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第6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称心笑着说道:“这些粮食还不够我们度过这个冬季,还要抓紧时间买下一批粮食。”
    听到这话苏我信有些犹豫,“长安令还有多少粮食可以卖给我们?”
    称心说道:“中原这两年一直都是丰收,中原有很多的粮食。”
    苏我信看着海洋说道:“可是我倭国灾害频繁,今年大海倒灌又淹没了这么多粮食。”
    称心低声说道:“好在还有长安令帮助我们。”
    苏我信又说道:“可是这一批粮食就花了我们六万贯银钱,我们倭国哪里还有这么多银钱。”
    称心看这苏我信说道:“尊敬的王,你现在站在整个倭国的社稷之上,高句丽步步紧逼,此刻我们不能退缩,一旦我们退缩了高句丽更是会得寸进尺,正是危急存亡的关头,我们不能因为这些钱财而束手束脚。
    我们不是还有这么多银矿吗?”
    苏我信说道:“你说我这么做是对吗?”
    称心看着苏我信说道:“如果王什么都不错,眼看着自己的子民遭受战争的苦难那就是错的。”
    听到这话苏我信的眼神坚定了许多,“你说的没错,我不能眼看着倭国的子民遭受苦难,敢问国师我们现在该怎么做?”
    称心说道:“召集人手开始挖掘银矿,准备好银钱买粮食和买兵器,别看现在我们的银钱都花出去了,这些都是暂时的痛楚,只要我们拿下了高句丽,那高句丽的沃土就是倭国的,倭国地处狭小,灾害频发。”
    见苏我信还没下决定。
    称心接着说道:“尊敬的王,长安令以前说过一句话,叫作人定胜天,别人说上苍会怜悯苍生,但长安令从来不信上苍,不论是发生了灾害还是人祸,上苍从来不会怜悯世人,它只会冷眼看着人命死去,信上苍没用,只有相信自己,自古以来人们都在和天斗,在最困难的时候都是人们自己救自己,中原有愚公移山的故事也有大禹治水的故事,这些都是在说人们在苦难的时候只有自己在救自己。”
    苏我信低声呢喃着,“人定胜天?”
    称心点头说道:“对,人定胜天!”
    苏我信目光看着远方说道:“我知道该怎么做了,你说的很对,我会安排人去采集银矿的,但凡有反对的都在与整个倭国为敌。”
    看苏我信一腔热血的样子,称心满意地笑了。
    称心没说的是真正导致倭国贫穷的原因并不是粮食少也不是灾害太多。
    而是倭国人缺少智慧,缺少知识。
    当然了这些也不用和苏我信说,他们也没有中原的智慧。
    称心看向海洋的另外一边,也不知道长安令现在在做什么。
    如今一步步从高句丽到倭国,长安令的计划一步步施行着。
    到了现在这个时候,或许再过几年自己就可以回到故乡了。
    中原人都会思念家乡,在外漂泊这么久这份思乡之情一直都在。
    即便是在倭国享受着荣华富贵,称心也觉得这些都是过眼云烟。
    都是短暂的,倭国有未来吗?
    在所有的目的没有达成之前,不论是当今陛下和长安令都不会给倭国一个长远的未来。
    倭国人根本不知道他们最缺少的是什么。
    只要倭国一直都停留在他们自己的认知之中,他们就一日不会强大,即便是他们有了粮食和兵力,没有智慧,没有认知能力他们的未来就会一直锁死在现在。
    称心回过身跟上了苏我信的脚步。
    倭国以西跨过东海的中原大地上。
    段纶和阎立德坐在东海边上,海浪一次次拍打在岸边。
    阎立德手里拿着图纸说道:“就把地址选在这里吧。”
    段纶说道;“我去周边的郡县寻找人手,你和书院的学子安排建造的事宜。”
    阎立德收起图纸说道:“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先造一间小作坊明年开春之前就可以竣工,等到明年我们再扩大建设。”
    在阎立德手中还有还有指南针和一份巨大的海图。
    没有见过大海之后不知道大海的广阔。
    现在人站在东海边,阎立德见到了广阔的大海,领略了大海的广阔,阎立德心中越发好奇大海另外一边的世界到底是怎么样。
    甚至还有海外仙山的传说,不知道这个传说是不是真的,大海的另外一边到底有着什么样的财富。
    长安,李世民站在城墙上看着栽种工程。
    眼下长安以西一片绿色原来荒芜的黄土地现在也被种上了草。
    草地和树林这样的景色让人非常舒心,与另外一片光秃秃的荒地形成了一片非常鲜明的对比。


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入深秋
    李世民看向站在一旁的李治说道:“这样的工事花了李正多少银钱?”
    李治低声说道:“其实大多数材料都是泾阳搬过来,老师不过是付一些人工的费用。”
    李世民低声说道:“长安城的人有很多年没有看过这样的草地了。”
    李治琢磨着说道:“如今已经种下了草地,过些日子草地会慢慢扩张。”
    瞧着眼前绿色,李世民低声说道:“现在朕觉得可以再长安的四面都种上草地。”
    李治说道:“如果在长安四面都种上草,父皇可以拿出多少银钱。”
    李世民低声说道:“你告诉李正明年真要在长安四面都看到绿色,至于银钱朕不会差他的。”
    眼看着长安城的绿化的工程就要结束了,李治走向城墙带着工程队的人回到长安已经是傍晚时分。
    回到村子里,李治把工程队的人交给李义府便回到了家中。
    走入家门李治就看到李正和李丽质正在下棋。
    棋盘上此刻厮杀得非常惨烈。
    李治站在一旁看着棋局的形势。
    李丽质的黑子再次落下。
    李正也跟着拿起白子落在棋盘上。
    抬眼看了看李治的神情,李丽质吃掉李正的一颗白子。
    李正也跟着吃掉棋盘另外一边的黑子。
    此刻李丽质的神情再次凝重了起来。
    李正摇着扇子说道:“别想了,这盘棋已经和棋了。”
    李丽质目光从棋盘移开看向李正说道:“你是故意的。”
    李正喝着茶水说道:“什么我故意的?”
