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抚宋-第7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日,我会站在他的对面,所以这些东西,他从来没有瞒过我。”
“所以我们大辽现在也有了火药武器。”
“可我所知,终究只是皮毛!”萧绰摇头道:“这十几年来,我们终是被他们甩开了。青铜火炮的出现,射程可达四里以上,开花弹爆炸之下,再快的骏马也难逃一死。我们弄出了陶瓷掷弹,他们却有了铁质手炮更胜一筹。但仅仅是这些,岂能让拓拔扬威就认为我们一定会输?”
“肯定是他看到了比这些更厉害的。”耶律珍道。
“镇南王,想必你现在更能理解我为什么害怕我那位二哥,为什么急于要与宋国决一死战了吧?”萧绰道:“小的时候,我以为二哥跟我所说的那些,都是一些个故事。但长大之后,却突然发现二哥所说的那些个故事,正在一个个的变成现实,虽然这中间经历了十几年的岁月。但如果二哥所说的那些不是故事而是真实的话,那如果再这样拖延下去,只怕宋人便能轻易地战胜我们了。”
“萧辅政到底跟您说过一些什么?”
“我以为是神话!”萧绰摇头道:“现在我跟你说了,你也绝不会信。其实我也不太信,但就算把我那二哥的故事打个一折二折的,我也心惊胆战,所以镇南王,我想要迅速地击败宋国,把我那二哥捉了回来。”
“只要萧辅政愿意,到时候到了咱们大辽,臣认为他也可以担任辅政,臣绝无二话,全力支持!”耶律珍笑道。
萧绰大笑起来:“镇南王一片拳拳之心,本宫知道了,且等我们击败了他们,将我好二哥捉回中京之后再说吧!”
第七百零三章:刻不容缓
萧绰将一份卷宗递给了耶律珍。
那是一份关于南宋那边物价的情报。
“南边的物价,相比起去年这个时候,又降低了一成!而且,这还是他们也在与我们一样大量地屯集战略物资的情况之下,这说明了什么?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今年秋收之后,他们的物价还会有所下跌。”萧绰道。
“这说明了南边连年丰收,在财政之上,他们比我们要富裕得多,他们能够拿出更多的钱来打造军备,屯集物资而不会影响到普通人的生活。”耶律珍有些郁闷地道:“我们就不行,因为要屯集足够的物资,从而使得物价飞涨,不但导致百姓怨声载道,便连许多基层的官员,生活都有些困顿了。”
“怨声载道?”萧绰冷笑起来:“现在的日子,比十几年前还要难过吗?应当要好过多了吧?当年能过,现在就不能过了!”
“太后,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耶律珍道。
当年萧绰为什么能得到那么多的拥护,在民间的声望如此之高,就是因为在耶律俊捺钵期间,执掌国政的萧绰让当年的大辽百业兴旺,官也好,民也罢,收入都是节节攀升,那幸福指数,当然是噌噌的往上涨。
也正是因为这些,在帝后两党在耶律俊死后爆发争斗的时候,绝大部分人都站在了萧绰的一边,成为了她的拥护者。
但现在,萧绰要全力进攻南宋,大家的生活水平突然向下跌了一个档次,虽然比起十几年前仍然好过一些,但仍然有很多人不满意了。
“熬过了这一阵子,自然就好了!”萧绰道。“校事府那边说,南宋有了新的粮食作物,而且产量相当惊人。”
“是的!”耶律珍道:“析津府周边,农业也一向是极其发达的,所以臣也一向很关注南边的农事。从去年开始,南宋那边出了好几种新式的农作物,听说是从海外引进的。一曰土豆,今年四月分已经收获了一次,其亩产达到了惊人的一千余斤,一曰红苕,这个月也已经开始了收获,亩产量也超过了一千斤。这两种作物都能作为主食食用,这也是导至南边物价下跌的原因之一。不过听说南边的萧辅政及他们的皇帝赵安对这个产量都不甚满意,据传,这两种作物的亩产量可以翻一番还要多。太后,今年南边种植这两种作物,可都不是用的熟田,而是生田甚至是因为贫瘠而没有什么人开垦的荒地。臣觉得,这才是最可怕的!”
“他们能种,我们自然也能种!”萧绰淡淡地道:“派人过去,不惜代价,弄种子回来。”
“那边根本就没有刻意对我们封锁这些!”耶律珍笑道:“种子我已经弄回了不少,这一次还带了一些回来给太后您尝尝。我吃过,还真是不错!南方这么大气倒是让我很吃惊,这样的国之重器,居然不加以封锁就这样由着我们拿过来。”
“我那二哥,大气倒是真的。不过嘛,这些东西,他想封锁就能封锁得住吗?”萧绰道:“只要百姓一铺开种植,我们总是能拿到手的,倒不如大大方方的。只是我们这边的百姓,愿不愿意大量种植这东西呢?”
“其不与主粮争地,推广应当没有问题,既然太后也这么说了,那接下来我让人去南方大量收购!”
“行吧。能让我二哥那么上心的东西,绝对是好东西!”萧绰叮嘱道:“不仅仅是拿到种子,不要在南方看一看,打听一下这些东西的进一步的利用。”
“是,臣下去之后就去办!”耶律珍点头道:“太后,这些事情,都是长远的政务,不着急,可以慢慢办。但西军那边?”
“你是想说,让镇北王出兵打击西军?”萧绰道。
“是!”耶律珍道:“镇北王耶律敏,现在麾下拥兵超过十万骑,如果他能发起对西军的打击,不论胜败,都能解除西军对我们腰肋要害的威胁。”耶律珍道。
镇南王耶律敏,那是太后的心腹嫡系,除了太后,也没人能吩咐得动他。
“耶律敏离开中京的时候,只带了五千属珊军,三千女真人。这几年来,他的麾下慢慢地汇集了乌古敌烈统八部骑兵,汇集了阻卜人的力量,到了西域,又融合了回鹘人、吐蕃人以及西域三十六国的那些部族军队。”萧绰道:“单论起作战力量来,他麾下的确超过了十万骑。但是,他的这些力量,能够被用来对付西军吗?”
