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非正常三国-第4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百姓也是家家都有余粮状态,百姓多数都修行观想之术,便是乡间妇人,也能轻易举起百斤重物。
  也就是说,楚南如今虽然兵少,但并不缺兵源,但袁绍这边,虽然兵多,但连场败仗下来,也并不比楚南强到哪儿去,而关键是,袁绍的兵马是死一个少一个,不像楚南那般后劲绵长。
  拖下去,袁绍几乎是必败之局,而且就算决战,眼下袁绍也打不过楚南。
  必须尽快寻求外援,只是江东这边,多半是不行了,周瑜终究并非江东做主之人!
  虽知意义不大,但田丰还是连夜赶路,次日一早便抵达柴桑。
  周瑜正在训练水军,听说田丰前来拜见,连忙出营相迎。
  “元皓先生,久闻大名,只恨未能求教。”周瑜还是那副模样,只是俊朗的容颜上,多了几许沧桑。
  “公瑾说笑,虽长公瑾几岁,但公瑾之才,远胜于我,何能受公瑾求教?”田丰跟周瑜客套两句之后,看着周瑜道:“公瑾当知我来意。”
  “嗯。”周瑜叹了口气:“若先生开战之初来,我必会竭尽所能请主公出兵。”
  “此言何意?”田丰心底一沉,看向周瑜道。
  “袁公败局已定。”周瑜看向田丰道:“我于中原安插了许多细作,先生可知,袁公攻打邺城失利,损兵折将之事?”
  田丰双瞳皱缩,不可思议的看向周瑜:“据我所知,攻入邺城的,不过是黑山军,便是我主未能破城,也不该损兵折将。”
  “具体情况,我也未能探得,不过此事已上表朝廷。”周瑜点点头,他理解田丰的情绪,换做是他,也难以接受,但这是事实。
  上表朝廷,也就是为将士请功,从另一方面来讲,也有盖棺定论的意思,这种事儿,不会谎报。
  田丰有些失神的看着周瑜,他自然知道这代表着什么,袁绍主力损兵折将,这损失恐怕不轻,袁绍主力可能已经无力再做任何事,剩下的,也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已。
  “所以……”周瑜看向田丰,叹息道:“此事恕在下无能为力。”
  他知道这是击败楚南的最佳时机,但可惜,良机已逝,现在再出兵,不会对眼下战局有任何帮助,反而可能赔上江东这两年好不容易恢复的元气。
  田丰好像一下子苍老了很多,默默地对着周瑜点点头,转身准备离开。
  周瑜上前几步拦住田丰道:“元皓先生,恕我直言,便是先生此时回去,也难改大局,何不留下,待到日后时机到了,再谋大事?”
  田丰看了看周瑜,轻笑着摇了摇头道:“都督好意,丰心领,只是有些事,终究是要去做的。”
  “先生高义。”见田丰去意坚决,周瑜也未在强留,想了想,看着田丰道:“先生,江东既然无法出兵,荆州恐怕也同样如此,那刘景升如今已无昔日雄心,多半不会出兵,先生若要救袁公,或可去一趟许昌。”
  许昌?
  田丰闻言微微一怔,随即反应过来,看着周瑜道:“都督是说……”
  “不错,许昌或许是袁公最后机会!”周瑜点点头道:“虽然许昌一直未有动静,但在下相信,许昌城中,不满楚南者必众,如今楚南数月未归,这些人想必已经积蓄了一些力量,他们若能成事,此事或有转机,届时无需先生来,在下定当说服主公北上。”
  许昌或许就是袁绍最后的机会,但想要成事很难,那帮人若能成事,也不至于让曹操和楚南轮流压得抬不起头来。
  但总归是一份希望,若由田丰掌控局势,或许还有机会。
  田丰看着周瑜,默默地点了点头,对着周瑜一礼道:“多谢都督指教!”
