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抚宋-第6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他还能帮着大家写写信,写写福字甚至帮着还没有名字的娃娃们取名字。
  他取的名字,总是让人眼前一亮。
  不但好听,而且每一个名字都还挺讲究。
  往事总是让人心情沉痛,不过两人也都是历经坎坷阅尽苍桑之人,见惯了生死,也就不再执著于生死了。
  人总是要死的,只不过早和晚而已。
  从出生开始,大家便一路狂奔在死去的路上。
  老什长他们,只不过是跑得快了一些罢了。
  终有一日,他张任必然也是要去与他们汇合的。
  到那时,大家再一起好生叙叙衷肠。
  “你现在……”给周洪倒了一杯茶,张任问道。
  “入冬过后,田里也没有什么事了,我便组织了几个村子的壮劳力一起出来做事。”周洪笑道:“承蒙上面信任,却是把这给各地驻军送补给的任务给了我,这不就过来了吗?”
  朝廷开始收免役钱之后,便不再强征百姓服徭役了,而是改为官府出钱雇佣人来完成这些事情。
  很快,便有人发现了其中巨大的商机。
  有眼力见儿的一些人,便趁机组织起了一些队伍,专门找官府承包这些业务,以藉此来赚取钱财。
  周洪便是属于这些人之一。
  不过有一个问题是,他倒是有眼力了,但是呢,背景就不怎么地。要不是他曾经在难民营中与首辅有过一面之缘,家里的鱼酱还得到了首辅的称赞,只怕即便是一些零散的小工程,也轮不到他来做。
  可即便如此,他所管辖的几个村子,也因为他能揽到一些活计,而明显地比周边的村子要富裕许多。
  像往军队送物资这些活计,反倒是那些专门干承包活计的人不愿意干的。
  因为油水不多,责任倒不小。
  而且军队里的人,脾气都不小,而且现在也没有人敢克扣他们的东西,特别是这些驻守在一线的部队,就更没有人敢对他们的东西搞事情了。
  所以,这差使就轮到了周洪。
  不过周洪倒也趁此机会,把自己统带的几个村子今年一年下来积存的一些收获,作为了这部分补给物资送来军队,算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不但价格卖得好,而且送过来还有力钱,算是赚了二道钱。
  “这么说来,你如今倒也是升了官儿了!”张任笑道。
  “那里是什么官儿?”周洪连连摆手道:“如今县下设乡,乡下设村,周某现在不过是一个乡长而已。”
  “再往上可就要去县里任职,哪怕是从九品,那也算是入品了!”张任有些感慨于萧诚的这些政策,仅仅是这一条,便给无数在底层奋斗的这些人打开了一道门缝,虽然还是很窄,属于典型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总也是一条出路。
  就如同那进士试一般,何尝不是过独木桥呢?
  就像自己一路升到现在,又何尝不是在过独木桥呢!
  其凶险程度还犹有过之呢!
  “不瞒张秀才你说,我还真要争一争。”周洪却是很认真地道:“明年开春,我已经决定让下头的几个村子,全部都种棉花了,后年便是三年一评的时候,到时候还是得看实绩。种棉花,如今比种粮食,从收入上来说,要更强一些。”
  种棉花的收入,自然是要比粮食要更高。
  “下头的人,愿意吗?”
  “所以我今年带着村子里的年轻人出来赚钱,我准备把明年的粮食先给愿意种棉花的人发下去。”周洪道:“不过一年过后,种棉花的收益,得全归村子里!”
  “高明!”张任很是佩服眼前这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家伙,这份眼力和胆魄,只怕许多读过书的人,也是远远不及的。“不过老周,你还得读书识字,想更进一步,不识字是绝对不行的。”
  “我已经在学了!”周洪笑咪咪地道。


第六百六十二章:搞钱相公(上)
  萧诚秉政以来,最让人垢病的,便是利字当头。
  用某些人的话来说,就是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
  就像一年一度的官员考功,占比最大的,已经变成了当地的经济状况如何。
  不但看总量,还要看增速。
  一地官员,如果将当地的经济搞得风生水起,基本上一个考评为上就跑不了。
  而其他的指标,在经济指标的面前,基本上就可以忽略不计,不值一提了。
  很多过去能让地方官获得表彰,让地方上大长脸面的行为,在现在,已经完全不合适宜了。
  就如同某地上报朝廷,说是某某妇人为夫君死节,竟然一绳子吊死在灵堂里,要求朝廷表彰。奏章到了萧诚那里,萧诚却是勃然大怒。
  不但批注了岂有此理四个大字,甚至在笠日的大朝会之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将上奏这件事情的官员,骂得狗血淋头。
  这一下这个官员偷鸡不着蚀把米,别说表彰了,今年的考功,要是没有别的什么能够弥补,一个下等,必然是稳稳地落在头上。
  萧诚对于这样的事情,是真的深恶痛绝。
  过去的事情,他管不着,但在他手里,这样的歪风邪气,一定要杀下来。
  也许这样的节妇是真的有,
  可即便有,萧诚也不赞同。
  朝廷如果对于这样的事情大加褒奖,立牌坊,给资源,那只怕这样的事情,以后还是会寸出不穷的。
  官员们想要拿到教化有方的赞誉,为自己升官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些家族借此来凸显自家的声名,抬高家族的身价,但那些去殉节的人,当真都是愿意的吗?