“如果太后要求……”
萧绰摆了摆手:“这些人,都是因为利益而聚集在一起的,其中乌古敌烈统八部和阻卜人甚至对我们敌意甚浓。耶律敏把这些人聚集在一起,一路向西,先下了黑汗国,现在又正在攻打花刺子模,你说说,耶律敏是凭什么让这些人为他作战的呢?”
耶律珍默然不语。
“是利益,是财富!”萧绰道:“唯有这些,才是那些人愿意聚集在耶律敏麾下的原因。如果没有了这些,他们还会唯耶律敏之命是从吗?眼下,攻打花刺子模已经到了关键的时候,眼见着大把的财富就要到手了,耶律敏能放弃花刺子模而回军吗?要是这样的话,只怕军队就会散架吧!放着到手的财富不拿,转回头与西军硬碰硬,你觉得乌古敌烈统八部干吗?阻卜人干吗?只怕便连那些女真人,也不会同意吧!”
“耶律敏作为大辽的镇北王,此时此刻,总得为大辽分忧才是!”
“我会给他下一份旨意的!”萧绰道:“至少要让他把铁鹞子和步跋子牵制住,至于其它,估计他也无能为力。镇南王,耶律敏能把心有异志的乌古敌烈统八部以及摇摆不定的阻卜人给带走,让他们不会威胁到我们大辽后院,已经出力甚伟了。”
“太后所言极是!”耶律珍点了点头,如果耶律敏能让铁鹞子和步跋子不东进,那也勉强能满意了,西军其它的部族兵马,比起这两支军队来说,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这一次南征的主帅,最终还是落在了耶律珍的手上。
这是一个各方面都能满意的结果。
接下来至少两年内,辽国的头等大事,便是南征,按着承天皇太后与耶律珍等人的算计,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两年时间,应该能解决一切。
如果两年还不能解决,那麻烦估计就要大条了。
因为大辽拖不起的。
数十万大军南下,人吃马嚼,不说别的因素,光是军费就足以让朝廷崩溃。而为了供应几十万军队的后勤,又要动员至少一倍于战斗人员的民夫。
两年之内,这些人基本就脱离了生产。
成了只消耗不产出。
相比较之下,本土作战,又立足于防守的南宋,可就游刃有余多了,更何况,现在看起来,南方在经济之上再一次又骑到了大辽的头上。
对于宋人赚钱的本事,辽国人只能再一次地甘拜下风。
哪怕太后这十几年来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进大辽最基本的生产物资的自给,虽然也有一定的效果,但与宋人那边比起来,始终是无法相提并论。
以前宋人再有钱,辽国也不怕。
宋人从来都没有把经济上的优势,转化为军事上的强势,反而有一种越有钱,越不经打的感觉。
但现在的江宁新宋,情况已经大不一样了。
更多的钱,正在转化成更强悍的战斗力,更凌厉的武器,更多的战略物资的储备。
每每看到校事府传递地过来的相关的情报,耶律珍便有一种坐卧不安的感觉。
从而也更加地支持承天皇太后要在近两年之内与南宋决一雌雄的决定。
江宁新宋虽然现在偏居南方,但仍然有庞大的人口基数,有强劲的财力,再加上萧崇文这样一个主战而且能力超群能强力掌控住朝廷的人物,新宋的威胁正在一天比一天扩大。
每过一天,都会让新宋的战斗力再上升一分。
耶律隆绪陪着耶律珍坐在匠师坊的大街之上。
匠师坊是新建中京的时候,便刻意划出来的一个单独的区域,与其它坊区是完全隔绝开来的。当时在兴建这片坊区的时候,因为造价太大而且大辽根本就没有这么多的匠师从而还引起了不少的争议。
因为大辽彼时真正有技术的匠师,大都掌握在贵族、世家或者部族手中,流落在外的少之又少。
但随着攻破东京,承天皇太后将大宋在东京的整个匠师营给一锅端了,尽数都带回到了中京,入驻了匠师坊。不仅如此,当时东京及其周边但凡有一星半点技术的宋人,无不被辽军给掳走,这些人连带家眷,超过近二十万人。
现在这些人,便生活在匠师坊中。
在这里头生活的匠人连同家眷,等闲是出不了这片坊区的。
这片坊区被分成了不同的区域,从事着不同的制造工作。
而武器甲胄的制作,又可算是匠师坊中的重中之重,处于最核心的区域。
这里,关乎着接下来数年时间往前线的武器甲胄的供应,耶律珍自然是最为关心的。
即便只是走在街道之上,耶律珍也能感到这里的温度,比外头要高出来不少,只是片刻之间,自己便已经汗出如浆。
而看那些棚屋里头的匠人,大都只穿一条短裤。
让耶律珍啧啧称奇的是,本来应当最怕热的胖子耶律隆绪,看起来居然比自己要好上不少。
“心情还是不好?”看着耶律隆绪拉长的脸,耶律珍笑道:“这件事情,你可真怪不得太后了,你们选的人自己不谨,做出这等事来,还被抓了现行,堂堂大辽皇帝,安能受此等耻辱!”
“如果说这件事情背后没有太后的手脚,打死我都不信!”耶律隆绪闷闷地道:“太后终还是不想还政!”
“没有这个根儿,何来这个芽儿?”耶律珍道:“终究是萧瑟自己立身不谨,才能为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