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抚宋-第4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贵阳路正式宣布成立的时候,也不知是谁福至心灵,想到了刘凤奎,彼时这位公公,正在给先帝守灵呢!
  然后,刘凤奎就到了贵阳路,果然,皇城司就此在贵阳路扎住了脚根。
  与胡屹一样都是皇帝派来作梗的,但所受到的待遇却是两个模样。
  胡屹到现在还挂着贵阳路转运使的官衔,但在贵阳路上却毫无权力和地位,如今只能跟着岑老夫子去教书。
  “这几年,还得感谢刘公为我仗义直言。”萧诚端起了茶杯,笑对刘凤奎道。
  刘凤奎摇头:“谈不上,我只不过是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原汁原味的报给朝廷,抚台能容我活到现在,实在是让我感激涕零。”
  萧诚笑了出来:“刘公这是说笑了,这些年,我们也算是合作愉快。我相信这些年,刘公看到的,听到的,也足以让刘公您往深里想一想了,是吧刘公?要不然,您也不会在我们经营大理的时候,如此大力的助我!”
  “这是为大宋开疆拓土,我自然是责无旁贷!”刘凤奎道,说到这里,他叹了一口气:“抚台,到今天为止,我实在是搞不清我的那些手下,到底还有几个真正是我的手下,他们只怕大部分都已经变成了知秋院的人了吧?”
  萧诚摊了摊手:“这个,我真不知道,您得去问吴可。”
  想起那个阴挚的年轻的统计司的副司长,刘凤奎摇了摇头。
  “我一直看不明白抚台您。”刘凤奎叹道:“但这些年下来,我至少弄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抚台您,绝对无意造反。既然如此,您与汴梁之间的那些误会、矛盾,为什么不说开来,化解开呢?”
  萧诚微笑道:“我愿意,他们相信吗?”
  刘凤奎顿时哑然,是呀,汴梁那边儿会相信吗?
  如今的贵阳路安抚使,事实上是萧诚使用了类似于胁迫的手法,迫使朝廷不得不承认,因为都堂上的那些相公们看得很明白,假如不遂了萧诚的心愿,那么,说不定贵阳便会变成第二个横山。
  如今虽然在事实上贵阳路完全脱离了朝廷的掌控,但在面子上,却还是勿容置疑的大宋领土,而萧诚也愿意给他们这个面子,甚至每年还象征性地向汴梁上交一两万贯的赋税。
  钱多钱少不是问题,态度才是关键。
  可不管萧诚如何表现,朝廷也是不会彻底相信的,就像这个时候汴梁的官家对萧诚说:卿家,我绝对相信你的忠诚,回来吧,我让你做首辅。
  萧诚会相信吗?
  萧诚会回去吗?
  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双方已经在一次次的博弈之中走进了彼此金猜忌的死胡同再也走不出来了。
  所以,即便有一方真的回心转意,另一方也不会相信。
  解不开,现还乱。
  真真正正的一团乱麻。
  刘凤奎苦恼地叹气。
  “抚台,不能让贵阳路真正变成朝廷的领土吗?不能真正接纳那些汴梁来的官员吗?假如抚台能踏出这一步,刘某便是一头撞死在大殿之前,也愿意为抚台辩说的。”
  “还是那句话,我们互相之间已经完全失去了信任感。”萧诚的嘴角翘起,冷笑着道:“而且,我还看不起他们。刘公,你不觉得,我真把地方完全交给他们,用不了几年,他们就会把一盘大好的棋面给折腾得不成模样,你信不信?”
