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达人秀-第1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怎么可能”

    莽古尔泰惊呼了一句,满脸的震惊之色,难以相信地继续说道:“那些山西商人,可不是一般的商贾,暗地里,有着不俗的私人武装,就算大明朝廷想要对他们不利,也不可能将其一锅端了,就没有一个漏网之鱼”

第三百二十章 收复辽东失地(四)

    “贝勒爷,如果是正常情况,确实是如您所说,凭那些商人的实力,暗中培植起来的私人武装,真得打起来,就算是当地的城防营,也拿他们无可奈何,更不用说全部被捉”

    “那,范先生,为何会出现那种情况”皇太极忍不住地问了一句,隐隐有着急切与催促之意。

    “启禀大汗,查抄与逮捕范永斗他们,乃是大明朝廷密谋已久,有着详细的行动计划,事前,不仅从其他地方调去了一支精锐部队,在城外严阵以待,更是有大量的锦衣卫混入城中,趁着他们不备之时,悍然发难,范永斗他们的私人武装几乎没有发挥到丝毫作用。”

    “而且,整个密谋过程,明廷做得极为谨慎,事前居然没有一点的风声走漏,就好像临时起意一般,范永斗他们根本没有一点的防备,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呢,一家老小就被锦衣卫和东厂的番子给全部抓住了。”

    “由于范永斗他们全部被抓,群龙无首、没有人指挥的私人武装,就变成了一群羔羊,没有做出任何的抵抗,就全都缴械投降了。”

    经过范文程的这一番讲述,没有一个人再抱有一幻想,如此情形,那些山西商人就没有一点逃脱的可能。

    此刻,就算是一个再如何愚鲁之人,反应再如何的迟钝,也明白,这件事情有多么的严重,将会意味着什么

    买不到东西,可以忍一忍,可是,一旦失去了关于中原的消息,明廷的各种消息,是一个什么情况,后金的处境将会非常不妙,甚至于还很危险。

    虽未挑明,但众人的心里很清楚,之所以屡次抵挡得住明军的攻势,女真人强悍的作战能力只是一方面,主要还在于,对于中原的局势把控和了解。

    确切的来说,就是事先知道了明军的行动,知道了明军将领的计划,后金才能够从容以对,以优势兵力,集中攻击明军的薄弱之处。

    否则的话,后金总人口不过二十万左右,加上蒙汉,兵力也不过十万有余,怎么可能挡得住明军的大举进犯

    凡此种种,根据以往的经验,他们这些人,对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有着极为深刻的了解,更是奉为行动准则,变成了一种习惯。

    若是对敌人的情况一点都不了解,犹如聋子、瞎子一般,后果将会有多么的恶劣,可想而知,而又难以相信,让人心惊,让人不安,让人心中忐忑。

    一时间,汗庭里面的气氛再次变得死气沉沉起来,每个人的心情都是那么的凝重,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真是没有想到,崇祯这个黄口小儿,年纪轻轻的,居然就这么厉害,就有如此手段,多少年了,好久没有听说过大明动辄就灭人满族,就连别人的亲朋好友也不放过,一下子还不是一两家,而是整整八家,这份铁血手段,还真是罕见。”

    “还有这份眼光与心思,真够毒辣和敏锐的,咱们与范永斗他们之间的关系,暗中的往来,数十年没有被人发现,就连天启和万历都没能察觉,才登基不过两年,居然就发现了,那么短的时间,就掌握了那么多的证据,简直就是匪夷所思。”

    “最为关键的是,就是这份深沉的心机,让人心惊,居然借助山西商人的风波,极大地震慑了中原的那些士绅,利用舆论,逼迫他们缴纳和补缴税款,让人不佩服都不行。”

    犹如自言自语一般,说这些话之时,代善的神色分外凝重,更有一丝忧虑萦绕于眉宇之间。

    通过情报网,范永斗等人递送的情报,皇太极对于中原的情况极为了解,山西八大商人风波,被灭了满族,他关心的不仅仅是后金在关内的情报网彻底被摧毁,再组建的话,将会非常的困难,费时费力。

    皇太极主要关心的还是,因此而衍生的诸多效应,大明之弊,人人都说是在党争,而他却不然,认为这一切的根源所在,而是那些士绅,通过个人或团体的影响力,影响着大明朝局的发展。

    不难想象,一旦士绅被收拾的服服帖帖,老老实实地做小老百姓,崇祯今后的施政,将会更加的通畅,得心应手。

    至于那些整饬军纪、土地改革等等,都不过是一时的治标,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只要是明君当政,一心志在强大大明,再有足够的耐心,假以时日。完全可以办得到。

    所以,听到范文程的这番话,相比于代善的震惊与感慨,皇太极更加关心的却是崇祯这个人,通过之前得到了种种消息,分析崇祯这两年的施政,这个年轻的皇帝是一个极为恐怖的存在

    根据自己的分析,得出了一个令人心惊的结论,皇太极相信,如果大明一直都是由崇祯当政,在以后的日子里,后金的处境将会倍加艰难,越来越不好。

    “贝勒爷,在范某看来,恐怕这些事情并不是出自于崇祯之手,而是在他的身后,另有高人存在,暗中帮忙策划着。”

    范文程突然来了这么一句,使得众人的心中一动,似乎是被点拨了一般,皇太极的眸子里更是点点光芒闪烁,一旁的鳌拜更是猛地一拍大腿,粗声粗气道:“是啊,范先生说得有理,就算是崇祯那黄口小儿,从娘胎里就开始了解大明政事,对于那么的弊病,也不可能那么的清楚啊”

