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带着系统来大唐-第9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吃?”王维再次吧嗒嘴儿。
  “尽量别吃,咱用别的调料,你吃多了上瘾,可难受喽!算了,我在庄子里弄。你们不准碰。”
  李易担心他们回去把罂粟葫芦当成菜吃,那其实是药。
  “差不多了,吃完咱们回去。”李易看看没什么东西了,起身。
  大花花吃了顿好的,被小主人和大主人带着前进,小主人要到李家庄子。
  到地方,牛拴在岸上的牛棚子中,单独一个小棚子,从今天起,开始加餐。
  “这是全来了?说好的我来几天,就回去。”李易见到外面的阵容,懂了。


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 万事从来不经言
  醉仙居后面的温泉中,永穆公主与贵妇们也在吃饭。
  最中间的池子不进人,用来取水。
  饭菜放在托盘上漂浮于水面,贵妇头一次这么吃饭,感觉十分新鲜。
  温泉水的浴桶她们泡过,从这里取的水,别处的温泉水她们取不到。
  京兆府周围,凡是发现一处温泉,就被皇家占一处。
  京兆府之外的太远,她们总不能为泡个澡跑过去。
  原产地的水气泡多,身上一层细密的小泡泡,用手一划,浮到上面。
  永穆公主倒是不稀罕这个气泡温泉,她有从华清池用竹筒连过来的温泉水,再加热一次。
  大家各吃各的,不怎么说话,并非围着永穆公主。
  永穆公主的女护卫们一部分也泡着,另一部分拿着武器在岸上溜达。
  周围是永穆公主的人手,吹拉弹唱。
  小兰刚才离开,这时又跑回来,钻进水里游到永穆公主身边:“公主,四个宰辅和陛下全来了。”
  永穆公主眉头挑挑:“一日不见李郎便不成?”
  “不是看李郎,陛下是见宰辅出来才到此,宰辅们是……”
  小兰哇啦哇啦把她得到的信息全部说出来,最后贼贼地笑。
  “李郎又收个记性好的徒弟?倒是件喜事。
  报纸为首功,若百姓没机会识字,那孩子说不定就在悲田坊碌碌无为一生。
  即便长大了再学,估计也没有灵性了,整日为三餐所忙碌,认命了。”
  永穆公主高兴之余,想到了全民教育。
  像京兆府的百姓,自从会读报纸,精气神都跟寻常时候不同。
  比如叫喊着衙门贴出来的告示别想骗人什么的,恨不能告示出错,给纠正一番。
  “公主,要不是朝廷有钱,各地悲田坊少了拨款,那孩子说不定早死了。”
  小兰说着看别处的贵妇,跟看钱一样。
  “过上一个来月,再组织次活动,将来火车通了,河南府的人也可以到长安嘛!”
  永穆公主明白小兰的意思,贵妇有钱,赚到了钱,用在大唐百姓身上。
  她们追求高高在上的感觉,自己想要看到大唐百姓日子好过,不冲突,各取所需。
  “公主,咱家在洛阳西边还有一片山呢,咱带这边的人去那里也行。”
  小兰知道自己家有多少地盘。
  那片山,现在还养猪、养鸡,桑树多,还都是矮的桑树。
  采用扦插育根移栽的方法种,一种一大片,不让长高了,养蚕和取桑葚容易。
  庄子里的庄户轮流过去当管事,有什么新的种植、养殖技术,及时教会过去学习的百姓。
  当地的官员对山林很照顾,从来没有官员过去找事儿的,好官啊。
  “不知道那里的情况如何,好几天没收到信了,应该多养鸽子送到那边。”
  永穆公主对洛阳旁边的地方很在意,那是当时李易过去帮忙处理蝗灾时候的根据地。
  别人考科举的时候他走了,四十二个学子皆甲第,他却没有在。
  嗯!自己当时还不认识他。
  ……
  “快,快,再快,雨停了,然后被水给冲了。”