  刘凤奎相信。
  这几年,他是看到了贵阳路这一大片区域是如何从一个朝廷头痛的羁縻州变成如今的这片欣欣向荣的地方的,看到了这些让朝廷大员们不屑的所谓狄夷们,是如何被教化从而成为为大宋开疆拓土的勇士的。
  那被萧诚称之为彩云之南的地方,如今已经正儿八经的成为了大宋的领土了。
  而这,可是当初太祖举全国之力都没有办到的事情。
  萧诚,用一路之力便做到了。
  他的确是有资格瞧不上如今汴梁的那位官家,以及都堂里的那几位相公,西府里的那几位枢密。
  因为这些人,不是在西北被萧定打得狼狈不堪,就是在河北路上被辽人欺负得不敢吭声儿。
  “抚台,究竟是为了什么呢?”刘凤奎问道。
  “我说我是为了大宋,刘公信吗?”萧诚问道。
  刘凤奎低头喝茶不语。
  这个态度,很显然就是不信的。
  萧诚抬起头,下巴冲着罗信扬了扬。
  罗信点头,转身出了院子,片刻之后,牵了一个孩子过来。
  赵安。
  以前,在外人的面前,他一直被称做萧安。
  大家都见过他,都知道他是抚台的义子,学生。
  开山大弟子那种。
  “萧公子?”刘凤奎有些不解,不明白为什么萧诚会专门把这个孩子牵到自己的面前。
  萧诚不吭声,却从怀里掏出几样东西,放到了刘凤奎的面前。
  玉碟以及荆王妃最后的绝笔。
  看到玉碟,刘凤奎的脸色已经变了,
  再匆匆把荆王妃的信看完,刘凤奎整个人都有些不好了。
  他起身,向着萧安深深一揖到地,然后直起身子,脸色苍白地看着萧诚,整个人都在发抖,显然,他猜到了萧诚想要做什么。
  萧诚收起这些东西,挥了挥手,罗信把赵安又带了出去。
  “朝廷里的那个不信,我们可以自己培养一个行的。”萧城面色平静,说话的声音一无往昔,没有丝毫的起伏,就好像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这不是造反是什么?这,这与您原本的想法,是背道面驰的啊!”刘凤奎艰难地道。
  “不是你想的那样。”萧诚淡淡地道:“如果说汴梁的那几位,能把局面维持下来,那便由得他们,赵安也就会一直是萧安,但如果他们维持不下来,萧安就会变成赵安。”
  “您说的维持下来是什么意思?”
  “别被辽人灭了!”萧诚端起茶杯,抿了一口,道。
  “这怎么可能?”
  “为什么不可能?”萧诚冷冷地道:“辽人中京已经营建完成了,以中京为纽带,辽人将五京牢牢的粘合在了一起,耶律俊这几年来四处捺钵,因为耶律宏德的长期生病卧床还有些松散的部族、属国全都被他整治的服服贴贴,辽国现在,前所未有的强大。你说他们下一步会干什么?”
  抬头望向北方,萧诚的脸色也不大好看。
  因为帮着耶律俊完成这一切的,是他最爱的人之一啊。
  当年她喜欢看史书,喜欢听自己讲如何治理一个国家,喜欢与自己辩论,而自己也控空一切心思地去满足她,去培养她,因为自己希望有一个能在某个时间段上与自己有共同语言的人,可不曾想到,有许多常人根本接触不到的知识,却让自家这位妹妹变得如此强大,强大到有可能成为自己最难对付的一个敌人。
  造化弄人!
  萧诚仰头看天!
  操你妈的老天爷!
  他这一声怒骂出口,把对面的刘凤奎吓了一跳,也让江映雪的手一哆嗦,壶嘴一偏,金黄色的茶水顿时流了满桌。
  刘凤奎看着萧诚。
  萧诚喘了一口粗气,看着刘凤奎,道:“刘公,你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希望你真心的加入我们,而不是像以前那样若即若离。”
  “因为皇城司?”
