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海上升明帝-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李遇春其实更希望维持这个秘密协定,至于背叛大清什么的,见他娘的鬼去吧,他才管不上。
  李元善在朱武这边拿了收条,心里踏实了一些。
  临走前,朱以海叫住他,郑重的提醒他,“如果你们耍花招,暗里引杭州鞑虏前来,我必然先灭了你们然后再走,你们明白吗?”
  “不要玩火!”
  李元善无奈点头,“请提督放心,我们一定会谨守约定的。”
  送完银子,得到伪提督朱武的再次承诺后,李遇春当天便带着三千人离开了,他自己本部五百,严我公等乡绅的族人家丁等几百人,然后海盐城的两千新兵,最后又拉了几百人,凑了三千人马。
  走前把海盐城那些意图叛乱的军官杀了,又把他们的家族也给抄了,抄出几万两银子,给了伪提督朱武一万一千两,然后分了一万两给郑继武,自己留了五万两。
  全城派饷征粮,那些商家都遭了殃,管你是不是拥护大清,反正一家都不得少,都要捐。有钱的捐钱,有商货的也要抽。
  最后还把城中的马匹骡子都抢光,连毛驴都没放过,然后离开。
  郑继武、朱大纲奉命留守海盐,李遇春前脚走,他后脚就悄悄运了两万两银子来密见朱以海。
  这两万两银子,是他掳掠抄家时,私留的一万多两,加上上缴后李遇春给的一万两,现在转头就拿了两万两来送给监国。
  海盐郊外的军营中。
  朱以海大帐里,协办采编所负责情报的陈潜夫做陪,大学士沈宸荃也在,郑朱二将还是头一次拜见监国,对这位神人一般的监国如此年轻,感觉份外惊讶。
  “沈卿,你给郑朱二卿草拟一道加封密诏。”
  “授郑继武都督佥事、海盐镇总兵官,朱大纲为海盐协守副总兵。海盐镇标和协标两营军官士兵,立册存档,将来补发粮饷和赏赐。”
  “赐郑卿银一千两,朱卿银八百两,各授玉带一条。”
  “孤让二卿剃发降虏,着实委屈二卿了。”
  郑继武道,“只要能够为国出力,些许委屈不算什么,臣等愿奉殿下旨意潜伏敌营。”
  “嗯,你们暂时降虏换上绿旗,会有不少好处帮助,等到将来时机合适了,再恢复身份便可。”
  “臣等定会牢记使命,就算剃了发穿着鞑子的衣服,也不会忘记自己是大明之臣。”
  “嗯,你们镇守海盐,今后要努力训练士卒,还得让这些士兵成为大明忠诚卫士,能做到吗?”
  “臣等一定办到。”
  “你们拿来的这两万两银子,孤很感激,不过海盐养这一千兵马也得花销,以后要整顿军纪,不要再扰民了。你二营一千人马,军饷便也按孤之御营亲军,正勇按每日一钱五银,月银四两五,加上长夫和军官的,每营每月饷三千两,这两万两银子,其实也只够你们三个多月的饷,按半饷发,也只够半年的。”
  “两万两银子你们都拿回去,另外我再给你们五千两银子带回去。
  “你别急着拒绝,这银子也不是给你们两个的,一万八千两,算是两营人马三个月的饷,另外七千两呢,则是给将士们的安家银,每人五两。孤希望,你们这营人马,就算现在暂打的是绿旗,可也得慢慢把军纪立起来。”
  “至于以后的军饷,海盐也可以设局抽厘,海盐有盐,只要把这厘捐抽好了,足够养这一千兵,甚至还有富余。富余的银子,可以慢慢采办打造军械更新,赏赐士卒。”
  朱以海拉着两人吃了顿饭,然后让他们再悄然离开。
  “殿下海盐这颗伏棋,埋的很好。”陈潜夫道。
  “暂时还没什么大用,不过也许将来有用。”朱以海要收复海盐很容易,但现阶段要守不容易,所以倒不如让他们假降,这样也可以暂时打入清军阵营之中。
  “做鞑官领鞑饷,将来还能探知鞑子军情,关键时候,还能起到出奇不意的作用。”陈潜夫笑道。
  “连李遇春都拿不到饷,海盐更别提。”
  “殿下真是大方,郑朱二将拉来两万两银子,你一两没收,反倒又搭进去五千两。”
  朱以海哈哈大笑,“孤也没亏,不是新得两营将士和一座海盐城吗,有这两万五千两银子,给将士们发了安家银和三月饷,相信海盐营今后不会再发生劫掠甚至是哗变的事了,否则空有营号,难堪一用。”
  海盐设立厘金局后,通过对盐粮等商货的抽厘,基本上能够养的起一千人的,说不定还可能向朱以海这边上缴一些富余。
  有了真正稳定的收入来源,才能说足饷,足饷才能足兵,有粮饷后才能谈军纪,否则海盐营就算这次整顿肃清了一波,可早晚还会再发生哗变。
  “郑继武朱大纲二将,忠心可用。”陈潜夫说。
  朱以海则道,“二人能力也还是不错的。”
  “杭州那边会相信他们的投降吗?”
