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军师联盟-第3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刘辨眼里看,李儒不比那些割自家人肉,献给主人吃的奴才们弱多少,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真让人感到恶心。
  毕竟,一个人若是连自家人都不爱,他又如何忠诚于一个外人,他能忽略自己的家人,在关键时刻,就能出卖掉忠诚于的那个外人。
  这样的人在刘辨的世界观里,实属于伪忠,最终甚至可能会演变成下一个王莽,是绝对要不得的属下。
  当然!
  李儒会不会这样,暂且不知,毕竟不论是历史,还是现在,他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loser,压根没有机会反手夺权。
  “所以……”
  刘辨暂且忽略李儒这令人厌恶的举动,转而问道:“你知道杀害你全家的幕后主使,究竟是何人,对吧?”
  李儒肯定地点点头,轻声道:“虽然没有切实的证据,但能够做到不留痕迹的人,整个雒阳除了袁隗外,没有第二个人。”
  袁隗!
  又是袁隗!
  刘辨只知道他是讨董的幕后主使,却不曾想,还是杀害李儒全家的幕后凶手:“你何以猜测是袁隗,不是王允、杨彪之流?”
  “须知……”
  刘辨身子略微往前一探,冷声叱问:“以你当时在雒阳士人中的名声,应该不是太好吧?想要对你动手的,远不止袁隗一人。”
  “当然!”
  令刘辨震惊的是,李儒竟然恬不知耻地承认了:“想杀我李儒的人,何止万千,但能做到丝毫不漏痕迹的,恐怕只有袁隗一人。”
  “杨家爱名,不屑为之;而王允只会耍嘴,骂骂人还可以,真要动起手来,其虽敢为,但必会漏下破绽。”
  “唯有袁隗此人,虽然平日里尸位素餐,彷佛脱离于朝政之外,但实际却是个野心勃勃,心思缜密之辈,否则他不可能小小年纪,便位列三公,甚至强于其兄。”
  刘辨听专家介绍过袁隗,他虽然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四人中,最小的一个,但却是最早坐上三公,而且司徒、司空、太尉轮番坐了个遍,最终当上了上公太傅。
  这人低调到什么程度?
  即便是史书上,都没有留下太多的笔墨,但其能力,在袁家嫡系的血脉中,绝对堪称是翘楚,甚至在袁逢去世以后,顺利成为了袁氏的掌门人。
  要知道,袁隗的这个袁氏掌门人,可不单单是汝南袁氏这一脉,而是包括汝南、陈郡、广陵等大汉范围内,全部的袁氏族人的掌门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袁隗这样的掌门人,可以吊打N个南阳邓氏的邓勋,毕竟邓勋只能管得了南阳邓氏,却插手不了迁徙出去的邓氏族人。
  归根到底,邓氏族人在桓帝以后,几乎已经逃离了朝堂,在朝中没有显赫的官位,是很难在全国范围内,拉起自己的影响力的。
  这便是邓勋与袁隗的区别!
  虽然,他们全都是世家豪族,但两家的实际影响力,却不可同日而语,用相差一个维度来概括,丝毫不为过。
  可是……
  刘辨却不会轻易相信:“堂堂上公太傅袁隗,对你一个小人物动手?”
  面对刘辨的明嘲暗讽,李儒却是浑不在意,而是皱着眉:“儒确实是个小人物,但因为是董卓近臣的原因,这才进入袁隗视野,否则我在雒阳多年,他岂能视而不见。”
  “既然拉拢不到儒,那便将儒毁掉,将这种任务交给雒阳方向的游侠,再好不过,斩草除根,满门抄斩,手段的确够狠。”
  “只可惜……”
  李儒似乎回想起了当初在雒阳的日子:“袁隗万万没有想到,董卓会派人暗中保护我,而我同样没有想到,袁隗竟阴狠到连我家人都不放过。”
  “儒虽然很想为家人报仇,但却也清楚,袁家四世三公,在外人眼里,乃是世代忠良,想要动他,没那么容易。”
  “因此,我便派人死盯着袁家,企图抓住他的把柄,获得切实的证据,以此将其诛杀,方才算是报仇雪恨!”
