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在红楼当王爷-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贾瑞一愣,听了七七八八,一听王熙凤三个字,瞬间脸色煞白。
“记住小王的话,今后不准来两府,回你家去待着。”踢了他一脚。
“滚吧。”
贾瑞连滚带爬,一路跌了好几次疯跑了出去。
十月,南安郡王长子李温送来帖子,邀请他参加了一场,全京城最顶尖的聚会。
到场之人,皆是郡王公子。
而在此时,云丫头再一次来了荣国府,打算长待。因史湘云叔叔外任,湘云在家缝补枯燥耐不住性子。
听姐妹们又联诗社几回,待不住便请示太太。史家想着贾府如今出了几个王妃,也就同意湘云去,命小子驾车第二日也就带着包袱来了贾府。
得知李瑾是小王爷时,还生气了几回。
偏这性子,还犟嘴说:“瑾哥哥居然瞒着我那么久,下次来我定不饶他。”
探春打趣道:“都订亲了,还这样。”湘云一时脸红,又问宝玉。
黛玉笑道:“你别去惹他,现在每日之乎者也~被大姐姐管着,若是见了云丫头找,他还不把魂也丢了。”
第166章 贾史走向
大雍朝贵族圈子也分三六九等。
而属于郡王公子级别的圈子,便是站在顶尖儿上的那一类。
京中权贵在京城外置办山庄人数众多或是避暑,或是聚会。像近年异国人来中原经商较多,为大雍神京带来了一片浓郁的异域风情。李瑾坐在马车里,揭开帘子瞧,车子正往京城西门外另一边方向行驶。
“这一片地和庄田好像都是我家的。”亲王家有多少产业他不清楚,以后等他袭亲王,相信宝钗和元春会整理。
大雍朝皇子到了年龄会赐封,但不会封地。皇帝喜爱或政治需要的多会留在京中,比如忠顺王(忠亲王)。无关紧要的皇子多会将府邸修往外处,镇守之类。
南安郡王家的小子邀请自个儿几次,这一次便应了他的请。
且听说史湘云的亲事,还是南安王太妃替史家物色的卫家。
在马车内也闲着,李瑾干脆细细整理一下他的个人猜测。
李瑾搓着下巴,将脚伸直了蹬在对面位上。驾车的是王府里的亲卫,至于叫什么他也不清楚,总之就是出门时,随便抓了一个。继续谈正事,这些小琐事不提。
史老太太,作为史家当年嫡女小姐嫁给贾府。按理说,两家应该很是亲近。诈一看,贾府每次出事,史家都避而不见。事情一过,就允了湘云过来。
贾母和史家不和。
为什么不和?那是她娘家,没道理啊。
俗话说的好,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能靠得住,位自己撑腰的终归是娘家亲人。多年前史家和贾家结亲,也许有些政治因素。比如大家都属于同一个阵营,史太太嫁入贾府后,应该是史贾两家人关系最牢固的时候。
但史家和贾府也就这一代结亲,不像王家一共嫁了两代。史家只和贾府联姻一次,就几十年再无加强儿女亲家的意思。
贾府门第当时又比史家高,所以不存在往史家嫁姑娘的举动。于是只有史家,嫁姑娘来。后来史家有没有想法,自然会有的。史家也想和贾府继续牢固,但当时的贾府如日中天,史家已经不能给他最大利益化。也正是贾母嫁过去后,并没有帮助两家亲上加亲,关系开始清淡。
贾母夫妇对女儿亲事特别慎重,且从贾敏亲事可以窥见一二。林家一直在江南一代为官,贾家搬进京城后,并没有把唯一嫡女嫁在跟前,相反把她嫁去了千里之外的林家。
看重的就是林家身份,不仅是钟鸣鼎食之家,亦是书香之后。
史家和林家比,只是钟鸣鼎食之家,这样的家庭京城很多,没有更大利益没有必要把嫡女送往史家。所以贾敏这一代,史家没有希望。
不能娶,史家总能嫁女儿吧,李瑾猜想当时贾家与其让贾政和贾赦娶一个没有多大利益的史家,不如娶别家,又能多两个助力。史家嫁女儿又落空。
王家为什么可以两次结亲?
