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混在五代当皇帝-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侍卫亲军司部队离开之后,攻取幽州或许已经是做不到了,但是巩固周军在固安的前沿,并且在北伐途中诱迫契丹野战,以此歼敌一部彻底震慑契丹,还是有希望达成的战役目标。

    不料就在郭炜厉兵秣马整装待发的时候,一封发自澶州的加急诏书到了固安,在诏书中郭荣明确召他速速返京,锦衣卫亲军和归属他暂时指挥的部分侍卫亲军司部队也需在随后回京。

    郭炜接旨之后百感交集,将诏书交与众将传阅之后就在大帐中闷头苦思。结果只不过隔了一个时辰,一封由曹翰、章瑜、韩微共同署名的密信经过鸽子与人马的交替传递,从东京到达了锦衣卫亲军大营,密信用特殊的反切密码写成,信中极言目前东京比前线更需要郭炜,三人均建议郭炜留下大部队率轻骑快速回京。

    随后就是先前发生在河滩边上的那一幕了,郭炜看完密信之后,冲出大帐奔至河边,在遥望幽蓟的那一刻思潮起伏,直到吹完一曲才把心情平复下来。

    显德六年六月初八晨,开封尹、兼侍中、梁王、锦衣卫亲军都点检皇子宗谊率轻骑两千抵达东京。

    宁州、莫州、瀛州、易州:宁州即乾宁军所在地,今河北青县;莫州即今河北雄县南;瀛州即今河北河间;易州即今河北易县。

………………………………

第一章 亲政第一案

    

    第一章 亲政第一案

    七月的东京,虽然是已经入秋的时节,处暑都已经过去了,气候却还是有些闷热,不过皇宫大内自然是有人力风扇的,有些地方还必然有冰块。

    滋德殿中,在人力风扇的吹拂下,郭炜正在召见枢密使魏仁浦,守司空致仕李谷的长子李吉刚刚被迁为起居舍人,这时候偏坐于一旁进行着日常的皇帝起居记录。

    郭荣在显德六年六月十九驾崩于万岁殿。

    还在郭荣从雄州返京的时候,一路上他仍然是念念不忘北伐幽州,途中曾经在澶州做过一段时间的停留,只盼着自己的身体能够稍稍恢复,可以等到郭炜在前线的捷报。无奈天气酷热药石无力,最后自觉病势难复的郭荣不得不发急诏去召回郭炜,自己也即刻启程回京。

    回到东京的郭荣还曾经强撑着病体处理朝政,可是长女的病夭给了他以沉重打击,不知道是不是和郭荣接触导致的感染,郭荣和符昭琼那个才两周岁的女儿在六月初二突然发病夭亡,郭荣悲恸之下就此彻底卧床不起。

    好在他还是等到了郭炜返回。六月初八郭炜回京之后立即进宫,郭荣随即于次日颁诏,立魏王符彦卿女符昭琼为皇后;以皇长子宗谊为开封尹、尚书令、梁王、锦衣卫亲军都点检;以第二子宗训为左骁卫上将军,封燕国公。

    六月十五,郭荣又颁下一道出人意表的诏旨,除了两位宰相范质、王溥同加参知枢密院事以外,加枢密使王朴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依前充枢密使;以宋州节度使、侍卫亲军马步都虞候韩通为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加检校太尉、同平章事。这一段还算是正常的加官进爵。

    独特的地方是后一段,在这里郭荣诏令新设立一个水军专门机构——渔政水运司,该军司下设两个军号,分别是定远军和伏波旅,前者以舰船水战为主,后者以水运陆战为主并且配属于前者。

    因为定远军和伏波旅尚处在筹组阶段,其军将士卒将由右羽林统军李继勋和邓州节度使宋延渥负责招集训练,所以暂时只配置了三名主官,以澶州节度使兼殿前都点检、驸马都尉张永德为渔政水运司都点检,加检校太尉、同平章事;以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为渔政司定远军都指挥使,加检校太傅,依前忠武军节度使;以果州团练使、侍卫亲军虎捷右厢都指挥使张光翰为渔政司定远军都虞候、领江州防御使。

