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补残明-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拦住了他。
“丁军门。万岁爷有旨,请您去都察院走一趟。”带队的正是史无伤,气势汹汹,根本不把丁魁楚放在眼里。
周围的文官发现不对,连忙围了过来,史无伤却眼睛一瞪,大声喝令士卒拦阻。
“本将是奉旨办差,谁敢挡路。别怪刀枪不长眼睛!”在史无伤和恭义营士兵心目中,没有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概念,这些文官都是皇帝的手下,如果他们敢违抗圣旨,史无伤会毫不犹豫把他们全抓起来。
何吾驺和吕大器的脸色一变,一起迈步上前,要拿首辅和阁老的身份压住史无伤。不料正在这个时候,身后突然传来一阵嘈杂的脚步声。
“哗哗哗哗!”
一队队恭义营的士兵冲了进来,全副武装,盔明甲亮。足足有一千名士兵,到了文官面前站成厚厚的几排,挡住了去路。
“快让开!我乃当朝首辅何吾驺!”
“我乃次辅吕大器,你们军将是谁,让他来见我!”
何吾驺和吕大器勃然大怒,迈步上前就要硬闯,百十个文官跟在身后,气势汹汹地冲向恭义营的士兵。
恭义营带队的军将是谭啸,他站在队伍里面,根本不理何吾驺和吕大器,恭义营的士兵在他的指挥下,刀不出鞘,枪尖朝天,一千个壮小伙挺胸而站,一个个紧紧挨在一起,文官们伸手去推,却根本推不动,张口就骂,士兵们默不作声就拦在那里。
“呵呵,带走!”史无伤得意地一笑,向着士兵们一挥手,押着丁魁楚走了。
“这,这,这是兵变!”文官们义愤填膺,纷纷叫嚷着要去找隆武帝,那一千名恭义营士兵却拦在他们面前,像城墙一样难以逾越。
“天子昏聩,竟然受军头挑唆,国家养士二百年,我等当以死谏!”
有几个东林党的文官脾气上来了,拉开架势就要撞墙,准备血溅当场,自杀成名。谭啸一声令下,两百名恭义营士兵冲了上去,把这几个文官全部制伏,直接用绳子捆得结结实实。
“带走!”谭啸一声令下,士兵们把这几个文官押了下去。
更多的文官冲了上来,士兵们仍然拦住去路,文官们也被气疯了,不顾斯文,连打带踹,连抓带挠,士兵们举起胳膊上的圆盾护住头脸,随便他们撒泼……一边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一边是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百战老兵,恭义营的士兵们就是不还手,这些文官也始终冲不过去。
“够了!”吕大器突然大喝一声,叫住了东林党的文官。
“走吧,走吧,还嫌不够丢人么!”何吾驺带着南方派系的文官向外走去,吕大器犹豫了一下,也跟了出去。
文官们来到大门外,发现到处都是恭义营的士兵,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刀枪闪亮,表情严肃,整条大街都已经戒严,街道中间还设有路障哨卡,见到文官们过来,士兵客客气气地拦住,然后一一核对姓名,才抬起路障,放他们上轿子走人。
何吾驺坐着轿子,一路往前走,一路碰到的都是恭义营的士兵,一队队,一排排,向着城中的各个要地赶去,往来奔弛的骑兵马蹄纷沓,刀枪甲胄碰撞的声音不绝……
恭义营突然发作,在保护皇帝行在的同时,控制了整个广州城,汪克凡亲自率领三千名士兵,把丁魁楚的扈从部队全部缴械,并在广州实行全城戒严。