王家最早嫁的是王夫人,女婿是贾政。但荣国府爵位在大房,王家当时实力有限,这门亲也算不错了。
在说到了贾琏这一代,王家开始走上坡路,又把王熙凤嫁来。嫁的倒是大房有爵位,实权又在二房。但对王家来说吸引力还是很大,因为有个元春。而这个时期的贾府,已经不是男人说话,而是贾母。贾母不喜欢大房,对于大房婚事也就没那么在意,后面迎春婚事明知不妥,也没出面说话。
从贾母儿女婚事都没有给娘家一次机会。
史家应该是会不满,所以这些年没和贾府亲近,但还是保持一点关系。
这即从孙子这一代说起,因为贾母喜欢湘云,又和宝玉青木竹马。史家又点燃希望,可是贾母明显更喜欢后来的外孙女。
而史家同意让湘云来走动,也算一种试探。
估计湘云每次回去,消息都不好,毕竟有林黛玉和薛宝钗,哪一个都比她得宠。一个被王夫人看上,一个被贾母喜欢,湘云又成了点缀。
贾母喜欢湘云,不会跟她一个小姑娘较真,但不一定看不出史家心思。
便借湘云和史家较劲儿,比如刻意问湘云长住还是今儿就走之类的。湘云是个爽利女子,多少会回家跟叔叔婶婶提及,无疑又给史家泼冷水。
彻底绝了心思,史家到底也是贵族勋爵人家,认识的人多。于是给史家另寻出路,给湘云订亲王公贵族之后的卫家。
这是李瑾前世看过的一篇,觉得满有道理。车子颠簸中,行驶到了一处山庄。
山庄后边是一片草原,设立有箭场。
从门口大扁上的碧云山庄几字,和周围花花草草,山石布置来看。这山庄主人,应该挺有情趣。
刚下马车,山庄外就有穿戴一致的丫鬟前来恭迎。
“敢问公子是哪家郡王家的?”行了一礼。
“这丫头倒似见惯了,竟语气平淡。”
“这是我们忠顺王世子。”亲卫上前,表示压一压这丫鬟。绿衣婢女正显吃惊之际,李温已经从山庄上跑了下来,大声喊道:“李兄弟,在这儿。”
李瑾指着山庄,“这是你家置办的?有哪些人。”一面和李温往山庄上走。
“不是,是永昌公主的,这次东道也是公主邀请,让我给你送帖子来。”
李瑾惊讶一声,“咱们男人聚会,你若说是永昌驸马,我倒不稀奇。你说公主,我反而有兴趣了。”
“都是咱们姑姑辈,请小辈来有什么稀奇?”李温笑了笑。
这永昌公主,是太上皇得宠的公主之一,驸马算什么,都被公主约束着,连同房都要请示呢。永昌公主今年不过二十五六吧?性子豪爽,不拘小节。时常邀请王公,郡王子弟做客,最是喜欢赏花,吟诗作对,闲聊海外奇闻。
“这样说,一会小王还得叫一声永昌姑姑?”
