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正连忙又安慰道:“袁道长,你千万千万不要生气,生气对身体不好。”
    袁天罡喝下一口热茶。
    瞧了一眼这个老道士的神色,李正接着说道:“其实倭国处于一片海沟旁,那里时常会地震,保不齐那些火山因为地震就会喷发。”
    听完李正的这句话,袁天罡拍案而起,“不行!贫道不能坐视不管。”
    “事关倭国与中原的邦交,袁道长千万不要冲动啊,千万不要冲动。”李正劝说道。
    “陛下让贫道坐镇钦天监,就是为了天下大唐子民安宁,怎能容得他倭国人放肆!”
    “道长!你不要冲动啊。”
    “李正!你们不敢说,贫道去说!豁出这条老命,贫道也要揭穿倭国人的恶行!”
    李正面色悲伤,“袁道长为了天下苍生实在是……在下感激涕零,铭感五内。”
    “告辞!”
    袁天罡说完快步离开,一点也没有老态龙钟的模样,反而健步如飞,看来这个老道轻功也十分了得。
    李淳风站在一旁一直看在眼里,李正之前激动的表情一扫而空,反而这小子当下还有些高兴。
    “李道长,怎么样?现在放心了。”李正看向远处袁天罡已经走远的背影说道:“你看看袁道长,步步生风走得多么有精神。”
    “谢了,我会答应给村子里的孩子们教数术。”
    “不客气,就是随便忽悠了几句。”李正喝着茶水。
    李淳风一脸严肃地说道:“你这可不是忽悠,历朝历代都有记载,倭国时常地龙翻身不安宁。”
    “李道长,你别这样,搞得我自己都快信了。”
    李世民正在看着青海驻军刚刚又送来的奏报,上千斤的盐矿已经开采出来,如今正在一批批运往长安。
    青海盐湖的盐矿很多,可以开采很多年。
    看完这份奏报,李世民便把它烧毁,对身边的太监王鼎嘱咐道:“青海盐矿的事情,不能让太多的人知道。”
    “喏。”王鼎自然知道要怎么做,盐铁一直以来就是大唐的一件大事。
    “陛下!钦天监袁道长求见。”侍卫前来禀报。
    李世民端坐收起自己的神情,“让他进来。”
    袁天罡走入甘露殿,朝着李世民行礼说道:“陛下!贫道有要事请奏。”
    李世民神情严肃地说道:“讲。”
    袁天罡把李正对自己说过的话,向李世民复述一遍。
    听得李世民一愣一愣地看着袁天罡,好像还真是这么一回事。
    安静了许久之后,李世民问道:“倭国的遣唐使对大唐挺恭敬的。”
    “陛下!倭国遣唐使保藏祸心不可不察啊。”
    李世民思量了好一会儿说道:“倭国的遣唐使确实没有向朕说明火山的事情。”
    “陛下!”袁天罡再次说道:“贫道也是听李正所说,不过典籍中有记载,倭国多有地动,火山诸多。想来是有依据的。”
    “确实不能不防。”李世民朗声说道:“来人呐!”
    几个侍卫走入甘露殿,单膝跪地行礼。
    李世民命令道:“把倭国的遣唐使一干人等全部拿下。”
    “喏!”
    当天一队金吾卫离开长安,到了长安郊外的一处寺庙给围了起来。
    在寺庙和尚慌乱之下,一群倭国人被金吾卫悉数拿下。
    几个倭国的遣唐使才来到大唐不到半年,做了和尚本以为已经很倒霉了。
    这和尚还没做多久又被金吾卫给带走了。
    包藏祸心?明明什么都没干来着,就要抓人。
    几个倭国的遣唐使,欲哭无泪。
    大唐好危险,真的不该来。
    金吾卫拿下了倭国遣唐使的事情在长安传开。
    坊间议论纷纷,除了吐蕃的禄东赞,又一次有他国的使者被拿下了。
    甚至有言官向陛下谏言,不该如此对待前来朝贡的使者。
    有损大唐威严。
    李世民听不进这些言官的谏言,只是让大理寺把人关押起来。
    到底发生了什么,陛下为什么要拿下倭国使者,群臣乃至坊间一概不知其中缘由。
    别人不知道,李泰身为李世民的儿子,去立政殿打听了一番,便知道发生了什么。
    其实细细一想,就靠这么几句话让父皇拿下了这几个遣唐使?
    要说是不是大话还两说。
    不过倭国前来朝拜没有说火山与地动的事情确实有欺君之嫌。
    李泰来到泾阳,找到正在种田的李正问道:“你为什么对袁天罡说这些话。”
    “我怕他老人家被逼疯了。”李正照料着田地里的菜苗。
    “倭国人和你有仇吗?”
    李正站起身拍去手上的泥土,“我现在和倭国人是没仇,但是以后就会有仇了。”
    “此话怎讲?”
    李正坐在田埂边说道:“说人性本恶有些偏颇了,但不是所有人都是善良的,大唐如今富裕吗?”
    “不是很富裕。”李泰当即回答。
    “大唐对倭国来说,大唐非常的富裕,中原地大物博。”
    李泰也坐在李正的身边,“倭国人确实说过他们很喜欢中原,他们无不透露着对中原,对大唐的向往之情,就差点住在长安了。”
    村民们已经回到了田地里劳作,看着眼前宁静的田园生活,李正说道:“倭国坏境恶劣,不是地震就是海啸,还有几座如今容易爆发的火山,他们的日子很不好过。”
    “若是魏王殿下住在倭国,却发现隔壁的邻居大唐有这么一片安宁富足的土地,魏王殿下你会怎么想。”
    “离开倭国来大唐过日子。”
    “是啊,来大唐日子,可是以后呢?一直都寄人篱下吗?”
