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补残明-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天之后,马进忠带着五千精锐赶到了岳州府,王进才犹豫再三,也派来了三千人马,但是披甲只有六百多人,还是大大地打了个折扣。
汪克凡没有过多计较,留下崇阳营和东莞营看家,会同其他大军,兵出蒲圻。(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
第四十八章 临战之夜
汪克凡率大军出征的同时,还要确保后路和粮道安全,所以蒲圻县和岳州府也不能唱空城计,汪晟一向谨慎持重,由他驻守蒲圻最让人放心。
张家玉的东莞营留在岳州府,除了看家之外,更重要的是按照楚军的标准练兵。
这支部队在广东时自我感觉还不错,来到湖北和恭义营一接触,才发现各方面的素质都差了一大截,在几次演练中都被其他的部队完败,甚至比吉安营都差了很多,用汪克凡的话来说,东莞营的战斗力还不及格,不能上战场,先在家里练好了再说。
除去崇阳营和东莞营,楚军还有将近两万人马,差不多倾巢而出,再加上马进忠的五千人,王进才的三千人,总计两万七千人的大军北出蒲圻,直奔咸宁。
蒲圻在明军手中,东北方向的咸宁却在清军的控制下,那里是汪克凡的第一个目标。
咸宁是武昌府的南大门,有汀泗桥、贺胜桥等险关要隘,易守难攻,清军将其视为保卫武昌府的屏障,长期驻有重兵把守……如果能攻克咸宁,就会对清军造成极大的震动,不得不加强武昌府的防卫,甚至分兵来和汪克凡纠缠,减轻忠贞营李过的压力。
楚军在蒲圻休整一晚,第二天一早向咸宁推进。
这一带是明清两军的拉锯区,一年多以来,勒克德浑忙于对付江北的忠贞营,在这一带始终采取守势,只要确保武昌外围的咸宁县不丢,就算万事大吉。
而明军却相对活跃,基本上已经在蒲圻站稳脚跟。只是恭义营转战江西的时候,徐勇趁机打了一个反击,把蒲圻县又夺了回去,一度威逼崇阳,但是马进忠和卢鼎及时出兵,又把他们赶回了咸宁。
从蒲圻到咸宁的大路两旁,到处都是抛荒的田地,明清两军在这一带反复交战。对当地的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几十里都不见人烟。但这也带来一个好处,楚军把骑兵和斥候队撒出去后,清军的探子根本无法接近,无法探查楚军的虚实。
行军因此变得非常顺利,一百多里的路程不算太远。楚军向东绕过了有一千五百名清军驻守的汀泗桥,顺着金水河折向咸宁。
热武器时代的天险,在冷兵器时代的效果却要差一些。一挺重机枪就能守住的汀泗桥,只靠弓箭营寨却未必能守住,以楚军现在强悍的实力,完全能够攻克兵力单薄的汀泗桥,但是为了避免惊动咸宁的守军,汪克凡还是兜了个圈子。
在第三天的晚上,楚军突然出现在咸宁城外,离城十里下寨扎营。
咸宁城里的清军终于发现不对,整晚上城里都闹哄哄的,看样子是在做守城的准备。还仗着熟悉地形的缘故,派出了不少骑兵斥候乘夜出城。绕着明军大营不断探查,还整夜地大喊大叫,呼啸作怪,骚扰明军的休息。
第一次上战场的新兵难免兴奋和紧张,再被鞑子这么一闹,很多人都睡不着了。但是楚军的军令极其严格,睡不着也得老老实实躺着,不许说话,更不许起身……花小弟带着军法队在军营里不停巡逻,有违反军令的一律记过,这可是关系到军功升职的大事,没人敢去触犯军法队的威严,整个营寨里都静悄悄的。
陈尚武躺在地铺上,也瞪着眼睛睡不着,他是游击将军衔的炮兵营营官,有一定的特权和单独的营帐,哪怕起身做点什么,军法队也不会来管他。但是,陈尚武现在只想睡觉,但是怎么都睡不着。
他原来是兵部里的一个八品令史,被推荐加入楚军,受汪克凡的赏识出任炮兵营的营官,在明天的攻城作战中身负重责。大军扎营下寨之后,陈尚武忙到很晚,把该做的准备工作全都做好了,现在的任务就是养精蓄锐,好好休息,哪怕睡不着也硬躺着。
“呼呼呼!”
