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抚宋-第6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萧诚冷笑:“谁要是有意见,我可以送他去辽国的五国城,看看在那里放羊牧马的所谓清贵人家,书香门香,士绅豪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我不想再给他们讲一遍。”
  “话是这么说!”岑重摇了摇头:“好吧,虽然会打他们的脸,但我觉得他们还是能接受的。”
  第二个,青苗法。
  看到里头的具体内容,岑重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了。
  每年青黄不接的时候,官府可以给百姓贷款、贷粮,年息一分,夏秋两税之时归还。
  这个利息,低得有些离谱了。
  岑重可是知道,如今市面之上的放贷的利息,多半都是五分,甚都都有六分往上的。
  这些打士大夫的脸不同,萧诚此举,可是真正的在断很多人的财路了。
  脸不要,还可以忍,你断人财路,岂不等于谋财害命?
  放得起贷的,能是平常人家吗?
  “印子钱,一还三,一辈子,还不完!”萧诚道:“这些人,就是用这样的手段,慢慢地侵夺百姓的田产,房产,让百姓一步一步地变成他们的奴隶。千里,他们在挖国家的根基。具岁统计丁口只有六千万,可是你知道,光是江宁一府,便有多少丁没有被统计起来吗?因为这些人都变成了隐户、奴仆。”
  “官府来放贷,隐患也很多啊!”
  “我知道,一个不好,这个政策就会变成一些人敛财的工具。”萧诚道:“所以,我也没有准备让官府来做这件事情。”
  “那谁来做?”岑重脱口反问,但马上又反应了过来:“你是说联合钱庄?”
  “对,联合钱庄!”萧诚笑道:“联合钱庄有朝廷的股份,但大部分还是那些大商人们的,而这些大商人的背后,又有几个没有权贵帮衬?所以我这一次顶多就算是削了他们的一些利益而已嘛。如果青苗法得已成功,放贷的规模一定会扩大,薄利而多销,利润照样有。我们要做的,只是制定规矩,让一切都在规矩内运行就好。”
  “反正会有人反对的,比方说那些寺庙?”岑重道:“他们的香积厨可是放贷的大户啊!而且他们的信誉还是不错的呢!至少比有些豪绅要好得多!”
  “提起这些和尚我就来气!”萧诚怒道:“跳出红尘外,不在五行中,我呸,他们敛起财来让人愤怒,一个个长得肥头大耳的,你让他乐捐一点钱财来为军队多添一点武器,他们腆着个脸说不愿杀生,且等着吧,总有一天,我会把那些佛身上的金粉都刮下来。佛不是四大皆空吗?那泥身和金身,想来佛必然是不在意的。”
  岑重哈哈大笑:“早就听说你对和尚不感冒,看来还真是不错。不过南方百姓多信佛,你便是装装样子也行,千万莫要在外头说这些话。”
  “那是自然!”萧诚道:“知秋院如今已经掌握了一些寺院的腌臜勾当,放高利贷这种事,还提不上嘴,有更阴损缺德的呢,我正在等一个时机,哈,南朝四百八十寺,到时候,你看我大大地敲他们一笔,每个寺不给我拿个几万十万贯出来,我还不放过他们了!”
  “啧啧,我看你是准备自绝于士林,再自绝于佛道了!”岑重道。
  “只要政改完成,军改完成,我有什么可怕的!”萧诚压低了声音道。“说句不客气的话,一切的一切,到了最后,还是要看谁的刀子更锋利!”
  岑重无话可说。
  萧诚这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家伙,朝政之上最善于与人妥协的家伙,实则上最喜欢的勾当还是霸道,只要让他逮着了机会,这家伙的屠刀绝对挥得比任何人都利索。
  这一点,在西南那片土地之上,已经得到过验证了。
  只可惜在江南这片土地之上,差不多所有人,还没有认识到这家伙的真面目。
  不过等他们认识到的时候,估计也是被萧诚确掉脑壳的时候。


第六百三十九章:书生亦需金戈铁马
  吕文焕瞪大眼睛瞅着手里募兵法的初稿,心里的震憾无以伦比。
  萧诚把他找来,与他商议对于兵制的改革,本来他还有不少的想法,准备与首辅好生地讨论讨论,但现在,他啥话也说不出来了。
  虽然首辅从来没有直接带过兵,但他在军事上的造诣,绝对是没得说的。
  也许针对某一场战役的战术和临场变化,首辅会眼高手低,但对于大战略的规划和运筹维幄之上,吕文焕对萧诚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的。
  不管是当初征服大理,还是刚刚结束的在徐州、南阳等地的战役,无不彰显了萧诚对于战争整体走向的把控。
  怎么打,是将军们的事情!
  打哪里,是朝廷庙堂的事情。
  说句实话,吕文焕是特别喜欢这样的结构与权责分配的。
  大宋以往在军事上的羸弱,问题基本上就出现在这个上面。
  朝堂上一帮人,读过几本兵书,一个个的便以孙武再世自居,说起战阵战法,头头是道,口若悬河,殊不知尽信书不如无书,这些在他们心中规划得毫无破绽的所谓战法,到了战场之上当真是漏洞百出。
  当然,这样的事情,也不仅仅是那些书生文官们干得出来的,大宋的某位官家,还曾远隔千里,给前线将士们送去阵图,要将军们依此而战。
  你说这让领兵的将军们怎么搞?
  死搬硬套,是个死。
  不理会官家的阵图,也是一个死。
  左右都是死,那还不如依着官家的命令去搞一搞,万一老天爷保佑赢了呢?
  就算是输了,官家也不好意思抄自己的家,灭自己的族吧!
