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达人秀-第3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王妃,是这样的,您也知道,如今之时,虽不是四海升平,但朝廷也渐渐步入正轨,尤其是当今的皇帝,儿臣的那位侄儿,对于皇室宗亲总是有着某种莫名的敌意。”

    “登基之初,为了巩固皇位,让不少的王爷到外地就藩。除去魏忠贤之后,态度几乎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越是到了最后,对于天下藩王的那种敌视就愈发的明显。”

    “两年多的时间里,有着太多的王爷栽倒在当今皇上的手中,虽还未有被斩首之人,但被削藩之人,迄今为止,已有六个之多。如果再加上那些郡王,有资格接任为秦王和鲁王的两人,就达到了八个之多,这不算那些亲王的子嗣。”

    渐渐地,随着话题的深入,书房里的气氛也发生了变化,变得凝重无比,十分的压抑,而太王妃李氏和宝丰王的神色变了几变,变得沉重无比,有一些阴翳。

    尤其是蜀王朱至澍的事情还未过去,不仅天下的其他藩王,就连他们,都感觉到了一种莫名的危机感,让人觉得,危险即将来临,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在某一个瞬间,太王妃李氏和宝丰王彼此对视了一眼,脑海里忽然有一丝若有所悟,大概猜到了朱常淓这一番话的用意所在,究竟想干什么

    就在这个时候,朱常淓忽然话题一转,语气也变得越来越低沉了起来,目光也在两人之间逡巡不定,满含复杂之色,语气又带着真诚之意。

    “太王妃,弟弟,你们也很清楚,先王在世之时,做出了太多太多糊涂的事情,惹得民怨沸腾,名声并不怎么好,说句不敬的话,可谓是声名狼藉,百姓怨声载道”

    李氏的眉头微蹙,隐隐有一些不满,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没有说什么,只是静静地听着,而宝丰王也只是张了张嘴,没有说出一个字。

    “如果当今皇上有心找茬的话,再向潞王府发难,恐怕不需要太多的理由,撇开先王的种种劣迹不讲,单单是先王的陵墓,规格就已经超过了帝陵,早已僭越了祖制,就算被扣上谋反的帽子,咱们也是百口莫辩。”

    “要是朝廷真得追究起来,进行问罪的话,恐怕咱们潞王一脉,将会步入蜀王他们的后尘,身陷囹圄,沦为阶下囚,黯然收场,成为天下人的笑柄,很难得到善终。”

    “可是,大哥”

    宝丰王还是忍不住地开口了,但话出口之后,似乎想到了什么,底气变得明显的十分不足,进而有一些心虚地继续说道:“可是,大哥,咱们的父王虽然有着斑斑的劣迹,却也不是最坏的那一种。”

    “在天下藩王之中,相比之下,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虽不是傅政爱民,但也算是中等略微偏上的水平,却也算不上残暴,并不是什么十恶不赦之辈,就算当今皇上对皇室宗亲怀有敌意,想要再对藩王动刀子,以缓解朝廷的财政紧张问题,也不该拿咱们潞王府先下手啊”

    说话之间,宝丰王越说越激动,情绪几乎都快失控了,这种表现,更像是一种心里恐惧到了极点所致,随后更是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毕竟,不管怎么说,相比于天下的其他诸王,咱们都是与当今皇上的血脉最为相近的族亲”

    “弟弟”

    近乎于一字一顿,朱常淓缓缓吐出了两个字,打断了宝丰王的讲话,看向他的目光愈发的复杂,愈发的深邃,透着同情之意,略微沉吟了一下,进而补充道:“不错,纵观天下现存的藩王之中,恐怕就属咱们潞王府与皇上的血脉最为亲近了,可是,福王呢恐怕只强不弱吧”

    最后的一句反问之语,就像一柄重锤的狠狠一击,彻底击破了宝丰王的最后一丝幻想,将其拉回了现实,忍不住地心中喃喃自语了起来。

    是啊,追寻之下,潞王府和福王府可谓是同气连枝,都是与当今皇上的血脉最为相近的藩王,后者还更甚之,而且,福王的母亲郑贵妃,还存活于世,皇上不是照样下手了。

    福王如此,更遑论他们潞王府

    宝丰王绝望了,再无丝毫的心存侥幸,而太王妃的神色也变得极其难看不已,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而在这个时候,似乎是完全放开了,在只有三人的这个书房里,潞王朱常淓不再有任何的顾忌,说话也就更加的直接,更加的放得开。

    “从这两年多的施政情况来看,当今的皇上尤为喜欢杀鸡儆猴的手段,确切的来讲,推及到现在的这种情况,应该是杀猴儆猴,以最小的代价,达到最大的震慑效果,无疑,咱们潞王府就成了最佳对象,首要之选。”

    这一刻,听到朱常淓的这一番话,虽然对方没有解释其中的理由,但李氏和宝丰王的心里也很明白,心里也知道,拿潞王府开刀,才能起到最大的效果。

    无他,就是因为血脉关系最为相近

    “那那,大哥,你的意思是”

第六百五十六章 试运营

    尽管心中早就有了答案,但心有不甘之下,宝丰王还是忍不住地问了这么一句,太王妃虽未说什么,但那询问的目光,和宝丰王何其相似的神情,却已经说明了一切,心存着同样的疑惑。

    “很简单,我的意思就是”

    说到这里,朱常淓忽然停了下来,颇有故意卖关子的意味,神情极其庄重的扫视了两人,略作调整了一下,以一种极为郑重的语气,缓缓说道:“我的意思很简单,咱们率先做出表率,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算是拔得一个头筹,从而获得当今皇上最大的好感。”

