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宋朝当太子-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凯拍了拍狄青的肩膀说道。

    “那官家喜欢我们武将做什么?”

    狄青问道。

    “训练士卒,领兵出战,为国尽忠,做好你的本职工作就行了,汉臣还年轻,又有麒麟儿,当今官家厚待武将,所以王某敢断言,大宋日后的武将世家必有狄家的一席之位。”

    王德用掳着胡须笑道。

    “多谢!老将军!”

    狄青赶忙拜道。

    。。。。。。

    三大军团的军营设立在上清宫,而火炮司也在上清宫附近,赵昕带着四位军机大臣先是观了几场军阵演练,而后才来至火炮司。

    由于火炮司先前属于高级军事机密,所以韩琦,王凯,狄青,王德用四人也是头一次来到这个地方。

    当几门崭新的红衣大炮被拉出来试射后,四人都被震惊到了,王德用不是第一次见识火炮的威力,但眼前的火炮似乎是改良版的,于他在升龙所见的火炮相比的话,重量轻了,但威力却增加了。

    “官家!有如此神兵在手,何愁夏国不平,幽云不复?它日官家御驾亲征,臣狄青愿为先锋。”

    狄青抱拳道。

    “狄将军,朕留你在京可不是为了让你当一个先锋那么简单,几位但请移步,随朕来!”

    赵昕笑道。

    几人来到火炮司一处宅院后,发现这里守卫森严,三步一岗,十步一哨。

    自有内侍上前打开房门。

    屋内有些黑,站在门外是看不清里面的情况的。

    “点灯!”

    赵昕对着内侍说道。

    一盏盏灯笼点亮后,赵昕才同四人一同走了进去。

    只见房间正中处,摆放着几张桌子,而桌子上面正用帆布盖着,不知道下面是什么东西。

    “打开吧!注意小心点,切莫损坏!”

    赵昕谨慎地叮嘱道。

    内侍们小心翼翼地将帆布揭盖,动作极为熟练,因为他们已经不是第一次来这个地方了。

    “官家!这是。。。。。沙盘?”

    韩琦忽然说道。

    军事沙盘起源于东汉时期,更加有利于排兵布阵和实行军事演习,宋朝也有沙盘,但都很粗糙,赵昕在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关心此事。

    “官家!这是西夏的版图?这也太清晰了吧!”

    狄青吃惊道,他在边疆打仗的时候,虽然也用过沙盘,但沙盘上标的很多地方都是不存在的,而这里的沙盘却是极为祥实,大到城池官道,小到山路树林,制作的栩栩如生,极为逼真。

    “这是锦绣卫这两年来历尽千辛万苦才得来的,世间仅此一份。”

    赵昕从来都没把交趾国放在眼里,至于大理国,那是自己送上门来的,纯属意外收获,赵昕登基前往西夏派的探子是最多的,比辽国都多,锦绣卫这一年来为了这幅地图,已经有几十名精英死在了夏国。

    “你们四位都是大宋朝的重臣,朕今日将这沙盘交于你们,日后,你们将用此来作军演,训练士卒“

    “三年之内,朕必灭夏!”

    一股王者之气升起,点燃了在场众人内心的小宇宙。

    “官家!老臣今年七十五了,有生之年,愿为大宋尽犬马之劳。”

    王德用抱拳道。

    “官家有此志向,臣必将竭尽所能,为国尽忠!”