不远处传来一阵鼾声,那是陈尚武的亲兵队长汪满仓。
汪满仓的父母是汪克凡家里的管家,算是汪家的家生子,自从汪克凡从军就跟在他身边当亲兵,陈尚武只是个普通文吏,加入楚军之后,身边没有贴身护卫,汪克凡就把汪满仓给了他,充任亲兵队长保护他的安全。
“这小子不简单,到底是上过战场的老兵,竟然睡得这么香!”陈尚武觉得很佩服,汪满仓不过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竟然比自己还要镇定,颇有大将风度。
身为炮营坐营官,总不能被自己的亲兵队长比下去了,陈尚武闭上眼睛,强迫自己睡觉。
“踏踏踏踏!”
营外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声音虽急却不算太密,似乎只有三五个骑兵,应该是鞑子派来的斥候。炮营的军帐在大营中间,既然还能听到马蹄声,就说明这几个鞑子的斥候离大营很近,甚至就在营墙的壕沟外边。
陈尚武猛的睁开了眼睛。
紧接着铮铮作响,隐隐有弓弦弹动的声音传来,然后又是两声凄厉的惨叫,那马蹄声随即渐渐跑远,陈尚武不由得咦了一声,猛地坐了起来。
“陈将军,你怎么了?”汪满仓的鼾声突然停了,在黑暗中向他发问。
“啊,刚才外面有些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陈尚武以前是个技术型的文吏,这是第一次上战场,心里着实有些紧张。
“没什么大事,肯定是汪猛哥设了个套子,教训了一下鞑子的夜不收。”汪满仓的口气平淡,却隐隐透出一股骄傲的感觉,轻松地说道:“听刚才那个动静,鞑子起码死了两个人,后半夜估计就老实了,咱们能睡个好觉啦。”
陈尚武愕然瞪大了眼睛,问道:“你刚才不是睡着了吗?怎么什么都知道!”
汪满仓在黑暗中无声地笑了:“我们亲兵队出来的,睡觉的时候都睁着眼睛,竖着耳朵,两不耽误……”
这天晚上的前半夜,楚军里有很多新兵没有睡好,到了后半夜习惯了鞑子的骚扰,才在老兵的鼾声中渐渐入睡。
第二天一早,楚军在五更天起床吃饭,随即出兵包围了咸宁县城。
………………………………
第四十九章 把大炮推上来
早上天刚亮,楚军已经出现在咸宁城下,刀枪如林,旗帜如海,色彩鲜艳的号衣配上黑甲红裾,如同一块五彩斑斓的地毯铺满了城外的原野,响亮的军号和战鼓声直冲云霄。
咸宁县城西侧紧邻金水河,城北二十里外就是浩淼的西凉湖,这一带是传说中的三国古战场,有很多地名都和赤壁大战有关,比如汪克凡中军大纛所在的下马坡,也就是城南的一座小土丘。
这座小土丘虽然只有二十多米高,却是附近唯一的制高点,距离咸宁城不到五里,土丘上绿树成荫,景色宜人,还有一座小小的土地庙,香案和神像上都满是烟熏火燎的痕迹,可见平时的香火很旺,大概正是这个原因,才没有被清军拆除。
举起望远镜向咸宁看去,视野里出现了一座标准的明代县城,长方形的城池和崇阳大小差不多。根据早已得来的情报,咸宁县城共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城墙周长五里半,高度两丈六尺,宽度一丈五尺,没有瓮城,县城里共有住家两千余户,丁口将近一万,清军守军四千多人。