所有广东派系的官员都受到管制,可以正常出入,但不许互相来往,东林党和南方派系的官员相对优待,只要不搞串联聚会,其他活动都不干涉。
与此同时,大学士苏观生率领五千人马,会同滇将赵印选和广东梁志仁,共计一万多大军突然来到肇庆,拿出皇帝的圣旨和丁魁楚的将令,解除了丁魁楚另一支督标营的武装。
都察院连夜突审丁魁楚,傅冠亲自主审,同一天晚上,隆武帝颁旨对丁魁楚抄家,由庞天寿和汪克凡具体执行,同时紧急召见何吾驺和吕大器,君臣长谈至第二天凌晨……
不管东林党还是南方派系,他们都要依靠隆武帝,才能维持手中的权力,拿掉了丁魁楚,隆武帝真正控制了广东,朝廷才不再是一个摆设,他们的权力才能落到实处……
隆武帝和汪克凡、傅冠、庞天寿、苏观生联手,雷霆一击拿下两广总督丁魁楚,广东本土派系猝不及防,文官集团虽有兔死狐悲之感,但事发突然,也来不及组织反击,经过几天的动荡,广州的局势渐渐趋于稳定。
木已成舟之后,东林党第一个改变态度,旗帜鲜明地支持隆武帝。
皇帝和士大夫之间是一种制衡关系,当丁魁楚事件发生的时候,东林党非常紧张,本能的想联合其他文官集团,对抗隆武帝,但随着事态的清晰,他们发现隆武帝并没有打破皇权和内阁之间的平衡,而是只打击广东本土派系,东林党毫发无损,反而会有好处,于是就乐见其成了。
东林党的大部分成员都是北方官员,最少也是南京江浙一带的逃难官员,他们来到广东,本来就有鸠占鹊巢的嫌疑,拿掉丁魁楚,反而有利于他们揽权。
以何吾驺为首的南方派系,也跟着转换态度,支持隆武帝。
何吾驺等人的根基都在广东,代表的是广东士绅的利益,和丁魁楚相对更亲近,但是隆武帝已经明确表态,处置丁魁楚只是个案,不会把这件案子扩大处理,不会牵连太多的广东官员,何吾驺等人就选择了妥协。
丁魁楚虽然是两广总督,但属于外任官员,他的根基并不在广东,和真正的广东本土士绅不一样,既然皇帝打定主意要拿掉他,何吾驺等人把丁魁楚当成一个弃子了,隆武帝既然把事情办下来了,他们只能被迫接受。
都察院的案子办得很快,其他罪行都不查,就查丁魁楚的贪污受贿,汪克凡等人经过抄家,在丁魁楚的家里找到了七十万两银子的财产,这个数字公布以后,所有为丁魁楚喊冤的人都闭上了嘴巴。
七十万两银子,从哪来的?肯定贪污了!
广东本土官员纷纷倒戈,大义灭亲,揭发丁魁楚,再加上东林党和南方派系,弹劾丁魁楚的折子像雪片一样递了上来。
墙倒众人推!
在精心的准备和运作下,在满清外部的巨大压力下,在赣州战役胜利的威信下,在恭义营强大的兵力配合下,在大明王朝二百多年的积威下,隆武帝终于扳倒了第一个桀骜不驯的封疆大吏,控制了广东。(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
第四章 知进退,有分寸
丁魁楚被抄家后,查出各种财物价值七十多万两银子,除了黄金白银,珍宝古玩之外,还有两套暗投在他家门下的房产,十几家商铺酒楼,明朝虽然没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但大家用脚趾头一想都知道,丁魁楚担任两广总督这几年,肯定在疯狂的贪污。。
这和传闻也对上了,丁魁楚买官卖官,贩卖私盐,强占端砚矿产……,为了捞钱肆无忌惮,在广东早就是人尽皆知的秘密,虽说大明无官不贪,但丁魁楚做的也太过分了一点,被隆武帝扳倒之后,几乎没有人替他出头。
所有的财产都被没收,丁魁楚成了众矢之的,除了少数心腹死党之外,大多数广东官员都反戈一击,揭露了丁魁楚的种种罪行。随着案子的不断深入,广东官员之间开始互相撕咬掰扯,很多陈年旧账都被翻了出来,有的人是想洗清自己,有的人是想抹黑别人,有的人纯粹就是拉人下水,找人垫背……