  “指教谈不上,先生也是关心则乱。”周瑜微笑道。
  “事不宜迟,在下这便动身,还望都督能派人送在下渡江!”田丰重新打起精神,看着周瑜道,他不准备走江淮了,准备直接走江夏翻山去汝南,从汝南直接去许昌,可以省不少事。
  “这是自然。”周瑜微笑着点点头,当即命徐盛带人驾船送田丰渡江。
  深夜,徐盛回来,对着周瑜一礼道:“都督,元皓先生已经送走了。”
  “嗯。”周瑜叹息一声道:“可惜了。”
  “都督觉得,许昌之事不会成?”徐盛跟随周瑜多时,见周瑜叹气,便知此事难成。
  “难!”周瑜点点头:“虽然看来许昌防御空虚,但以那楚南行事之风,岂会没有料到这一点,恐怕早有布署,看不出来,只是许昌那些人未曾发动而已。”
  “那都督为何还……”徐盛不解,既然如此,为何还让田丰去。
  “虽难,但未必没有机会,他既然已有死志,去许昌要比回袁绍身边有用。”周瑜起身道:“拭目以待吧,万一成了,这天下大势将会再生变故。”
  难和不做是两回事,不能因为难就不做,对他们这样的人来说,哪怕机会渺茫,那也是机会,若是不做,那就绝无机会,就眼下形势来看,袁绍败亡已是时间的问题。
  大势如此,却不知那田丰有无逆转乾坤之能!
  ……
  荆州,新野。
  送走了刘磐,刘备和关羽回到衙署与孙乾等人坐下,相顾无言,虽然得了刘表资助,但南阳怕是难以夺回了,而最重要的是,刘备收到消息,袁绍反攻邺城不成,反而损兵折将,此战一败,再夺邺城已无可能,这代表着什么,刘备很清楚。
  袁绍大概率是要败了,而且是彻底的败,此战之后,楚南声势将达到巅峰,整个河北之地都将落入楚南手中,下次要面对的,可能就是携整个中原大军南下的楚南了,而眼下刘备手中,似乎只有新野小县,将只有关羽能用,文不过孙乾、简雍、糜竺,兵不过五千!
  就这点力量,如何抗衡楚南?
  只是想想,都觉沮丧。
  “此战之后,南阳士族亦是元气大伤,恐无法再于我军支援。”简雍叹了口气,率先打破沉默,看着刘备道:“景升公那边,怕是不会再多给主公拨调兵马,只凭我等如今这些兵马,养军都难,更遑论攻取南阳。”
  刘备点点头,别说攻打南阳了,现在如果张绣打来,自己能否守住都是个问题。
  幸好那张绣只是击退,此后并未再兴兵来伐,否则就算最后胜了,怕也是惨胜。
  “主公……”糜竺犹豫了一下。
  刘备笑道:“子仲有话不妨直言。”
  糜竺对着刘备一礼道:“依竺之见,主公如今最缺的并非立足之地。”
  “哦?”刘备看向糜竺,一旁关羽也看向他。
  却听糜竺抱拳道:“昔日曹操身边,有荀彧为其运筹粮草,荀攸、郭嘉、程昱为其出谋划策,袁绍身边,也有田丰、沮授、许攸等一众谋士,就连那吕布都有陈宫辅佐,方有今日之大业,依在下愚见,主公当寻贤士相佐,为主公指明道路。”
  刘备身边自然是有文臣谋士的,不过无论简雍、孙乾还是糜竺,与上述几人相比,都差了太远,刘备需要能真正为他布署和谋划未来的谋士,如今刘备人望已足,但苦无这种顶尖谋士辅佐,是以几次都是功败垂成,假使当初刘备在徐州时有一位良谋相佐,或许现在的楚南得换成刘备。
  “我亦知此,但贤士难寻。”刘备苦笑摇头,他怎不知此理,但上哪儿去寻找贤士?


