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补残明-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们要打吉安府,我也要去!”

    刘淑给自己找到一个有力的理由:“我们都是吉安本地人,就算不能上阵厮杀,也能帮忙做些别的事情!”

    这句话打动了汪克凡,强龙不压地头蛇,吉安府义兵打仗不行,但可以帮忙带路,联络当地士绅百姓……

    “好吧,你从义兵里抽调二百人,一起去吉安府。”

    二百人去吉安府,其他义兵向井冈山转移,以防清军随之而来的围剿报复……

    说走就走,雷厉风行,恭义营当天中午就离开了永新县,向吉安府进兵,一路上大张旗鼓,遍贴抗清檄文。

    这是一份最新版的檄文,仍然使用樊文钦的名义,除了镇武伯的头衔之外,樊文钦又多了一个镇守吉安等地总兵官的职务,按照通俗的说法,就是吉安总兵。

    汪克凡只是一个普通的参将,在士绅百姓中号召力不足,为了扩大影响,给樊文钦加的官职越来越大,而樊文钦走到这一步后,态度也发生了转变,积极与汪克凡合作。

    他现在已经是江西的抗清领袖,哪怕主动向满清投降,十有**也会被满清处死,以震慑江西各地风起云涌的抗清义师,所以樊文钦只好和汪克凡合作,并提出了两个要求:第一,把他的家人从宁州送到湖广,最好送到长沙府或者常德府,以保证他们的安全。第二,立刻派人去福建,请隆武帝正式赐封他为镇武伯,并任命他为吉安总兵。

    第一件事很简单,让熊立春把他的家人送到通城就行了,后面自有许秉中安排,第二件事有些复杂,甚至会造成意外的影响,汪克凡口头答应下来,却没有派人去福建。

    时机未到,汪克凡不想和隆武帝有任何联系。

    樊文钦留在永新县,和义兵向井冈山转移,恭义营却打着他的旗号,浩浩荡荡向吉安府杀去。

    随着抗清檄文的传开,江西各地的义兵都收到消息,大明镇武伯樊文钦派出了十五万大军,从吉安府出发进攻江西,要征讨南昌府,救援赣州府,攻打九江府,然后沿长江顺流直下,攻打南京,换大明旗帜,改满清年号,祭告陵寝,传檄山东,大河南北,山陕中原,都将闻风响应……

    “咱们恭义营这点子人马,号称十五万大军,是不是太多了?”汪晟有些不理解。

    “如果换个人,也号称十五万大军,你觉得他的真实兵力有多少?”汪克凡反问。

    “应该有个七八万吧,最少也得五万……”汪晟若有所悟。

    “对啊,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汪克凡笑了。

    恭义营一共七千多人,哪怕翻上一倍,号称一万五千人也没什么威慑力,士绅百姓看了这份檄文,还是不敢参加抗清斗争。干脆号称十五万大军,拿出夺取整个江西的气势,各地的义兵就会纷纷响应,不明情况的满清官员也会被吓坏,不敢抵抗恭义营。

    虚张声势,对恭义营转战江西有帮助。

    在满清高层中,就不会相信恭义营有十五万大军,金声桓是军中宿将,坐镇南京的洪承畴更是统帅之才,他们掌握的情报更加可靠,对恭义营的虚实也比较了解,不至于再抽调兵力进入江西,影响汪克凡救援隆武的计划。(未完待续。)


………………………………

第十九章 据城坚守

    恭义营到了吉安府城下,安营扎寨,做攻城前的准备。。

    清军守将高进库严阵以待。

    高进库出身于陕西农民军,是江南四镇之一高杰的部将,多铎下江南的时候,高杰被杀,高进库率部投降,得了一个江宁副将的职务。前不久,他被洪承畴派到江西支援金声桓,带着三千人马来攻吉安府,南明守军出城迎战,被他杀得大败,轻松占领了这里。

    恭义营到达永新县后,高进库就接到金声桓的通报,这支明军流窜不定,而且还有异人相助,已经用天雷炸开了几座县城,务必小心谨慎……

    高进库对此嗤之以鼻。

    他当年是个普通的农家子弟,为了能吃上一口饱饭加入农民军,在军营里混了十几年,当过英雄,装过狗熊,杀过很多人,也几次差点丧命,一步步爬上二品副将的职位,再也不是那个没见识的乡下少年,变成了一个心狠手辣的满清军官。

    他没有信仰,投降满清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同胞毫不手软,只要能够得到满清主子的赏识,享尽荣华富贵就够了……人这一辈子不就是这么回事嘛,两眼一闭什么都不知道了,哪怕落个骂名千载,又与我何干?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一个朴素的唯物主义者,对神仙鬼怪这一套并不相信,只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自己的生活经验。他从来没有见过真正的得道高人,招摇撞骗的神棍却见得多了,只要一刀砍过去,同样会脑袋搬家。

    用天雷法术炸开城墙,在他看来就是一个笑话。

    “一定是被人哄骗了!”高进库可以肯定,那几座县城的城墙肯定不是炸开的,明军攻破县城之后,为了下次再来的时候容易攻打,破坏城墙是很正常的事情,他们放出谣言有神仙助战,只是为了蛊惑无知的百姓,恐吓迷惑清军。

    金声桓并没有亲自查看那些城墙,手下人误信谣言,夸大其词上报,他也没什么见识,就把这个谣言当真了。至于明军是如何攻破那些县城的,肯定另有原因,那些县城兵力薄弱,城池低矮,又没有防备明军突然袭击,被轻易攻破也不足为奇。

    但是这支明军也太骄狂了,敢来攻打吉安府的府城!

