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宋朝当太子-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命,表示感谢太祖恩德。

    第二天,石守信等上表声称自己有病,纷纷要求解除兵权。宋太祖欣然同意,令罢去禁军职务,到地方任节度使。

    这也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杯酒释兵权。

    赵祯作为继任者,自然也知道防范武将专权的道理,所以赵昕不止一次的跟他阐述新军的训练方法,最重要的是士兵扫盲和精神信仰的重要性。

    上四军总计六万人,所以赵昕也做了一些改革,那就是平常时,将领是没有统兵之权的,而是将官,先生们负责训练和思想教育。

    而且每周都会召开一次大会,做一些演讲,奖励一些考核优秀得士兵,为的就是让底下的士兵们知道这些将领都是谁。

    将领们不统兵,但却随士卒们一起训练,如此一来,以至于解决宋朝那种将不识兵,兵不识将的尴尬场面。

    遇到战争时,自有赵昕任命统兵将领,率军出征,所以为将者,不单仅仅只擅长指挥一种士兵,还要全面发展,什么都擅长才行。

    烟花若殇:草率了,修改了一下这章,真实的上四军都不到五万人,所以做了一点修改。
………………………………

第一百零一章 贪婪

    赵昕先前将后世的军制照搬到龙骑团,所以才参照了宋朝的军制,又重新加以整改。

    宋朝基础的禁军编制为厢、军、营、都4级。厢辖10军,军辖 5营,营辖5都。每都100人。各级统兵官分别为:厢都指挥使,军都指挥使、军都虞候,指挥使、副指挥使,都头、副都头。

    赵昕改厢为师,改军为团,改都为连,对应的指挥官为师都指挥使,团都指挥使,营指挥使,连指挥使,排长,班长,且各有正副两名。

    一师的兵力定为五千人,每师辖五团,每团辖两营,每营辖五连,每连分五排,每排分两班。

    除此外,还有先生们,他们的职位暂时独立于军事体制之外,直接受命于赵昕。

    赵昕整编上四军,为的是加强其战斗力,军饷同先前的龙卫团一样,所以六万人一年的军饷大约得150万贯,再加上更换武器装备,粮草等等,每年的开支尤为惊人,交趾的赔款如流水一般的花了出去。

    翌日,大庆殿上,三司使张安道奏道:“官家!太子今日来整编上四军,所耗钱财甚重,六万士卒,光是军饷每年就得近一百五十万贯,再加上粮草,更换武器装备,起码得三四百万贯,国库实在是拿不出这么多钱财来啊!故臣请官家中止新军的改编,恢复原状即可!”

    赵祯也是被这么多的花费给吓住了,如此一来,别说国库了,只怕他的小金库也支撑不了几年啊,太子这是在败家啊。

    “众位卿家,可有应对之策!”

    赵祯朝着众位大臣问道。

    御史王拱辰起身奏道:“官家!民间近来有一传言,言一胡姓富商,欲去广南南路买田地宅院用来安家立业,结果太子与广南南路所施新法,将土地尽皆收归朝廷所有,胡姓富商空有万贯家财,却买不到半亩良田,现今太子练兵缺钱,不若将广南南路土地卖给世家大族豪商,得到的钱财足以支持新军训练几年了。”

    王拱辰的话刚落,赵昕就不由的皱了眉头,心想这群士大夫的贪婪还真的是没有界限啊,广南南路实施新法不过三月,这群人就如同恶狗问到了肉味一样,开始打起广南南路的土地了。

    北宋立国到现在已经快一百年了,除了掌握在宋朝朝廷手中的那百分之十的土地外,余下的百分之九十,基本上都落于世家大族,地主豪商,官宦人家手上了。

    眼下,大宋境内的土地要想再买的话,就要花更多的价钱,有些得不偿失,所以这些人就将目光投向了广南南路,结果就是,偏偏赵昕将所有土地都收归了国有,并且禁止买卖,而且对于每户百姓拥有的田地都做了上限,并且制定了严格的税收制度,任凭这些世家大族豪商们,空有巨额钱财却买不到一丝土地。

    所以他们就派人送重礼给和赵昕有嫌隙的官员,让他们上书言及此事,但仁宗并没有理会,而是放在一边置之不理。

    因为,赵昕回京后,就同他谈过,将土地收归国有的好处,说了一大推,赵祯有的听懂了,有的还是一知半解,但唯独一点他听明白了,那就是朝廷拥有的土地越多,士大夫以及地主豪商对百姓们的盘剥就会少,如此一来,国家就越安稳。

    韩琦奏道:“官家!王御史所言,只能解燃眉之渴,并不能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广南南路的土地再多,终有卖完的一天,所以依臣所见,若想养这六万精兵,就必须裁撤其余禁军,至于裁撤兵力有多少,还有待商讨,除此外,被裁之人的起居生活保障也应安排好,如此一来,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太子!新军是你编练的,眼下国库拿不出那么多的银两来,你又有何法子?”

    赵祯向着一旁不言不语的赵昕问道。

    “父皇!儿臣整备上四军已有两月有余,未曾向国库要分文,所有的花费都是来自交趾的赔款,以及与交趾互市而得来的钱财,国库仅需照以前一样拨款就行,至于所缺的,则由广南南路赋税承担,绰绰有余。”

    前日,他收到锦绣卫的加急信报,交趾国众皇子之间的战事已起,所以赵昕把六万大军淘汰的装备都运送到了广南南路,在赵昕的授意下,将禁军淘汰下来的武器装备卖给了各皇子。

    王拱辰不依不饶的说道:“殿下,世家大族求买广南南路土地,臣不知殿下如何看待此事呢?”

    “本殿下想了一下,广南南路朝廷拥有的土地可以出售,但要十税一。”

    赵昕回道。

    “殿下!普通百姓不过十五税一,为何世家大族买地,反而要十税一呢?”

