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补残明-第3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已经三千字了,就再啰嗦两句,解释一下“同志”这个词的来源。春秋时期,左丘明对同志的解释是““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后汉书里也有说过,“所与交友,必也同志。”

    士兵同志会这个名字,我想了整整两天,开始准备比葫芦画瓢,也叫士兵委员会,后来又想叫士兵联合会,最后还是觉得“同志”这个词比较合适。(未完待续。。)


………………………………

第十章 打铁就得自身硬

    说一千,道一万,汪克凡搞出这个士兵同志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在楚军内部建立一个由他直接控制的社团组织,加强对部队的掌控,把枪杆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很多事情要早作布局,防患于未然。

    他娓娓道来,介绍着有关士兵同志会的构想,谭啸和周国栋等人听得很认真,偶尔提出一两个问题,得到解答后,再仔细思索一番。

    士兵同志会这个概念太超前,汪克凡说的每句话他们都能听懂,组合起来却抓不住重点,更体会不到其中的深层用意……但是他们知道,汪克凡对这个士兵同志会非常重视,没打招呼就直接宣布成立,差不多等于下了死命令,必须不折不扣的办好。

    楚军众将已经习惯了……这些年来,自家军门经常有一些闻所未闻的奇思妙想,当时看起来无不匪夷所思,难以理解,但事后都会证明他的正确性,唯一有所区别的,就是经过时间的长短。

    楚军一步步走到今天这个局面,汪克凡早就树立了自己的威信,没人会质疑他的决定,楚军众将哪怕暂时不理解,也会选择服从命令。

    谭啸的态度尤其重视,岳州营最近出了不少问题,军纪和财务上比较混乱,士兵同志会以“维护军纪”和“监督钱粮经济”为责,正好对症下药。他甚至觉得,士兵同志会就是为岳州营量身打造的,正是因为自己没把部队带好。汪克凡才会如此煞费苦心。

    “云台,岳州营这一仗没打好,又出了这么多的事。都是因为我这个坐营官不称职,还是把我免了吧,换个人来做。”

    “换谁?你说。”汪克凡摇了摇头,说道:“咱们楚军就这些人,一个萝卜一个坑,你撂挑子不干了,换谁能替得了你?”

    “顾宗福就不错。他是九边官军的老将,带兵打仗都有一套,吉安营有王鼎当家。把顾宗福调走也没关系……”

    谭啸刚刚说了一半,王鼎就瞪起眼睛叫道:“谁说没关系?谭帅,这可是你的不对,我有几斤几两大家都知道。吉安营全靠老顾撑着。你可不能挖墙角!”

    “那你也不能见死不救啊!岳州营这次伤亡了三千人,就是在我的心里割了三千刀,疼的整晚整晚睡不着。”谭啸又转脸对着汪克凡,诚恳地说道:“云台,带兵打仗是个精细活儿,我却是个粗枝大叶的性子,的确不称职,你把顾宗福调到岳州营来。我给他当副手,保证不会出乱子。”

    “不行。顾宗福还有其他安排。”

    汪克凡拒绝的非常坚决,抛下还想说什么的谭啸,顺着江边向前走去,周国栋拍拍谭啸的肩膀,和众将一起跟了上来。

    突然间顺着江风,传来一阵号子声。

    老表来砸夯啊!嘿呦——

    使劲往下夯啊!嘿呦——

    不使劲是王八啊!嘿呦——

    大伙日他娘啊!嘿呦——

    江边的码头上,一群群青壮民夫担土背石,喊着号子打夯平地,周围的田野里,还能看到纵横交错的壕沟土垒,勤劳的农夫却已在播种早稻。舒展的白云,清澈的蓝天,青葱的稻田,昔日铁马金戈的战场,战争的痕迹正在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生机勃勃,就像奔流不息的赣江,一直向北,向北!

    汪克凡举目四顾,良久无语,突然向谭啸问道:“义声,咱们当年在崇阳起兵,为的是什么?”