    高进库对此非常吃惊。

    清军主力正从南北两个方向压过来,依托赣江天险形成了半包围态势,明军除了退回湖广之外无路可走,但是他们不退反进,竟然来打吉安府府城。府城比县城坚固得多,高进库手下又有三千精锐,足可抵抗恭义营的进攻,明军困于坚城之下,怎么看都是自蹈死路。

    “肯定是佯攻!”高进库苦思冥想,终于猜到了明军的用意。他们大张旗鼓,拉开一副强攻吉安府府城的架势,其实却瞄着附近的几座县城和渡口,声东击西吸引清军的注意力,突然转身夺取某个渡口,渡过赣江窜入江西东部。

    再进一步往深处考虑,明军还可能采用诱敌之计,去攻打这些县城和渡口,**吉安府的守军出城作战,在野战中消灭自己的部队,轻松夺取吉安府城……总而言之,明军不会强攻吉安府,而是要用计策突破清军的包围。

    高进库出身于农民军,对这种战术本来非常熟悉,只是明朝官军很少流窜作战,他才一时没有想到。解开心中的疑问之后,他立刻派人到附近渡口县城传令,把所有船只都送到赣江对岸,然后紧闭城门坚守,无论明军干什么,都不许出城作战。

    你有你的千条计,我有我的老主意,高进库决定以不便应万变,据城坚守,等待金声桓的主力。

    在他估计,明军的战兵应该在一万人到两万人之间,总兵力大概不到三万,他们进入江西之后,肯定又抓了不少长夫,凑了大概一万辅兵。而吉安府只有三千绿营兵,是他将来升官发财的本钱,不能和明军硬拼。

    至于明军檄文中提到的十五万大军,他根本就无视了,如果明军真的达到这种规模,需要携带的粮草辎重将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不可能在江西境内如此轻松的来回穿插运动。

    “这支人马果然是一支强军!”

    高进库站在城楼上,看着恭义营在城前列阵下寨,几千人马各有分工,配合娴熟,既保证了效率,又没有露出任何破绽。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高进库得出结论,恭义营的战斗力不在自己的绿营兵之下。

    他打了几十年的仗,只粗粗一看恭义营的规模,就判断出对方的兵力在一万人以下,很明显,明军还有其他布置。

    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高进库传下命令,发动城内的青壮百姓帮助守城,只要帮着抬运土石的就管饭,敢上城墙和明军作战的每天发赏银,躲在家里不来的,一律处死。

    他已经打定主意,就缩在吉安府城中死守,无论明军抛出什么诱饵,或者攻克附近的县城,他都不会出城作战。除了吉安府之外,附近的船只都送到了赣江对岸,只要明军找不到船,就无法渡过赣江,早晚都是死路一条。

    不出所料,明军果然使出了诱敌之计。

    他们扎好营寨之后,就逼近到护城河前,在距离吊桥不到二百步的地方,筑起了几座土寨,明目张胆地挖起了地道。高进库手下的绿营将领纷纷请命,要率部出城给明军一个教训,把这几座土寨全部摧毁,顺便把明军的地道填上,但是,高进库制止了部下的莽撞行为,冷眼看着明军在那里瞎忙和。

    “这是要用穴攻么?哼哼,无非是想诱我出城一战。”高进库打老了仗,深知地道攻城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前面挖地道还没什么,关键是挖到城墙下面后,要用很多木桩撑起城墙的基石,在城墙底部掏出一个足够巨大的空洞,然后灌油烧断木柱,才能摧毁城墙。

    要完成这一套复杂的程序,没有十几天下不来。(未完待续。)


………………………………

第二十章 技止此耳

    吉安府,西门外。。

    明军的营寨终于修好,高达八尺的营墙,上面又插满了一面面旗帜,有意遮挡城墙上清军的视线,高进库站在城楼上,只能看到明军营寨后有很多旗帜来回穿梭,似乎有增援部队赶到,正在频繁调动。

    “应该是押运粮草的辅兵吧。”高进库看不清明军的虚实,只能根据常理猜测,早上派出的斥候探马还没有回来,他考虑了一下,又派出五十名斥候从其他的城门出城,去侦查明军的动向。

    这就是据守坚城的好处,进攻一方的兵力如果没有占到绝对优势,就无法完全包围城池,如果勉强分兵形成一个完整的包围圈,反而会出现很多薄弱环节,防守方居高临下看得清清楚楚,集中优势兵力出城一击,就能轻易取胜。

    兵法中所谓的十则围之,倍则攻之,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明军接下来的动作,又让高进库看不懂了。

    明军在距离第一条地道七八百步的地方,又修起了一座小小的土寨,开始挖掘第二条地道,和城门边上的那条地道相比,这条地道挖的更加肆无忌惮,只有一座小小的土寨当做掩护,从城墙上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明军士兵背着土石从地道入口进进出出,穿梭不停,就像一群忙碌的田鼠。

    紧接着,更远的地方又开始挖掘第三条地道,第四条地道……时间不长,吉安府西城墙外一字排开了七个地道入口,一千多明军士兵在同时挖掘地道,好像一个热火朝天的大工地,运出的土石用麻包装好,很快就垒起一道厚厚的土墙。

    城上的清军都看得目瞪口呆,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当兵的都听说过地道攻城,但同时开挖七条地道,这么壮观的场面还真是第一次见到。

    高进库却已经明白了,明军是要用数量保证成功率,七条地道同时开挖,哪怕被清军军破坏几条,也能成功把城墙挖塌。不过这种想法十分可笑,清军只要早做准备,在每条地道前面挖出一个水池,等到明军掏空城墙地基的时候,挖通地道把水灌进去,这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