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汉骑军-第8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和百济两国的关系。也走出于对自身周边安全着想。两个相邻关系不友好的属国,总比他们走得亲近对帝国更加有利。而且在可能需要的情况下,也能利用其中一国去压制另外一国。

    在帝国内乱前。新韩、百济两国虽然关系紧张,但也能保持冷静和克制。可帝国生了内战,并且战事一连年余也没有分出胜负。两个多年敌视的国家,就有机会彼此宣泄仇恨了。据报今年初,这两个国家就彼此在边境地区不断制造摩擦。两个月前,新韩开始出兵攻打百济,战火甚至波及到辽东带方郡的一些地区。

    “让无锋去处理此事吧。”杨坚听薛渭讲究,也没有睁眼直接道出了自己的建议。

    “这,”薛渭领悟不出其中的含义。让张锐担任主帅攻打新韩、百济两国?那打完两国之后又该如何处置张锐?

    “你还有别的事么?”过了片刻,杨坚没有听见薛渭告辞,又睁开眼询问。

    “尖大人,还有凉公布拨文之事该如何处理?”薛渭也不好再问张锐之事,把话题又转到欲要起兵清君侧的凉公等人身上。

    杨坚睁着昏花的老眼。深深地看了薛渭一眼,轻叹了一声,说:“这事你去找霄鹏商议吧。你们记住,只要有了利益,再坚固的同盟也会破裂。”

    “是!老大人请好好休养,学生下次再来看您。学生告辞了!”薛渭见杨坚实在疲乏。不敢再打扰,于是起身告辞。

    杨坚也未挽留。只是让杨英代为送客。在出府的路上,薛渭悄声问杨英:“阿座,我调你回上都,你可有怨言?”

    “呵呵,”杨英笑了两声说,“我调回上都能就近服侍父亲,哪儿有什么怨言?”

    薛渭拍了拍杨英的肩膀说:“放心,调你回军机防务处任职也是暂时的,待战事结束后。薛谓又在周延洛阳屠杀前将他调回上都,一是让他远离是非,二是为他再次出任近卫军团指挥官铺路。对此,杨英也十分感激薛渭。

    送走薛渭后,杨英回到卧房。看见父亲杨坚像是已经睡着,正想退出门,突然听父亲叫他:“阿座,过来。”

    “是。”杨英几步来到床前,轻声问:“父亲可是要喝水?”

    杨坚一把拉住儿子的手,说:“阿麾,你今后不要再与薛渭有来往了。”

    “呃?“杨英楞了一下,他完全没有想到父亲会这样吩咐他。他知道父亲以前一直对薛渭信任有加,视他为心腹亲信。这时,怎么突然让自己不与他来往呢?难道是刚才薛渭无意间得罪了父亲?

    杨英正在心里猜测,就听父亲杨坚又说道:“薛渭此人志大才疏,你跟他关系过密迟早会遭牵连。以后你只要好好跟着你二叔,前途自然不会有大碍的。”

    “志大才疏”?杨英也是第一次听父亲评价心腹亲信,没想到却会给薛谓这么一个评语。在他看来,薛谓是个很有心计之人。而且行事风格很符合自己的胃口。

    所以要他选择,他宁愿选择跟薛渭一起共事,也不愿意只听从身为长辈杨素的安排。

    “父亲”杨英正要为薛渭解释几句。不料却被杨坚出言打断:“阿麾,不要以为你与薛谓做过的那些事情父亲不知道。你们自认为行丰机密,旁人不会知晓,但岂能瞒过为父?”

