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军师联盟-第3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尤其今年,曹操表现相当不错,两次作战,两次粉碎了袁术、张邈进攻颍川的野心,给点嘉奖,鼓励一下,也是应该的。”
  “来人!”
  当下,刘辨朗声招呼。
  吱呀—!
  朱彤推门而入,欠身拱手:“陛下有何吩咐?”
  刘辨吩咐道:“速速召史子眇入宫。”
  朱彤拱手:“喏。”
  旋即。
  躬身离开大殿。
  没过多久,史子眇趋步上前,一揖作礼:“陛下。”
  刘辨摆手示意其一旁落座:“史太常,知道朕今日唤你前来,所谓何事吗?”
  史子眇试着回答:“想必是为冬节祭天大典,对否?”
  “没错!”
  刘辨肯定地道:“正是祭天大典。”
  史子眇一揖:“陛下放心,臣已经在作相关准备,必不会耽误大事。”
  刘辨摇了摇头,轻声道:“非也,朕不是这个意思。”
  “哦?那陛下是……”
  “今年的祭天大典,朕想加点东西,因此特与你来商议。”
  “这……”
  史子眇急问:“不知陛下想加些什么?”
  刘辨停顿片刻,轻声道:“正常祭天大典以后,朕要开一次庆功盛宴,以表彰今年以来,为朝廷立下功劳的官员,包括县令、将军、文臣等,时间会相对比较长。”
  史子眇又岂能不知皇帝陛下的意思:“既如此,就只能调整祭天大典时间,亦或者庆功宴的时间。”
  “这样如何?”
  史子眇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个计划,轻声道:“臣回去以后,尽快将冬节祭天大典的流程,呈报于陛下,争取早日定下来,再行准备。”
  刘辨颔首点头:“可以,没问题。”
  ……
  司隶,长安。
  丞相府。
  两盆炭火燃烧着,偏殿之中,温暖如春。
  董卓手里捧着温热的手炉,轻声道:“不得不承认,南阳那边还真能造出一些好东西,这手炉还自罢了,不生烟的石炭,我还是第一次见。”
  “是啊。”
  即便是李儒本人,也不由地为之惊诧:“南阳那边称之为无烟石炭,乃是专供弘农王,以及各大世家豪族使用,寻常百姓用不起。”
  “不过他们可以租用炉子。”
  李儒一边介绍,一边环顾这座偏殿,轻声道:“似这般大小的偏殿,有两个炉子即可,寻常百姓家里,一个炉子足以过冬。”
  董卓捧着手炉,享受着刘辨带来的过冬神器,却还是凛然冷笑:“没想到,弘农王思虑的还挺周全,如今南阳怕是真正做到民心依附了吧?”
  “恩。”
  李儒倒也没有遮掩,肯定地点点头:“确实如此,其实自南阳丰收时,民心便已然归附,只是经过这个冬天,怕是更加如此。”
  “嘁!”
  董卓脸上闪过一抹阴狠,转而进入主题:“今年是弘农王登基的第一年,这冬节祭天大典想来必要举行,不知可有消息否?”
  “丞相放心。”
  李儒这次可是信心满满,郑重行了一礼:“夜枭已经成功潜入南阳,而且截至目前为止,我方刺奸损失大幅度降低,此尽皆其功。”
  董卓急问:“目前南阳有多少人?”
  李儒:“三百余人。”
  “太少了!”
  董卓怒火噌得一下窜上来:“三百人怎么可能动得了弘农王,他们的亲卫军可各个都是精锐,这小子惜命得狠呐!”
  “不行!”