  “为何不信呢,投降才是正常的,不投降才是例外的吧,尤其是眼下‘祝家庄大捷’后,这海盐叛乱兵将惶恐之下投降很合理啊。”朱以海笑着道,“放心吧,按正常情况,杭州那边九成九会接受投降,并授郑继武为海盐参将,说不定还要加个副将衔的。”
  这种才是鞑子们的常规操作。
  “咱们下一步去哪,跟着李遇春去嘉兴吗?”


第115章 鞑子乱认祖宗
  李遇春率三千人马北上的时候,朱以海就在不远的海盐郊外检校兵马。
  北伐军各营齐聚,一时间也是军威鼎盛。
  渡海时仅十营万人北上,其中新编战兵也不过八千,但此时全军却有四十余营人马,战兵都超过两万了。
  刘孔昭和杨文骢两军,原本听到要解散的消息后,有不少人还闹情绪,甚至有人想要带头闹事,但等监国的诸营开到,在四面立营,看到那营伍整肃,军威赫赫,一时也不敢乱来了。
  随后朱以海亲自营中。
  “原有各级军官,皆保留职衔留用,不过现北伐军中没有相应职位空缺,只能先委屈先在各营降级任副职使用,但俸银按原阶衔发给。”
  “所有士兵们,选拔留用的,每人发五两银子安家银,再补发一个月饷银。”
  “未被选中的,可报名长夫营,选中也有五两安家银加补一月饷银。”
  “既未入选战兵也未入选长夫的,给五两遣散银,可选择在嘉兴王庄安置,也可回浙东王庄安置,或自寻出路。”
  一车车白花花的银子拉到营中,就那么摆在那,摆成了一座银山。
  对那两万来人还是有很大的冲击力的。
  营里是银山成堆,营外却是几十营兵马刀枪相向,如何选择,其实也很简单,刘孔昭和杨文骢两位主将也接着站出来安抚士兵们,于是本来有些不满的情绪也都安抚了下去。
  整编进行的很顺利,刘孔昭四营一万二千人,杨文骢部五千人,两人的精锐家丁,优先选入了马队金吾营成为骑兵,或进入旗手、羽林、勇卫等上卫亲军。
  刘孔昭军中的水兵,则优先编入水师伏波营。
  两部差不多一万八千人,最后八千人入选战兵,补充入各部,四千人选为长夫辅兵,剩下六千余人则拿银子遣散。
  至于随军的那些工匠、百姓、家属等,则另外安置。
  因为留用的人超过计划,因此朱以海还又新扩了几营,加上冒襄他们的勇卫营也一并整编进来。
  最后便形成了北伐军总四十八营人马,其中水师营十二营六千人,马队营四营两千,步队营三十二营一万六千人,总两万四千战兵,八千六百四十名长夫辅兵,全军三万二千余人。
  比渡海时已经扩编了三倍有余。
  军队扩编过快,装备武器等欠缺严重,尤其是火器火药铅少,骑兵也缺战马铠甲,步营各种装备都缺,尤其缺炮缺车,水师船虽多,但非常杂。
  不过起码从气势上来说,这确实已经有一个藩镇的气势了。
  全军三万二千余众,马步和水师都有了。
  各营依次列阵接受检阅的时候,沈宸荃这位大学士甚至都激动的哭出声来,陈潜夫这位狂士则仰天长笑,大喊中兴有望。
  检阅完毕,沈宸荃当面奏请。
  “臣请改烈皇庙号。”
  “沈卿为何有此提议?”朱以海有些意外,崇祯也死了这么久了,怎么现在又提起这事来。
