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补残明-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章京,十几年来积累战功,先后授予、提拔、担任世职牛录章京、刑部理事官、世职二等甲喇章京,署巴牙喇纛章京……

    在战场上打滚厮杀了这么多年,博尔辉已经变成了一个冷酷的职业军人,在他身上,保留着更多后金时期的野蛮气质,并不喜欢如今大清朝廷的各种变化。

    比如这个巴牙喇纛章京,他当初就坚决推辞不干,最后还是多尔衮亲自责问,才勉强接受了这个职务。

    在博尔辉年轻的时候,能够加入巴牙喇营,成为一名白甲兵,是每一个八旗子弟最高的荣誉,但这几年巴牙喇营不断扩编,人数比原来多了一倍。满清人口有限,征兵的标准只能跟着降低,白甲兵新兵的素质越来越差,和早年的红甲已经没多大区别。

    这样的白甲兵,是对巴牙喇兵这个称号的侮辱,更令博尔辉难以接受的是,如今的白甲兵渐渐沦为王公贝勒的护军,成年不上战场,却和那些“二等虾”、“三等虾”混在一起。(满清侍卫,别称“虾”)

    在博尔辉看来,那些王公贝勒身边有侍卫就足够了,巴牙喇营的主力也不用总留在北京城,应该把白甲兵都派到战场上来,像他们的先辈一样,砍下上百敌人的首级,才能无愧于巴牙喇兵这个称号。

    但是,多尔衮却对他的牢骚毫不理会,强逼他担任正白旗的巴牙喇纛章京,直到他的父亲指点迷津,博尔辉才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这里面牵扯到主子之间的矛盾,白甲兵直属于顺治皇帝,实际却控制在多尔衮手中,巴牙喇营招收的八旗青壮越多,各个贝勒亲王掌握的精兵就越少……,简单一句话,如今的八旗已经不是老罕王(努*尔哈赤)时期的八旗,王公贝勒的兵权太大,无论皇太极还是多尔衮,谁当主子都不放心。

    至于数千巴牙喇精兵始终留在北京,就更加意味深长,北京虽然已经是安全的大后方,但多尔衮防的不是外人,防的就是大贝勒豪格,和辅政叔王济尔哈朗……

    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太多,让博尔辉悚然而惊,他当天就收拾行装,赶往阿济格军中效力。作为一员武将,没必要操心主子之间的家事,服从命令,专心打仗才是正理。

    跟随阿济格一路杀进湖广,武昌之战中,博尔辉和袁宗第打了一场恶仗,以数千人马击溃对方一万多人,这其中,跟在他身边的五十名白甲兵起了关键作用。

    正白旗的白甲兵一共只有几百人,大部分留在北京多尔衮身边,阿济格那里又留下一批,博尔辉身为巴牙喇纛章京,手边却只有五十名白甲兵。但是,这五十名白甲兵却组成了一个锋利的箭头,带着数百名披甲反复冲杀,摧枯拉朽,冲垮了袁宗第的阵型。

    不过那袁宗第也是善战之将,在全军崩溃之前,带着大部分精锐及时撤出了战斗,一路向东南方向逃窜,博尔辉死死咬在后面,从武昌府一直追到了蒲圻。

    根据斥候报来的消息,袁宗第没有在蒲圻停留,而是向崇阳方向加速行军,有渡过隽水河,窜入江西的迹象。博尔辉当即下令,全军轻装向崇阳前进,一定要在袁宗第进入山区之前截住他。

    ……

    从蕲州到通山的山路上,一支大顺军正在急匆匆地赶路,将旗上斗大的一个“郝”字,旗下是个三十多岁的高大汉子,外表粗豪,相貌忠厚,但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他的两只眼睛滴溜溜转个不停,又透出几分狡黠和精明。

    郝摇旗,大顺军右营裨将,袁宗第的部下。

    作为陕西起事的老兄弟,郝摇旗追随李自成多年,但始终不得重用,别人早就封侯封伯,他还是个裨将,离着袁宗第差了好几级,不过此时此刻,他手下的人马远远超过了袁宗第,足有两万多人。