    “何况,自从其祖父万历皇帝之后,还有其父明光宗、其兄明熹宗,尽管这两位都是短命皇帝,前者登基不过一个月,后者执政不到七年,崇祯又怎么可能知道,他会成为大明的皇帝”

    “如此短的时间里,对于一个十八岁的少年,能够扳倒魏忠贤,有效地压制党争,就算是妖孽般的天才人物,表现也不过如此,怎么可能还有后续的一连串明智之举”

    “在崇祯的背后,如果说没有这么一个人,为他出谋划策,制定相应的行动细则,打死我也不相信,登基之时,不过是十六岁,登记之前,从未离开过京城,这么一个少年,能够做到这些惊人之举,几乎没有犯错的地方”

    然而,鳌拜的这番出言之语,看似无心,看似大大咧咧,看似是一时的有感而发,却给众人以极大的启迪,由不得皇太极不得不深思,考虑存在这种可能。

    毕竟,崇祯的表现地太过妖孽,妖孽的几乎令人发指,令人感觉,这不像是凡人所为,而是出自于神人之手。

第三百二十一章 收复辽东失地(五)

    原本破破烂烂的大明王朝,存在着诸多的弊病,虽不是烽烟四起,天下动荡,但也是相差不多。

    东北有后金威胁,北有蒙古骚扰边境,西北有连年的天灾和民乱,西南也有安奢之乱,东南有海盗肆虐,内有土地兼并严重,百姓的怨念越来越深,用怨声载道来形容,也不为过,还有朝廷的财政急剧紧张,等等。

    然而,就是这么多的问题,在那位年轻的皇帝崇祯手中,不过是两年的时间,不是得到了解决,就是得到了极大的缓解,不仅阻止了大明不断地走下坡路,还使其向好的方向转变,国力蒸蒸日上,几乎是一天一个变化,天下也渐渐稳定了下来。

    这一刻,只要是稍有理性之人,略微思考一下,就会有这样的判断,只要是一个正常人,哪怕他的智慧堪比妖孽,如此年纪,也不可能有着这样的成就

    毕竟,一件事情还好说,但是太多了,如果要每个行动都能够成功,不出现太大的偏差,若无相应时间的谋划,细化其中的细节,反复论证,根本就不可能成功,根本就不做到。

    所以,在众人的潜意识里,在崇祯的背后,不仅有那么一个高人,为其出谋划策,还存在着一个规模不小的智囊团,为崇祯出主意。

    否则的话,这根本就解释不通,年纪轻轻的崇祯,在那么短的时间里,为何轻易地就做到了那些事情

    “所以,大汗,微臣以为,大明的这位年轻皇帝并没有那么大的危险性,只要查到他幕后的筹谋之人,并使用离间计,使崇祯对那人产生怀疑和猜忌之心,大明的局势就会再次逆转,继续走下坡路,变得对咱们后金有利。”

    说这些话之时,那副侃侃而谈的模样,范文程显得是那么的自信,很是笃定,就是认定了,崇祯的背后就是有那么一个人,为其出谋划策,分析天下时势。

    然而,不仅是范文程,还有皇太极那些人,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崇祯的背后没有什么高人,更不存在什么智囊团,之所以表现的如此妖孽,只因他是一名穿越者,还是一名穿越的历史学家。

    有一些事情,无需了解,就直通本质,并能有相应的解决之策;有一些人无需观察,就知忠奸,可以放心的去用。

    如此一来,就可以省去许多时间和精力,只需将“拿来主义”发挥到淋漓尽致,理直气壮地说是自己的,将相应的能臣干吏摆到合适的位置,选出能征善战之将,就能缓解大明紧张的局势。

    当然,其中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那就是相应的耐心和信任,对于那些文官武将。

    兴城,蓟辽督师府

    此刻,督师府中弥漫着一股极为紧张的氛围,大厅之上,孙承宗一身的戎装,笔直地站在那里,而在他的对面,分别是辽东的诸多主将。

    “各位将军,本督刚刚得到消息,林丹汗与黄猪皮的密使暗中往来,尤其是最近几天,越来越频繁,根据察哈尔内部的线报,两者似乎是达成了某种共识,林丹汗许以黄猪皮某种好处,而后者以辽阳、沈阳等地作为报酬”

    然而,众人的反应很是平静,并不觉得意外,就好像早有预料一般,两者迟早有一天会勾结在一起,任由孙承宗沉声讲述,这些大将只是静静地听着。

    这个时候,若是仔细观察的话,不难发现,这些辽东的诸多将领之中,神色中有几分不满夹杂其中,就好像受到什么不公正的待遇。

    “事到如今,各位将军,本督也就不藏着掖着了,想必你们也有耳闻,听到了一些消息,朝廷准备对辽东用兵,收复全部失地,本官可以在这里言明,这条消息是真的。”

    “但是,出于谨慎考虑,为以策万全,尽可能地将折损降到最低,此次的军事行动,皇上和本督以及兵部的那些同僚商讨了一下大概的行动方案,咱们辽东兵担任佯攻任务,和大同总兵满桂,一起威慑察哈尔的林丹汗,让其动弹不得,轻易不敢社稷辽东局势,待到袁可立他们收复了金州、复州和盖州三地,辽东东部的区域,从海陆出发。”

    “然后,才是咱们一起行动的时候,三路大军会合在一起,以雷霆般的排山倒海之势,一举收复海州、辽阳、沈阳和安乐州等地。”

    尽管众人的神色好了一些,但脸上的那股不满之色愈发的明显,祖大寿更是直接问道:“大人,末将实在想不通,不管怎么说,在这次的行动之中,也应该是以咱们辽东兵作为主力,才对啊”

    “毕竟,相对而言,咱们对辽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