    “什,,什么事?孩儿,并没有与薛大人做过什么出格的事。”杨英心里虽惊,但这时也只有硬着头皮不认。

    “唉!“杨坚叹息而道,“你与薛渭合谋刺杀虞士基、高颖、潘景郑等人之事情。其实为父早就知道了。”

    “啊。他要是不答应,也许也会影响到其他一些人的反对。”

    薛渭阴沉着脸,说:“大不了,我们让他也像宇文苞一样的滚蛋。”当初,正是他与曹臻的合作抓住了宇文苞的把柄,才把他赶下了台。薛渭深信,只要两人再一次合作,搞虞士基下台也是小事一桩。

    没想到,曹臻连连摇摇:“虞士基和宇文苞不一样,他是陛下的太傅。即使给陛下面子,我们也不能让他这个时候下台。”

    “那你说怎么办?”薛渭有些不耐烦地问。

    曹臻捋着胡须分析说:“虞士基在内阁里并没有支持者,所以不怕他与旁人串联。在这件事情上。最有可能与虞士基一起持反对意见者。走进夫人和庞演两人。只要我们把这两人的工作做通,虞士基就孤掌难鸣了。”

    薛渭沉吟了一下说:“庞演那边应该不难劝说,但进夫人就不好说了。”

    曹臻一拍几案,说:“那我们就主要去做通庞演的工作。至于进夫人。她能答应最好,如果不能答应也无所谓,只有她与虞士基两人反对。也无法阻挡我们七人通过的议案。”现在内阁中,刘掉、那士政是薛渭的人,李进、陈泰是他的人。因此,只要说中的任何一人,就已经符合内阁决议通过的条件。

    薛谓也站起身来说:“好!事不宜迟。我们连夜去劝说庞演。明日内阁会议前,我再去跟进夫人提一下这事,争取明天内阁会议上通过这个议案。”

    经过一夜的苦劝,出身庞公家族的庞演终于答应支持薛渭、曹臻二人的提案。第二天,内阁中果然只有虞士基和洗夫人反对,只是他俩也没有办法阻拦这份提案的通过。几天后。一份由上都内阁通过,且由天估帝亲自签著的命令送到了张锐的手上。(未完待续)


………………………………

第一百四十三章开府

    当张锐打开上都送来的这份诏书时,立马被上面的“加开府、仪同三司”几个字给悄呆了。

    就如高鸿毕业后。不想去外地任职,而去求太尉将他直接选入太尉府出任僚属官员。这样,他在太尉府的官职品级得到朝廷的认可。后来他再转入朝廷出任官职时,也比照了在他在太尉府任职的官品。

    “开府”制度,也曾在圣祖开国时期用过。圣祖分封过赵公、英公、卫公等几个担任过地区统卑的将领“开府”的权利,以便他们有足够的权利处理战区事务。而自圣祖以后,朝廷除三公之外,就没有人再能得到“开府”的权利。

    之前韩擒、刘炯担任西部战区统帅,最多时兼理着西部战区管辖下七、八个州的军政事务,权利之大并不亚于朝中的三公。而他们都没有得到“开府”的权利。当时战区内的军政高级官员均由朝廷指派,韩擒、刘炯虽对他们有任免之权,但也要报请朝廷冉意后才能执行。

    朝廷不轻易分封外臣,特别是给军人以开府建衙的权利,就是要限制军人的势力范围。避免出现割据一方的局面。而现在,朝廷竟然给自己这个动兵变之人,以开府建衙的权利,就好ps:一个人手拿着武器,正准备去抢劫银行。路上,突然出现一个银行工作人员,递上来一张上亿元的银行支票,对抢劫的人说:“拿着吧。别再去拼命冒险了,去好好享受吧。”这等天方夜谭般的奇事,是真的么?

    再有“仪同三司”从字面上讲是指出行仪仗等同三司。三司,在圣祖以前是指太尉、司空、司徒三个职位,在圣祖之后是指承相、太尉、御史大夫朝廷三公。仪同三司,也就是品级地位等同于三公。三公,是朝廷的正一品大员。等同三公的品级,也就是官品已经做到了顶峰。

    这种荣耀,自汉朝建立以来,也只有汉文帝时的宋昌、汉章帝时的马防、汉伤帝时的那莺以及汉献帝时的伏完等少数几人享有过。宋昌曾劝文帝以代王入即帝位;马防是东汉开国功臣马援之子。又有破羌之功;邓鸳、伏完皆是皇亲国戚,所以他们能够享有这一殊荣。而自圣祖之后,这种殊荣就再也没人享有过。

    如今,朝廷将“开府、仪同三司”这些权利、殊荣统统加封到自己身上,这不能不令张锐感到震惊。他们哪儿来的这种自信?其中又有什么具体的计划安排?