  “对!”萧诚道:“如果你加入我们,我们便有可能控制皇城司。可以为将来某些不好的变化,埋下一些有用的棋子。”
  刘凤奎低头不语。
  “刘公,你有时间考虑,慢慢来,咱们不着急。”


第四百七十二章:心难安
  刘凤奎走的时候,身形有些佝偻。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现在时时刻刻都在冲击着他的内心。
  作为一名内侍,一名大内出来的公公,自己本来应当是皇帝最为忠实的走狗,应当致力于消灭一切对皇帝不忠的叛逆。
  刘凤奎突然有些痛恨自己读这么多的书干什么。
  当年要是自己不显得那么机灵,不会被选出来去读书、写字,也许,现在也就跟当年的某些小伙伴一样,在宫中做些洗扫的工作,简单的生活,也简单的死去。
  他不喜欢作选择。
  这一辈子,其实都是别人在帮他做着选择。
  而现在,萧诚却在逼着他做出选择。
  他一直对萧诚有着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萧诚是与众不同的。
  他是一个公公。
  哪怕他才智学识都远超常人,但在别人眼中,他还是一个公公。
  他能从那些人眼中看出他们对他的不屑。
  他也能从各种渠道收集到那些人对他的不敬。
  但萧诚,却与其它人都不一样。
  从与他第一次交往的时候,刘凤奎就能感受到这一点。
  对方的眼神是清澈的,更重要的是,对方的态度是平等的。
  有些东西,你装也装不来,藏也藏不住。
  没有怜悯,也没有鄙视,萧诚对待他,与对待当时的陕西路安抚马兴,竟然毫无二致。
  最初的时候,刘凤奎还认为是一种错觉。
  但在与萧诚多接触了几次之后,他终于确认,萧态对于他们这样的一些特殊的人,当真是没有丝毫的异样的。
  平等,这是刘凤奎这样的人一生都想要追求的东西。
  那些士大夫们是瞧不起他们这些人的。
  这也是在当年,他为什么愿意帮萧氏兄弟的原因所在。
  可是他也万万没有想到,当年的萧氏兄弟,竟然一路走到了今天。
  怎么选?
  刘凤奎迷惘了。
  他知道,其实自己眼下的这个状态,便已经代表着自己有了绝大的变化。
  萧诚让自己这一次回去的时候,再多看看,再多想想。
  自己是要好好的想一想。
  萧安?
  赵安?
  刘凤奎脚步一个踉跄,险些摔倒在地上。
  这个人绝对是真的,因为萧诚根本就没有必要,也不屑于作假。
  这样的一个真正的金枝玉叶的存在,毫不夸张地可以称之为大宋未来动荡的根缘。
  有朝一日真有事的时候,这个人便是一面绝好的旗帜。
  姓萧还是姓赵?
  因时势而异,萧诚所说的汴梁有朝一日要出大事,当真会如此吗?
  是要回去好好地看一看。
  这两年,自己对于北面的消息,基乎是不闻不问了。
  松树之下,萧诚弯腰,拾起一枚松果,塞进了小小的炉子里,看着那骤然腾起的一股火焰,若有所思。
  “他会选择与我们同舟共济吗?”江映雪轻声问道。
  “刘公是一个不一样的太监!”萧诚端起了茶杯,“他这样的人,如果去考一榜进士的话,当真是手到擒来。而且他自成年以后,便一直在宫外做事,走遍了大宋的疆域,见识也好,做事的手腕也罢,都不是一般的官员能比拟的。”
  “可这样的人,都会有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想法!”江映雪有些担心。
  萧诚却是笑了起来:“正是因为他有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想法,不肯人云亦云,我才对他说这些话。当年,他敢与马兴一起为大哥背书,便可见此人的胸襟。要知道,当年朝廷当真要追究大哥的话,马兴是一路安抚使,朝廷重臣,皇帝不会把他怎么样,但刘公严格来说却是皇帝家奴,便是打杀了,外头的那些士大夫们也只会大声叫好而不会为他鸣冤叫屈的。”
  “因为刘公本身就让他们汗颜了?”江映雪不无讽刺地道。
  “正是如此!”萧诚道:“所以,我认为,刘公即便现在还在犹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