  不得不承认。
  李儒也确实是个狠人。
  刘辨从他的描述中,自然能感受到,一定是因为李儒的存在,从而导致袁隗讨董的计划,不能正常实施。
  从某种意义上说,李儒也算是间接帮助了自己,这才让自己在接下来的讨董中,得以在鲁阳南线站稳脚跟。
  “那你可发现了什么?”
  刘辨饶有兴致地打量着李儒,好奇问道。
  “当然!”
  李儒肯定地点点头,冷声言道:“虽然儒没有确凿的证据,但根据儒的推断,讨董之战的幕后主使,便是上公太傅袁隗。”
  “哦?”
  刘辨顿时坐直了身子,双目炯炯地凝视着李儒:“你可是掌握了什么情况吗?否则岂能有这样的推断?”
  李儒哂然一笑:“陛下难道不觉得,儒是在污蔑袁家?”
  “污蔑?”
  刘辨摇了摇头,倒也懒得遮掩:“实不相瞒,朕同样猜到了,讨董之战的幕后主使,乃是袁家,而且已然掌握了一定的证据。”
  “只可惜,如今的证据链尚且不够完整,而且太傅掾袁迪死不开口,在力保袁隗,朕亦无能为力罢了。”
  “啊?”
  李儒吃了一惊,难以置信地道:“陛下掌握了证据?”
  袁隗与李儒有不共戴天之仇,从这一点分析,刘辨与李儒算是盟友,因此刘辨倒也没有遮掩,起身走到一旁书架,从木盒中取出证词:
  “这是张超、臧洪、袁绥的证词,你仔细看看吧,很明显,他们三人是受袁迪的蛊惑,而袁迪乃是太傅属官,受袁隗直接指派。”
  “如今,从袁迪以下的证据链,已经全部打通,但若是不能攻克袁迪这一环,矛头依旧难以指向袁隗。”
  李儒接过证词,展开浏览,眼珠子上下一翻滚,嘶的倒抽一口凉气:“陛下竟然……竟然已经……掌握到了如此多的证据。”
  “李儒!”
  刘辨双目炯炯地凝视着对方:“朕是不可能原谅你的,但如果你掌握了一定的证据,而且愿意分享给朕,朕可以帮你报仇雪恨。”
  “愿意!”
  李儒毫不犹豫,当即铿锵言道:“罪臣愿意交代一切。”
  刘辨淡笑:“很好,把你掌握的证据,全都说出来。”
  李儒肯定地点点头:“其实陛下,罪臣不仅仅怀疑讨董的幕后主使乃是袁隗,甚至董卓可以权倾朝野,依旧是袁隗的幕后主使。”
  “哦?”
  刘辨皱着眉,好奇问道:“怎么讲?”
  李儒略微停顿片刻,这才开口道:“陛下,您应当清楚召四方猛将入京之事,当时董卓在河东郡驻扎,距离雒阳甚远。”
  “而河内太守、东郡太守等诸侯,哪个不比董卓更近?因何最终先到的会是董卓,而且还是由他找到的陛下您?”
  “这一点会不会太巧了?”
  顺着李儒的思路,刘辨肯定地点了点头:“的确非常巧合,董卓在河东郡驻扎,按理说,大将军何进的人,以及东郡、河内太守,理应先到才对。”
  “难不成……”
  刘辨试探性问道:“你从这里找到了突破口?”
  李儒肯定地点点头:“没错,正是。”
  “哦?”
  刘辨急问:“速速说与朕听。”
  李儒恩了一声:“根据儒掌握的情况,袁隗应该派出了人,去阻止东郡太守、河内太守,以此给董卓争取时间,而同样是袁隗,派人将陛下您的消息,泄露给了董卓。”
  “这一点,儒从董卓那里,已经得道了证实,当初他在来到雒阳时,便是听到有人议论,皇帝陛下逃亡邙山的消息。”
  “哼!”
