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五代当皇帝-第5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战周国的权威,周国将辽国的此举视同侵扰周国边境,有决心出兵应对以维护高丽。
这个时候,耶律贤只感觉心中莫名的愤恨,周国怎么就能那么霸道呢?!
耶律贤知道,高丽根本就不是周国的国土,只不过和中朝周边大大小小除了辽国之外的其他势力一样,习惯性地向周国称臣纳贡而已,所谓的“藩国”、“臣属”,那都是名义上的,实际上周国根本就管不到高丽的任何事情。
这样的一个国家,辽国都还没有去要求对方称臣,只是向对方寻求贡品,周国竟然就要干预了?!而且还抬到了侵扰周国边境的高度来宣扬!
其实这种事情历来都是很常见的好吧……无论是西边的回鹘还是东边的女真,哪家不是同时向周边的几个大国进贡的?就是同时向几个大国称臣的势力都不在少数,就像那些活动在鸭渌水东岸的生女真人,他们不光是向周国称臣纳贡,也向辽国称臣纳贡,另外还向高丽纳贡,周国在这件事情上说过什么吗?辽国在这个事情上计较过什么吗?怎么现在轮到高丽了,周国突然就发作起来了?
的确,辽国此次对高丽寻求贡品的要求,和往常的那种朝贡有所不同。回鹘和女真同时向周国、辽国朝贡,生女真人向高丽朝贡,都是可以获得对方的回赐的,这其实是一种通过高层交往互通有无的手段,和双边贸易是差不多的,而这一次辽国是在要求高丽单方面供应物资,有讹诈欺辱对方的明显意味。
但是……周国凭什么去为高丽出头?!
说什么“高丽夙慕华风,世修职贡,谨奉中朝”,夙慕华风是有的,其实中朝周边的族落就没有不慕华风的,高丽的表现可能比其他族落更为强烈一些吧,衣冠制度文物礼乐悉尊唐制,可是也没有到北汉那种程度。
而且后面的两句话算怎么回事?据往来过高丽的渤海人所言,高丽对周国进贡的频度都不如它旁边的生女真人,现在生女真人都快要连年进贡了,高丽的贡使还是好几年出一趟海,这样的表现也能称得上“世修职贡,谨奉中朝”?
为了这个根本就不算藩镇,甚至连正经的属国都不算的高丽,周国竟然威胁着要和辽国刀兵相向?之前两国通好带来的边境安定,开边互市给周国商户增加的那些利益,竟然还不如高丽人在周国朝堂上的几声哭诉?
回鹘人、女真人向辽国朝贡,不光是进贡货品,还干脆称臣!周国没有反应;以前南唐向辽国朝贡,甚至还结盟对付周国,周国也没有反应;北汉向辽国称臣纳贡了十几年,和周国对抗了十几年,也没有听说周国因此而追究辽国的。
难道就因为周军在灭北汉的时候击败了辽国的十万大军,事后自己不仅是不敢发兵报复,而且还主动向对方请和,于是周主就得意猖狂起来了?
只是得意猖狂归得意猖狂,就算周主再怎么自傲,以他这十多年的治绩和战绩,也没道理为了一个和周国隔着大海的高丽,就要撕毁和辽国的和议啊!
辽国和高丽好歹还接壤呢,自己想得到从高丽那边获取的利益也就是粮食布帛和铜料了,周国这样拚力维护高丽,又能够得到什么?高丽能够提供的这些东西,除了铜料之外哪一样不是周国出产的更好?从高丽海运过去可一点都不划算。
就算是铜料,高丽既然不愿意进贡给辽国,那么肯定也不会是无偿地提供给周国了,同样需要用东西来交换,周国和辽国之间的互市不是更赚?至于为了一个贫乏的海贸对象而与另一个陆地接壤的贸易对象撕破脸么?
“**牙,‘勿谓言之不预’是什么意思?”