    王凯拜道。

    。。。。。。

    宣武元年,十二月初八,腊八之节,赵昕令王韶为帅,种谔为副,统两万骑兵,三万步兵,进驻河州,开始为谋夺河煌地区做准备。

    谁都没想到,赵昕竟然会选择在隆冬之际出兵,有文官上书反对,但被赵昕以非军机大臣不得干预朝廷的军事行动为由狠狠地训斥了一顿。

    文官们反对的原因是因为天寒地冻的,士卒们肯怕无力出战,而且后勤补给压根就跟不上,如此大规模的行军,只怕刚有缓和的国库难以支撑。

    历史上,王韶拿下河湟地区后,大宋每年的军费负担是四万百万贯,而王安石变法,大宋税收最多的时候也不过六千万贯,河煌六州之地所需要的钱财占大宋财政收入的十五分之一,而深受冗官冗兵冗费之害的大宋俨然负担不起这笔开销,但这里是汉唐故地,若是放弃的话,就会被人骂成卖国贼,不放弃的话,大宋的财政俨然就要负担不起了。

    。。。。。

    一起看书网 手机阅读请访问『』,全文免费在线阅读


………………………………

第二百零二章 花究竟落谁家

    政治方面,赵昕先前改革了恩荫制度,恩荫的官员大幅度减少,范仲淹担任吏部尚书,对官员实行考核制度,又淘汰了一批不合格的官员,监察院又弹劾调查了一大批不法官员。

    经济方面,赵昕推行茶叶通商,解盐通商,又改革了市舶司,扩大了海外贸易,成立了大宋皇商。

    所以宣武元年末,户部和商部统计朝廷今岁税收,显示大宋今年的财政收入为五千万贯,这个收入让朝廷大臣们都吃了一惊。

    但宣武元年,大宋的开支也不少,先算军事上的开支,八十多万禁军裁撤了近二十万人,这二十万人的遣散安置就花费了近200万贯。先前上四军十二万,一年的军饷近300万贯,禁军的军饷600万贯,厢军的军饷200万贯,与交趾和大理的战争花费最多,一场仗打了半年多,花了一千多万贯。同西夏又发生摩擦,以禁军击退夏国而告终,但打了胜仗怎么可能不赏赐,又花出去一笔。

    所以这一年大宋光是在军事上的花费就达到了三千万贯,排除官员们和宗室们的俸禄之后,大宋朝财政剩余也不过800万贯,实际剩余不到200万贯。

    若是再出兵同吐蕃各部族作战,大宋的财政俨然负担不起。

    当然了,国库没钱,不代表赵昕没钱,五万士卒出征的军粮都是大宋皇商准备的,今岁棉花十之七八都用来造军用棉衣棉被了。

    王韶和种谔临出发之前,赵昕私下召见了二人,对于吐蕃各部,能招安的就招安,不能招安的话,就灭了吧!赵昕想要快速的收回河煌地区,打通西北,完成对西夏的包围,所以他想快刀斩乱麻。

    所以最终,王韶领军如期而出,朝廷的文官们对赵昕重用武将之事早就看不下去了,所以这些日子来,赵昕收到很多弹劾的劄子,打开一看,十之八九都是弹劾狄青,王凯,王德用三人的。

    大臣们弹劾的理由千奇百怪,说什么的都有,有的说王德用都已经七十五了,生活都不能自理,还能领军打仗,占据高位吗?

