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非正常三国-第2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主公!”许攸等人闻言却坐不住了,纷纷起身相劝,再等下去,中原士族得死绝了。
便在此时,一名将领来到门外,遥遥对着袁绍一礼。
“何事?进来说话!”袁绍打断了许攸的话,淡声道。
“主公,有曹氏族人前来……求死。”将领犹豫了一下道。
“求死?”袁绍有些摸不着头脑,看着对方道:“何意?”
“末将也不知道,只是曹公次子曹丕捧剑而来,在门外言主公欲杀他,是以亲自前来送死!”将领躬身道。
“胡闹!”袁绍一拍桌案道:“我与孟德乃是世交,自幼交情深厚,此前虽有不快,但也是为公,如今他遭逢大难,我怎会害他家人?快快将人请来!”
“喏!”将领答应一声,转身匆匆离去。
不一会儿,曹丕双手捧着一把古朴宝剑,带着曹彰以及年幼的曹植,在曹仁、夏侯渊、曹洪、曹纯、乐进等人的簇拥下进来,见到袁绍,深吸了一口气,双手举剑,朗声道:“侄儿曹丕,知袁公欲杀我,不敢违抗,今特来送命!”
袁绍起身,走下堂来,将曹丕扶起,皱眉道:“贤侄何出此言?我与孟德纵使有嫌隙,也绝不会对尔等出手。”
“既如此,袁公为何命长公子袁谭率青州之兵来攻,断绝我军最后希望!?”曹丕抬头,直直的看着袁绍,声音中带着几分愤怒。
“显思?”袁绍皱眉,看向众人,却见众人也是一脸茫然,随即转头看向曹丕道:“究竟发生了何事?贤侄且细细说来,贤侄防线,孤绝无害你之心。”
曹丕深吸了一口气,开始将寿张之事详细跟袁绍讲述起来……
第三百四十八章 袁曹归一
随着曹丕的讲述,堂中众人的面色有些阴沉下来,袁谭在这个时候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都是助了吕布,助了那楚南,原本曹军残部还能给吕布造成一些危害,还能为中原士族提供一定的保护,至少可以让吕布整顿中原的进度慢上一些。
而袁谭的出手将这个可能彻底抹杀了,而更重要的是,袁谭出手在世人看来就代表袁绍势力的出手,是否也代表这袁绍的态度?
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若处理不好,甚至袁绍势力内部都会生出很多不满来。
“嘭~”
精美的漆器被袁绍狠狠地摔在地上摔的四分五裂,袁绍自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虽然内心里,袁绍也觉得吕布这样做,其实是有好处的,但这话绝不能说出来,更不能这么明显的做出来。
这儿子心里到底是在想什么!?
“逆子!”袁绍怒骂一声,而后神色缓和一些,下来拉着曹丕的手道:“贤侄,此事是孤教子无方,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曹丕躬身道:“小侄不敢有怨言。”
曹操势力随着寿张被抛弃,已经彻底消散,他接下来,还要依靠袁绍生存,知道这不是袁绍的意思,曹丕已经松了口气,至于其他的,那是袁绍自己家的事情。
“儁乂!”袁绍在帐中扫了一圈,最终看着张郃道。
“末将在!”张郃出列。
“你即刻起程,去往青州,将那孽子给我带回来,青州都督暂由李宣担任。”袁绍沉声道。
李宣是袁绍外亲,也就是他妹妹之子,同时还是八俊之首李膺之孙,自袁绍起兵之后便一直跟随在侧,能力不错,如今袁谭出了这事儿,暂时肯定不能继续担任青州都督了。
