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补残明-第5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楚军早已自成体系,周国栋虽然是楚军的高级将领,比汪晟还是明显低了一个档次,隆武帝没有征求汪克凡的意见,贸然把他拔高到和汪晟一样的侯爵,汪克凡非但不会念着皇帝的好,反而会觉得隆武帝在故意埋钉子。
隆武帝如今又变成了逃亡皇帝,一举一动都要小心翼翼,一不小心得罪汪克凡这样的大鳄,后面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隆武帝沉吟良久,最后还是摇了摇头,从牙缝里一字一句的崩道:“桂林虽然丢了,朕还是皇帝,汪克凡还是臣子,君就是君,臣就是臣,变不了天的!”(未完待续。。)
………………………………
第二二六章 想去广州?没那么容易
秀美漓江,江面上的船只仿佛也比其他地方多了几分轻盈,几艘战船划开江水,一路向北驶去,很快就把桂林远远甩在身后,当天夜里到了灵川县。
探马早就报到灵川,周国栋率领两千兵马等在码头接驾,船到岸边下锚停稳,隆武帝并没有急于下船,而在船上召见这位新鲜出炉的阳朔侯。
早在汀州救驾的时候,周国栋、谭啸就见过隆武帝,但只是汪克凡账下的普通军将,他们认识隆武帝,隆武帝却不认识他们的,这几年楚军渐渐势大,周国栋等主要将领的名头越来越大,朝廷里才对他们重视起来,楚军这次改编提拔了一大批新的将领,周国栋和谭啸却还是师长,等于原地不动,包括隆武帝在内的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可以趁机对其拉拢分化,收为己用。
像堵胤锡这样熟悉楚军内情的,却根本不报什么指望,周国栋、谭啸这样的将领和楚军早就是不可分割的一体,仅凭一个阳朔侯就想让他们改变阵营,天下哪有那么简单的事情,况且周国栋、谭啸都是中人偏上的资质,做到如今这个位置已经有力不从心的感觉,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也知道离开楚军自己什么都不是,岂会轻易受朝廷的拉拢,更重要的是,汪克凡对楚军的控制力远远超过一般的大明军头,周国栋如果背叛楚军,背叛汪克凡,立刻就会变成孤家寡人。除了少数的心腹手下,别想把整个部队拉走。
见驾之后,周国栋对隆武帝等人行礼说道:“西贼兵马众多。且骁勇善战,刘文秀更乃一时名将,灵川县不是久留之地,还请陛下尽快北上灵渠,入湖广,到永州才可脱险,灵渠有谭啸迎驾。末将留在灵川县挡住西贼追兵,必能护得陛下周全。”
到了这个时候,隆武帝身边的大臣多半失散。重要官员只有何吾驺、文安之、陈子壮和刚刚追上来的堵胤锡几个,见周国栋大包大揽的直接替皇帝作安排,几个人脸上都微微变色,陈子壮忍不住第一个出头。皱起眉头严厉地说道:“如今正在危难之际。陛下如何行止进退,干系重大,当全凭圣裁,阳朔侯无须多言。”
周国栋脾气执拗,却并非不通人情世故,对陈子壮话里的骨头听得很明白,眼睛陡然一眯,声音却高了三分:“末将既然前来迎驾。陛下和各位大人的安危便担在俺的肩膀上,陈相不知兵事凶险。还请免开尊口!”
