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蒸汽大明:别再叫我监国了-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得去找一趟大哥。”

    来到了朱瞻基的院子,现在的他公务繁忙,太子爷是甩手掌柜,所以银行的很多事物得和他汇报,同时也安排了三哥朱瞻墉在旁边帮忙一下。

    但是三哥是个愣头青,朱瞻基也交代不了他太繁琐的工作。

    “瞻墡。”朱瞻基见到老五开心了起来,他终于来了,但是见到他愁容满面,在他的印象中最近都没见过朱瞻墡如此忧愁的模样。

    “怎么了?”

    “大哥,赵全递上来的折子你看了吗?”

    “看了,民间的钱庄正在大肆敛财,以定期储蓄将民间钱银存入钱庄之中,并且出现高息储蓄,对于银行来说不是好消息。”

    朱瞻墡点了点头,但这不是他最担心的,银行现在蓬勃发展,万事向好,少些民间储蓄也不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只是根据赵全所言,现在民间为了收拢储蓄已经出现了高额的利息,这是一个不好的苗头。

    若是钱庄都是守信的,储蓄就算是定期最终还是取得出来,只是现在各大钱庄发出了十年期,甚至二十年期的定期储蓄,二十年期的利息高的离谱达到了本金的120%,但是这种钱真的取得出来吗?

    没有管控和规则的市场经济,可能会走向极端,人的贪心永远是无底洞。

    朱瞻墡担心庞氏骗局的诞生。

    虽然朱瞻墡的经济学知识不是非常的充足,但是庞氏骗局还是知道的,毕竟电视上新闻上经常会出现,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身影,而且他身边也亲身经历过。

    二十一世纪初的传销骗局,后来的投资骗局,再后来的P2P暴雷。

    以低投入高回报吸引资产,拆东墙补西墙或以新投资者的资金来支付老投资者的利息和短期回报。

    天上掉了馅饼的事情会不断的在口口相传中发酵,直到幕后操作者无法支付出利息,或是得到了足够的资金。

    然后瞬间销声匿迹,找不到人。

    在现代科技发达,信息爆炸的时代这样的事情仍然无法避免,更别说古代了。

    现在的人民受教育程度低,容易被骗,特别是面对高额回报的时候,会被冲昏头脑。

    先期的谨慎,会被看到身边人真的拿到一部分高额利息后被冲散,然后一股脑的将自己的全部积蓄投入进去。

    而这些都是很多人一辈子的积蓄啊,没了就什么都没了。

    庞氏骗局酿成了多少人间惨剧,偏偏到了最后无处伸冤,只能自己吞下苦果,钱回不来,家也散了。

    这可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啊。

    现在虽然还没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庞氏骗局,但是就钱庄对于银行的过激反应,不断的敛财,让朱瞻墡不得不担心庞氏骗局的出现。

    这些骗局归根结底是人心的贪欲和恶念。

    不可能消除人心的贪欲和恶念,能做的只有在无序的市场来临之前,尽早的规划秩序。

    “大明中央银行司职粮票发行,同时也管控借贷存储利率,我们直接发布存储利率的限制吧。”朱瞻墡显然有些急了。

    朱瞻基思考后说:“不行,朝廷不能强压,银行刚成立不能落人口实,干预钱庄的经营,与民争利。”这次朱瞻基比朱瞻墡要冷静一些。

    确实也如此朝廷若在这银行刚成立的阶段就展现出高压政策,官逼民反,也违反了现在大明经济发展良好的势头,一番打压必然压制民间的经济活动。

    “五弟不必着急,你说的情况,现在还没出现,而且赵全折子里面说的江家钱庄等也是大钱庄,短期内不会出问题的,只是害怕钱都流入了银行所以做出的一些反应罢了。”

    朱瞻墡却没有那么乐观,他的直觉告诉他,旁氏骗局会发生一定会发生,他想阻止,但是内心深处知道这种事情他阻止不了。

    就算是现代都阻止不了,在大明朝就更加了。

    只是他小时候曾经见过自己的姑姑家陷入庞氏骗局被骗的家破人亡,姑姑跳楼自杀,这种恨意刻骨铭心。

    他不想无数的老百姓辛辛苦苦一辈子,换来一场空。

    只是人心的贪欲和恶念如何预防如何控制呢?