    “那时候没想太多,眼看大好河山要被鞑子占了,只有举兵反抗。”眼望四周景色,提起当年的豪情,谭啸的心情好了许多,笑着说道:“我当时还在山谷书院,听云台招呼一声,跟着就走了,一直就这么到现在。”

    “是啊,有时候就是一闪念,就决定了一辈子的路。”汪克凡微笑点头,又说道:“亭林先生有句话说得好,国家兴亡,匹夫无责,肉食者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满清入关,要占我汉家江山,这是关乎亡国灭种的大事,我等只有挺身而出!既然走上了这条路,就没有回头的道理。”

    “云台误会了,我不是要回头。”谭啸面色沉重:“岳州营这副重担我担不起。”

    “岳州营这副担子已经在你的肩膀上了,不担也得担,这是不能推脱的责任。这一仗没打好,该罚肯定要罚,但是你的坐营官不能免,还得接着干,而且不许闹情绪。”

    汪克凡转身对着众将说道:“南昌之战,楚军总计伤亡了五千余人,却被鞑子逃回九江,这一仗的确没打好。岳州营的问题比较突出,但是其他各营也有类似的问题,说到底,根子还在我这里,要罚首先该罚我!咱们是楚军,没必要搞曹操削发代首那一套,有错必改,不要在同一条沟里跌倒两次,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提议,士兵同志会首先要对我进行监督,防止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至于谭啸和其他人的指挥失误,这次就不追究了。”

    众将纷纷表示赞同,汪克凡话锋一转,又说道:“指挥上的失误不予追究,违反军纪却不能姑息,谭啸、董桥宣和谭畅该如何处理,很快就会有个结果。大家回去以后,都要在本部开展自查,严肃军纪……”

    岳州营离不开谭啸,所以他的坐营官不能免,但是可以免去其他的职务,汪克凡打算把他降一级,从总兵降为副将,以示惩戒。

    这件事还要和谭啸进行沟通,不便当着众将明说,暂时就含糊处理。

    “打铁就得自身硬!人呐,对自己下手总是不容易,但是为了楚军的将来,这次自查一定要动真格的,勇于对自己下手开刀。如果谁下不去手,我可以派检查组帮他。”汪克凡指着周围说道:“我们楚军将士流血牺牲,和鞑子拼死作战,不是为了桂林城里的那些官老爷,而是为了让百姓们安居乐业,不做亡国奴,请诸位牢记在心!”(未完待续。。)


………………………………

第十一章 慈不掌兵

    九江府。

    谭泰最近压力很大。

    南昌会战受挫后,他率部退回九江,很快向清廷送去了一份战报,解释退兵的原因,并为三军将士请功。

    在这份精心炮制的战报里,谭泰沉痛地指出,他的部队围攻南昌半年多,城中已经弹尽粮绝,消灭金声桓已成定局,可是因为湖广会战突然失利,伪明汪克凡所部倾巢来援南昌,清军处在腹背受敌的不利态势,如果遭到内外夹击将会全线崩溃,不得已只好主动退出战斗,以至于南昌会战功败垂成。

    这份战报名义上是谭泰写的,却凝聚了黄澍和一众幕僚的集体智慧,从大的战役进程来说,基本符合事实,只是在几个关键的地方采用了春秋笔法,把被迫逃跑变成了主动撤退。

    站在战略高度来分析,南昌会战失利的原因很明显,正是因为湖广方面的清军突然发生脆败,汪克凡才能腾出手来救援南昌,如果勒克德浑和耿仲明没有被消灭,始终对湖南方面保持压力,汪克凡就不敢轻易离开湖广,南昌会战也能顺利取胜……所以这属于不可控的外力因素,谭泰这边没有责任,非战之罪也!

