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补残明-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里面却留了个活头,《大明律》的条款非常多,有些还相互重叠,同样一件案子,可以采用不同的条款处置,其结果就大不相同,不是熟习《大明律》的积年刑名,根本就搞不清里面的弯弯绕绕。

    郑选郑师爷却是这方面的人才,在汪克凡的授意下,他早就精心挑好了对应条款,现在要做的,只是在百姓面前摆摆样子罢了。

    他和吕仁青、汪晟商量一番,然后当众宣布,蒙正扬杖三十,号枷十日,收监关押,并罚白银二百两赔偿于婆一家,直接凶手蒙全,则于三日后问斩!

    轰的一声,百姓们兴奋不已,没想到第一个案子就要砍脑壳,真是太刺激了!

    蒙正扬当场行刑,被打得哀嚎不断,蒙全却彻底吓傻了,软瘫在地上也不喊冤,几名恭义营的士兵把他拖了下去。

    蒙正发却上前两步,向着于婆一家深深一躬:“舍弟犯下如此大罪,正发惭愧不已,愿加倍赔偿老夫人,明日送来四百两纹银。”

    他说完这句话,也不管还在行刑的蒙正扬,低着头穿过人群,自顾去了。百姓们看他一脸愧色,都起了同情心,觉得这件事怪不得蒙正发,一起让开了道路。

    “第二件案子,隆茂昌贩卖私盐案,下面带被告,隆茂昌掌柜胡XX……”吕仁青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胡大官被带上来之后,嘴里叫个不停:“小人冤枉!许大令,隆茂昌每年为县衙捐纳数百两银子,不该受此冤枉!章观察,您是识得小人的,不能见死不救呀!”

    章旷前些日子刚刚收过他的厚礼,听他话里有话,脸色立刻就是一变,向许秉中使了个眼色,有衙役上前啪啪几下,用竹板掌嘴,胡大官口中渗出一道鲜血,说话的声音变得含糊不清。

    许秉中的脸上却露出不忍之色,明朝的田赋都要上交,县衙里的收入大部分来自商贾牙行,这胡大官原来也是县衙的座上客,现在的样子实在惨了点。

    但这都是胡大官咎由自取,他摘了“为富不仁”的牌子,还想借着章旷的势力陷害汪克凡,汪克凡一直隐忍不发,一旦反击过来,却是势不可挡的霹雳手段。也不知他从哪里找来的证据,经过恭义营这几天的落实,每一条,每一件都是板上钉钉,哪怕是天王老子来了,也没法替隆茂昌翻案。

    有了证据,案子判得很顺利,胡大官极其手下分别收监杖责,枷号示众,隆茂昌被查封,所有财物罚没充公。

    一众牙行商贾噤若寒蝉,胆战心惊地看着满脸鲜血的胡大官,再偷偷看下汪克凡,看下章旷,低下脑袋,大气也不敢出。

    京良捧着一本新做的功果簿来到他们面前,让每家牙行商贾一一过目,再过几天就是农历新年,明年每个月的功果银都标注的清清楚楚。

    还好,比第一次的数目少多了,各家牙行商贾多的一百两,少的三五十,都在承受范围之内,虽然仍有些肉疼,但在这个当口,谁敢说半个不字。

    “各位贤达乡邻,湖广地方不靖,从明年起,各乡各里的大户人家也要捐纳一定数目的功果银,用以整军练兵,护境安民……”汪克凡终于对士绅动手了,农民军和清军即将进入湖广,抗清战争将压倒一切,不怕得罪这些士绅。

    当然,汪克凡并不准备和整个士绅阶层翻脸,而是要与他们中的大多数合作,利用他们的力量和资源……

    黑鱼挤在人群中,一直看到审案结束,转身向恭义营走去,此时的他,脸上已没了迷茫的神情,眼神清澈而坚定。

    周国栋等人一直跟着看热闹,有个问题憋了很久,和汪克凡回到军营后,终于有机会问出来:“云台,蒙家的罪行可不止这一件,凭咱们掌握的证据,可以把蒙家连根拔起,就是那蒙正发也脱不了干系。莫非……你还是忌惮章旷,对蒙家手下留情?”

