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补残明-第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权习不由得一愣,犹豫着劝道:“大敌当前。军门在这个时候对付何腾蛟,怕是不妥。”

    “我不是要对付何腾蛟。”汪克凡摇了摇头:“湖北守不住的,湖南才是战场,我怕鞑子一进湖南,就是一溃千里,望风而降……”

    在短期之内,情报局的所有工作都要围绕湖广会战展开,防止通敌叛变,搜集湖南情报,是权习的主要任务,暂时不用理何腾蛟。等到仗打起来之后,清军攻入湖南,恭义营那时可以很自然地向湖南渗透。

    大致理清了情报局的工作思路,还有一件事没有解决,权习既然要去当情报头子,他原来分管的后勤行政这一摊子,还要找一个负责人。

    但是,汪克凡手里缺乏文官,没有合适的人选,只好询问权习,看他这一段工作中是否发现了什么人才。

    “若是堵军门的人,军门愿意用吗?”权习有些犹豫,他倒是有一个合适的人选,但出自堵胤锡门下,怕汪克凡不愿用。

    “可以。”汪克凡答的非常干脆。

    “那就好办了,我在常德府的时候,有一位堵军门的客卿常来帮忙,此人名叫方正铮,虽然是白身举子,却颇有才干,只是为人古板了些,性子也有些倨傲。”

    “嗬,那我可不敢用!连你都说他古板,这人得有多古板?”汪克凡半开玩笑半认真,权习自己就是个古板执拗的性子,他竟然觉得这个方正铮古板,而且方正铮又是一个举人,汪克凡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个严肃的夫子形象,手执戒尺,正襟危坐。

    “哎,我这话说得不准,他也不是太古板,就是太傲。”

    “那更惹不起喽!”汪克凡笑了,那个严肃的夫子已经仰起了脑袋,鼻孔朝天,只用下巴看人。

    “但他真的有本事呀!我当初忙不过来,方正铮喜爱格物(物理)之术,替我主管修械所,把一切都整治得井井有条,工匠们对他又敬佩又服气,都肯卖力干活,搞出了不少东西呢……嗯,你要的那个望远镜,就是他主持做出来的。”

    “噢?要这么说的话,这个人倒真有点意思!”汪克凡微微有些动容。

    听权习的介绍,这个方正铮既懂管理,也懂技术,是标准的t型人才,也是汪克凡急缺的技术性干部,把他搞来负责修械所,的确是最佳人选。

    “他在堵军门那里做什么的,受重用吗?”

    “就是一个普通的客卿罢了,他沉迷格物之术,为堵军门所不喜……”

    这时门外传来打鼓般的脚步声,黑鱼推门走了进来,仍然板着他那一张丑脸,眼神散乱,好像没有焦点。

    “军门,俺想回亲兵队。”黑鱼行了个礼,说话还是一贯的风格,言简意赅。他不喜欢宋江,在水师干得并不开心。

    “不行,你以后跟着权千总做事。”汪克凡拒绝。

    亲兵队现在的队长是李玉石,和黑鱼一拨的几名亲兵都放了出去,京良是中军官,花小弟是旗牌官,随着恭义营的扩编,他们还要提拔升职,黑鱼也是汪克凡的心腹,放在情报局这个要害部门正合适。

    “俺想回亲兵队。”黑鱼仍在坚持,语气却没有那么坚决了。

    汪克凡走到他的面前,看着他的眼睛:“我让你跟权千总做事,是因为这件事很难,只有你能做好……鞑子的细作在咱们的地盘捣乱,你能把他们抓出来吗?”(未完待续。。)


………………………………

第二十八章 楚军的框架搭起来了

    汪克凡给了情报局一千两银子的经费,五十个人的编制,由于湖广的形势非常紧张,权习把人凑够了以后,没有举行任何仪式,就投入到细致而琐碎的工作中。

    从隆武二年的年底,到隆武三年的年初,情报局突然冒了出来,乃至于日后没人能说清,这个在帝国的权力中枢里举足轻重的部门,而且毫无疑问是最神秘,最有威慑力的那个部门,到底是哪一天,甚至是哪一年成立的。

    这一点也不奇怪,隆武三年的新年前后,恭义营发生了太多的变化,情报局的成立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没人注意这个新的部门,不知道情报局具体是干什么的,包括权习自己也没想到,他因为担任情报局第一任局长,将在史书中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汪克凡离开湖广的时候只是一员参将,再回来已经是提督操江,封疆大吏,恭义营也迎来了一个爆炸性发展的新阶段。

    水涨船高,随着汪克凡地位的提高,他部下的将领也早已升官进职。

    汪晟被提升为总兵,周国栋等人被提升为副将,史无伤等人被提拔为参将,就连年纪轻轻的京良都被提升为游击将军,张家玉则以文职代领东莞营的坐营官,汪克凡又上书隆武帝,保举王鼎为副将,顾宗福为参将,估计很快就能得到批准……

    整个武将系统已经比较完备,为全军改编提供了必要条件。

    在隆武二年的年末,汪克凡对全军进行了大规模扩编,从七千多人扩充到两万六千多人,部队达到这个规模后,原有的编制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汪晟等部都独立成营,这支大军也不便再称为“恭义营”,汪克凡和众将商量之后,把这支部队改名为“楚军”。

    汪克凡的籍贯在湖北,楚军起家在湖北,现在的驻地也在湖北,又属于朝廷中的楚勋集团,用“楚军”这个朴实无华的名字,清晰表明了这支部队的归属,和汪克凡不容置疑的领导地位。

    楚军下辖八个步兵营。两个骑兵营,一支火器部队,一支水师,以及其他部队。

    八个步兵营是楚军的主力,汪晟所部编为崇阳营。周国栋所部编为通山营,谭啸所部编为岳州营。滕双林所部编为通城营。吕仁青所部编为大冶营,张家玉所部编为东莞营,王鼎和顾宗福所部编为吉安营……而恭义营的名字仍然保留,作为汪克凡的直属部队。