    李泰皱眉问道:“你到底想要说什么?”
    “倭国有这么多人呢,所有人都要来大唐吗?又或者说他们想要来大唐,哪天他们又不想寄人篱下了呢?”
    听完这话,李泰惊得站起了身。
    “不论倭国人是好是坏,谁敢说倭国人没有觊觎之心,什么事都往最坏的方面考虑,把倭国人换成魏王,将心比心。”
    李泰冷静下来,“你对袁天罡说的都是借口?重要的是引起父皇对倭国人的注意?”
    “人为了生存会不择手段的,倭国人也是一样。”
    在这个落后的时代,一场海啸和一场地震会让倭国死多少人,对倭国来说大唐是天堂。
    李正对李泰再次说道:“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倭国有很多的银矿,有特别特别多的银饼,等着我们去开采啊。”
    忽悠归忽悠,在真正的家国面前,李世民眼里揉不得沙子。
    更何况是保藏祸心的倭国人。
    不论倭国人心里是怎么想的,李世民不会允许自己治下的大唐有任何的风险。
    现如今李世民差不多已经把倭国人拉进黑名单了吧。
    “你说得很有道理,想必父皇和朝中大臣们想得比我周到,先前那些言官都是无的放矢,你李正的一席话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受教了。”
    李正站起身重新给这片田地除草。
    在开春之前要把土壤翻一遍,免得开春之后杂草丛生。
    经过一个冬季,大棚拆除之后,原本有些萎靡不振的茎叶,比之前挺拔了不少。
    冬天就算是再寒冷,过了寒冬生命力就会又出现在大地上。
    “魏王殿下,你看这些幼苗多有生命力。”李正说道,“等到今年一开春,想来向日葵也可以盛开了。”
    李正又说道:“魏王殿下,你说你父皇以后会去开采倭国的银矿吗?”
    站在李正的身后,李泰说道:“应该会吧。”
    李正看着眼前的幼苗接着说道:“那开采来的银矿,你父皇会不会分我一部分。”
    李泰:“为何?”
    “创意是我提出来的,对不对!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对不对!你父皇应该不会这么薄情寡义吧,总不能过河拆桥是不是。”
    “……”
    听身后没有回应,李正又说道:“魏王殿下?”
    “……”
    “魏王殿下,你还在吗?”
    “……”
    “胖子?”
    耳边只剩下了风声,李正回头看去身后哪里还站着李泰,这个死胖子早就走远了。
    “一谈到钱,跑得比兔子还快,皇家果然没有一个好人!人心险恶呐。”
    修路的工地上,正在热火朝天地施工,首先是要压路,把路给压平了,把路给压实了。
    经过一个冬天,很多道路还有些泥泞,化雪之后的道路土质松软,等到春雨以来又会泥泞不堪,等到春雨到来之前就要把路给压实了。
    李正对李义府嘱咐道:“把路要修好,修平整,要修得比官道还要好。”
    “明白了。”李义府响亮的回应,“县侯放心,泾阳的房子和路都是在下监工的,在下已经有经验了。”
    瞧着一条新路已经渐渐有了雏形,李正咧嘴笑着,“以后这条路,可就是我们的生财之道。”
    “下官一定好好修缮它。”
    李义府斗志满满的模样,李正很满意。
    许敬宗也说道:“如今官道年久失修,有平坦的新路可以走,谁愿意走官道,可要走新路就一定要路过泾阳,此后路过这里的生意人会越来越多,县侯的生意也会越来越多,县侯这招实在是高,在下佩服。”
    “全长安也就你许敬宗一个明白人了。”


第二百五十一章 一顿饭三大碗
    许敬宗笑呵呵说道:“县侯高明之处,在下也只是初窥门径而已,县侯过奖了。”
    “你谦虚了。”
    “不敢当。”
    李义府瞅了一眼许敬宗,没想到这个家伙竟然敢抢着说话。
    本来是自己一个拍马屁的机会竟然被许敬宗这么抢走了。
    李正拍着李义府的肩膀说道:“有空和老许多请教请教,看看人家的道行。”
    “县侯说的是,在下一定好好向老许学学。”
    李正说完便走远,观察着修路的情况。
    李义府昂首对许敬宗说道:“我在县侯还没发迹的时候就跟着泾阳县侯了,县侯脾气古怪,你要小心应付才是。”
    “是吗?”许敬宗小声说道:“还请李兄请教。”
    清了清自己的嗓子,李义府对许敬宗说道:“其实你刚刚已经得罪县侯,你竟然还尤为自知。”
    许敬宗的神情凛然,“多谢李兄告知。”
    李义府笑着说道:“你别看县侯平易近人,其实得罪县侯的人都没什么好下场,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分寸,千万不要自作聪明了。”
    许敬宗连连点头,“李兄教训得是。”
    李义府这才满意地点点头。
    如今还在打路基,好在这些日子没有下雨。
    修路的时候地上不能有明水,地面的上水一定要处理干净。
    有比较湿的地方也要换土充填。
    这里有一部分都是泾阳第一次修路的时候干活的村民。
    他们多多少少有一些经验。
    李正看着打地基的情况。
    一个巨大的石磨,用来压路,把路压实压平。
    坚实的路基决定一条路的寿命。
    村民们觉得修路的要求有些太高了,又要压路又要换土充填。
    老村长对李正说道:“正儿啊,你能省就省点,这一天功夫你花的钱,咱们村子的人一辈子都挣不够。”
    李正对老村长说道:“村长爷爷放心,这钱我能挣回来。”
    老村长的神情还是有些担忧,“村子里的叔叔婶婶们心里都七上八下的,就怕这钱白花了。”
    “村长放心,这钱不白花。”
    老村长点头拍了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