  李儒轻哼了一声:“皇帝陛下的行踪是那么容易泄露的?怎么偏偏就被董卓听到,而且精准地找到了陛下您。”
  刘辨虽然对这段历史的记忆比较模糊,但毕竟相隔不算太远,总归还是有点印象,当时朝廷官员陆续赶来救驾,明显已经被朝廷的人控制了局面。
  可是……
  董卓派兵赶来,最终的功劳却成了董卓的。
  这个思维逻辑明显是有问题的。
  刘辨继续深入追问:“可有人证、物证?”
  若是没有铁证,是很难对袁隗定罪的,毕竟此人素来以忠义的形象示人,即便是南阳汉庭内部,绝大多数官员,都是相信袁隗的,又何况是长安。
  想要彻底剿灭袁氏这个大boss,单纯靠袁胤、袁绥这点事情,是完全不够的,充其量只是撼动了袁氏根基,但还远没到大夏将倾的程度。
  铁证!
  没有铁证,一切都是假的。
  面对刘辨期盼的眼神,李儒肯定地点点头:“有!”
  刘辨惊诧:“哦?果真有?”
  李儒轻声道:“在长安廷尉府天牢中,关押着一个要犯,此人姓高名嵇,出身陈留高氏,乃是袁隗的门生故吏,同样是太傅属官。”
  “其人便是当初前往制止东郡太守桥瑁的官员,但可惜,此人与太傅掾袁迪一样,打死不认罪,更没有牵连袁隗。”
  刘辨略显失望:“你这算什么铁证?”
  李儒却是极其冷静:“陛下,此人有个致命的缺点,便是至孝,只要能抓住他的亲人,稍做威胁,真相必定会水落石出。”
  呃……
  刘辨皱着眉。
  他比较讨厌李儒这一点,居然想要对别人的父母下手。
  但刘辨又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一个办法。
  若是由太傅属官当作人证,效果自然是极好的。
  “除此以外,还有别的吗?”
  刘辨皱眉,试探性询问道。
  “这……”
  李儒沉吟了片刻,拱手抱拳:“陛下,在罪臣的府邸,藏着一卷书,里面是儒这两年调查袁隗所得,尤其对太傅属官,有深入记录。”
  “如果陛下能够将其找到,必可对症下药,寻找到破解办法,其中便有两条,是关于太傅掾袁迪的,只是此人离开雒阳,便未曾深入追究而已。”
  刘辨朗声道:“告诉朕,书藏于何处,具体位置。”
  李儒脱口而出:“在臣书房中,第三排书架,第二层摆放,名曰《袁氏录》。”
  “好!”
  刘辨点点头:“朕记住了,如果有可能,朕会派人将其取回。”
  李儒颔首:“那便劳烦陛下,替罪臣报仇雪恨了。”
  刘辨极其肯定地道:“放心,袁家四世三公,野心勃勃,朕必将其消灭,否则即便大汉得以重生,照样一身弊病,此非朕之宿愿。”
  李儒起身,躬身行个大礼:“但愿陛下可以匡扶汉室,再造乾坤,若能平世家之患,令寒门士子有报国之望,罪臣便是死,亦能安息矣。”
  “哦对了。”
  刘辨忽然想起了什么:“在拿回《袁氏录》之前,你暂时还不能死,不妨便替朕走一遭,去监牢里跟袁迪会会。”
  “你不是专门调查过太傅属官吗?或许能从袁迪身上得到什么,他对朕皆备之心甚重,但对于你,应该不会。”
  李儒当即拱手抱拳:“陛下放心,罪臣必竭尽全力,套出袁迪的话,替陛下侦破此人。”
  刘辨恩了一声,摆手道:“朱彤,将其带下去,交给奉孝,与袁迪关押在一起。”
  朱彤颔首:“喏。”
  旋即。
  押着李儒出了文德殿。
  刘辨坐在上首,皱着眉,长出口气,心中暗道:“老师,从咱们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袁隗的谋划的确可能更早。”
  “如果他秘密阻碍了河内太守、东郡太守入京,为董卓争取入京的时间,再加之袁绍提出召四方猛将入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