    “作为第一个主动放弃的藩王,我想,不管是朝廷给予的那些优待条件,还是凭着咱们与当今皇上相对较近的血脉关系,应该都会得到最好的待遇。”

    “至于父王犯下的那些罪行,按照朝廷给予的条件,一旦主动放弃爵位,都不会再予以追究,应该不会再波及得到咱们,从此也不用担惊受怕的度日,深怕锦衣卫哪一天找上门来。”

    “说白一点,放弃目前拥有的一切,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儿,等同于一次脱胎换骨,人生可以重新开始,不必再被一些框框架架所束缚住,可以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如果说,上半年的时候,随着一个又一个的衙门被升格,朝廷涌现了大量的重臣要员;天下的行政区重新划分,整合与分离间,增加了七个之多,种种事情都成功吸引了天下人的目光。

    那么,随着下半年的到来,京师以及周遭的民间,悄然间,也在发生着变化,一件又一件的新奇之物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让人们惊呼,啧啧称奇。

    “这两个轮子的东西,真是好不简单,小小的轮子,加上一个钢铁架子,居然就可以驮起两个一百多斤的大男人”

    “看看,还有那些马车的轮子,都换成了和自行车轮子很像的轮子,跑起来非常的平稳,几乎没有那么颠簸的感觉,嘎吱嘎吱的声音也小了很多。”

    “都别愣着了,快出去看看,城外有更加新奇的好玩意儿呢,听人讲,是叫什么火车的,乃是皇上与许多商人合资修建的,速度非常的快,只要一个上午,就能在京师与大名府之间打一个来回。”

    永定门外,距离京师外城大概两里的地方,人山人海,至少有上万人汇聚于此,更有数千士兵严阵以待,把守在铁轨的两侧,将人流阻挡在外,和铁轨保持着五六米的距离。

    人声鼎沸之中,到处都是乱哄哄的,吵嚷之下,尽是关于火车的各种讨论,如此盛况之下,显得好不热闹,又带着丝丝置疑之声。

    “好大的铁家伙,这么长,每一节车厢,少说也得能坐几十人吧我的天啊,全都是钢铁机构,这么多的钢铁,得花不少的银子吧”

    “这个世道怎么了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涌现了那么多稀奇古怪的玩意儿,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

    “这大铁疙瘩靠谱吗这得多少牛马或人力才能拉的动啊怎么可能有那么快的速度仅仅是一个上午,就能在京师与大名府一个来回,不会是在吹大气吧”

    相比于围观者的看热闹,崇祯与那十名商人却是紧张不已,兴奋莫名,忐忑不安地等待着发车时间的到来。

    即便有着后世的灵魂印记,对于火车有着诸多的了解,但崇祯的心绪并不会好过多少。

    毕竟,不同于后世,现在的这个火车太过于原始;也不同于万岁山的那辆,现在这个更加地考验火车的性能,以及整体设计和施工情况。

    因此,看着眼前的这一幕,火车出发在即,不管是因为兴奋,还是紧张使然,都由不得崇祯不忐忑。

    一旦首次试车成功,不仅意味着,火车将会全面投入使用,进入盈利模式,可以投入正常的生活实用,方便人们的出行,关键还是在于它所代表的意义,大明可以提前两三百年,构筑自己的铁路网,进入高速发展的工业时代。

    更不用说,因为火车和蒸汽机衍生出的其他行业

    就是在这种踌躇满志、想要大展拳脚的心里作用之下,崇祯的情绪波动越来越大,越来越期待了起来。

    笛笛笛

    伴随着三声汽笛长鸣,在一阵阵白烟笼罩与喷发之中,只有三节车厢的火车发出了各种机械运动的声音,隆隆作响,杂音弥漫,越来越大,最终缓缓动了起来。

    在那一瞬间,随着火车动了起来,顿时全场惊呼不断,再次将议论的声音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声浪浩大,而又是那么的参差不齐。

    “这是怎么回事没有任何的马拉人推,这个大铁家伙居然就动了究竟是怎么回事儿谁能告诉我”

    “快看快看,大铁疙瘩的速度越来越快,开始跑起来了,就算军用的战马,恐怕也是难以望其项背,和其比拟真是太快了”

    “哈哈哈终于成功了,一年多的辛苦与努力,总算没有白费,全都值得了。”

    看着悦跑越快的火车,尽管脸上也是抑制不住的喜悦和高兴,崇祯的心里却还是长松了一口气,心里的石头放下了大半,还是有着紧张与忐忑。

    围观者或许不清楚,只知道所谓的“大铁疙瘩”动了起来,还是在没有任何的畜力和人力的情况下,这样就算成功了,在未来的某一天,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也可以搭乘火车。

    然而,崇祯等人的心里却很清楚,火车的发行成功,仅仅是一个开始,在还没有稳稳地停在大名府,一切都还处于未知状态,还有着极大的危险,并不代表试运营就成功了。

    毕竟,行驶的途中和最后的停车,都是对火车的极大考验

    有着后世历史学家的灵魂印记,在现在这个时代,崇祯比谁都更加的知道,从火车的出现,再到最后的相关技术完全成熟,都经历了太多太多的事故,绝对是用人命总结而来。

    因此,随着火车的离去,渐渐消失于视野之中,崇祯也逐渐恢复理性,取代那种因为激动和高兴而发热的脑袋,整个人的神情凝重无比,并未有因为发车的成功而又丝毫松懈。

第六百五十七章 徒有其表

    当然,崇祯的心里也很清楚,再担心也没有用,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现在只能看老天爷的了。

    毕竟,就算自己大明的主宰,也不可能左右这样的事情,不可能想让火车的试运营成功,它就能够成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