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抚宋-第7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无他,我们有钱,而且朝廷也舍得往军队里投钱。陆伍一,你想过没有,现在加神臂弓都不算是军队里最好的东西了?”
  “还真是没有想到!”陆伍一叹道:“当年我们每个营、每个队,为了多挣几张神臂弓,打得头破血流呢!谁能想到现在神臂弓你想要多少就要多少呢?可大家又都想要更好的东西了!”
  “好东西,肯定会慢慢地多起来的。”张任道:“就像神臂弓,当年也是好东西,可现在已经很普通了。军器我们就不说他了,再来说说人心。这一路行来,大家觉得老百姓对我们如何?”
  “真是蛮好的!”有军官道。
  “说白了,是因为这些老百姓希望我们能努力作战好保卫他们的家园!”张任道:“我们这些天经过的地方,大部分都是当年安置过来的流民,他们从北方一路逃能过来,一无所有,而在官府的帮助之下,现在他们一个个都有家有业,像周洪这样的,更是过上了富裕的好日子。这些人啊,因为过去都失去过,都过过那种朝不保夕的绝望日子,所以他们特别希望眼前的安稳日子能一直安稳下去。”
  “可是辽人不想让他们安稳!”有人道。
  “是啊,所以这些人也明白,不将辽人打败,他们就休想过好日子。北方那些人的日子过得如何,他们也都是清楚的。当真是连他们一个脚丫丫都比不过,要是我们输了,他们不但家产要被夺走,还要过上那些人现在过的日子,谁会愿意?所以啊,大家都慷慨得很呢!我们想要什么,他们绝不会吝啬。”
  “可是朝廷不许呢!连乐捐都不许。说是朝廷收了大家的税,就该保卫大家呢!”
  “所以你们说,这样的朝廷,谁不拥护呢?”张任笑着道。“咱们当兵的,愿意为朝廷抛头颅洒热血,当老百姓的,愿意倾其所有相助朝廷,你们说说,这场战争,有什么理由咱们打不赢呢!”
  “便是那些当官的,也想努力打赢吧,这样他们也都可以升官嘛,知县变知州,知州变巡抚,巡抚变总督,真要灭了辽国,那地盘可是扩大了好几倍呢,现在咱们大宋的官儿可还够用吗?”有人大笑起来。
  “你也想弄个将军当当吧?”
  “我啊,要是不死,能当个虞侯就心满意足了,将军,那是不敢指望了!”
  大家的气氛瞬间便热烈了起来。
  说句老实话,以前他们对于战争胜利的信心虽然也很足,但你要说为什么觉得会打赢,他们是说不清个所以然的。像老兵陆伍一便想得更多,因为他经历过失败。但今天张任这么细细地给他们一分析,大家倒是恍在大悟。
  这便叫做上下一心,其利断金吧!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实力!
  光有勇气,没有实力,那也是枉然。
  你赤手空拳却又勇气百倍地冲向全身甲胄手握利刃的敌人,那不叫勇敢,那叫愚蠢,死了也不会有有怜惜。
  勇气与实力相匹配,再加上一个高效的指挥系统与后勤供应系统,再制定上一个切实可行的,与时俱进的作战进划,那么再差的结果,也可能只是不赢。
  萧诚的数年努力,进步的可不仅仅是江宁新宋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在人心之上,萧诚更是花费了太多的精力。
  家国情怀,民族大义,这些以前大家都不太意的东西,正被他一点一点地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渗透进每个人的人心。
  现在,终于能看到一点点的效果了。
  至少除了像周洪这些曾经受过苦的人支持战争之外,在南方,从来没有受过大的战争荼毒的人们,也开始觉得他们应当去收复故土了。
  进步只要开始,便不会停止。
  就像是一个在下坡之上滚动的车轮,他必然会越来越快,最开始的时候,还需要萧诚想方设法地去推动,但只要他滚了起来,便然会势若奔雷,不可阻挡。
  第一步,防守反击。
  第二步,收复故土。
  第三步,开始北伐。
  第四步,一统天下。
  每完成一步,都会让这个滚动的车轮的速度再一次的加速。


第七百零六章:突出部
  张任官任副指挥使,手下有六个战营,三千余人的规模。在过去,这也就是一个统制能带领的兵马数量,而一个副指挥使麾下,一般会有好几个统制,能指挥上万甚至更多的军兵。
  但到了江宁新宋时期,这个数量便大大缩水了。
  通过军事改革以及募兵法的正式实施,厢军的彻底取消,新宋的军队规模大大缩减。
  老宋时期,号称禁军八十万,厢军更是多达数百万人。
  现在,整个禁军的数量,加起来也不到三十万人。
  而其中的二十万人,便部署在了与辽国以及其仆从国的对抗前线。
  人数虽然少了,但战斗力,却是在急剧上升。
  在萧城看来,现在的新军,任意抽调一支出来,也许还是比不上当年大国统带的那支广锐军,但是,也足以达到河北边军的水平。
  而当年所有的河北边军加起来,也不过五万人左右。
  至于京城周边的上四军,说是全国精锐抽调,但打起仗来当真是不敢恭维,萧定十骑破百骑以前后来王柱带着一哨步卒又干翻了上四军百多名步兵便可见他们之间的差距。
  所以在萧诚看来,现在的三十万新军战斗力,已经是超过了当初整个老宋的战斗力。
  更何况,还有诸多新武器的加持。
  军队数量少了,但在军队上的花费并没有降低。
  过去老宋拿来养八十万禁军和数百万厢军的军费,现在被萧诚一股脑地用在了新军身上。