  河南府洛阳,一条路上一群人骑马牵马在跑。
  距离李家庄子山的南边三十多里,一个叫小洛南村的村子被非山上流下来的山洪给冲了。
  得到消息,三个负责此地的庄户赶紧组织人手去救援。
  报信的人说原来有块大石头堵着,昨天下大雨,下了一整天。
  天晴了,更高山上的水往下流,大石头终于承受不住,骨碌下来,水跟着下来。
  还好是上午,百姓没睡觉,听到动静,村子里的人赶紧跑。
  人跑了,房子、猪、家禽,俱被留下。
  马、骡子、牛、驴,听话呀,被牵着跑。
  跑出范围到高的地方,村子里的人骑上马报信,村正去洛阳城,另外有人找李家庄子所在的山。
  第三拨人到非山县的县衙门,告诉一声,不指望县衙能帮上什么忙。
  李家庄子的人知道情况,仓库一开,现成的包裹往外取,挂在马上,组织雇工前往。
  三十多里,路况好的话,开车用不上二十分钟。
  可惜这条路不够好,即便修得宽了,又有石子铺,下雨的时候还是留下坑洼,包括上下山的山路。
  天上的时候,挑担子需要天蒙蒙亮出发,中午才到洛阳城外,回去天黑。
  这样的路,越野车也开不过去。
  被雇佣的人一个个神情严峻,他们平日里压水、修路、挖池塘、栽树。
  每隔几天接受次军训,列队、齐步走、正步走、拿武器、骑马。
  其他的人也接受军训,不过没他们频繁,懂得纪律即可。
  他们赚到的工钱多,荣誉感更强,以为自己是李家庄子的人。
  从得到消息到出发,五分钟,包括拿东西、套马。
  几乎是同一时间,村正带人扑到河南府外面,洛阳令的所在都不去。
  大事儿,找河南府尹。
  一层层报上去,正在批改公文的张说得知情况,接见村正。
  “我是小南洛河村的村正马金,村子被冲了,从非山上下来的大水给冲了。全完啦,房子、猪、鸡鸭鹅,地也泡上了。”
  村正对张说大声喊,没有眼泪。
  他们有钱,兑换券揣着跑的,兑换券的钱能够再买两套房子、猪、家禽。
  村正不知道该怎么办,大家回不去了,水还冲着,眼见猪被冲走,鸭子和鹅往岸上游,又游不上来,叫水给带着远去。
  “来人,召集人手商议。”张说喊。
  “你们商议吧,有吃的没,我们先垫垫肚子。”村正气愤,赶紧派人啊。
  你当初来的时候贴了告示,遇到灾害,房子坏掉由衙门给修建。
  今天晚上我们村子怎么办?在外面睡觉?蚊子多。
  洛阳这里是一整套的官员系统,李隆基如果幸洛阳,带着人,直接就位。
  一大群人匆忙到来,有村子被大水给冲了?
  这事儿得赶紧处理,压不住,那边有李家庄子的人,难道还敢把李家庄子的人杀了?
  卷饼和汤送来,外面有卖卷饼的。
  村正带人大口吃喝,先吃饱了,再想办法。
  “组织人手,立即过去,户部的、工部的,郎中带队,察看情况,记录损失。”
  张说下令,他没闲心叫人讨论。
  “还有黑面包、咸菜,村子里开不了火,锅都没了。”村正在旁边喊着补充。


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如此反应不够快
  跟着李家庄子的队伍中的村民也在吃卷饼,他们的卷饼不用买。
  一片山,晚上有工坊在干活,二十四小时提供食物。
  报信的村民先大口喝水,现在吃两口卷饼喝一口壶里的水。
  他们骑来的马留下,骑李家庄子的马回去,倒是不担心自己的马出问题。
  这十个村民的精神头比村正马金好上许多,队伍里的东西齐全。
  庄户官儿最大的叫李贵恒,原来姓葛,叫葛贵,到李家庄子,随主家姓,名里多个字。
  他等到了上坡的地方,与村民们说:“人没事儿就好,其他的全是小问题,你们想啊,盖新房子,咱起二层楼。”
  “嗯嗯!”一个村民咽下嘴里的食物:“得多少钱?”