  董卓立刻吩咐道:“给夜枭传令,务必让他多多召集人手,此前王方未能用到的人手,全部交由他调动,即便杀不死弘农王,也得给我破坏其祭天大典。”
  “这……”
  李儒心有余悸,轻声道:“丞相,这样怕不太好吧?夜枭毕竟才刚到不久,如果把咱们在南阳的全部势力交给他,一旦落败,只怕三五年内,不可能再建。”
  “而且,如今已然进入隆冬,老百姓皆不愿意远行,若是出现兵马调动,哪怕只是三五人的队伍往南阳聚积,同样会引起对方怀疑。”
  “如此一来,反而有可能暴露夜枭的身份,连累我等近期的部署,这样反倒有些得不偿失了。”
  “儒以为……”
  李儒揖了一揖,朗声道:“咱们还是选择相信夜枭为好,毕竟他与弘农王,有不共戴天之仇,一定会在能力范围内,全力以赴的。”
  “这……”
  董卓沉吟片刻。
  正当他准备答应时,殿外响起悠悠一声传报:
  “报—!”
  董卓抬眸望去。
  但见,有侍卫急匆匆上殿,欠身拱手道:“丞相,从南阳方向传回消息,弘农王准备大办冬节祭天大典,目前正在采购相应物品。”
  “哦?”
  董卓不由惊诧:“采购物品?”
  侍卫点头:“没错!包括各种绸缎布料、瓜果鲜蔬,以及木材、石料等,如今南阳附近的商贾闻风而动,已经开始准备了。”
  嘶—!
  董卓惊喜。
  这不巧了么,这不是!
  只要有商业活动,隐藏三、五人入城,简直易如反掌。
  董卓面露喜色,扭头瞥向李儒:“文优,你知道该怎么办吧?”
  李儒心知董卓杀心骤起,赶忙一揖作礼:“丞相,属下建议给夜枭凑五百人即可,咱们总得留点势力,以防万一。”
  董卓缓缓点头:“可以!告诉夜枭,想要给自家兄弟报仇,这是唯一的机会,让他好生珍惜,此事若成,拜将封侯,亦有可能。”
  李儒拱手:“喏。”


第321章 老狐狸袁隗,冬节祭天大典便是弘农王末日!
  长安,袁府。
  偏殿中。
  无烟石炭上爬满了灰,却难掩其体内赤红的热量。
  袁基将温热的手炉放置一旁,褪下貂绒大氅,跪坐在蒲团上,随手抓起一抔黍稷梗,丢到炭火盆中,冒起一缕青烟。
  他抬起湿润、红肿的眸子,望向前方的灵牌,“袁术”两个大字,格外显眼,宛如一柄锋利的宝刀,狠狠地戳在他心里。
  虽然,袁基已然预料到袁术可能会落败,但却怎么也不敢相信,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被曹操战败,被黄忠斩杀。
  那可是自己的亲弟弟啊!
  一母同胞的亲弟弟!
  血浓于水!
  已经整整两个月过去了,袁基始终没有恢复过来,整个人就像是丢了魂儿一样,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在这里陪着自己的亲弟弟,不时喃喃两句:
  “公路啊,你死得好惨呐。”
  “是兄长害了你,是兄长的错。”
  “你我幼年丧父……”
  “公路啊……”
  “……”
  正在这时。
  吱呀!
  门被推开,一股凉风涌入。
  但再刺骨的寒风,都没让袁基打半个哆嗦。
  因为,他的心早已经凉透,整个人如行尸走肉般,没了知觉。
  一道悠长的影子拉长,缓步走到袁基身后,随即响起一个苍老的声音:“士纪,还在怨我没有让你去南阳吗?”
  袁基缓缓摇了摇头,抽泣一声,再次为炭火中加了一把黍稷梗:“小侄明白,叔父也是为袁家大局考虑,方才如此。”
  “那便好。”
  袁隗褪去貂绒大氅,上前抓起一抔黍稷梗,丢入炭火盆中,轻声道:“切记,身为家主,不管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将袁家至于危险之地。”
  袁基颔首点头,这样的话,他听了不下一百遍了,但这一次,他真的不能忍受,毕竟是自己的亲兄弟:
  “叔父教训的是。”
  这句话从袁基嘴里冒出来,显得竟是那样的苍白无力。
  袁隗听得出那股子不服气的暗劲儿,不过他不在乎,毕竟死的袁术,是袁基的亲弟弟,血浓于水,如此这般,乃是情理之中。
  “放心吧。”
  袁隗的声音虽然平淡,但却带着一丝硬气:“董卓已经派咱们的人潜入南阳,代号夜枭,让他出面,利用董卓的力量,报仇雪恨。”
  “夜枭?”