    这件事也是巧了,武昌大战的时候,郝摇旗负责押运粮草,大顺军被阿济格击溃之后,长江两岸到处都是断粮的败兵,郝摇旗手里却有几百石粮食,趁机大量收编败兵,部队轻松扩充到两万多人。

    这个时候,郝摇旗按道理应该到九江去,和李自成的主力汇合,但是清军已经追了上来,如果继续沿着长江向东走,免不了接连恶战,甚至被清军咬住无法脱身。于是,他也选择了绕路前进,但是走到一半的时候,郝摇旗收到了一个意外的消息,震惊之余,生出了别的心思。

    牛金星,大顺朝的丞相,向清军投降了。

    让郝摇旗意外的是,牛金星并不是一般的被俘投降,而是私自脱离大顺军,带着家人老小一起,主动找到清军献降,以求荣华富贵。

    树未倒,猢狲已散。

    牛金星作为大顺朝的文官第一人,起码的眼光还是有几分的,他在这个时候主动向清军投降,说明闯王大势已去。(郝摇旗是老资格,李自成虽然已经称帝,还是习惯称他为闯王)

    郝摇旗开始认真考虑自己的将来。大顺军看来是不行了,闯王必败无疑,现在去九江等于自投罗网,这么多年出生入死的卖命,已经对得起闯王,没必要再去送死。

    他也不想投降满清。满清是大顺军的死敌,不仅入关夺了北京,摘了大顺军的桃子,还一直赶尽杀绝,害了无数老兄弟的性命。郝摇旗虽然爱打小算盘,但也是念旧之人,不愿向仇人屈膝下跪……

    在郝摇旗的潜意识里,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只是他自己也说不出来。

    在这个年代里,异族之间一向不把对方当人看,汉人视满人为野兽,满人视汉人如猪狗,郝摇旗没有什么现代意识的爱国情操,但对鞑子充满了厌恶和憎恨,就像讨厌老鼠臭虫一样,不到危及性命的时候,绝没有向他们投降的念头。

    实在不行,哪怕向官军投降,也比满清鞑子好得多,更何况天大地大,只要手里有兵有实力,什么地方去不得?

    他在地图上看了半天,决定转向蒲圻、崇阳一带,闯王去了江西,清兵也跟着向江西追去,湖广反而变得非常空虚,郝摇旗打算占领一两个县城,休整部队,收容溃兵,静观形势发展。

    如果闯王能挺过这一关,他再去投奔不迟,有这两万多人马做本钱,李自成绝不会追究他的责任,反而会提拔重用,不封侯封伯,最少也能给个果毅将军什么的。

    如果闯王真的垮掉了,大不了去投靠何腾蛟。

    主意拿定,他传令全军,走小路避开清军,向蒲圻、崇阳进兵。
………………………………

第八章 山水有相逢

春季多雨,沥沥拉拉的牛毛丝下个不停,连着几天都见不到日头,晌午时分,一队穿着蓑衣斗笠的大顺军出现在崇阳北门外。

    他们都是久经战阵的老兵,不用袁宗第下令,就在将佐的指挥下列好防御阵型,然后坐下默默休息,吃些干粮恢复体力,随时准备对崇阳县城发起进攻。

    奇怪的是,崇阳城墙上竟然也鸦雀无声,没有金鼓号角,没有人声嘶喊,只有城墙上的一动不动的红旗,和隐约可见的一排排士卒,表明这里有驻守的明军。

    袁宗第轻轻一皱眉头,催动坐骑向前走去,他不喜欢这种感觉,明军实在太安静了,说明他们早就做好了准备,严阵以待正等着他。

    二三十名亲兵跟在后面,来到离城三箭之地,袁宗第拨转马头,从东门到西门,横着连看了三面城墙,仔细打量这座小小的县城,然后又转回北门,催马朝城门方向走去。

    亲兵们连忙追上来劝阻,再向城墙靠近就危险了,三箭之地以内,普通的弓箭虽然射不到,但城中万一有善射之人,用强弓硬弩突发冷箭,也能伤了袁宗第。

    “我想近些看看。”袁宗第摆了摆手,坚持向前走去,眼睛始终没离开那两座城门外的月城。他一向寡言少语,不爱说话,但话一出口就很难改变主意,亲兵们没有办法,只好摘下盾牌举在手中,把袁宗第护在中间。

