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抚宋-第6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得多。
  至于来弄点小黑帐这样的事情嘛,做是当然可以做的,但绝对不能太过于贪婪。
  军中的军法官说起来是管军纪的,但谁不知道他们要么是知秋院出来的,要么便是皇城司的下属呢?
  所以,瞒是不需要瞒的。
  只要不过分,上头便也不会追究。
  或许上头更在乎的,是你瞒而不是你贪。
  再说了,这也不能算是贪污吧。
  “给黄淳留五千贯吧!”看着脸色惨然的黄淳,魏武突然挥了挥手,对温勤道。
  “啊?”温勤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但接着,却又有些明白了。
  这个人,刚刚死了长子,而他自己,看那伤势,只怕也是活不长久了。接下来,他要去江宁,向官家请罪,不过他这伤,能不能活着到江宁都是问题。
  而他自己,大概是绝不想活着到江宁的。
  这五千贯,便是给他家人的安家费了。
  好歹,也是他作为主力,击垮了萧博,而这仓库之中的巨额财产,也是人家辛辛苦苦一点点聚敛起来的。
  他搜刮了地皮,坑苦了百姓,接下来,宋军只要从这些钱财之中拿出来部分来安置百姓,帮着本地的百姓重建家园,赈济救灾,开春之后再弄一些种子农具牲畜帮着春耕,轻轻松松就能博得老百姓的好感,并得出一个结论:大宋好,赵国坏。
  人心,就是这么收揽过来的。
  这些东西,像后勤官温勤这样的,可是在培训的时候,便得到过上司的耳提面命。
  而且以后他温勤,说不定很快就会从军队转任地方官。
  如今的新宋与过去可完全不一样了。
  过去大宋的文官,极度鄙视武夫,文官拿捏武官的事情,浩如苍海,随手一抓就是一大把。
  可如今,文人要是不在军中去过一圈,却是很难得到升迁的。
  这一点,在朝廷高层还不明显,但在中下层,已经是愈来愈清楚的。
  就像现在的六科给事中罗信,本来就是一个读书人,一直在首辅跟前出谋画策,可要担任这个官职之前,却仍然是出使西北,进而说降颖州,随之参与策划了这一次大战役,这才得到这个职位。而这些功劳,无一例外,都是武勋。
  而这个位子,可是大家争斗的重点。
  不少朝廷大佬们都想把持这个要害之地,但他们推出来的那些有名望的读书人,在罗信的面前,不值一提。
  因为现在,不是过往了。
  没有军功,你啥也不是。
  那怕就算是为军队筹措粮饷也可以啊!
  想靠一篇好文章,或者在士林之中的名望就获得官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温勤,也是一个读书人。
  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他才参加了军队,成为了一名后勤官。
  而军中的后勤官,是最容易就地转化为亲民官的。
  或者用不了多久,自己就会接到新的任命,成为这商丘、抑或是宋城的知州或是刺史。
  这一转身,便是五品红袍了。
  “遵命,黄淳,你还不谢谢魏将军吗?”温勤笑看黄淳。
  黄淳五味杂陈。
  别人把他的钱当成恩典赏给他,他还得高高兴兴地感谢人家,这滋味,委实不好受。
  可是如果能就此让家人安稳下来,却也算是值得了。
  “黄淳,你也不要觉得亏了!”魏武淡淡地道:“你如果活得时间足够长的话,你会看到那些上了奸贼榜的人的下场,像曲珍这样的,即便最后想投降也不会得到应允的。而且他也支撑不了多久了。南阳一丢,我大宋中部行辕便已经完全握有了战略优势,现今商丘宋城距离工封近在咫尺,陕西路上,西军腾出手来,也不会让他好过,曲珍距离授首之日,已是不远了。而受他所累,曲氏一族,只怕无人能够活命。首辅仁慈,纵然不愿诛连,但他这一族,却必然是活不了的。与之相比,你,就是幸运者了。”
  黄淳无言以对,抱拳为礼,唯唯退下。
  这一场绵延千里战场的大战,至此,终于完全落下了帷幕。
  徐州战线,耶律大树战死,三千辽军全军覆灭,高迎祥更是趁着齐军撤军之机,与微山湖之中的水匪钟无凭勾结,又夺了沛县,将触角探到了齐军境内深处。
  下邑一战,赵国国相萧博指挥的数万赵军,几乎全军覆灭,能逃回开封的仅仅三成。黄淳反水,商丘、宋城丢失。
  而更严重的是,赵军丢掉了南阳。失去了南阳这道屏障之后,宋军中部行辕的大军,便可以驻军南阳,同是以南阳盆地为后勤基础,不断地前出作战。
  可以说,赵国已经是岌岌可危了,单凭他自己的力量,已经绝对抵挡得住宋人的攻击。
  萧诚的整个战略计划,在大幕落下的时候,终于让人看到了全貌。
  一环套着一环,从最开始的一些不起眼的小目标,到最终整个战略大目标的达成,让人眼花缭乱,目不遐接。
  但等人明白过来之后,却又一切都显得太晚,回天乏术了。
  就像现在坐在大名府中的大辽镇南王耶律珍一样,楞楞地看着地图,好半晌都没有回过神来。
  “果然还是萧二郎啊!”不知过去多长时间,耶律珍长叹了一口气,站了起来。
  这一局棋,自己大败亏输。
  而且输得让自己口服心服。
  齐国局势,还可支撑,但赵国,却必须要直接插手了,否则,接下来宋军一出手,只怕他就要兵败如山倒了。
  这个傀儡,还是要撑住。
  必须让他缓过这口气来,
  否则怎么让他们再去消磨南方新守朝廷的力量呢!