    有的说王凯攻破大理的时候,杀了不少俘虏,还曾纵兵劫掠。

    还有的说,狄青脸上有刺青,实在是有辱朝廷官员的颜面。

    赵昕虽然留中不发,但朝廷的官员们却是乐此不疲,反而越来越兴奋了,上的劄子更多了。

    尼玛,劄子不需要花钱的吗?赵昕很是无奈,最后赵昕想了一个法子,那就是转移朝臣们的视线,将空缺已经的副宰相之位抛了出来,还让朝廷大臣们互相举荐。

    户部尚书陈执中最终脱颖而出,被拜为参知政事,任副相,但没想到刚上任不到三天,就被免了职位。

    起因是陈执中的宠妾张氏将女奴迎儿残酷虐待殴打致死。

    宋代女奴一般都是指与主家签了卖身契的奴婢,但按照大宋律例来讲的话,虽然女奴处于弱势群体,但身为主家依旧是不可以随便处罚奴婢的。

    有富民家小女奴逃亡,不知所之,女奴父母讼于州,命录事参军鞫之。录事尝贷钱与富民不获,乃劾富民父子数人共杀女奴,弃尸水中,遂失其尸,或为首谋,或从而加害,罪皆应死。富民不胜拷掠,自诬服。具狱上州官审覆,无反异,皆以为得实。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录事诣若水厅事,诟之曰:‘若受富民钱,欲出其死罪耶?’若水笑谢曰:‘今数人当死,岂不可少留,熟观其狱词耶?’……若水因密送女奴于知州,乃垂廉引女奴父母问曰:‘汝今见女,识之乎?’对曰:‘安有不识也!’即从廉中推出示之,父母泣曰:‘是也。’乃引富民父子悉破械纵之,其人号泣不肯去,曰:‘微使君赐,则某族灭矣。’

    案例中的小女奴应是从事家内劳动的雇佣婢女。此案例表明雇主杀害雇佣奴婢是以常法量刑,要抵命的,不能减轻刑罚。

    所以即便是签下卖身契的女奴在宋朝也是受到大宋律法保护的,唐律:“诸奴婢有罪,其主不请官司而杀者,杖一百。无罪而杀者,徒一年。无罪而杀,即为故杀,唐代仅处徒一年刑。但是北宋初期实行的这一主杀奴婢必须抵命。

    到了宋真宗之时,按律,诸奴婢有罪,其主不请官司而杀者,杖一百;无罪而杀者,徒一年。又条,诸主殴部曲至死者,徒一年;故杀者,加一等。其有愆犯决罚至死及过失杀者,勿论。自今人家佣赁,当明设要契,及五年,主因过殴决至死者,欲望加部曲一等,但不以愆犯而杀者,减常人一等,如过失杀者,勿论。

    赵昕登基之后,也一直没注意这方面的细节,所以一直沿用真宗时的定制,当这件事发生后,赵昕也是被震惊到了。

    赵昕认为如果女奴本来就有过错,自应当送给官府审断,是不能自己私下里做出处罚的,张氏将女奴迎儿殴打致死,自然也应该将张氏抓起来问罪。

    监察院给的弹劾理由是,宰相陈执中家事都不能处置公正,官家又怎么能指望他来处理朝廷政事呢?

    谁也没想到刚成为帝国二把手的陈执中会遭此飞来横祸,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赵昕亲自下令免了陈执中的宰相之职,贬到大理国为官。而张氏也被依法处置,被叛了一百丈刑。

    宰相之位又空缺了出来,看来陈执中还是无缘相位,到现在最有资格拜副相的还有两人,那就是吏部尚书范仲淹和礼部尚书晏殊。

    好巧不巧的是礼部尚书晏殊近来染病在床,已经有两月没能上朝了,所以范仲淹拜为副相可以说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了。

    但没想到的是赵昕最终选择了召回文彦博,拜为参知政事,兼崇政殿大学士,这倒是让所有人都没想到,因为从种种迹象表明,范仲淹极为得官家看重,可官家却没有选择范仲淹,朝廷的大臣们都不知道官家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在赵昕看来,宰相之位需要的四四平八稳的人,比如庞籍这样的老实人就很不错,而且眼下他龙威日盛,君权膨胀,自然就会同相权产生冲突,如果是范仲淹这样耿直的人拜为相的话,并不是一件好事。

    文彦博先前丢了相位,赵昕将其重新召回中书,其势必会感激,有利于赵昕加强皇权。而范仲淹这样大公无私,忧国忧民的耿直臣子,并不适合宰辅之位。

    赵昕对范仲淹的定义是为大宋帝国披荆斩棘的一把利剑,所以这把利剑还是握在自己手里比较好!

    一起看书网 手机阅读请访问『』,全文免费在线阅读


………………………………

第二百零三章 祭祖

    宣武元年,十二月二十四。

    临近年末,大宋的百姓们都在为新皇登基的第一个年头而忙碌着,许是上天眷顾的原因,今岁没有什么天灾人祸发生,唯一的一次干旱也随着一场大雨而消失的无影无踪。

    由于交趾和流求源源不断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