    每个步兵营平均有一千七百名战兵,七百名辅兵,再加上亲兵斥候等等。总兵力在两千五百人到两千六百人之间,这个编制大小适中,既能保证独立的作战能力,又不会过于臃肿。失去灵活性。

    编制的精确化和固定化,在军事管理上会带来很多好处。比如制定作战方案的时候,可以把每个步兵营当做一个独立单位,对其战斗力有一个大致的估算,又比如在后勤保障上,固定的编制可以实行精确的量化管理,方便统计各种物资消耗,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两个骑兵营一大一小,大的是帖兆荣的西凉骑兵,有两千人马,称为西骑营,小的是汪猛的骑兵部队,总共有一千多人马,称为江骑营。

    骑兵的机动性很强,就像一只随时可以打出去的铁拳,对于楚军来说,只有帖兆荣这一个拳头还不够,还需要再铸一只铁拳。由于马匹有限,汪猛手下的骑兵本来只有几百人,独立成营显得兵力不足,汪克凡为此亲自做帖兆荣的工作,又调给江骑营五百多西凉骑兵。

    帖兆荣刚刚投靠汪克凡的时候,只是一个小小的游击将军,挂四品武官衔,不到一年内却连升两级,成了正二品的副将,还在广州隆武帝御前多次接受召见,荣耀无双,前途似锦,早就打定主意要跟着汪克凡卖命,对汪克凡的决定没有表示任何不满。

    当然,他虽然没有任何表示,心里多少也有些失落,不过很快又自己想通了。

    他的骑兵在楚军中非常重要,转战江西和汀州救驾的时候都大出风头,甚至压过了老资格的汪晟、周国栋等人,当时虽然得意,闲下来的时候却有些担心,怕应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古话,汪克凡略微削弱了他的兵权,反而让帖兆荣松了一口气。

    吃亏是福,让出这四百多骑兵之后,帖兆荣发现自己的人缘变好了,汪晟等老资格的将领对他更加亲切,真正接纳了他。这让帖兆荣感到非常庆幸,楚军内部的派系非常明显,汪晟还算公正,周国栋等人却有些排外,作为一个被收编的杂牌将领,能加入到这个核心集团中,付出那四百多骑兵的代价也值得了……

    经过扩编之后,楚军一共两万六千多人,其中战兵一万四千多人,辅兵五千多人,骑兵三千多人,还有两千多人的其他部队。

    这一万四千名战兵有几个来源,包括恭义营原来的四千多名战兵,两千多名辅兵,东莞营和吉安营的三千多名战兵,以及三千多名刚刚招募的新兵。

    恭义营原有四千多名战兵,个个身经百战,都是精锐老兵,是全军的主要骨干,其中数百人更被提拔为基层军官,他们是保证恭义营战斗力的基础,也对汪克凡最为忠诚。

    恭义营原来还有三千名辅兵,皮镇一战后还剩下两千多人,经过战火的考验和锻炼,这些辅兵的素质大幅度提高,披上铠甲就能作战,经过挑选之后,百分之九十以上被转为军饷更高的战兵。

    东莞营和吉安营一共有四千人,由于他们建军的时候铠甲比较充足,所以装备了三千多名战兵,在比例上甚至超过了其他各部,像吉安营当初得到了张先壁的装备,军中几乎人人有甲,战兵有一千八百多人。

    仅有老兵是不够的,军队中还需要更多的新鲜血液,汪晟等人提前回到湖广,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各回家乡,招募新兵。

    汪晟回崇阳,为恭义营和崇阳营招兵,周国栋回通山,为通山营招兵,谭啸回岳州府,为岳州营招兵,滕双林就留在通城,为通城营招兵,而吕仁青则在各地招收流民,从中选择青壮,补充进大冶营。

    何腾蛟在湖广横征暴敛,崇阳、通城这几个县和岳州府都未能幸免,老百姓的负担很重,有很多自耕农和佃户都到了破产的边缘,负债累累,家无存粮,兵荒马乱的年头,想老老实实种地都不可能,当兵就成了一条最佳的出路。

    汪晟等人回乡招兵,军饷仍然保持每个月一两半的银子,却免去了每人五两的安家银子,就这样都有无数的青壮踊跃报名。明清两军又在湖北进行长期拉锯战,战火所到之处,百姓们被迫逃亡,吕仁青招收流民也非常顺利。

    汪晟等人招募了将近一万新兵,仅仅省去每人五两的安家银子这一项,就为恭义营节约了五万两军费。

    他们从这些新兵中,挑选了三千多名精锐青壮,直接补入战兵队。除了东莞营和吉安营,三千多人分散到六个步兵营里,每营只有五百多名新兵,有那些老兵传帮带,很快就能恢复战斗力。

    除了三千多战兵以外,汪晟等人还招募了五千多辅兵,数百名各式工匠,这些辅兵和工匠都分配到各营之中,分别管理。对楚军来说,每个营就是一个独立的战斗单位,不会组织单独的辎重部队。

    吕仁青的大冶营主要由矿徒组成,他现在是从二品的参将,在家乡有了一定的号召力,就回去招募了两百多个老乡,但这些老乡和他家里没有直接关系,还都是一群新兵蛋子,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培养成骨干亲信,所以在现阶段,大冶营的基层军官主要仍然由矿徒老兵担任。

    为了补充足够的兵源,他又从流民中招募了一千多名青壮,但这些流民的来历比较复杂,大多来自于湖北的清军占领区,虽然经过审查,也难免混杂着清军的探子,权习的情报局很快就接到了军方的第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