第五百七十六章 莫管闲事
  许昌,杨府。
  坐在庭院的池塘边,杨彪闭目静修,他现在是致仕状态,日子过得很清闲,基本上每天都是打坐修行,不理俗事。
  虽然如今杨家声势大不如前,而且因为杨修投效楚南,为楚南效力的原因,士族开始刻意回避与杨家的交流,昔日门庭若市的杨家,如今却是门可罗雀,便是杨彪的昔日好友,也很少再来拜会。
  杨彪对此似乎也并不在意,每日基本都是窝在家中静修,偶尔有客来访,若非至交亲朋,他都会让人谢客。
  “父亲!出事了。”杨修回来时,看着坐在池塘边静修的杨彪,若是平日,他会等杨修静修结束再来拜见,但今日显然是有急事,直接上前做礼。
  “何事?”杨修也不怒,只是睁开眼睛,淡淡的看着儿子。
  “不知,但最近王子服、种辑等人暗中出入宫廷,还有前些时日孩儿察觉户部账目有问题,大量粮草出城,却并非送往前线,不知所踪,此事令君回来后只需看账册便能察觉端倪,不可能瞒住的,孩儿怀疑,有人要趁此时机作乱,而且应该积蓄了不少兵力,从粮草缺口来看,数量怕是不少于万人!”杨修坐在杨彪对面,沉声道。
  或许是受了父亲的影响,也或许是士人们的排斥,让杨修如今已在不觉间,站在了楚南这边考虑问题,眼下双雄之争已经进入尾声,杨修可以预见袁绍败亡,这个时候这些人横生波折,实在是叫人不解。
  有意义吗?
  “开始了吗?”杨彪笑道。
  “父亲早就知道?”杨修诧异的看向杨彪,自家父亲基本上不出门,也不与外人交流,这次士人暗谋,显然绕开了杨家这个昔日的士林之望,他也没见父亲派人去打探消息,怎么感觉父亲好像什么都知道一般。
  杨彪看着杨修,叹了口气道:“若论才学,为父不及我儿,放眼天下,在才学上能胜过我儿之人也不多,但或许正是因此,才让我儿始终无法成为最顶尖的谋士。”
  杨修闻言,多少是有些不服的,又不敢强辩,只能看着杨彪。
  “若将学问看做技艺,我儿如今已达技艺之极致。”杨彪捋须开口笑道:“但也正因如此,这极致学问带给我儿无尽名声,我儿也沉湎其中不可自拔。”
  “若不沉湎其中,如何能精进?”杨修不解道。
  “若如此,即便学得再精也只是技,对你来说,就如一道樊笼,学得再好,也只是一精致樊笼尔,你永远无法看到樊笼之外的世界。”杨彪笑道。
  “学问是樊笼?”杨修皱眉看着杨彪,皱眉道。
  “不止是学问,铁匠擅长打铁,技艺越是精湛,就越自恃其技艺,所以只能打一辈子的铁,武夫武艺再好,达到极致,就如温侯一般,但也因此,温侯行事,一切都以武为尊,但很多东西,是单凭武力永远无法解决的,这其中不止是敌人,大到江山社稷,小到家长里短,都不是单凭武力可以解决,所以温侯退位,将基业拱手让人,因为他已经碰到了道的门槛,察觉到自己解决不了这种种问题,所以决定专研武道,将其他的事情交给令君来做。”
  说到这里,杨彪顿了顿,看向杨修:“我儿如今也一样,在学问一道上,已达极致,所有问题,都会在这学问之中找寻解答,这学问便如铁匠的技艺、武夫的武艺一般,成了我儿的樊笼,但超出这樊笼之外的问题,我儿却很难解决,看待这世间万物,都不见全貌,便如此番事情,我儿只有在察觉到种种迹象时,才会惊觉有大事发生,而无法提前预判。”
  “那……”杨修看着杨彪,其实他时长也有这种感觉,学的越多,便总觉得困扰在自己心头的问题越多,不断去探索解决的方法,总有种感觉在心头,却始终无法将其把握。
  此刻杨彪所言,正点中杨修心中的痒处,看着父亲道:“孩儿若能打破这樊笼,便是顶尖谋士?”
  “只能勉强入一流,算不得顶尖。”杨彪笑道。
  “如何才算顶尖?”杨修不解。
  “明悟天机,知进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