在这四千多守军中,以徐勇的黄州绿营为主力,主将名叫徐斌,是徐勇的本家兄弟,除此之外,咸宁城里还有五百名勒克德浑派来的八旗骑兵,也就是所谓的真鞑子。
咸宁毗邻武昌府,城池虽小却非常繁荣,这里又是有名的鱼米之乡,堪称这个年代的产粮大县。自从满清占领咸宁之后,明军就再没有回到过这里,长时间不打仗总不能让地荒着,所以城外有很多农田。还有一些住户人家,不过昨晚楚军到了之后,这些住户都连夜跑了个精光,用望远镜看得很清楚,有些人家连大门都没来得及关上,屋里屋外一片狼藉,可见逃跑的时候非常匆忙。
如今正值冬季,农田里的庄稼还没有成熟。帖兆荣的骑兵分散开去,在田野中点起一道道火头,就算顺利打下咸宁城,楚军也不会长期留在这里,所以这些庄稼要全部烧掉,以免将来成为资敌的军粮。
两万多明军虎视眈眈之下。城里的清军没有派出骑兵阻止,任由田野里的火势越来越大,烧掉这些庄稼还有清出战场的作用。清军对此也不反对。
到处浓烟滚滚,空气里充满了呛人的刺鼻气息,明军在田野间的空地上列阵掩护,掘沟立寨,准备各种攻城设施,城上的清军却往来穿梭,搬运灰瓶擂石,布置各种守城器械。
在城墙前面,梅花桩、鹿角阵、壕沟吊桥一应俱全,城墙上还有若干狼牙拍。夜叉擂,石砲弩车等守城器械。咸宁是守卫武昌府的南大门,清军对这里的城防下了不少的工夫。
汪克凡举着望远镜一点一点转动着方向,从城墙西头看到城墙东头,仔仔细细没有漏过任何环节。很好!咸宁的城防设施虽然坚固,但城墙上没有看到火炮!
自从孔有德等人投降满清之后,清军的火炮技术已经超过了明军。仿制的红衣大炮威力很大,虽然机动能力不足,用来攻城和守城却是非常有力的重武器。而楚军炮营用的是广东海盗的舰载炮,在陆战中效果如何,还有待实战检验。
退一步来说,哪怕相同口径的火炮,架在城墙上肯定射程更远,楚军的火炮也必然受到压制,更何况炮营的火炮都是三磅炮和四磅炮,本身就属于小口径火炮,射程都在一千米以内,虽然远远超过了石砲弓箭的射程,却比不上清军的红衣大炮。
清军如果用火炮帮助守城,这一仗就不好打了。
但是,他们没有火炮!
咸宁城里有五百真鞑子,也就是所谓天下无敌的八旗兵,算城里战斗力最强的一支人马,而徐勇的三千多黄州绿营也不可小瞧,当年都是左良玉倚重的精锐部队,除此之外,城里还有近万丁口,应当能征集两千左右的青壮,加起来能有六千多的兵力。
楚军加上马进忠、王进才所部,一共不到三万人,大约是清军兵力的四倍多,基本符合“五则攻之”的条件,汪克凡没有把咸宁围的水泄不通,而是派楚军重点攻击南门,让马进忠堵住了东门,派王进才的部队堵住了西门,单单空出了北门。
这倒不是围三阙一,想逼清军逃跑,咸宁离武昌府不到二百里的距离,城里的清军昨天晚上应该就派人去武昌府求救了,勒克德浑的援兵很快就能赶到,咸宁的清军不到被歼灭的最后关头,不会轻易弃城逃跑。
汪克凡这么做,完全是因为兵力不足,无法四面合围咸宁,与其拉出一个单薄的包围圈,不如把重点放在南侧城墙,一举攻克咸宁,尽快结束战斗。
从城中清军的反应来看,他们也打着坚守待援的主意,楚军的主力都在南门,足有将近两万人马,清军干脆放弃了出城野战,缩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