    因为殿前司两大主官以及一批殿前司、侍卫亲军司中级军官的调动,这两个军司的职位略有变动。其中淮南节度使、殿前副都指挥使、检校太保慕容延钊升为殿前副都点检,江州防御使、殿前都虞候、检校司空石守信升为殿前都指挥使,虔州团练使、殿前司铁骑右厢都指挥使王审琦升为殿前都虞候、领睦州防御使,雷州刺史、侍卫亲军龙捷左厢第二军都指挥使刘光义转迁殿前司铁骑右厢都指挥使、领涪州团练使,播州刺史、殿前司铁骑左厢第二军都指挥使马全义转迁侍卫亲军虎捷右厢都指挥使、领果州团练使。

    就在郭荣驾崩的第二天,宫内出宣遗制,梁王宗谊于柩前即皇帝位,群臣即日奉梁王即位于崇元殿东楹,中外发哀。

    大周显德六年六月二十四,在文武百官三次上表之后,郭炜正式临朝听政。

    到了今天,郭荣的梓宫已经移至长寿宫,郭炜和群臣按照以日代月的丧制已经释服,郭荣的山陵使和谥文等项工作也在照常进行当中。郭炜在下朝之后特别召见魏仁浦,只是因为枢密院搞出来最新的移镇以及军职迁转表章让郭炜很是恼火,王朴的身体不算很好,又兼了宰相的事务,这种事多半就是魏仁浦弄出来的了。

    “魏卿,先帝梓宫尚未发山陵,此时一动不如一静,为何枢密院要进行这么大范围的移镇?殿前司和侍卫亲军司为何要大规模迁转军将?”

    “这……陛下,这都是为了给北征三关酬功啊。”

    魏仁浦完全没有想到郭炜会来质疑枢密院上的这道表章,因为至今为止郭炜对群臣的奏章都是允可的,连留中不发的都没有,他本人自己做主颁发的诏书目前只有一份——诏令天下避讳当今皇帝的名字只需避连称,单独二字之一都不必改动。

    “先帝不是已经酬功了么?况且各地藩镇的大移镇又与酬功何关?”郭炜用手指点点案头:“在这份表章当中,殿前司和侍卫亲军司有升职迁转的,也有落去军职的,又岂是一句‘酬功’可以说得过去?如果枢密院没有足够有力的理由,朕是不会用玺的。”

    魏仁浦这时候额头有些见汗了,他是真没有想到自己会是群臣当中第一个碰钉子的,而且一碰就是这么狠,根本一下子想不出合适的说词来了。

    “好了,既然魏卿一时说不出什么,此事就这样搁置了吧……古人云‘三年无改乃父之志’,先帝的安排,朕不愿意轻易更改。如今国家逢丧,四边不靖,枢密院的事务很是繁冗,魏卿这就回去办公了吧。”

    看着魏仁浦神色略有些狼狈地躬身告退,郭炜心中暗暗发狠,真没有想到是魏仁浦在与人合作搞名堂,也没有想到郭荣在驾崩以前都已经安排得那样妥当了,有些人还是心存妄想。

    哼,大移镇就不说了,把郭威的老兄弟王仁镐从河北的邢州移到山南东道的襄州去,腾出地方给某个人的义兄李继勋;把李重进领的郓州改成扬州,支得好远啊;把韩通领的宋州改成郓州,同样支远了;把张永德领的澶州改到许州,让慕容延钊从扬州来澶州,这也太会掌握要害了;让石守信到滑州,让赵匡胤从许州换到宋州,就准备这样掐住东京左右了?