不但要给曹家一个交代,同时也是要给天下士人一个交代,让李宣出任青州都督也是袁绍这一会儿功夫仔细想过的,自己亲眷之中,似乎也只有外甥高干和李宣适合,高干被他派去了雁门,为并州刺史,眼下自然只有李宣最为合适了。
“喏!”张郃没有废话,答应一声,见没有其他吩咐后,便躬身退去。
“孟德乃我至交,如今为吕布所害,此仇我会替孟德报,贤侄且住在邺城,这里便是你家,待孤整顿兵马之后,便起兵南下,为孟德讨还公道!”袁绍拉着曹丕的手笑道。
“谢伯父!”曹丕恭敬地一礼道。
“伯父!”就在袁绍扶起曹丕之时,却见曹丕身后,身形明显比曹丕还高了一头的曹彰突然开口。
“是子文吧,可惜你出生时,我与孟德已经各自忙碌,未曾去见,不过孟德与我书信时常提及子文,你有何事?”袁绍笑道。
“伯父他日出兵中原,可否让小侄做先锋?小侄想为父亲报仇!”曹彰稚气未脱的脸上,充斥着一股仇恨。
“子文,不得无礼!兵家之事关乎重大,岂可儿戏?你一孺子说这话,不怕诸位高贤笑话!”曹丕面色一变,对着曹彰喝道。
“我虽年幼,却不输任何将领!”曹彰不服气,一伸手,一名将领的佩剑突然出鞘,在将领回过神之前,已经落在曹彰手中。
众将纷纷变色,颜良、文丑二人已经护在袁绍身前。
曹彰却不看他们,转身对着门外一刀劈出,竟有半寸寒芒闪过,在地面划出一道深深地裂痕,而后曹彰双手一合,那刀竟被他生生揉成了一团铁球。
“好本事!”袁绍示意颜良、文丑二人让开,看着曹彰笑道:“但行军打仗可不只是靠勇力,武艺再强,也不过是一勇之夫。”
“小侄读过许多兵书!当可为伯父征战!”曹彰梗着脖子道。
“哦?”袁绍颇为喜爱此子,不知为何,曹丕虽然彬彬有礼,少年老成,但袁绍并不喜爱,但曹彰他却颇为喜爱,也不恼怒他顶撞,只是笑问道:“那子文可否与我说说,为将当如何?”
曹彰朗声道:“当披坚执锐,身先士卒,有功必赏,有过必罚。”
“不错。”袁绍目光一亮,欣赏着此子笑谓众人道:“孟德昔日与我论事,总说要做平西将军,我观子文,他日可继承其父之志!”
众将也觉此子不凡,虽只是四句话,但已经点明了为将之事,这短短四句说来简单,但大多数将领都做不到。
“子文若是愿意,可去军中习为将之道,至于他日征讨吕布时能否领兵,便看子文是否能得诸位将军认可。”袁绍笑道。
“谢伯父!”曹彰大喜道。
“还叫伯父?”一旁许攸笑道,他跟曹操关系不错,对曹操之子自有偏爱,此时见状,当下便想顺水推舟,让曹彰先混个官身。
曹彰闻言有些茫然的看向许攸。
“无妨,子文还小,叫伯父亲切些。”袁绍开怀大笑,心中郁垒尽去,随即看向沉默不语的曹丕道:“至于子桓,便先在孤身边做个门下郎,他日另有重用。”
他没去问夏侯渊、曹仁这些成名已久的将领,毕竟这是曹家的部将,先将曹丕兄弟三人安排妥当了,才好让这些人归心。
袁绍能一步步从渤海太守到北方四州之主,自然也有几分笼络人心的手段,几句话,虽然没将这些曹操麾下大将直接拉过来,但这些大将也已经归了他,所需要的也只是一个让这些人彻底效忠自己的契机而已。
“谢伯父!”曹丕乖巧的躬身一礼,大概能猜到袁绍要干什么,但他如今也没办法反驳,毕竟曹家若不依附袁绍,根本没有其他路可走。
经过曹家事情这么一闹,关于是否对吕布出兵的事情便暂时搁置下来了,袁绍内心里其实不想立刻出兵,军民疲惫只是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原因是他也有打压士族之念。
虽然袁家是这天下最大的士族,但也正是因此,袁绍看出了士族对天下的弊端,好处自然也有,士族天下的架构是自光武以来延续至今的政治,人们已经习惯了这一套,也成了人们内心认可的一套制度。