  十几年前,河北边军强悍,那是因为出了一个荆王赵哲。
  赵哲本身深谙军事,长年浸淫军营,深悉兵凶战危,给了前线将军们极大的自主权,这才有了广锐军、广信军、信安军、安肃军等一支支让辽人闻之胆寒的劲旅。
  可后来赵哲一起,崔昂上台,自信心爆棚地一顿瞎指挥,立即便将广信军等数万河北精锐丧失殆尽,最后为了推脱责任,还诬陷秦宽郑裕等人谋反,不等朝廷圣旨下,一刀便砍了这些统制将军们的脑壳。
  可以说,大宋在数年之前,大好局势一朝尽丧,便起于此。
  时至今日,当年的始作俑者都没有落到什么好下场。
  两位太上官家如今在辽地五国城放羊,崔昂更是死得极惨,被耶律敏生剐。
  可曾经与辽国南北对峙而不落下风的大宋,如今却只剩下了半壁江山。
  北伐收复故土,自然是吕文焕这样的人的夙愿。
  赵安登基,萧诚秉政,让他看到了北伐的希望。
  武人出身的吕文焕,在新朝廷之中一跃而成为主管天下兵马的兵部尚书,是他完全没有想到的事情。
  上一次能做到这一地步的武将,还是狄大将军。
  便是萧诚的祖父,当年也只不过是做了枢密院的副手呢!
  现在江宁朝廷,虽然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在吕文焕看来,总体上还是向好的。
  萧诚虽然强势、霸道,但人家是真有本事,而且也能较好地调和各大派系之间的矛盾。
  像这一次处理首辅一系人马首涉及的那些贪腐,吕文焕便认为首辅当真是相忍为国了。
  抓、流、杀了一大批人,但并没有与江南派系完全撕破脸,还是维持了表面上的团结,而这,在吕文焕看来,是必须的。
  大宋,再也经不起一场大规模地内斗了。
  不要真以为司军超这些人当真没有反抗之力。
  只不过因为现在是在人家家里,他们也不想打碎了自家的瓶瓶罐罐,两败俱伤,对谁都没有好处。
  所以,在首辅没有触及到他们的核心利益之前,他们还愿意退让。
  可这个退让,终究还是有底线的。
  大家族的力量,吕文焕清楚,因为他吕氏在襄阳等地的力量便相当可观。
  这种深植于本地的利益关系,看不见,摸不着,但他却着实能让强势如萧诚也忌惮不已。
  重要的是将事情办成,重要的是结果。
  至于过程和中间的坎坷,可以忽略不计。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便是首辅萧诚,难道就没有做一点点违法乱纪的事情吗?吕文焕可不信。
  天香阁对于大宋香料市场的把控,如果说是完全凭着商业上的手段怎么可能呢?
  当然,现在的首辅高风亮节,把香料生意,一股脑儿地交给了朝廷,使之成为了朝廷禁榷的生间,为朝廷赚取了大量的利润。
  但那也是因为首辅的家族又找到了新的生意吧。
  大规模地鸡鸭养殖场,肉类的销售,肉脯的制作,羽绒衣,在云南那边大量的棉花种植田,然后棉衣等制品,而这些东西,绝大部分都是被朝廷直接采购进入到了军队的。
  首辅的厉害就在此处。
  他赚了钱,还让那些买他东西的人感激涕零,认为他是一个体贴人、爱护人的好官。
  这一点,吕文焕自问做不到。
  看起来首辅让出了一本万利的香料生意,为自己赢得了极大的名声,实则上他的其他生意,赚得可一点儿也不比香料生意少。
  一箭数雕啊!
  吕文焕料想到首辅会在年末前乘胜追击,进行一系列的朝政改革,因为早前首辅便已经吹过风了。
  但因为次辅等人的反对而一直搁浅。
  可随着前线的大胜和江南派系贪腐、走私一系列事情的暴光,这些改革终于被推动了起来。
  青苗法,免役法,在朝廷之上吵翻了天,大家针锋相对,争得面红耳赤,但最终,在投票环节,反对派败下阵来。
  萧诚推动的廷议票决环节,当初在司军超等人看来是一个绝好地压制萧诚的机会,但现在反而成了束缚他们的最大桎锢。
  只要达到简单多数,便可以通过,一旦票决通过,便是朝廷廷决议,你可以保留意见,但必须无条件支持,否则,便会追究责任。
  而当支持萧诚的人占到多数的时候,司军超等人痛苦的发现,自己当初是何等的愚蠢。
  青苗法,免疫法通过了。
  这两个法令,被戏称为对士绅阶层是既打脸,又夺利。
  而对于反对者来说,他们更担心的是朝廷会不会在接下来又推动士绅一体纳粮,一旦这个推行这个政策,那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清田、察丁,而这,才是士绅阶层最要命的东西。
  但萧诚没有推动这个,募兵法倒是先出炉了。
  大宋一直实施养兵法,其中最典型的便是厢军这个玩意儿。
  每次遇到大的灾荒,朝廷都会将难民接纳进来,编成厢军,发给口粮,然后用他们来维持地方治安或者做一些仆役之类的事情,其实说白了,就是朝廷拿钱养着他们,只要他们不闹事就好。
  这当然对于地方治安是一件极好的事情。
  但对于朝廷财政却是一个极大的负担。
  围绕着厢军而滋生的各种各样的违法乱纪和贪腐寸出不穷。
  萧诚一刀将这个制度砍得干干净净。
  厢军不会再有了。
  新的募兵法,将所有十六岁以上,四十岁以下的人,尽数纳入到了服兵役的范围之内。
  独丁不抽。
  三丁抽一。
  五丁抽二。
  被抽中的丁口,每个月将会在几个规定的日期之内到集中的地方进行统一的军事训练,然后根据实际的情况,再抽调基中的人员往前线服役。
  光看这字面之上,似乎并没有多大的端倪。
  但只要细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