  做为大学士,且是唯一留在朱以海身边的大学士,沈宸荃很年轻,而且他很少有反驳朱以海的时候,更多的时候充当着一个助手的角色,朱以海的各种想法,他都是坚定的去执行。
  这也导致绍兴行在那边甚至有些不满声音传来,说他不配这阁臣之位。连御前这边也有许多人认为,沈宸荃不像大学士。
  “殿下,臣以为之前弘光朝为烈皇所上庙号不妥。”
  弘光建号后,南京朝廷派人去北京祭祀崇祯思陵,并给崇祯定了庙号和谥号。
  谥号选的是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庙号思宗。
  选的这谥号和庙号,其实谥号还行,虽然名头一长串,不过这也是从唐朝开始的滥殇,实际核心就是一个烈字,这个字选的跟崇祯还是有些匹配的。
  不过这个庙号,其实是带有几分贬意的。虽然说皇帝庙号的字跟谥法不是完全相同的,但基本上也是这种意思。
  谥法里,思字有褒有贬,辟土兼国曰思,但追悔前过也曰思。
  因此到底是褒还是贬,就存有疑义。
  崇祯死后,其实大明的士人百姓对这位皇帝是既有同情,也有一些不满的,觉得他亡了大明天下。
  或许也正是因此,所以在今年初,弘光朝廷又给崇祯改了个庙号,改为毅宗。
  谥法本无毅。
  《说文》:“毅,有决也。”《论语·泰伯》:“毅,强而能断也。”《左传·宣公二年》:“杀敌为果,致果为毅。”《国语·楚语下》:“强忍犯义,毅也。”
  毅明显比思要好的多。
  弘光朝建号开始,给崇祯上思,等快灭亡时改上毅,可能也是一开始瞧不起崇祯,觉得折腾亡国。等他们自己也快亡国时,才感觉崇祯的不容易,赶紧改庙号。
  崇祯是清朝安葬的,给的谥号是端皇帝,庙号怀宗,陵曰思陵。
  不过很快就有降清的前明大臣上奏,以兴朝谥前代之君,礼不称。
  意思就是咱们大清的皇帝怎么能给前明的皇帝称宗呢,他们又不是咱祖宗,于是去怀宗庙号,改谥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
  慈仁短折曰怀,这本是个平谥,带有几分同情味道。
  但改成愍帝可不好听,在国逢难曰愍(逢兵寇之事);使民折伤曰愍(苛政贼害);在国连忧曰愍(仍多大丧);祸乱方作曰愍(国无政动多乱)。
  反正愍皇帝跟衰帝、灵帝、后主、废帝这些是差不多的。
  沈宸荃此时上奏,提出要给崇祯改上庙号,是认为如今形势好转,崇祯那是咱大明天子,咱们得尊奉。
  鲁监国毕竟跟崇祯皇帝的关系较为疏远,那都是隔了九代的远亲,民间说隔五代就是出五服不算亲了。
  何况隔了这么八九代。
  此时给崇祯改庙号,其实也是为了增加朱以海监国的正统性,为将来继位加分。
  正统、法理这个东西,乱世时有时不值一钱,但有时却又非常重要。
  何况现在朱以海北伐三吴,马上要跟义阳王的人马碰面,这种时候法理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