    李丽质站起身目光瞪了会儿李正便转身回屋了。
    李治好奇问道:“我皇姐是怎么了?”
    李正说道:“没什么,就是下棋下不过我。”
    李治低声说道:“父皇要在长安城的四面都种上绿化,说是会给钱。”
    李正整理着棋盘说道:“你父皇给钱?”
    李治用力点头。
    李正低声说道:“晋王殿下,不论是做什么事情,找你父皇要钱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
    李治说道:“老师觉得父皇会赖账。”
    李正收拾好棋盘又给自己倒上一杯茶水,“你觉得你父皇要是赖账了,我能拿他怎么办?”
    李治犹豫着说道:“父皇应该不会赖账吧。”
    李正说道:“不要把你父皇说的太好,你父皇还欠我好几年的俸禄没有给,你觉得你父皇会乖乖付钱。”
    这话让李治也陷入了沉默,确实也没见过朝中的人给老师送过月俸过来。
    李丽质坐在自己的房间中,目光看着坐在院子了的李正。
    徐慧在一旁低声说道:“高陵那边的作坊已经顺利开工了。”
    李丽质低声说道:“你觉得李正的棋艺高到了什么地步。”
    徐慧回话道:“平日里没怎么见过长安令下棋,也不清楚。”
    李丽质说道:“我和他下了五把棋,每一盘都是和棋。”
    徐慧讶异道:“每一盘都是和棋?”
    李丽质咬牙说道:“这比输棋还要难受,他就是拿着棋盘故意和棋,他在戏弄我!”
    看李丽质生气的神情,徐慧笑了笑,夫妻间偶尔有些小矛盾也是正常的。
    看着生气又拿李正无可奈何的样子,徐慧打心里羡慕。
    徐慧知道李丽质的棋艺很好,在小时候李丽质就可以和陛下在棋盘上杀的有来有回。
    能够在棋盘上和长乐公主每一盘都和棋,这也说明了李正的棋艺非常高超。
    甚至比李丽质高好几个境界才能做到。
    徐慧再看李丽质的神情,李正几乎碾压了李丽质的自信。
    让李丽质在棋艺上的自信碎的一塌糊涂。
    入秋的风有些冷,徐慧对李丽质说道:“公主殿下,这个季节的风有些冷,注意身体。”
    见李正走入了厨房要去做晚饭,李丽质也收回了目光。
    徐慧递上账本说道:“这是粮食买卖的账本,刚刚送来的消息,东海那边的银钱明日就可以送到。”
    李丽质接过账本看了起来,“一石粮食三十贯,卖给倭国一共两千石头,六万贯银钱。”
    李正用一贯钱六石的价格,买了朝中三十万石陈粮。
    现在用一石粮食三十贯的价格卖给倭国。
    这笔生意稳赚不赔。
    李丽质心中也狐疑李正难道就用这样的生意想要搬空倭国的银矿?
    徐慧低声说道:“一石粮食三十贯钱的价格会不会太高了?
    我怕被别人知道怕是会……”
    李丽质说道:“状告李正吗?”
    徐慧点头。
    李丽质说道:“其实大可不用担心这个。”
    李丽质接着说道:“首先关于这笔生意的情况,除了朝中少数的几人没有其他人知道,而且运输粮食的成本非常高,更是需要跨海远航越到倭国,谁能做到万无一失?”
    徐慧说道:“公主殿下的意思运输成本也都在倭国人身上?”
    李丽质说道:“跨海的贸易哪有这么简单,你知道李正为什么要建设造船厂?”
    徐慧皱眉说道:“公主殿下的意思是长安令要建设一条海上的商路?”
    李丽质坐在桌案前说道:“自汉开辟通往西域的商道开始,谁掌握了那条商路谁就掌握了货物的定价权,战乱时期货物的价格更是高涨,而这个价钱多少就掌握在各个西域小国之间,谁能把货物安全又快捷的运到,这个价钱就谁说了算。”
    这些话徐慧也清楚,徐慧和其他婢女不同。
    徐慧出身书香世家,也算是饱读诗书之人,这么简单的道理徐慧当然明白。
    李丽质接着说道:“只要李正掌握了海上的运输,那么货物的价格就只能由李正说了算,这才是造船厂真正的重要性,不仅仅如此,还可以借此掌握海权。”
    徐慧也看到过李正书房中的那张世界地图,如果那张图画得没错,海洋之外还有很多岛屿,还有更加广袤的世界。
    还有很多人都没有见过的世界。
    李丽质又说道:“这些事情都要等到以后再说,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而且造船厂也才刚刚开始把,还远着呢。”
    进入深秋的关中天气骤然变得寒冷。
    马上就要入冬了,李正早起打开窗户便是一阵冷空气铺面而来。


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有求于人
    徐慧拿来衣裳说道:“公主殿下今年入秋快,多穿两件衣服以防着凉。”
    李正接过衣服看着面料说道:“这衣服看起来挺名贵的。”
    徐慧说道:“公主殿下知道长安令节俭,衣料是上等的,但衣服款式是最普通的,穿在身上和一般的衣服无异。”
    李正换上衣服说道:“还真是费心了。”
    徐慧笑道:“宫里送来的布料,又不好推诿留下来也不能一直搁置着,公主殿下就做了这么一身衣服。”
    看李正穿着挺合身; 徐慧又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