    朱瞻墡急切的想要在事情还未发生的情况下做出预防措施,这份焦急也让他失了方寸。

    对于今天朱瞻墡的变化,朱瞻基看在眼里,现在的他们没办法完全预防朱瞻墡预想到的事情,只能是好言相劝让他先回去,大家都一起想想办法。

    朱瞻墡一走,朱瞻基的脸色却变了,变得冷了些。

    “大哥,五弟平常跟皇爷爷都敢讨价还价,怎么今天这么慌张。”连耿直的老三朱瞻墉都看出了朱瞻墡的慌乱。

    “我也是第一次见到,老五这性子平常看着天不怕地不怕,万事好像都不关心,慵懒且淡泊,但是只要事关百姓他的态度都会变得坚决且棱角分明。”

    “他将来会是一位爱民如子的好王爷。”朱瞻基不带任何表情的说出这句话,但是子民是皇帝的子民啊。

    “大哥,老五说的那个什么骗局真的会出现吗?”

    “之前我没想到过,或许会吧,但是对咱们银行来说却不是坏事。”

    “啊?”朱瞻墉不解。

    “商鞅立木建信,为了获得信任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我们做银行也是一样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观望的人不少,我们需要建立自己的信誉,但是如果这时候外头的钱庄失了信呢,此消彼长。”

    朱瞻墉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看木讷的表情应该是非懂。

    朱瞻基望着院子里面渐渐黄了的树叶,随着风轻轻缓缓的落地,飘零的秋风有了形状。

    “若人们不再相信外头的钱庄,银行便可不费吹灰之力的就能获得人们的信任,有些东西就像是春秋冬夏,周而复始,少数人的教训是他们应为自己的贪心付出的代价。”

    朱瞻墉仍然听不懂自己大哥的话:“大哥,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朱瞻基微微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伤春悲秋罢了。”

    姚广孝所言,太孙仁,霸,狠皆有,这便是太孙的狠。

    “对了大哥,母妃说要中秋吟诗,我找人给我写了。”

    “背熟了就好,别到时候忘词了。”

    “不会的大哥,只是往年母妃都弄得如此隆重,怎么今年变了形式。”

    朱瞻基会心一笑:“给你找媳妇呗。”

    听完此话朱瞻墉满面的愁容,朱瞻基不解:“给你找媳妇你还不开心啊。”

    “那些姑娘连面都见不到,也不知道多大。”

    瞧着朱瞻基面色不对,朱瞻墉立马补了一句:“我是说年纪。”
………………………………

第68章 中秋诗会(上)

    中秋节的御花园热闹非凡,宫里依旧很久没有请这么多人进来了,毕竟去年朱棣也刚御驾亲征完,今年无战事,便多了闲情逸致,准了后宫宴请诸位夫人。

    能被邀请的多是有诰命在身的夫人们或者勋贵夫人,官员品级上来之后,若是夫人德行出众会被封诰命,从夫级,也有俸禄。

    朱棣现在的后宫内没有皇后,所以很多事情都是太子妃张氏来操办,而且她完成的非常不错,后宫的诸多皇帝嫔妃也没什么好说的。

    这点上也看出来了在后宫的女人子嗣有多重要。

    朱棣从徐皇后死后就没立皇后了,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徐皇后的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三子都如此出色的情况下,再立一个皇后,那么那个皇后的儿子在礼法上也就是嫡子。

    这什么意思?老爷子觉得我们三兄弟不中用了?我朱高炽朝堂无人,还是我朱高煦领不了兵了?难道是我朱高燧太狂妄?