  袁基皱着眉,一脸的不敢置信:“咱们的人?”
  袁隗肯定地点点头:“恩,放心吧,我已经给你四叔写信,让他暗中相助夜枭,南阳的冬节祭天大典,必是弘农王的祭日。”
  嘶—!
  袁基惊诧,倒抽一口凉气。
  他似乎不敢相信。
  自己的叔父竟然已经在操控一切,他没有认命,而是选择理智的方式报仇。
  “夜枭何人?他能行吗?”
  袁基思绪一下子转回来,开口询问。
  “你应该能猜得到。”
  袁隗的目光落在袁基身上。
  “我能猜到?”
  袁基皱着眉,思索片刻:“难道是……”
  一个熟悉的身影,浮现在袁基脑海中。
  没错!
  这个人与自己一样,与弘农王有不共戴天之仇。
  他一定能感受到自己的感受。
  袁隗颔首,缓缓起身:“恩,所以你放心吧,公路的仇一定会报,即便杀不死弘农王,咱们也得铩铩他的锐气!”
  虽然,袁隗打心眼里希望弘农王死,但他自然清楚,弘农王身旁亲卫众多,而且各个武艺精湛,行事极其小心,难以下手。
  若是真让袁基出手,一旦失败,便给了弘农王理由,可以对汝南袁家动手,因此袁隗只能借刀杀人,利用董卓来达到诛杀弘农王的目的。
  退一万步讲,即便夜枭失败了,也有董卓来抗雷,与他们袁家没什么关系,弘农王只能把火撒在董卓身上,绝不会拿袁家动刀。
  袁家在南阳汉庭的势力虽小,但这两颗小火苗,袁隗是一定要保下来的,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也绝对不会放弃。
  不管在任何时候,袁家必须立于不败之地,这是袁隗行事的原则!
  袁基赶忙一揖:“叔父,小侄错了,不该对您……”
  “罢了。”
  不等袁基说完,袁隗摆手打断,全不在意:“你们兄弟情深,我能理解,但事情已经发生了,就不要再纠结于过去,眼睛要往前看,明白吗?”
  袁基点点头:“侄儿明白,叔父放心。”
  袁隗缓缓转身,丢下一句话:“给你两天时间,振作起来,公路虽然没了,但本初尚在,咱们自当助他一臂之力。”
  袁基颔首:“叔父放心。”
  旋即。
  袁隗迈步离开。
  苍老的背影显得异常厚重可靠。
  ……
  南阳,宛城。
  皇帝行宫。
  暖阁。
  刘辨将手中的《国富论》递给鲁肃,轻声道:“子敬,这本书你拿回去仔细研读,里面的内容包含了荀子、管子、范蠡等人的思想,或许对你有些帮助。”
  “《国富论》?”
  鲁肃接过书籍,不由皱起了眉头:“难不成,这卷书又是陛下默写的古籍?”
  刘辨对此早有预见,因此极其淡定地回答:“是朕默写的,但却是摘自很多卷书,算得上是集合了皇宫藏书的精华。”
  “当然!”
  言至于此,刘辨随口补充道:“这书名是朕起的,寄予了朕对你的期望,而且这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等你将此书研习透彻,朕得空时,再写不迟。”
  鲁肃随手翻开两页,上书: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
  ……
  “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
  ……
  鲁肃知道。
  这一段出自《荀子·富国》
  又翻过两页,上书着:
  “国有十年之蓄,而民不足于食,皆以其技能望君之禄也;”
  ……
  “谷贵则万物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