    战报中隐去鸡笼山之战、新建镇之战、南昌破围战、黄沙岗之战等几场局部的败仗,着力强调在南昌城下顽强阻击金声桓,黄沙岗奇袭楚军,马国柱设伏获得大捷,歼灭楚军岳州营。李成栋巧妙突围等诸多亮点,总之杀伤无算,虽败犹胜。南昌虽然解围,楚军和金声桓却都元气大伤云云……

    在南昌会战中,刘良佐、蔺光远、王立福等忠良之将殁于王事,八旗健儿也折损了近千人,但是谭泰临危不乱,沉着应对,设下巧计连挫敌军。八旗兵和绿营兵英勇作战,金声桓所部十五万叛军被消灭了一半,楚军最为骄横的精锐岳州营被全歼。崇阳营和东莞营被击溃,通山营、恭义营和万元吉的赣州营也被打残,明军总的伤亡超过十万人……南昌会战这一仗,明军的伤亡远远超过清军。在战略上清军虽然失败了。战术上却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大捷!

    这份战报送出去不久,谭泰又向清廷连续上书,指出江西位置太过重要,就像一座切入清军占领区的桥头堡,西可以进攻武昌,北可以进攻安徽,东北方向是南直隶,正东是浙江。东南是福建,清军的防线过长。难免顾此失彼,守无可守,所以请朝廷尽快派来援兵,调集粮饷物资,对江西再次发动攻势。

    这是黄澍出的主意,远在北京的清廷可以糊弄,明军那边却没法糊弄,万一明军乘胜进攻,打到福建、浙江和南直隶任何一个地方,谭泰的牛皮立刻吹破,所以先在清廷那里备个案,免得出事后被追究责任。

    谭泰对此非常积极,备案推卸责任还在其次,关键是南昌会战输的不甘心,他渴望得到北京方面的支援,和楚军兵对兵,将对将,堂堂正正再打一仗,报南昌的一箭之仇。

    北京方面很快回应,在山西战事结束前,不会向江西增派一兵一卒,谭泰大失所望之余,又听说朝廷里有很多人怀疑南昌会战的真相,连顺治小皇帝都过问了,要不是多尔衮压着,早就有亲王贝勒一级的大人物带着御史来九江调查了。

    谭泰又惊又怒,把黄澍找来臭骂一顿。

    黄澍却非常镇定,为他仔细剖析其中的原因。朝廷里突然冒出这股阴风,无非是有些人对多尔衮不满,想要借机发难,如果把南昌会战的实情报上去,这些人会闹得更凶,反而让多尔衮为难……但是他们注定翻不了天,只要多尔衮在,那些人都是蚍蜉撼大树的跳梁小丑,可笑不自量。

    黄澍最后提出建议,为了回击这股阴风,江西方面的清军应该在局部发起主动进攻,做出更加积极的姿态,于是乎,谭泰以征南大将军的名义,命令浙闽总督佟养甲、江西巡抚刘武元、江南总督马国柱一起发兵,对江西东北角的饶州府发起进攻。

    饶州府的中南部在明军的控制下,属于傅鼎铨和潘永禧的地盘,谭泰避开正面的南昌府,绕到鄱阳湖东面攻打饶州府,说白了就是老太太吃柿子,专拣软的捏……这一仗本来是十拿九稳的,可恨的是,楚军的援兵竟然来的那么快,福建绿营又那么不经打,稀里糊涂就败下阵来,反而又丢了贵溪县、浮梁县几块地盘。

    饶州府位于江西的东北角,浮梁县又位于饶州府的东北角,就是后世的景德镇,这里被明军占领后,谭泰感到了莫大的压力。明军从浮梁县出发,随时可以进入南直隶地区,离浙江和福建也不远,对清军的威胁太大了。

    谭泰很想拔掉这颗钉子,但是大军新败,又要防备明军攻打九江,暂时没有力量绕到江西的东北角攻打浮梁县。他只好抓紧时间进行休整,补充兵员,筹集粮秣,尽快恢复部队的战斗力,同时通知马国柱和佟养甲,加强对江西方面的防务。

    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