  还有那个刘豫,这一次跑得倒是很快,不过光跑怎么行呢?封你为王,难不成是让你享福的吗?耶律大树是个不成气的,接下来,得派一个得力的人去齐国。
  还有,齐国境内,土匪未免也太多了一些。这一次如果不是微山湖的那个钟无凭反水,刘豫就不会败得这么快。
  剿匪,也是齐国境内的当务之急。
  “来人!”他拍了拍手召进来一名官员。
  这些事情,必须马上安排了。


第六百二十八章:到了收获果子的时候了
  胜利的消息,比萧诚更早一步抵达了江宁府石头城。
  前方各部,快马加鞭,一刻也没有耽搁的将喜报送了回来,而萧诚,还在各地一路巡视,特别是原江南路地区,他更是大马金刀地去转了一圈。
  原江南路,那是次辅司军超等一干人的自留地,也是萧诚接下来要重点整治的地区。
  金瓯必须无缺。
  不说推心置腹,但是起码在大事之上要保持一致。
  前江南两路,算是南方最为富庶的地区了,但这一次萧诚的巡视,却让他大失所望。
  所谓的富庶,只不过是一小部人的富庶罢了。
  处在社会最底层的那些人,只不过是糊口而已。
  当然,没有人饿肚子,或者便是地方官们最为自豪的政绩了吧。
  这在萧诚看来,是远远不够的。
  自己看到的,只不过是浮在最表面上的一些东西,相信沉在最下面的那些更加残酷的真相,那些地方官绝对不会让自己看到的。
  不过这不代表萧诚便没有渠道知晓。
  当然,微服私访这种事情,是绝对不能做的。
  自己真该这样做,某些人,就真敢让自己永远消失在这个世界之上。
  所以,萧诚的巡视是大张旗鼓的公开进行。
  只不过他来得很突然罢了。
  徐州那边的遇刺经历,反而成了他现在身上有力的保护色,使得当地地方官,不管是出于什么理由,都不得不小心翼翼地从事了。
  农民失地极其严重。
  这些被兼并的土地,并不是拿来种粮食的,而是被用来种桑树,然后养蚕,织锦。
  所以,江南地区缺粮是很严重的。
  粮价比起两湖地区要高出足足一倍有余。
  即便比起贵州路这样山多田少的地方都还要贵。
  城市贫民收入极低。
  每日辛苦劳作,所得只不过勉强糊口而已。
  一旦有个天灾人祸,立马天就会塌。
  相当一部分人,家无余粮。
  今天挣,今天吃,明天挣不着了,明天就得挨饿。
  这绝不是一个稳定的社会该有的景象。
  官儿很多。
  吏员更多。
  有品级的官员,朝廷是拨发俸禄的,而且俸禄是相当的优厚。
  而那些普通的吏员,朝廷却是不给钱的,他们的钱,都要当地官府自己挣。
  这就没有一个凭则了。
  所以,这里的吏员们也很富。
  而且,有的人比官员还要富。
  官员还讲究一个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儿,而吏员,却都是本乡本土。
  江南的官员们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出了名的不管事儿。
  只要该交的赋税交齐了,他们便整日价地优哉游域,游山玩水,呼朋唤友,即便整日价的诗词歌赋也不会有人苛责,反而赞一句是真名士自风流。
  甚至有人自称无为而治,方是治民最高境界。
  当真是无为而治吗?
  只不过是吏员把持地方罢了。
  他们需可共瞒的,只不过是上官而已。
  当然,富的人是真富。
  看过了那些私人的园林,享用了本地官员殷勤的招待,吃了最好的食物,最好的美酒,萧诚笑咪咪地起身回程。
  整个巡视的过程之中,他没有斥责罢免过一个官员,对那些诚惶诚恐的吏员,更是和颜悦色,对于那些官员们呈上来的户藉、黄册等,也都是随手翻一翻便罢了。
  全部过程,都是人畜无害的模样。
  看起来,这只不过是一个虎王在巡视他的领地,重要的是显示权威而并不是想要整点什么事出来。
  随着萧诚的离去,整个江南地区,也全都松了一口气。
  只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离开这里的萧诚,心里却是憋了一大口气,不彻底整治,谈什么富国强兵,谈什么北伐收复国土?
  一直这样下去的话,只怕自己将来要被自家小妹打出屎来!
  对于北方辽国的政改,萧诚可是一点儿也不敢放松警惕。
  知秋院的主要精力,便放在北方。
  与自己小心翼翼地四方拉拢,想要做点事情还必须有一个长时间的铺垫不一样的是,三娘子萧旖在辽地却是大刀阔斧。
  那是真正的一言堂。
  她说咋办,就咋办。
  想要和她瓣手腕的,只有一个下场。
  死。
  这是她的地位决定的,也是辽国长久以来强者为尊的传统所决定的。
  占据了整个河北路,掳掠了东京城,然后又将北方地区完全变成自己附庸的辽国,正在弥补自己以前最大的短板。
  从东京,一次性地掳掠了数十万人,而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工匠。
  这两年来,从河北等地方,还在不停地向着中京输送匠人。
  与许多人觉得这些人是去了地狱不同,萧诚却清楚地知道,这些人在中京受到的待遇,只怕比他们在宋国还要好上许多。
  萧旖力排众议,给了这些匠人国人的待遇。
  而国人,过去是只给契丹人的。
  在辽国,真正倒霉的,是那些被掳掠而去的商人、官员以及他们的家属。
  如果他们不能及时表现出来他们对辽国的作用的话。
  所以,很多的读书人,在极短的时间内便转换了自己的立场,成为了萧旑最忠诚的拥护者,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改变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