    “呵呵,今天这件事后,已经把章旷得罪狠了,我又何必手下留情。”汪克凡笑道:“我忌惮的不是章旷,而是其他的缙绅富户……”

    如果对蒙家下手太狠,就会引起其他的士绅富户的警惕和不安,甚至引起强烈的反弹。杀掉管家蒙全,和于二郎一命抵一命,在分寸上把握的正好,其他的豪强大户看到这样的结果,多半会选择合作,而不是鱼死网破的对抗。

    这段日子以来,汪克凡拳打脚踢,生生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但同时也得罪了一大批人,有文官有武将,还有士绅商贾,江湖势力,除了最底层的百姓之外,几乎是四面树敌。

    他没有剥削普通百姓的渠道,部队要生存,要发展,就会和各种各样的利益集团发生冲突,在这种复杂的局面下,只有采取更加灵活的斗争策略,才能在夹缝中走得更远。

    沉默片刻,汪克凡突然抬起头,对周国栋说道:“马上要过年了,我想去通山一趟,拜见令尊令堂两位老人家。”

    通山县,是周国栋的老家。

    李自成,死于湖北通山县九宫山。

    (第一卷完)
………………………………

第二卷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

第一章 逃跑还是留下

崇祯十七年岁末,汪克凡大败水匪,收复通城,随即在崇阳实行治安军管,设立审案局加强地方控制,对缙绅豪强征捐军饷。这一连串眼花缭乱的动作下来,置身其中的人们如同浪花中的一滴小水珠,被动地甩来甩去,还来不及回味怎么回事,一切已经发生了改变。

    审案局成立之后,汪克凡兑现了答应章旷的条件,章旷东拼西凑了七八千人马,如何把这场大败掩饰过去,如何让何腾蛟揣着明白装糊涂,就看他自己的本事了。只是经过审案局那一幕后,他已颜面扫地,又得罪了本地的士绅豪强,在崇阳一天也呆不下去,就带着残兵败将回武昌府了。

    汪克凡以剿灭宋江残部的理由,继续留在崇阳,武昌府现在就是个火药桶,决不能去蹚那股浑水,大顺军和清军即将南下,趁着最后的这点时间,要尽量做好准备。

    在他的坚持和推动下,许秉中利用冬闲时间,征集青壮继续修缮城墙,重新挖掘护城河,加固崇阳城防。护城河被挖得更深更宽,河底打上尖头木桩和竹刺,引来隽水河的河水灌进去,具有了真正的防御功能。

    除此之外,汪克凡还在大量囤积粮食。

    宋江在通城大肆劫掠,羊楼洞一败,所有的财物辎重都被恭义营缴获,汪克凡又从商贾士绅那里获得了稳定资金来源,手头宽裕了不少。他拿出其中的一部分到处购买粮食,囤积存储起来,其他的则交给苏汉章和于三郎,去广东沿海购买一批新式的西洋火铳。

    恭义营对上水匪虽然所向披靡,但实际上还有很多破绽,机动能力不足,缺乏兵种配合,战术单一等等,只能一步步加以完善。这其中,加强远距离火力最为紧迫,势在必行。

    火炮暂时不用考虑,弓箭难学难练,恭义营的士兵都是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对他们并不合适。只能增加火铳兵的数量,以掩护行动缓慢的长枪兵。

    但是火铳属于高精尖武器,三眼铳什么的质量太差,真正合用的只有鸟铳,以及新式的西洋火绳枪,牛忠孝那里已经领不到鸟铳,汪克凡只好绕个圈子,高价购买走私的西洋火铳。

    除了崇阳之外,通城是汪克凡第二块地盘,但这里刚刚经过水匪的洗掠,又放了一把大火,半个县城都被烧成了废墟,想要恢复元气,还需要一段时间。

    通城本地的牙行商贾基本都垮掉了,汪克凡趁机把“金不换”和“通江商行”引进那里,并实行功果银捐输制度,卜作文好容易当回知县,对恭义营的各种举措非常配合。

    趁着过年的时间,汪克凡还去了一趟通山,按照史书的记载到通山六都源口寨,找到了后世里大名鼎鼎的程九伯。这是个木讷,甚至有些猥琐的汉子,但谁都想不到,一代枭雄李自成竟会死在他的手下。

