秋在听完汪主薄的简介后,倒也没有出乎意料:这些基本上都是公开资料,和他已经掌握的出入不大。
  不过接下来老汪倒是给了他一个惊喜:老汪婆娘家有一个叫苏铁枪的族侄,此人早年间失手打死人被下了大狱,后来老汪上下打点,摆平苦主后,苏铁枪才得以逃脱杀身之祸。
  出狱后,由于家产全部填进了衙门,所以苏铁枪转身就投了匪帮——林十万的匪帮。而近日由于受了伤,他正好回家做了个居家土匪。
  汪主薄的办法很简单:由他这个救命恩人出面策反苏铁枪,这样的话,穿越众在林十万匪伙里就有内应了。


第285节 龙岩战记(七)
  丁立秋和汪元宰主薄当天的会谈是卓有成效的。双方不但统一了思想,穿越众这边还有可能得到一个林十万匪伙里的内应,可谓是瞌睡遇到了枕头。
  无独有偶,就在丁立秋吃酒的当天晚上,城外天后宫的军营里,卫远也在吃酒。
  军营里吃酒没那么多讲究,厨房隔壁的食堂随便寻一张桌子,然后摆上酒菜就可以开整。
  客人是谁呢?本地锦衣卫百户马如麟,马继功父子。
  明代的锦衣卫上至指挥使,下至小旗,这其中以世袭军户为多。而今天坐在食堂吃酒的这一对父子,就是龙岩县百户所的世袭卫官。
  现任百户马如麟今年四十多岁,身板结实,脸膛红硬,穿着一身靛蓝细布长袍,从面相和谈吐上看,倒是很忠厚一个人。
  这种情况是不少见的,尤其是在偏远地区——不是所有锦衣卫都是精明刁钻,“操京师语”的城里人。
  其子马继功今年20岁,方脸浓眉,看上去很沉稳。这位已经补了锦衣卫校尉,只等他老子退休,就可以顶百户的缺了。
  像龙岩这种偏僻小县,最大的官儿也不过是个七品县令,赋闲,致仕在家的官绅通常也没几个,所以当地锦衣卫的最大职责:监查士绅舆情的功能就基本被废掉了。
  而今天来得这对父子,在历史上也算是“末代锦衣卫”——马继功在清兵进入龙岩时,正是当任的锦衣卫百户。
  ……
  明代的锦衣卫,说起来还是比较重要的。
  虽说这个部门有各种各样的职责,比如万历年间朝廷在朝鲜动武,锦衣卫就提供了不少有关于日本的情报;平时这些大爷也偶尔抓个江洋大盗什么的。
  然而当初朱八八成立锦衣卫的目的,是制衡——锦衣卫是皇权用来对抗绅权的工具。
  古人有时候是很直接的。身为皇帝监控,压制士绅的耳目,像京城这样的大都市,但凡是品级稍微高一点的官儿,家中都有番子常年当“坐听”。
  这就相当于纪监委派了个人常年待在领导家客厅上班一样……亏得古代领导家房子都大,好吧,古人就是这么直接,感觉很萌的样子。
  锦衣卫南镇抚司是负责内部监察的且不去说它,锦衣卫北镇抚司设有皇帝专用的诏狱,专理皇帝钦定的案件,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官绅,不必经过一般司法机构。
  这一款应用,才是锦衣卫之所以存在的根本,是震慑官员,压制士绅,维护朝堂动态平衡的核心功能,其余那些抓坏蛋,随驾仪卫的职能都是捎带的。
  明朝高级文武官一旦犯事,总是跑不脱“下诏狱”一回,根子就在这里——锦衣卫处置官员不需要走法律程序,完全依照皇帝心意办事。要知道,一件案子要是走三法司的话,那就是按照文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