李温讪笑道:‘咱郡王家的离公主远一些,你这亲王世子和公主同一脉,自然比我们谁叫姑姑,都更正统。’
李温又道:“还有东平郡王家的小子,和西宁郡王家的。卫家小子也在,虽然他算不得咱们一圈子,总归他祖母是永昌公主的姑姑辈,也就凑个数的。”
不多事进入山庄一处园内,见李温,李瑾两人前来。原本在园子投壶的几个郡王公子起身招呼。而卫若兰高兴的前来和李瑾搭话:“我说以前见你就亲切,没想到咱两还真有点亲疏关系。”
李温一一介绍:“这位是东平郡王家的小子,今年十八。这位是西宁郡王家的二子。”
“原来这就是忠顺王叔家的儿子,幸会。”东平郡王长子,李季随意拱手。
“哈哈哈,今儿可真是头一次见真人。”西宁郡王次子爽朗笑道,邀请李瑾前来投壶。
卫若兰一脸了然笑了几声,凑到他跟前笑道:“先前跟着他们,总话不投机。若不是你来,我倒尴尬至极了。”卫若兰打开折扇,一副如玉公子模样。
“少来,你卫大公子风流惯了,这点小场面就乎住你了?我听说卫将军,给你小子订亲了?”卫若兰人的确不错,文武双全,面若冠玉。单是这样看,史湘云和他挺配的,不过一想这家伙是个短命鬼。李瑾也叹可惜。
见他轻叹,卫若兰不解因问:“小王爷何时关心我的婚事了,哪比的你风流呢,嘿嘿。这亲事你问他们家去。”卫若兰,扇子一指李温。李温正投壶,听两人谈及自己,笑着走来。
“什么问我?我何尝管这些事?都是我家老祖宗拉的线。”李温笑了笑,拉着两人也参与投壶娱乐。
李瑾闷闷不乐,南安王太妃,还真是爱做媒。
第167章 王二代聚会
李瑾对李温的态度,顿时有些莫名其妙的恶劣。
李温也不在意,干笑一阵子,不禁偷偷瞄了他几眼。
“哈哈,世兄息怒,可是我哪儿恶了你?我自罚三杯。”
“咱们几个郡王公子,兄弟连心,同气连枝哪有什么隔夜仇,快罚酒。”西宁郡王家的小子红着一张脸,将几人拉去坐下喝酒。
李瑾笑了几声,“我怎么会生气,不过逗一逗他。”
“这山庄,内部的花园竟然也是别有不同。这荷花池中的鱼儿倒是稀奇。”
李瑾指着园子旁边一处荷花池,几人扫了一眼,淡淡笑道:“都是永昌姑姑从沿海国,花费好些力气买来养着的。金贵得很,一条足矣买下京中三进别院。每日光是吃的,都繁琐得很,就连那些水草也是不同,每日需下人精心打理。”
李瑾和几个郡王公子很快能聊到一处去,而边上的卫若兰显然是被李温拉来凑数的。愁眉苦脸,与众人有一句没一句搭话,坐在一边自饮。
他瞧着几人说笑背影,微微叹气。人家几个公子和李瑾,一家子都是姓李的,他就一个外姓皇亲。虽然家里也是贵族,跟他们站一处,就显得渺小起来。
而相比和这群郡王,亲王公子一起玩乐,还是和薛蟠,冯紫英,柳湘莲更显有趣,起码话题都能凑一块,家世相近。
“来喝酒,”西宁郡王次子李谦敬了一圈酒,看向李瑾:“听李温说,忠世子对蹴鞠很是精通,可惜上次的蹴鞠我没能到场,真真可惜。”又给他满上酒。几人侧耳恭听,等着他授课。李瑾淡淡笑道:“夸大其词,算不得精通,不过是有点球技。”
几人,“切”了一声,这忠世子也太“谦虚”。
“几位公子,世子。要听什么口琴?”身后一个甜甜声音传来,李瑾转身唬了一跳,这一张口是中原话,却长着蓝眼睛黄头发,分明是个洋妞。他仔细打量这个洋妞,怎么在永昌郡主这里当丫鬟?而这几位公子对她虽有垂帘美色之嫌疑,却显得相敬如宾。
除了李瑾诧异,连第一次来的卫若兰也是目瞪口呆,杯子举了半天。
洋婢很是大方的一笑,解释道:“这两位公子头一次来,婢子斗胆自我介绍。”见她穿着大胆,中原服饰搭配洋娃娃脸别有一番风味,李瑾点点头。不过姿色一般般,相对于其他人,这种洋妞见得少,自然稀奇。
李瑾点点头,“永昌公主没想到是如此结善之人。”
原来这洋婢家中原是来中原经商(倒爷),返回途中遇了海盗,被永昌公主船只救了,念她家中无人,路途遥远,收留其中。难怪一口中原话,那么纯正。
“这乐器叫什么?”卫若兰好奇,他对这些风雪雅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