    李自成此时已经离开了陕西。

    ……

    武昌府码头,旌旗招展,千舟待发。

    “左良玉呢?左良玉在哪里?让他来见我!”何腾蛟怒不可遏,向押送他的军将咆哮不已。

    那军将嬉皮笑脸的说道:“呵呵,那简单呀!请何制台上船,到了九江自然能见到我家大帅。”

    他向左右努努嘴,几名士卒上前架起何腾蛟,强行把他拖到船上,然后升帆解缆,开船驶离了码头。

    弘光元年(1645年)年初,李自成放弃陕西,出商洛,入河南,转道进入湖广,率领二十万大军向武昌府逼近。左良玉不敢迎战,率数十万大军望风而逃,打着去南京“清君侧”的幌子,乘船沿长江顺流而下。

    离开武昌府之前,左良玉纵兵在城中烧杀劫掠,并把湖广总督何腾蛟强行绑架,蛇无头不行,城中的官吏军兵立刻做鸟兽散,仓皇逃出了武昌府。

    从武昌府到岳州府的官道上,到处都是逃难的百姓、官吏和溃败下来的官兵。大家都在往南跑,武昌府已经被李自成占领,湖南还在南明的控制之下,过了岳州府就安全了。

    武昌府所有的船只都被左良玉征用,长江水道在大顺军的控制下,逃难的人们只能走陆路,出咸宁,过蒲圻,进入崇阳地界,距离武昌府已有三百里,逃难的人们才喘息稍定,文武官员们凑到一起,收拢溃兵,筹粮开路,逃难大军有了基本的秩序。

    这些官员以堵胤锡为首,他刚刚升任湖广按察司副使,提督学政,正三品的朝廷大员,在官场中颇有威望,和他在一起的,还有刚刚回到武昌府的章旷,以及牛忠孝、傅上瑞、咸宁县令,蒲圻县令等等文武官员。

    武昌府失守之后,下属州县的官员纷纷逃命,接连放弃了咸宁、蒲圻两县,这一路上没水没粮,担惊受怕,大家都吃尽了苦头,当汪克凡来接他们的时候,有些人甚至喜极而泣,庆幸终于捡回了一条命。

    用饭之后,堵胤锡召集文武官员。

    “诸位,不能再往南跑了,谁愿与我留在湖北,共御强敌?”

    沉默,没有一个人接腔,李自成威名赫赫,左良玉八十万大军都跑了,何必还留在这里死撑?好半天,才有几个人稀稀拉拉地站出来,都是堵胤锡的心腹属下。

    “诸位,谁愿与我留在湖北?”堵胤锡提高了声音,痛惜、失望、无奈。

    “老宗师(学政俗称),何军门早有明示,让咱们到长沙府等他……”说话的是傅上瑞,也是何腾蛟的心腹幕僚,左膀右臂。

    武昌府左良玉突然发动兵变,何腾蛟眼看事急脱身不得,为避免被包了饺子,命傅上瑞、章旷等下属先逃往长沙,自己再设法脱身和大家汇合。长沙位于湖南后方,在那里重新开府设衙,能避开李自成大军的锋芒,安全得多。

    更何况还有传言,满清大将阿济格就跟在李自成后面,已经进入湖北境内,那可是天下无敌,凶名赫赫的鞑子兵,留在湖北简直就是送死,文武官员纷纷出言附和傅上瑞,劝堵胤锡一起去长沙。

    “牛协台,你也要去长沙么?”堵胤锡的声音中充满了期待,牛忠孝人品忠正,两人私交也不错,也许会留在湖北,助他一臂之力。

    “这个……,何军门已经发过话了,末将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