    袁宗第越走越近,仔细打量明军的城防,甚至绕到月城侧面看了半晌,亲兵们都非常紧张,这里离城门太近,就算明军没有能射到袁宗第的强弓,也可能派一支骑兵,从城门里突然杀出来。

    袁宗第看完月城,又看城墙上的明军,目光无意中和城楼上的明将对上了,两人默默对视片刻,袁宗第突然开口高叫。

    “城上明将是谁,能留个姓名么?”

    “恭义营守备,汪克凡。”城楼上传来那明将的声音。

    袁宗第点点头,转身打马回到自家军前:“走吧,崇阳不打了,找个渡口过隽水河。”

    随着他一声令下,大顺军起身开拔,后队变前锋,中军辎重随行,袁宗第亲自殿后,一直等到老营走远,看不见影子,才带着后卫部队准备离开。

    正在这个时候,崇阳城门突然开了。

    袁宗第连忙下令列阵,准备迎战。大顺军绕城而走,不敢攻打崇阳,气势上先输了一筹,明军这个时候出城追杀,在时机把握上虽然有些急躁,对大顺军的威胁却一点不小。

    出乎意料的是,城门里出来的竟然不是明军,而是一群推着鸡公车的长夫青壮。他们来到城前五六百步的地方,把车子一歪,倒下一堆鼓鼓囊囊的麻包,又推着鸡公车飞快地跑回去了。

    “袁将军远来是客,汪守备赠粮五十石,请笑纳……”那些青壮临走时喊了一句,让袁宗第更加摸不着头脑。

    他带着亲兵上前查看,麻包里竟然真的是粮食,大致估算一下,差不多就是五十石的样子。

    五十石粮食不算多,只是数千大顺军三日之粮,折算成银子还不到一百两,但对正好缺粮的袁宗第来说,不亚于雪中送炭。

    催马来到城下,袁宗第向城楼上一抱拳:“无功不受禄,汪守备为何赠我军粮?”

    “尽快过境,不要伤我崇阳百姓。”城楼上汪克凡也遥遥抱拳。

    袁宗第一愣,然后点点头:“好!我答应你……”

    大顺军带着粮食走远了,许秉中悬着的心终于放下,长嘘一口气,对汪克凡问道:“这些流寇贼性难改,贤侄赠他军粮,会不会养虎为患?”

    “山水有相逢,结个善缘罢了。”汪克凡淡淡应了一句,没有多做解释,岔开话头对众将佐说道:“袁宗第急于脱身,见我军严阵以待,自然不会攻城,但鞑子的追兵就在后面,有可能顺手打咱们一下,一定要做好最坏的准备!”

    众将齐声称喏,汪克凡又问道:“北门两座月城直迎鞑子兵锋,需要敢死之士守卫,谁敢去?”

    那两座月城都在城墙外面,如果清军大举攻城,很可能陷入重围,无法撤退,比城里危险得多,众将互相看了一眼,周国栋和汪晟率先站了出来,请命守卫月城。

    汪克凡却摇了摇头:“月城只要一队兵把守,你们都是哨官,不能去。”

    月城,并不是一座真正的城池,而是一个人工修筑的实心土石高台,后侧有登城的台阶,顶部有女墙作为掩体,当做拱卫城门的要塞。崇阳这几座月城的规模都不大,最多只能容纳一队恭义营的士兵,也就是四十多人。

    守卫月城,需要一名队官。

    “俺去!”史阿大站了出来。

    他是个粗线条的憨直脾气,危险什么的,从来没有考虑太多,每次打仗都冲在前头,次次受伤挂彩。不就是守个月城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