  “钱不多,山上你们知道有水泥厂和砖厂,张说张府尹不是说过么,房子坏了衙门管。
  他们出钱,出平房的钱,我们给你们成本价,盖二层楼够用。
  猪和家禽身上不是有记号么?能活下来的自己回来更好,被别人捡到,问一声。
  地就是耽误一茬,山上的好土冲下来,还肥田了呢。”
  李贵恒尽量往好了说,可别再叫人难过得生病。
  “冲下来的土要是不好呢?沙石多咋办?”另一个村民还是觉得自己家上了肥的田好。
  “冬天清淤,你再覆盖一层,你们种的是新籼稻,总归是拿水泡。
  牲畜不够用,翻耕的时候我借你们,盖房子出人手,你们管个饭。
  小鸡小鸭小鹅和仔猪送你们一批,没多少钱的玩意儿。”
  李贵恒继续宽慰,小家禽崽子最不值钱。
  人工孵化,相当于送一批蛋。
  “我们有积蓄,能挺过来,冲完了后,看看能淘出来什么家什不。”村民彻底放心。
  太阳偏西一大截时,队伍抵达。
  水流变小,却未停,显然山上还有很多水,正好这里破了口子。
  七八百人呆在山坡上,大点的孩子带小孩子找野菜野果子吃,大人们用手揪野菜,还有的掰树枝编东西。
  牲畜自己吃草,看不出来是否被吓到了。
  整个群体,没有一个人哭,房子被冲了都不掉眼泪。
  李家庄子的马队到达,村民们居然露出笑容。
  “过来帮忙搭帐篷,小孩子别乱跑,啊,你们先吃饭,我们搭。”
  李贵恒吆喝着,猛然想起大家没吃饭呢。
  饭菜用大木桶装,就是二十四小时提供食物的食堂,一次性全给搬空,那边再做。
  重新做的饭菜多,做好了还得往村里送。
  夏天,饭菜倒是不怕凉,别捂坏了就行。
  孩子、老人、女子、男子,按照顺序排出来一排排队伍打饭。
  没准备凳子,大家站着、蹲着吃,太小孩子大人喂。
  一顶顶房子一样的帐篷搭起来,固定的绳子套在砸进地里的桩子上。
  开窗户口的地方挑起来,纱窗缝到这里。
  此时节洛阳天热,热到屋子里呆不住跑房顶上睡觉的程度。
  像李易那时,有人睡在人行道上。
  还有的工厂,工人不住宿舍,自己买小帐篷,到空地上搭着睡,除非厂子给装空调。
  帐篷里面的地上铺毡子,无须盖毯子。
  最担心的是蚊子和虫子,虫子要是钻进来咬人会红肿生病。
  帐篷周围一圈撒石灰,挡住虫子,纱窗挡蚊子。
  “天黑前还能来两拨人,你们吃完了在外面起土灶,后面的人送饭和家什,汤不能送,太沉。”
  李贵恒安排事情,简单,只要百姓情绪稳定,其他的皆不是问题。
  能干活的男人往嘴里扒拉饭菜,随便嚼两口便咽下去,再灌几口汤,干活。
  一边干活他们一边说笑,顺便咒骂一下老天爷和山神。
  若非山洪还流淌着,废墟还在,根本看不出来他们之前受了灾。
  李家庄子就三个人,指挥来指挥去的,偶尔揉揉哪个调皮孩子的头。
  他们三个在村民的心中便是定海神针,他们指挥的声音听了令人安心。
  一个小时之后,第二批李家庄子山上的人手抵达,带来桌椅、铁锅、工具、煤油灯。
  天蒙蒙黑,第三批人带饭菜,还有腊肉、调料、米面、衣服、安神的药到来。
  村民打下手安置,几户人家住一个帐篷。
  周围挖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