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水浒之我不做包子-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这还不算完,边上的孔明也是一脸钦佩模样道:“闻说去了梁山之后,却听闻其旧友王伦遭受不测。”

    “本出变故,谁想那张青却丝毫不乱,还杀了那占山为王的晁盖,为了其兄弟报仇雪恨!”

    等等,晁盖死了?

    听到此处,宋江终于面色大变。

    宋江与晁盖可是老相识了!

    若不是给晁盖报信,叫其躲过何清追捕,宋江也不会得那刘唐感谢,更不会再被那阎婆惜所觉。

    他应该还当的他朝廷官员,哪会有今日之事。

    那宋江当然也不会后悔,只是今日听闻晁盖已死,实在吃惊。

    何况…

    听自己这两个徒弟说法,这晁盖似乎还带了个恶名去死。

    宋江听得直是起疑,也是问道:“晁盖兄弟我也知晓,为人重情重义,怎地会无缘无故,夺人山头,怕是其中还有内情。”

    孔明孔亮本来是笃定的这“晁盖夺山,张青报仇”的说法,却不想自家师父竟然似乎与晁盖相识。

    瞬间就扭转了思绪,纷纷呼道:“既然是师父与那晁盖相识,想来说不得还真有内情。”

    “只是事情远在济州,我二人也只是听闻罢了。”

    说着忽然又想到,既然晁盖与师父认识,那其被张青杀了,那还能去梁山么?

    顿时也没了方向,打算被打破,一时不知说些什么好。

    还是宋江看出了两人的迷茫,又言道:“虽有内情,却也不能空穴来风,你二人如今面对官府围剿,若无去处,便上了那梁山就是。”

    孔明孔亮却听出了宋江话里意思,忙急切问道:“师父不与我们同去?”

    宋江却是连连摇头:“我来此地,一是躲避祸端,二也是来见见你们。”

    “如今既然你们欲去梁山,我当是不能同去,只再寻个地方去就是。”

    孔明孔亮听得大急,忙劝道:“师父不去,我二人哪好去的!”

    “是啊…就与我等一同走吧!”

    两人是苦苦相劝,情真意切,难叫人拒绝。

    只是宋江哪是轻易改变主意的人。

    只是摇头,说自己自有去处。

    又吩咐了一番二人上山之后的事情,便是就此分别。

    …

    宋江得了张青的一些消息,把一些信息也牢牢记在心头。

    尤其是晁盖到底怎么死的还没弄清楚之前,他是断然不会上梁山的。

    他还得好好打探打探,这张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人。

    然念叨这张青的,可远远不止宋江一人。

    …

    开封府,东京。

    北宋王朝的政治中心。

    自梁太祖朱温初开国,升汴州为开封府,建名东京,便成为了中原最重要的地区。

    五代至宋,人口逾百万,富丽甲天下,繁荣兴旺达到鼎盛,成为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

    直至公元1127年,金灭北宋后改东京为汴京,才逐渐失去了其最重要的政治地位。

    而现在的东京,却还有这最后十来年的光辉,散发着最后的光芒。

    只是东京的宫殿之中,此刻气氛,却稍微有些压抑。

    垂拱殿内,宋徽宗赵佶此刻面色有些冷薄,看着面前蔡京的凝重神情,只淡然开口道:“蔡相何事如此凝重?”

    此时的蔡京,已然六十七岁,差不多都到了古稀之年。

    然年岁虽大,却已然精气十足,更深得皇帝看重。

    见那赵佶来问,只垂手低头而应道:“陛下,龙泉传来消息,郭明淑,死了。”

    赵佶听得眉毛微微一挑,面上表情不显,只语气极为可惜的叹道:“怎么突然就来了这噩耗,那郭学士怎么死的?”

    蔡京应道:“回陛下,老死的。”

    赵佶听得终于点了点头,这才面上露出几分不忍,问起道:“朕记得,郭学士确也年纪不小了,只是没想,这噩耗来的这般快。”

    蔡京当即又应道:“陛下记得不错,郭明淑已是七十有五了。”

    这两人说的郭明淑,便是郭知章。

    郭知章乃当世名臣,英宗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27岁的郭知章便荣登进士第,自此开始在官路上起起伏伏。

    只是晚年被打成“元佑奸党”,被贬知邓州、成都、虔州。后来又改知青州,因年老多病而辞归。

    后朝廷又恢复了他的显漠阁直学士,提举洪州都尉、武功县开国伯等封衔。

    也算老年正名立身了。

    如今听老臣已死,虽昔日被打成了元祐党人,赵佶也有些感触。

    沉凝片刻又道:“让程祁前往龙泉宣谕祭悼,赐谥文毅。”

    表:“秉赋德性,浑厚淳全。躬自表树,良吏式宣。台谏著绩,风纪凛然。特立无惧,持之弥坚。”

    蔡京听得点了点头,当年对郭知章动手的也非是他,倒是不用多念。

    如今官家要给死了的老臣安个好名声,那就安了就是。

    只要官家别把那些元祐奸党,又思念起来就好。

    正是这般想来,却听赵佶又问:“对了,那孟州里…情况到底如何了?”

 113、朝中事

    “回陛下,孟州里已经多方在探,只是那消息本就虚无缥缈,若当真能随意寻的,也不消如此耗费功夫。”

    “还请陛下多等些时日,再耐心些才好。”

    蔡京的回答显然不能叫那赵佶满意。

    却见那赵佶微微皱着眉头,比前面听那郭知章的死讯,更要凝重。

    不由冷声道:“早说了,还得叫朕的禁军去得利,那些江湖上的人,又如何能靠住?”

    说着更是话里有话道:“蔡相,朕的那万岁山,可不好再等了!”