但从士族跃升到诸侯,而且还是天下势力最大的诸侯,考虑问题的角度自然也会从士族转变至君王角度。
士权不能没有,但需要节制,如今士权已经膨胀到一个无论谁做主都不得不依赖的地步,起家时,自然需要这些人的支持,但当他势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削弱士权。
田丰也好,许攸也罢,看似都是在为自己考虑,实际上他们考虑的还是士权,而吕布是把好刀,可以极大地削弱士权,也能让士族明白谁才是天下之主。
所以袁绍暂时不打算出兵,等吕布将中原士族打的差不多了,那才是他出手的时候,这其实就像当年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口号的虽然是陈胜吴广,但最终得天下的,却是刘邦一样,吕布看出这一点让袁绍对他有些刮目相看,但也正是因此,这天下士族的反噬将由吕布来承担,而他自己,只需要到时候接收胜利果实便可以了。
……
邺城,荀府。
自然不可能是荀攸的家,袁绍虽然给他们安排了住所,但邺城提到荀府,那只能是荀谌的荀府。
“家中如何了?”荀谌给荀攸添了觞酒,看着这个跟自己年岁相近的侄儿,微笑问道。
“不知,文若叔父留在了许昌。”荀攸叹了口气,当初荀彧和郭嘉一起被吕布擒了,若是其他诸侯,荀彧多半不会有事,但以吕布对士族的态度,他也不知道吕布会不会留下讯若,毕竟若说仇恨的话,吕布是有理由杀荀彧的。
至于荀家,就算不灭族,多半也不会好过,纵观吕布自徐州一路踩着士族的尸骨杀入许昌,越是大族,吕布杀的越狠,他也只能寄希望于荀彧可以想到办法解救宗族了。
“吕布怎会如此?”荀谌皱眉道。
当初吕布在这边待过一段时间,荀谌与吕布虽没什么交集,但对其人还是有了解的,这个人,并不难懂。
但也正是因此,荀谌对吕布如今做出的事儿不太理解,吕布应该不是这么有魄力的人才对,甚至可说是人云亦云,没有自己主见,然而征伐中原这一路,吕布表现出极强的目的性,实在叫人费解。
“此事据我所知,与其女婿有关。”荀攸沉声道。
“楚南?”荀谌问道。
此子已经这般有名了?
荀攸有些恍惚,就在一年多前,楚南入许昌时,还是个无足轻重,只会卖弄口舌,有些胆魄的小人物,商贾出身,名声自然算不上好,但如今,连冀州这边都开始注意他了吗?
想想楚南所为,倒也不奇怪。
这一年多来,吕布军几乎每次大事,都有此子参与的身影,会引起这边的关注,倒也不会让人太吃惊。
“嗯,就是此子。”荀攸点点头,叹息道:“初时只觉平平无奇,然做出的事,却颇为惊人,叔父若是有时间,不妨派人多探听些此人事迹,或许能更清楚些。”
荀谌点点头,叔侄之间,再度陷入了沉默……
第三百四十九章 交代
“子炎要走了?”高顺看着楚南,袁绍的回师让各地士族的反抗情绪高了许多,都认为袁绍随时可能打回来,楚南也有类似的担心,是以在张辽等人离开后,特地留下高顺,在鄄城呆了几日,不过从北方传来的消息看,事情并没有楚南想象的那么糟糕,是以开始跟高顺交代些事情。
高顺敏锐的从楚南的话语中听出楚南是准备离开了。
“嗯。”楚南点点头:“泰山郡还有一些事情要交代,另外徐州各家家眷也准备迁往许昌,中原如今的乱象一时也无法完全消弭,恩师他们出行,我是不太放心,准备与他们汇合后,一并去往许昌。”
中原事情很多,很杂,各地太守的人选,县令倒是不缺,徐州现在的人才储备是可以覆盖整个中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