看到形势有失控的危险,傅冠及时奏明隆武帝,将丁魁楚的案子及时结案。
如果继续查下去的话,这个案子将成为一个大型的窝案,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广东官员都会有罪,所有四品以上的中高级官员全军覆没……广东官员做到四品以上的位置,和丁魁楚肯定会有牵连,否则乌纱帽也带不稳。
必须结案。隆武朝廷还没有恢复正常运转,再把整个广东搞瘫痪了,造成的损失将无法承受。
结案具陈递上去后,隆武帝很快做出批示,将丁魁楚一家发配到海南崖州(三亚)。这个年代的三亚,可不是什么旅游胜地,丁魁楚被发配到那里,有生之年都未必能返回大陆。
广东官场的风气也为之一肃,有命捞钱还能有命花,丁魁楚捞了七十多万两银子,还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只是便宜了朝廷,便宜了负责抄家的庞天寿和汪克凡。
抄家,历来都是油水最厚的美差,庞天寿和汪克凡负责抄家,捞个几万两银子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如果下手狠一点,十万两银子也有可能。但他们都没有想到的是,十万两银子的估计也太保守了……
丁魁楚的家产对外公布了七十多万两,汪克凡却另外拿走了三十万两,庞天寿也拿了十万两,甚至连隆武帝那里也送去了二十万两。
隆武帝从福建孤身跑了出来,两手空空,比叫花子强不了多少,皇帝花钱的地方多,一举一动还要受到文官的监督,没有点私房钱什么都玩不转。丁魁楚这只肥鸡被杀了之后,大部分财产都要充入国库,隆武帝在抄家之前就悄悄嘱咐过,账目上要做些手脚,给内库留一些银子。
令他喜出望外的是,丁魁楚的家底还真是富裕,汪克凡和庞天寿竟然送来了二十万两银子,远远超过他的期望值。水至清则无鱼,至于汪克凡和庞天寿在里面拿了多少,他也就懒得过问。
汪克凡正在缺钱的时候,隆武帝让他负责抄家,就是要酬谢救驾之功,给他一个发财的机会,汪克凡当然不会客气……为了避免庞天寿的心里不舒服,他在抄家时就命令士兵做了手脚,瞒着庞天寿先扣下了二十万两银子,两个人又二一添作五,平分了二十万两,里外里整整拿了三十万两银子。
除了这笔现钱之外,汪克凡还接手了几家丁魁楚的产业。
丁魁楚在广东经营多年,强取豪夺,只要是赚钱的行业都要插上一脚,这些商铺产业有他罩着,占尽各种商业优势,凡是酒楼商铺,必在繁华闹市,凡是作坊田庄,必有丰厚产出,每一家都是会下金蛋的母鸡……丁魁楚垮台之后,这些产业一律充公发卖,就成了权贵们争夺的对象。
政治势力需要金钱的支持,哪怕以清高标榜的东林党,在争夺这些产业的时候也是赤膊上阵,这是一场分赃的盛宴,其他的权贵都是坐享其成,参与扳倒丁魁楚的政治势力因为有功,少数几个人就分到了一半。
十几家产业中,唐王、辽王等勋贵分了四家,东林党分了三家,南方派系分了四家,庞天寿分了两家,苏观生等人分了两家,汪克凡和傅冠分了五家。
汪克凡和傅冠的五家产业中,包括一家酒楼,两座田庄,一家兵工作坊,一家商行。
除了兵工作坊之外,这几家产业都交给傅冠,当做都察院的小金库。都察院要查案子,一举一动都要花钱,如果在财务上受制于人,什么事都办不成。
那间兵工作坊以前是为广东兵服务的,有工匠二百多人,各种工具设备一应俱全,有生产鸟铳和火炮的能力。对于那些权贵和文官来说,兵工作坊没有多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