  刨开军晌、各种津贴、赏钱等之外,大量的资金被用到了军队的训练、装备上,这使得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宁精勿滥,是萧诚治军的一条原则。
  滥竽充数的军队,在关键的时刻,不但救不了命,还有可能坏大事。
  倒不如将这些不保险的都拿掉,这样至少有一样好处,心中有数。
  总体上看起来,军费的花销并没有降低,但如果从全局盘算下来,新宋其实仍然在许多隐性的花销之上,被大量地节省了下来。
  比方说军队的后勤供应体系。
  因为军队的大幅度减少,使得后勤供应体系也相当的减少,在这个人扛牛马拉的时代,为上百万人提供后勤供应和为三十万人提供那完全是两个概念。
  特别是在战争时期,这个差距会更明显。
  以前要一百万人才能做完的事情,现在三十万人便绰绰有余了。
  如此总体算下来,竟然还是大大节约了财力。
  当然,诸如司军超为首的老派官员们担心军队数量太少会出事,会抵挡不住辽人的进攻的担心,也只能在接下来的战斗之中来检验了。
  过去养着数百万的厢军,是老朝廷避免百姓成为流民,成为祸患的一种手段,说白了就是朝廷拿钱养着这些人,然后官员们又将这些厢军变成了自己赚钱的工具或者拥人,反正是朝廷养着,他们连工钱都不用出。
  但现在,这些青壮们都不再是消耗钱粮的而变成了创造财富的人了。
  更多的工坊需要更多的工人,更多的养殖场需查更多的工人,更多的土地被收回后需要更多的人耕种,更多的商队也需要更多的人充斥。
  这一进一出之间,又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被创造出来。
  即便是老派的官员,即便是萧诚的反对者们,在这些改革之中,也得到了极大的好处,现在这些人,在观念上都有了基本的一个转变。
  即,他们反对的是萧诚这个人。
  而不是反对萧诚所带来的这些改变,执行的这个政策。
  除了极少数人之外,绝大部分人都在这个改革的过程之中得到了好处。
  即便是有朝一日萧诚真下了台,他所推行的政策,也照样还是会执行下去,
  而这,也正是萧诚梦想达到的结果。
  人亡政息的事情,要不得。
  一个长期的能够得到延续的政策,一个长远的能够持之以恒可以执行的规划,对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实在是太重要了。
  所以即便是司军超,刘明义这些萧诚的政敌,即便是被萧诚赶下了台,却仍然保留着他们的政治待遇,在重大决策过程之中,他们仍然具备一定的发言权。
  那怕他们在发言的时候,更多的时候发出的是反对或者质疑的声音。
  这其实让萧诚阵营的人很不爽。
  但萧诚却安之若素。
  有反对和质疑的声音,能让我们把事情做得更完美更好。
  如果当真成了一个声音,有缺点有错漏都没有人发声,那等到这些缺点和错漏出现的时候,说不定已经酿成了重大危机。
  反对者的存在是必要的。
  而且,说不定在未来的某个时候,我们也会成为反对者呢!
  我们也需要让自己在未来有发出声音的机会啊!
  所以,现在我们在执定规则的时候,变必须要将其变成惯例,变成原则。
  因为我们有这个心胸和度量容纳反对者。
  我们也有这个能力把反对者提出来的那些问题一一解决掉。
  只有心虚的能力不足的家伙,才会抹杀一切不同的声音。
  此事,萧某不屑为之。
  这便是萧诚对自己那些忠心了麾下所讲的话。
  这些话,最后还是传到了司军超等人的耳朵里。
  据说司军超在听到了这些话之后,长叹一声,说了一句我远不如萧崇文也,然后便大醉了一场,酒醒之后,却是更加地努力地来找萧诚政策之中的问题了。
  这些东西,即便是张任,一时之间也很难领会其中蕴含的意义。
  他现在率领三千余人驻守在雍丘,是整个大宋军队之中最为突前的一个位置,可以说直刺伪赵的核心区域,与东京当近是近在咫尺。
  战事一起,雍丘必然首当其冲。
  江宁判断与辽国的大规模冲突,当是在十月之后,因为这个时候,黄河封冻,辽国的大量军队、物资会更加方便快捷地越过黄河。
  但对于雍丘来说,这个时间点,肯定是要大大提前的。
  他们这样的突出部,自然会是对手的眼中钉,肉中刺,在发起大规模的进攻之前,怎么可能不将他们先行拔出呢?
  当然,辽人主力还没有到,完成这个工作的,就是辽国的仆从国了。
  比说现在正在东京的宋王赵琐,赵王曲珍。
  赵琐回到东京之后,利用自己的身份,居然也招募到了十数万军队。其中包括的那些河南地面上的豪绅世家的私军,这些军队的战斗力,还真是不低。
  张任的军队隶属于白羽军,而现在白羽军又划归了中部行辕指挥,也就是说魏武现在算是王柱的手下。
  但又因为魏武的白羽军距离中部行辕较远,反而是离东部行辕更近,事实上魏武倒是成了两个行辕之间的一个联结枢纽所在。
  朝廷属意要将荆襄战区、江淮战区打造成一个战争联合体,为此更是派出了由兵部尚书吕文焕任总经略,统一指挥协调几大战区。
  由了魏武在之间的缓冲与联系,便能更好地协调两个战军之间的统一行动。
  张任这三千人的配置是相当豪华的,他的副手,统制官任忠,出身河北边军,曾经是辽国镇北王耶律敏的手下,在耶律敏渡河一战之中拼死抵挡,最后仅以身免,这个人无论是经验与资历其实更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