    只要朱棣提立皇后的事情,这平常看起来关系一般的兄弟三个必然统一战线,团结一致,在这一点上三兄弟的立场是一样的。

    若是三兄弟都是废物,朱棣早就立新皇后想办法扶持其他儿子了。

    朱棣中秋并未露面,朱高炽三兄弟也没来御花园而是去了朱棣的书房,四个男人围坐一桌。

    饮了一口酒,朱棣爽朗的笑着:“咱们爷几个多久没这样吃顿团圆饭了。”

    “儿臣惶恐。”朱高炽保持着应有的恭敬。

    朱棣面露不悦:“老大你学学高煦。”朱高煦可不来虚的,喝了酒就开始吃东西。

    “都吃,都吃。”朱棣说了话朱高炽和朱高燧才动筷,朱高燧在朱棣面前永远是那个听话的小儿子。

    三兄弟的性格迥异,朱棣看着三人,忽然明白了朱元璋年纪大了之后时常回想马皇后的原因,因为这才是他的家啊。

    孩子们都长大了之后,大家都有各自的利益,别说皇家了,就是民间为了一亩田两兄弟大打出手老死不相往来的也有不少。

    但是那些一起长大的记忆,父子之间的情谊终究留着。

    当你长大,独自一人面对着世界的斑驳和复杂,承受社会的洗礼,苦难的冲刷,那些美好的记忆才是慰藉心灵的良药。

    “老大,瓦剌不老实,明年我打算亲征。”刚父慈子孝了一会,朱棣就又提起了亲征的事情。

    朱高炽愁眉苦脸,但是这次没有明着拒绝:“父皇,近日早朝刚定好了明年郑和要再下西洋,若北伐朝廷财政怕是要吃紧。”

    “现在银行做的挺好的,明年财政应该不错。”

    “父皇,银行才刚开始,虽说眼下前景不错,但是需要改进的地方也不少。”

    朱高煦此时插话:“大哥,父皇也没说一定要北伐,只是在瓦剌要是犯边的情况下回击罢了,难道我大明任由别人来打?”

    朱高炽叹了口气:“儿臣竭尽所能。”

    朱棣爽朗大笑:“这才是我大明太子爷,来咱爷俩喝一个。”

    “对了大哥。”朱高燧开口了:“上次我听说什么皇城大阅兵,准备什么时候搞?”

    “若有行军则出征前壮士气,若无行军则明年父皇大寿之日。”

    “甚好,甚好。”朱棣开怀大笑。

    难得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让朱棣甚是开怀。

    御花园这边,女宾们是单独的,朱瞻墡几人只能远远的隔着湖看到攒动的人头,看不清样貌轮廓。

    除了太子家的几个孩子,汉王爷府的王子,还有不少一起被邀请进来的贵公子也来了。

    朱瞻基身为太孙自然是众人之首,众星拱月,众人簇拥。

    “太孙殿下,听闻您现在负责大明中央银行,造福百姓福泽后代,真乃我大明之福。”

    “太孙殿下文韬武略皆是上上乘,我等真是难以望其项背。”

    “今日的诗会太孙殿下还是不要参加了,免得我们这些人都不好意将自己的拙诗拿出来。”

    “对,太孙殿下要是参与,我们可真是无地自容了。”

    ……

    朱瞻墡看着这一群群年轻些十五六岁,年纪大些二十郎当岁的富家公子哥对着朱瞻基拙劣的吹捧,有些无语。

    果然年纪太轻了,马屁拍的也是粗浅直白,语气语调略显得慌张,似在背书一般。

    朱瞻基在朝堂上听惯了那些老臣们,真诚恳切的高端奉承,这些马屁简直不值一提。

    拍马屁是一门学问,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来说,语气语调不一样效果都不同。

    朱瞻基微笑着顺势说:“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