    蔡京忙道:“那些江湖人,自然比不上陛下的禁军,只是此事实在不好大张旗鼓,搞的世人皆知。”

    “陛下稍安,万岁山,实不急着这一时半刻。”

    赵佶听得无奈,却也知道不可操之过急,只有些不耐烦的挥了挥手,好叫自己也不思量此事。

    见这蔡京却尚未有告退之意,已有些不耐的赵佶口气也多少有些不善:“莫不还出的什么事?”

    蔡京听得赵佶那不耐语气,头又低的几分,嗡声道:“青州知府慕容彦达前日传的消息,说二龙山的山匪离了青州地界,去往梁山处。”

    “老臣想来,那山匪在青州搅和的不得安宁,此去了梁山,必亦要成患。”

    “特是请令,请陛下派遣个大将去剿。”

    赵佶还当是何事,原来不过是区区一山贼。

    直言道:“这些小事,蔡相自做安排就好。”

    蔡京听得当即拱手屈身而拜道:“老臣遵旨。”

    言罢,便告退而去,出了垂拱殿。

    只是出了的殿的蔡京却未出宫,直直立了片刻,仰头看天,不知在思量的何事。

    不多时,却见大内总管李彦经过,那蔡京仿佛才回了神,只用眼神稍稍瞥其一眼,话也不说,缓缓向外而去。

    李彦心领神会,直默默跟着上去。

    …

    “蔡相,眼见你这面色不好,莫不是又有了什么烦心事?”

    “是了是了,听闻你那女婿给你送来生辰纲叫人劫了去,怕也是够叫你心烦的。”

    这李彦倒是一点不把这蔡京当回事,也许是两人本就熟悉,这说起话来,都随意的很。

    尤其这上来就说生辰纲之事,好似专打人脸一般。

    蔡京却不在意,只笑道:“被些宵小之徒谋划了,倒也非什么大事。”

    言罢,稍稍一顿,才正经言道:“先不说的这些,今日来寻李总管,却还有个正事。”

    李彦知道蔡京习惯,这般口气,一般真是有重要事情。

    忙也面色正道:“蔡相有何事,却是我能帮上的?”

    那蔡京也不客气,直叹了口气,又说道:“陛下对那万岁山,是越来越心急了!”

    “只是总管也该晓得,如今可说是朝里朝外,都不怎么太平,就连老夫的生辰纲,都能被人所劫。”

    “更何况这来送往京来的诸多花石纲,往往也被贼人所夺,实在难啊!”

    这话倒是说的稀奇,好似那蔡京自己的生辰纲比起朝廷的花石纲,更是重要似的。

    然那李彦公公似乎也习以为常,并没觉着其中的问题,也是附和道:“这外头的事情,还得是叫蔡相多劳心,那些什么山贼匪患的,就是说与咱家听,咱家也没辙啊。”

    蔡京当然不会叫李彦去剿山匪,只是这上来就推脱的模样,叫蔡京心下也隐隐有些不耐。

    然这些小事,当然也影响不了蔡京来,只是好言好语的接着说道:“当然不得劳驾公公,只是陛下那边如此心急,实在…实在叫人难做。”

    “公公常在那陛下身旁,也可美言几句,叫陛下不要如此急切。”

    那李彦听得却是一脸为难之状,是连连摇头道:“哎呀,蔡相啊,你也晓得,陛下对那万岁山是多么期待,这事你说…叫我如何来劝啊!”

    不过拒绝归是拒绝,李彦也没把话说死。

    那蔡京也非与李彦第一次打交道,哪不晓得这宦官的作风。

    只是笑道:“公公若是不能说动陛下,那天下当真无人能说动了。”

    说着也是附耳低声道:“只要公公再能多多劝说陛下,那朝内不知当有多少人欲要感谢公公,日后那要聊表心意之人,不知几何啊!”

    李彦听得这才点了点头,得了这蔡京允诺的好处,才算应下了这事。

    两人各自说定,也不多絮叨,便是各自分别。

    大家都是大忙人,哪有空叙旧?

    说的这些,已算是看在各自都是地位斐然的缘故了。

    …

    张青在梁山之上倒还不晓得自己已然被朝廷给关注了。

    这些时日,这梁山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了,张青身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了。

    不仅仅是加入了武松与白胜两个新统领,还招收了不少新来喽啰们。

    整个梁山上,如今约莫已有五千人,真要去攻打一州之地,也非不可能之事了。

    只是要出梁山,还得先打三庄。

    祝家庄,扈家庄,李家庄,就在梁山之前,把这梁山挡了个结结实实。

    独龙山共有三座山冈,每座山冈上都有一座山庄。

    中间的是祝家庄,庄主叫祝朝奉,他有三个儿子,分别叫祝龙、祝虎和祝彪,人称“祝氏三杰”。

    西边的是扈家庄,庄主叫扈成,他有一个女儿非常了得,名叫“一丈青”扈三娘。

    东边的是李家庄,庄主叫李应,人称“扑天雕”,下有个仆人名唤“鬼脸儿”杜兴。

    三个山庄结成了生死之交,关系好的很。

    不过嘛…

    真打起来,也就祝家庄能看看的。

    再说三家也不当真是其利断金了。

    本来梁山三打祝家庄,要等杨雄,石秀,时迁三人在祝家庄里犯下事之后,才会引起争端。

    只是眼下张青可不会等那三个人犯事,只要时机一到,其就要灭了三庄,打开外去的道路。

    不若三庄挡在自己面前,归了梁山还好,不归梁山,那就是眼皮底下的大敌。

    要么是自己人,要么就是死人!

    别怪张青心狠,若不心狠,就是死路一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