内阁在明朝中后期的权力很大,内阁大学士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南明武将的地位虽然不断提高,但在内阁大学士面前还是差得太远,陈子壮没想到竟然当着皇帝的面被顶个跟头,当下面皮就涨得通红,扯着喉咙和周国栋吵了起来,周国栋也不甘示弱,两人就在隆武帝面前打起来了嘴巴官司。
文安之轻叹一口气,劝道:“久闻阳朔侯快人快语,性情耿直,他刚才那番话只是为了陛下安危着想,应当没有别的心思,秋涛先生(陈子壮)多虑了……不过,不过陛下刚出桂林,驾前的臣工兵马都跑散了,还是在灵川等两天才好,西贼左右没有水师,灵川哪怕丢了陛下也能从容脱险。”
文安之是天启二年的进士,朝野间门生故旧无数,这些年来一直在湖北宜昌老家赋闲隐居,和川东、湖广西部的大土司关系深厚,周国栋年少时就听过他的大名,对其非常尊重,当下皱眉思索片刻,点了点头说道:“也罢,留两天就留两天,但陛下一定要留在船上,无论何时都不能上岸,以防万一。”
桂林丢了,隆武帝和一众大臣下一步去哪里还没有定下来,不愿轻易踏入湖广。湖广是楚军的老巢,太平时候隆武帝去走一趟还不打紧,现在却是逃亡途中,慌慌张张跑过去搞不好就变成了汉献帝,一切都受制于楚军,所以宁可冒些风险等在灵川县,收拢兵马臣子后再做定夺。
周国栋如果用强胁迫众人去湖广,隆武帝现在无力反抗,见到他还守着臣子的规矩,大家都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桂林战事进入收尾阶段,隆武军的残兵败将和西军追兵不断涌到灵川县,同时带来了许多真假莫辨的消息,两天时间一晃就过,刘文秀终于确定隆武帝就在灵川县,带着数万大军杀了过来,在周国栋的多次劝说下,隆武帝终于决定离开灵川,暂避西军锋芒。
向北航行五十里,前面就是灵渠,在何吾驺等人的坚持下,船队暂时停了下来,向桂林派出打探消息的斥候,等待战局的进一步明朗。
船泊江中,夜色已深,何吾驺却没有丝毫睡意,和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坤一起站在船头,手扶船舷,脸上神色变幻不定,放低声音说着什么,几名侍从远远站在身后。
“陛下入湖广,离广州就是南辕北辙,元辅还是再去劝劝皇上吧。”王坤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太监中的第一人,号称内相,这两年和何吾驺走得很近,在几件大事上共同进退,算是比较松散的盟友,两人之间有合作,有利用,也有暗中提放和一直被掩盖的矛盾。
“无能为力啊!”何吾驺意兴阑珊地叹口气:“自正德朝以后,我这个首辅大概是当得最窝囊的,不说武勋和外藩,连六部和六科都指挥不动,陛下那里也早失了圣眷,所以才有今日之困境。”
文官这些年不断受到打压,对武勋的优势不断减少,隆武朝庭的文官又偏偏山头林立,内斗不断,何吾驺自称大明百年来最窝囊的首辅,倒也是毫不夸张的真实写照。按照南党的本意,西军攻入广西的时候当然希望隆武帝去广州,但是形势的发展根本不受他们的控制,隆武帝在桂林、柳州和西军决战,大伤元气后才被迫逃走,现在想去广州,却没那么容易。(未完待续。。)
………………………………
第二二七章 心存侥幸
皇帝,自古称孤道寡。
对隆武帝来说,除了完全忠于他的内庭太监和帝党以外,南党和楚勋之间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汪克凡固然尾大不掉,何吾驺同样不能无条件的信任,如果说楚勋等地方割据势力俨然是国中之国,一直陪伴在左右的南党和隆武帝的矛盾更直接,也更激烈,这两年间皇帝和文官集团之间明争暗斗不断,甚至差点闹出宫廷政变的大乱子,在刚刚大败于西军的敏感时刻,隆武帝不会轻易踏入广州。
这一点,何吾驺和隆武帝心照不宣,心里都跟明镜似的。
“治大国若烹小鲜,圣上这几年励精图治,却未免失于急切,所以才会惹出今日这场大祸,桂林城破之后,广西全境很快就会落入西贼手中,可惜呀!可惜中兴大计终归是水中花镜中月,一场空罢了。”何吾驺扶着船舷远望南方,意兴阑珊,桂林方向的火光烽烟一直未停,却比前两日小了很多,说明西军已经控制了形势,桂林内外的民生秩序正在渐渐恢复。
“元辅大谬矣!西贼拥立永王殿下,所图的乃是大明万里江山,不可以平常的反贼视之,陛下若是一路东逃,置两广川贵于不顾,南方各省恐怕立刻就会土崩瓦解,唯有移驾广州,整军备战,才能扶大厦于将倾!“王坤见何吾驺有退缩之意,不禁又急又气,说话的声音陡然提高了三分,他和南党是政治上的盟友,关键时刻何吾驺却想往后缩。岂不是把他给卖了?