  没有人知道。
  因为死人是不会开口说话的。
  便只能由着活人来说三道四了。
  “韩端,你们礼部要专门就这件事情写一份文章在江宁月报之上发出来,头版头条,要狠狠地批判这种行为!”敲着桌子,萧诚对时任礼部尚书的韩端道。
  韩端愁眉苦脸:“首辅,这让我们怎么写啊?过去对这样的行为都是大力褒奖、提倡的啊!这,这这现在要反其道而行之,下官实在不知从那里下嘴啊!首辅能不能给提示一下。”
  面对着萧诚的涛天气焰,韩端不敢反驳,不过他心里清楚,自己一旦回到礼部衙门,只怕下头的那些人能把自己喷死。
  “这还不简单吗?”萧诚怒道:“当下正值国难当头,每一个活着的大宋人都能为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即便是一介妇人也是如是,去纺织工坊里看看,去田间地头里看看,妇人们都在辛苦劳作,轻弃己身,是对国家不忠。”
  别说是韩端听得目瞪口呆,便是一边的岑重、吕文焕等人也是张嘴结舌。
  说实话,他们心里对这样的事情,也还是颇为赞赏的。
  但萧诚一张嘴,直接就把这事儿给拔高到了为国尽忠的程度之上,这顶大帽子扣下来,可就不得了啦。
  但也由此可见,萧诚对这种事情的不满程度。
  “上有老者未曾百年,是为不孝,下有孩童尚未成年,是为不仁,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之辈,居然还想从朝廷这里拿到谥号,别把脑袋想歪了!”
  瞅着暴怒的萧诚,本来还想劝解几句的岑重,直接闭上了嘴。
  他们知道,这篇文章一旦出炉,必然是天下哗然,士林之间,肯定又要为这件事情争个天翻地覆。
  不过也就是士林之间了,普通的老百姓对这个是没有啥感觉的。
  因为这样的事儿,就不会出现在底层百姓的身上的。
  债多不愁,虱多不痒,现在他们这帮人,还怕士林喷吗?
  早就被喷开花了。
  过去的进士试多金贵啊!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三年一试,一次最多两三百个进士,考出来的进士,哪一个不是学富五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章做得花团锦簇?
  但今年的秋试,萧诚一声令下,进士试分成了六科,对应了国字监下辖的六所大学,一下子把过去视为杂学的东西,拉高到了文试的高度,而录取的人数,则猛增至近千人。最让这些人不满的是,文试只取了不到八十人,倒是那些律学、算学之类的学子录取人数大增,居然占到了九成左右。
  对于士林的怒骂,萧诚一点儿也不在乎。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一句话便让对此忧心忡忡的政事堂的其他几位相公包括六部尚书们哑口无言。
  “骂就骂吧!剥夺了他们的利益,还不允许人家骂几句出出气!”
  而对于另一帮拍马屁的家伙说要整治这些口出不逊的家伙给首辅出气的言论,萧诚也又显得大度之极,哪怕已经有人在江宁城中张贴揭贴非议朝政。
  “嘴上骂得凶,但身体之上必然很诚实,你们看着,三年之后的秋试,这些骂得最凶的家伙,必然又会来考的,说不准他们考的,就是现在他们瞧不起的这些杂学。”
  对于萧诚的论断,其它人都是啼笑皆非,但却也知道,这还真是实话。
  就像现在虽然还担任着户部尚书但实权已经大不如以前的徐向奇徐尚书,就已经吩咐家里的子侄开始深度学习算学这些原本在他们眼中的杂学了。
  一时之间,精通这些杂学的先生,身价暴涨。
  没有足够的财力和声望,在江宁城中,已经根本请不到在这方面有一定造诣的先生了。
  三年之后,占据进士试主流的,必然还是过去的那些上流阶层,对于这一点,萧诚心知肚明,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能让这些人把他们的聪明才智用在这上头总是一件好事。
  四书五经诗词歌赋这类东西,有就行了,你让全民都去搞这玩意儿,那大宋还活不活啦?
  辽国人打来的时候,难不成你派一帮读书人去吟唱诗赋退敌吗?
  而且,萧诚还希望通过这样的变革,在那些有钱人阶层之中会涌现出一批专注于数理化的人才来。
  说起来搞这些东西,都是要花钱的,钱少了还不行呐!
  普通的老百姓,会把学习这些东西当成敲门砖,但有钱的人一旦学进去了,则会把他当成一个爱好终生来钻研。
  哪怕这样的人很少,但只要出现那么几个,兴许就会让大宋赚得盆满钵满呢!
  “首辅,你现在可是被称为钱相公呢!”徐向奇笑咪咪地道。
  虽然与萧主成不睦,在政见之上双方差不多算是南辕北辙,但现在徐向奇也知道,萧诚还是一个可以谈判的人,在这一轮的斗争之中,他们失败得很彻底,但作为胜利者的萧诚,还是给他们预留了余地,不但没有赶尽杀绝,还为他们找到了新的赢利点。
  虽然出乎意料之外,但也为以后的政争奠定了基础,也算是延缓了大宋政争的传统。
  所以,他们这一派除了准备积蓄力量来发动下一次斗争之外,现在倒是与萧诚至少在明面之上相处甚欢了。
  “没钱怎么成啊!”萧诚摊摊手,道:“从今年开始,三年之内扩军十万人,每一个士卒连装备带花费、饷银,至少需要一百贯吧,这十万人,就是一千万贯,整个军队的花费,在三千万贯左右。这朝廷文武百官的薪俸可不低吧,你能欠他们的钱吗?欠了,还有人给你干活吗?别的还不说,单这两项,朝廷一年的收入,就被占了七成往上走了,你们瞧瞧我那案头之上,有几本奏折,不是来找我要钱的?徐尚书,你心里最清楚吧?”
  徐向奇哈哈一笑,“这倒是,徐某人愿意不要薪饷,将这钱捐给朝廷。”
  “你可拉倒吧!”萧诚哧之以鼻,这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