    “伯药兄,你对诏书上的事情是怎么看的?”张锐一时想不明白其中的机关,便问送来诏书的李伯药。他相信,凭自己与李伯药这么多年来的交情,只要他知道其中缘由,定不会有所隐瞒。

    说起来,李伯药能见到张锐,也是幸运之极。当初。范明交待周楚德说,不能让南北两个朝廷的使看见到张锐。周楚德一直谨记在心,他在被张锐派去攻打汴州前,还专门嘱咐驻守洛阳的各城门军官,让他们见到自称是朝廷来使的人,就一律杀之。

    幸好李伯药来洛阳的路上,遇到秦书营的游骑。随后又见到了秦书。秦书不知周楚德下达的不许南北朝廷使者进城的命令,而且他网到潢关就随同程节来到洛阳,范明来不及交待秦书这件事情。

    更巧的是,数年前秦书曾见过来西部战区调查张锐私藏俘虏一案的李伯药,知道他与张锐是同学加朋友的关系,也不敢怠慢李伯药,就亲自护送他到洛阳面见张锐。而守城的将士。见李伯药是秦书亲自陪同来的人,也没有盘查就放行了。如此,李伯药才保住了性命,没有不明不白的死在洛阳守城的将士手下。

    只不过,这事李伯药和张锐都不知道。李伯药显然有一肚子的烦恼,见到张锐也没有多说话,只是把诏书交给他,就坐到一边埋头想自己的心事。

    最近李伯药的烦恼事也很多。自虞士基调任承相后,他便被新任的御史大夫曹臻调去赴任闲职。监察部内被调任的也不止他一人,几乎虞士基从前的心腹,都被曹臻从重要职务上调离。

    开始,李伯药虽是沮丧,但也能够理解。一朝天子一朝臣嘛,谁不想让自己的心腹占据数哪。虞上基,调走,他们这些被虞士基视为心腹的人。也;昨才度自己迟早会被调离现在的职位。

    于是。左立言、林耀深、康进等人都去暗的求过虞士基,请求其把他们调去政务院任职。在这种压抑的情况下度日。他自然也不会有好的心情。

    他这次接到朝廷使者的任务,也是因为他与张锐私交好。薛渭、曹臻等人在朝廷找不出比他更适合出使的人,才派他前来。只是李伯药也清楚,只要张锐这次不接旨,他回去后也必然会丢掉官职。他除了当官,就再也没有其他能赚钱养家的本领。倘若丢了官,他不知道该如何挣钱才能养家糊口。

    所以。在来洛阳的一路匕,李伯药都在考虑自己今后的出路。把诏书送到张锐手上后,也没有心思去劝张锐,只是自顾自的想着自己的事情。这时。张锐的问话柚也没有听见。直到张锐伸手在他肩膀上拍了一下,他才惊醒过来,茫然问道:“什么事?”

    张锐见他心不在焉,便放下诏书之事,转而问:“伯药兄,你有何心事?”李伯药也想听听张锐的意见,就把朝中的变故、自己的处境告诉了张锐。

    张锐听罢李伯药之言,便清楚现在上都朝政已被薛渭和曹臻把持了。上都朝廷给自己送来的这份诏书,显然也就是薛、曹二人的意思。这二人对自己一直没有好感,就更不可能把一块肥肉白白送到自己的嘴里。

    李伯药说完监察院的人事变动之后,又说补充了一句:“三郎,你家里的人,我已经在三个。月前就安排他们回安江了。”

    “多谢了。”张锐知道李伯药所说的家人里,是指几年前他安排去监察院学习的米毅、唐易等人,得知他们都已返回安江,也就放心这事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