“大厦将倾,更不能起内乱。圣驾到底去哪里才好,应当全凭圣裁!我等。我等若是三心二意,只怕真的会让朝廷万劫不复。”何吾驺神色凛然,顿了顿又说道:“如今局势纷乱,不做便不错,多做便多错,你我手中没有兵权,还是以静制动为宜。”
“这个……”王坤原本憋着一肚子话想要说服何吾驺,突然间却泄了气,何吾驺说到了问题的关键。文官和太监手里没有兵权,凭什么“说服”隆武帝和满朝文武去广州?
乱世中,拳头大才是硬道理,隆武帝和南党在军事上打不过别人,政治上玩出花来也不顶用。
南党一流的文官集团不直接掌握军队,只能随波逐流,等待合适的时机再发动,唯一有本钱和周国栋、谭啸抗衡的就是隆武帝本人了。广西之战中隆武军虽然损失惨重,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还很有一些军队效忠于他,其中实力最强的是从福建赶到广西东部的数万勤王大军,如果再把其他被打散的各支残部都收拢起来,实力仍然不可小觑。最起码兵力上远远超过周国栋和谭啸……
隆武帝一行逃出桂林后三步一回头,磨磨蹭蹭的向湖广方向撤退,在西军的不断追赶和逼迫下。他从灵川县撤到灵渠,再顺着灵渠撤到兴安县。很快又退出兴安县继续北撤,到了腊月里。这个船上的临时“流亡朝廷”已经到了全州附近,距离湘桂边界不足百里。
随着距离的拉长,一直紧紧跟在屁股后面的西军终于被甩掉了,他们人生地不熟的,而且没有水师,也不敢过于孤军深入的紧追……刘文秀用兵谨慎,看着隆武帝总在眼前晃晃悠悠的却一直吃不到,分明就是一根引诱驴子的胡萝卜,随即就不再理会,攻占灵川县后传令主力不可轻进,只派小股部队的精锐追赶,大军则及时调整部署,抢占广西境内的其他战略要地。
这里面,颇有些欲擒故纵的意味。
腊八前后,刘文秀已然平定桂林府大部分地区,又出兵进攻湘桂粤交界处的平乐府,看样子随时会挥师东进广东,同时也可能南下占领广西全境,但在不动声色中,他却一直冷眼盯着全州方向,冷眼盯着留在那里的隆武帝……
暂时摆脱危险后,隆武帝的“流亡朝廷”人心稍定。
隆武帝身份特殊,就像一块吸力超强的超级大磁铁,这些日子除了引来西军的追击之外,被打散的残兵败将和文武官员、王公勋贵也纷纷追到全州,由于家眷亲人多有死伤离散,全州城里每天都充满了悲悲切切的哭声,往日里一个个气度俨然的高官勋贵也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对未知的前途充满了迷茫和困惑。
“两万余残兵老弱困于一县之地,绝不是长久之计,陛下当尽快定下去向,尽快将其分批送离全州,否则西贼大军追杀而来,我军欲战而不能战,欲走而不能走,犹如刘玄德携十余万百姓败走江陵,尽为曹阿瞒五千虎豹骑所擒!”堵胤锡刚刚从前线赶回来,来不及更衣沐浴就登船面圣,觐见隆武帝,衣袍上尽染征尘。
在桂林之战中,堵胤锡的同样损失惨重,但这支部队到底是和清军多次交战的精兵,没有被一下子打垮,把麾下各部收拢整编后,君子营仍然有一定的战斗力,负责配合楚军断后,沿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