耶律贤忍住了周身的颤栗和几乎抑制不住的喘息,尽量语调平静地向张景惠问道。尽管心里面有太多想不通的问题,心中有太多的愤懑,不过现在还不是发作的时候,耶律贤打算完全弄懂周主的意思,真正吃透了周国的打算之后,再来决定行止。
周国的这份国书语意并不算诘屈聱牙,以耶律贤的汉文水平大致上都听得懂,要不也不会张景惠那边都还没有开始翻译,他这里就已经被气得发抖了。不过国书的最后一句“勿谓言之不预也”,耶律贤听着不是太明白,也没有见过类似的典故,偏偏张景惠还漏掉了这一句没有翻译,耶律贤就不得不特别地问一问了。
“这个……”张景惠有些尴尬,不过皇帝都已经问到头上来了,却是怎么也躲不过去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不要说周国没有在事前发话警告过我大辽’,与前面几句合起来,实在是周主的狂悖之语。”
张景惠不能不尴尬,他方才都忘记了耶律贤懂得一点汉文的。
在念周国的这份国书的时候,他已经被文中蕴含的杀气和狠厉嚇得脊背出汗,须知此时固然是仲夏,但是黑山北麓却气候凉爽,冰井更是有雪山融水形成的冰泉,坐在帐中不怎么活动的时候是不会感到热的,更不用说出汗了。
所以张景惠很明白这份国书落到耶律贤的耳中会是怎样的感受,为了既能够完整地向耶律贤转述国书内容,又不至于过分刺激,最后那句明显隐含杀机却没有更多实质内容的话,他就有意略过了没有翻。
但是耶律贤懂汉文啊……就算他的汉文比较差,不能和张家子弟这等汉儿当中的书卷之家相比,那明显被漏掉的语句也还是注意得到的。
“警告……‘振兵辽海’、‘会猎于鸭渌水’,南国郭家子欺人太甚!”
听了张景惠的话,耶律贤额头的青筋骤然暴起,在心底尽管是忍了又忍,终于还是忍不住厉声嘶吼起来,右掌成拳,砰的一声砸到了面前的案几上,把上面摆放着的酒盅茶盏都震得蹦了起来,然后叮叮当当地落了一地。
张景惠心中一叹,差一点就要闭着眼睛不看眼前的情景了。果然是不出所料,以当今皇帝如此明理之人,善于纳谏,知晓辽国和周国的国力军力短长,却还是忍不住对方的那种欺人之势。
不过余下的事情就不是他可以操心的了,自己兄弟作为支持人皇王一系的外围分子,追随的真正主公也才做了个顺义军节度使,重大朝政却不是自己能够置喙的。想到了这里,张景惠的眼睛很自然地就瞟向了坐在耶律贤左手边的北院枢密使耶律贤适。
“陛下息怒!”
张景惠的直觉确属第一流,首先出声劝谏耶律贤的,并不是主管汉儿事务与南边事的南院枢密使高勋,也不是北府宰相萧约直和南府宰相耶律沙,正是最为皇帝倚为腹心的北院枢密使、兼侍中耶律贤适。
“陛下,周主傲慢无礼,周国的国书言语中对我大辽多有轻慢,此事诚然可恨。不过我军在西南大败不过四年多时间,损伤至今仍然没有恢复,对周国毫无胜算,只能以辽阔的草原阻断其北进之野心,若是周主一意孤行,打算泛海至鸭渌水维护高丽,我军定然难以得志……为今之计,仍然只有忍。”
………………………………
第一章 使者的疑虑
~《》~ 第一章 使者的疑虑
辽主的皇帐之中那一阵乒乒乓乓的响动也就是稍稍惊扰了一下守在帐门口的侍卫,不过帐中也就是响起了这一下拳砸案几的砰响和杯盏落地的声音,却并无任何人的惊呼高喊,见惯了贵人们醉酒的亲兵也就不以为意了——尽管这个皇帝登基以来甚少醉酒,不过帐内也不像有什么异变的样子,侍卫们还不至于傻乎乎地闯进去招祸。