    两个军司里面的预备变动就更是居心叵测了。

    嗯,拟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曹州节度使、检校太保袁彦出为陕州节度使、加检校太傅;拟侍卫亲军龙捷右厢都指挥使、阆州防御使柴贵出为虢州防御使;拟殿前司控鹤左厢都指挥使、虔州团练使陆万友出为安州防御使;拟侍卫亲军龙捷右厢第一军都指挥使、彭州刺史王晋卿出为滨州刺史。

    上面这几个枢密院打算落去军职的人,都是魏仁浦和某个人画着靶子打的吧?袁彦自不必说,长期追随郭威和郭荣,与郭炜的关系也很好;柴贵可是郭荣的亲弟弟,即使按照宗法论,那也是亲表弟;陆万友是郭威当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时候的天雄军马军都指挥使,之后历经殿前司和侍卫亲军司,都是郭家父子一力提拔;王晋卿也同样是郭荣的嫡系,从郭荣当澶州节度使的时候开始追随的。

    这种差不多就是荆轲献地图的表章,郭炜怎么可能让它如愿?其实如果王朴知道的话,恐怕在枢密院内部都通不过吧?历史上是王朴没了、皇帝太小、太后也才虚岁二十毫无主张,才让这种拙劣的伎俩成功的吧?

    不过还有没有其他人参与呢?或者是懵懂无知,或者是某种程度的被迫?郭荣驾崩当天召集了几个大臣受顾命,临终的交代里面提到的让翰林学士、户部金部郎中、知制诰王著为相,可是一直没人提起要拟诏呢……范质、王溥、王朴、魏仁浦、韩通、赵匡胤,也就是这几个人了,一个个鉴别吧……

………………………………

第二章 加官进爵

    

    第二章 加官进爵

    要调查清楚这些情况,光靠当面问显然是不行的,有些话也不适合由皇帝当面去质询大臣。不过想查清楚事实真相,掌握充足的信息乃是第一位的要求,然后就是冷静专业的信息筛选和分析能力,看样子调查信息必须同时走明暗两条线,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明面上,当然就是用正常的朝议、召见以及奏章往返,采取冠冕堂皇的官话来旁敲侧击,直接质询大臣固然是不妥,如果对政治运行的基本规律和官场逻辑有所掌握的话,一些不经意的朝政琐事依然是可以探测出几分端倪来的。

    至于在暗面上,那自然就是锦衣卫巡检司的职责了,作为只能调查取证而不能执法的机构,由它来做这些事情正合适。虽然锦衣卫巡检司在设立之初的名目是侦谍敌情和掌握本军军情,既然一直在指导它运行的皇子变成了皇帝,皇子掌控的唯有锦衣卫亲军,皇帝则是掌控全**队,那么把它的触角稍稍扩充到其他军司和朝官们的身上也是说得通的。

    只是锦衣卫巡检司的位份不重,它的三个主要官员都巡检曹翰、副都巡检章瑜和知巡检司事韩微更是资历浅薄,在滋德殿召见他们就不是怎么合适的事情了——当然这还是表面上的理由,不能兴师动众搞得满城风雨才是郭炜真实的想法。

    吩咐内侍前去传召锦衣卫巡检司的三位主官分别觐见,郭炜随即起驾离开滋德殿,一行人自启运门转入内宫,起居舍人李吉也紧紧跟随而上。这就是做皇帝的无奈了,在中国的政治传统下,皇帝的**少得可怜哦,大概也只有到了晚上把紫宸殿的殿门一关,才有那么一点**可言吧。这个紫宸殿也就是郭荣驾崩的万岁殿,在郭荣梓宫移到长寿宫之后,稍微清扫内装修了一番,改名紫宸殿以后就归郭炜作为寝宫了。

    往慈寿殿拜见太后符昭琼并问安,这是郭炜必办的日常行程安排。虽然这个太后也就是比郭炜大了那么一岁,可也是郭荣临终之前封的皇后,实实在在的太后,郭炜对她的礼数是一定要做到周全的。只是因为郭炜的年龄资望都足以亲政,所以郭荣临终顾命并没有安排太后听政,所以郭炜也就不必和她讲论朝政了,况且她的性格能力也完全比不上她姐姐,若是符昭环还在并且做了太后,郭炜倒是愿意和符昭环商议一些事情。

    简短的程序性会面一结束,郭炜立即出门折向广政殿,曹翰他们三人差不多已经候在殿外了吧。

    郭炜的日常生活就是这样紧张而有序地运行着,在崇元殿朝会上群议、在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