    王拱辰不解道。

    赵昕笑道:“敢问王御史,世家大族买地,是自己种?还是租给他人?”

    “自然是租给他人了!”

    王拱辰回道。

    “据我所知,大宋境内的佃农租种地主家的田地,是十税三四吧!所以朝廷收取十税一,过分吗?依我来看,是轻了吧!”

    赵昕漫不经心的说道。

    “这!”

    王拱辰被堵得无话可说了,但心里想,总算是让赵昕同意了出售广南南路土地。

    。。。。。。

    下朝后,王拱辰急急忙忙的将这好消息告诉了世家大族们,紧接着,大宋不少世家大族都摩拳擦掌,连夜调动人员,携带钱货前往广南南路买地去了。

    与此同时,范纯仁在赵昕的示意下,带着一封特殊的圣旨前往了广南南路。

    赵昕其实给这些世家大族们挖了一个坑,他同意出售土地不假,但却暗中下令,只出售两成的土地,如此一来,朝廷控制的土地多达八成,已经足够广南南路百姓种的,而世家大族们即便买了土地,在高昂的田税之下,也没有人会去租种,而降低赋税的话,难不成赔钱租给别人种?

    当然,随着时间的发展,人口越来越多的时候,土地不够使用了,这些世家大族还是有的赚的,但那只怕得上百年吧,而那时,只怕赵昕早就找到了高产的农作物了。

    所以当世家大族们醒悟过来的时候,都悔恨不已。
………………………………

第一百零二章 罢相

    皇佑三年,十一月初六,天降大雪,梅花盛开。

    这期间也发生了几件大事,世家豪商们携带财货前往广南南路买田地,得了圣旨的范仲淹,自然是遵旨而行,但仅仅只出售了两成的土地,就不再出售了,世家豪商们一看,这点土地哪里够塞牙缝的,所以凑在一起,搞了个联名上书。

    宰相文彦博见此,弹劾太子赵昕不守信用,答应出售广南南路良田,结果只出售了不到两成,就不再出售了,这不是拿世家大族当猴子耍吗?

    赵昕当场强辩道,他是答应了出售广南南路的土地,但至于出售了多少,自然是由朝廷做主的,难不成还想强买不成?文彦博被赵昕一番话语驳得无话可说。

    赵祯见此,不想二人为此事产生隔阂,便亲自为太子背锅,言及出售二成土地是他的意思,世族豪商们不得再兴事端。

    见此,众人便将已买的土地对外出租,想早早地收回成本,但一看都傻眼了,一月过去,竟然没人愿意租种他们的土地,因为他们按照内地的田税来收,而广南南路,众百姓都不缺田地。

    万般无奈之下,众人只好将土地低价处理给了官府,打道回府,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自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提前往广南南路买土地一事。

    王拱辰也因传达不全之消息,被士族豪商们所记恨上了,好家伙,收了钱却不办事,这怎么能成?所以串通别的御史弹劾了王拱辰。最终王拱辰失去了御史一职,被贬出京。

    王拱辰是天圣八年状元,当然为后世所津津乐道的是他的风流世迹。

    王拱辰和欧阳修是同科,相传欧阳修参加科考前,偷偷作了一件新衣,为的是中状元后穿戴。殿试的前一天晚上,欧阳修与同学正在广文馆聊天,王拱辰比较顽皮好动,偷偷将欧阳修的新衣穿上,突然来到人群中,高声说:“为状元者当衣此衣!”

    不想一语成真,王拱辰高中状元,时年十九岁。王拱辰和欧阳修还是连襟,王拱辰娶了薛奎的三女儿,欧阳修娶了薛奎的四女儿。但是王拱辰的妻子也就是薛奎的三女儿早亡,后来王拱辰做了后世多少男人梦寐以求的事,那就是又续娶了薛奎的五女儿。

    欧阳修失去了状元之位,难免心有不平,便借机调侃王拱辰“旧女婿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一时成为佳话。

    。。。。。。

    宋朝当朝弹劾他人不成的话,往往会有一方被贬官,但文彦博身为宰相并没有因为此事而被罢相。

    最终让文彦博罢相的原因也是赵祯亲手促成的。

    张妼晗虽然丧失了生育能力,但依旧得赵祯宠爱,荣宠不减当年,所以张妼晗便借机吹耳边风,请求赵祯给她的叔父张饶佐一实位,于是赵祯便任命张尧佐为宣徽使,兼任河阳知府。

    却不想被御史唐介给看穿了。

    唐介字子方,江陵人。北宋著名谏臣,为人刚正不阿,属于那种眼里揉不进沙子的人,以直言闻名天下。

    唐介知晓了此事就对同僚说:“这是皇上要给张尧佐宣徽使这一职位,而借河阳知府这个虚名罢了,我们不能就此罢休啊。”

    同僚们都模棱两可,只有唐介上言抗争。结果赵祯对他说:“任命的提议出自于中书省。”

    唐介见此趁机弹劾宰相文彦博在蜀州做郡守时制造了一种镶金的绸缎,并将这种绸缎献给了张贵妃,而得到宰相之位,请求皇上罢免文彦博的宰相职务而任命富弼为宰相。

    唐介的话里包含着讽刺赵祯受后宫干扰而胡乱用人,委以重任,赵祯闻后大怒,说要把他贬谪远方。

    唐介慢慢地把他的奏疏读完,说:“我受忠愤所激,即使对我处以烹刑我也不回避。贬谪远方又有什么可推脱的?”

    皇上连忙召来执政给他们看奏文说:“唐介上疏谈论大事是他的责任。至于说文彦博靠嫔妃的力量做了宰相,这是什么话呢?任用官员,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