帐内杂乱的响动很快就平息了,接着又是低低的说话声,虽然声音从帐外听不真切,不过已经能够告诉侍卫们里面一切正常,这就足以让他们安心了。
安下心来的侍卫们又回到了他们百无聊赖的值守生涯当中去。
他们守卫的是大辽的皇帐,这顶皇帐位居行宫帐落中间,其规模在行宫帐落也是最大的,各色华贵的装饰令其在帐落中尤为醒目,不过并不会因此而令团团守住帐幕的侍卫们感到特别的紧张。
皇帐位于行宫帐落的中间,行宫帐落又位于整个捺钵地各军司、府与族帐的正中,远看起来并没有非常明显的特别,并不会因为外形上的特征而被外敌关注到,然而即便真有外敌抄掠而至的话,透过外围的重重帐落直取皇帐都是不可想象的。
游牧部族的营地布置,自然有适合他们的原因,部族首领的大帐所在,甚至部族早期通常分为八部或者八旗都自有其道理——这样的布置,平时散处放牧能够保证各自的畜群有足够不受干扰的草场;在议事的时候集中起来的过程对各部又比较公平,当然,争权夺位的时候对各部也同样公平;而且整个大型帐落也可以灵活自如地应对来自任何方向的威胁。
不过,作为这个时代草原上的唯一最高统治者,辽国皇帝在他自己的捺钵地是根本无需担心来自草原其他势力的攻击的,能够在草原上活跃的最大军力就是契丹人自家,而这些契丹人本部的军力最核心主力的部分又是在这个行宫帐落之内,完全跟随着辽国皇帝的四季捺钵而迁徙。
位于黑山北麓冰井这个辽国新任皇帝新近设立的夏捺钵地,比起前任皇帝的夏捺钵已经是大大地北延了,已经相当深入上京城西北方向的那一条自东北向西南绵亘的长长山脉。群山环抱中的这一片平甸草场,中间正围着雪山融水形成的冰泉,南面有连绵的黑山、凤山阻挡可能带来暑气与闷热的南风,确实是夏天避暑障鹰议政的好去处。
随着整个行宫帐落散居到这一片平甸,方圆百余里的草场俨然就成了辽国的夏都,尽管其间只有木栅搭起的帐篷,远不如上京城的建筑那样雄伟巍峨,甚至都不及西边的庆州和南边的怀州,但是人口总数甚至人口密度都以此地为高,恐怕此时的上京城都不能与之相比。
这就是契丹人从未改变过的四时捺钵制,从骨子里带来的游牧体制,哪怕从耶律阿保机开始连续数代掳掠汉人筑城,乃至一度占据比较发达的农业区,建立起所谓二元体制的游牧国家,这种游牧部族的根本性都从未丧失。
即便是从渊源上最早贴近农业社会的人皇王一脉,对农耕文明的些许亲近让他们可以在农、牧两种经济区的竞争中保持更为不偏不倚的态度,却也扔不掉这个最根本的游牧传统。草原上的确是建起了许多城池,不过基本上都是给被掳来的汉人以及管理他们的官佐居住,真正的契丹人多数依然住在他们的帐篷里,陪伴着他们的牲畜。
此时位于行宫部落的南面,距离皇帐大约有十多里路的样子,契丹南枢密院所属的帐落当中,偏南的一处帐幕外面,侍卫的警戒程度竟然不次于皇帐,只不过外围的侍卫都是契丹皮室军的打扮,而最靠近帐篷的一圈却是中原汉人的装束。
结合之前耶律贤在皇帐内听张景惠向他转读大周的国书,显然这里安置的就是周国的使者,他们没有被安置到皇帐周围,却也在情理之中。
皇帐内因为周国的这份国书出现了急剧的情绪波动,引发的动静甚至一度吓到了帐幕外面的侍卫,这个守卫更为森严的使者帐幕内,谈话却是平静悠闲的。
“刘员外郎,此番你与我一起代表大周向辽主递交国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