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带着系统来大唐-第9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吃过饭,大家组队去看鹌鹑。
  走了不短的路呢,抵达位置。
  这里一片房子和笼舍,笼子用竹子制作,像栅栏一样,上面再遮个栅栏棚子,鹌鹑就在里面呆着。
  一大圈笼子放一盏灯,鹌鹑的眼睛反射着灯光,它们比较活跃,主要是跑来跑去,然后喝水吃食儿。
  见到有人来,鹌鹑们立即往角落里挤,有的绕着喝水的地方躲,没喝够水呢。
  更多的灯一照,笼子里的情况清晰。
  鹌鹑躲远,能够看到地上有鹌鹑蛋,上面带着花纹。
  “喂水的盆上面扣了一个竹罐子作甚啊?”柳冲发现情况。
  “放完不用管了,还有食物,再另一个敞口的罐子中。
  鹌鹑喝水,喝到一定程度,水平面低于罐口,罐子里的水流出来,当流出的水封住罐子口,水就不流。
  另一个架起来一点,鹌鹑吃食物的时候吃空,食物掉出来,多了一堆,就不动了。
  很简单的自动喂食喂水器,不这样处理,鹌鹑会跳进水盆和食盆里,弄脏食物和水。”
  李易介绍两种小工具,在他看来没什么技术含量。
  魏知古靠近,蹲下仔细观察:“喂食儿的我知道,喂水那个水怎不流出来?”
  李易诧异,大唐的工匠会呀,技术很好,你作为工部尚书,你不懂?
  “我知道,我知道,是气压,气压把水给顶住了。”小丫头跳出来,她懂,跟师父学过。
  “气压?”好几个人琢磨这个名词。
  “就是咱们呼吸气儿的力量,我去拿东西,要一个玻璃杯和一张硬点的纸。”小丫头要给大家做试验。
  “我有。”拽箱子的青松主动出声。
  他打开箱子,取出来杯子和纸,李易用来绘图的纸。
  小丫头用手折着裁纸,正方形的,从中心点到边缘位置的长度大过杯子口的直径一些。
  她往杯子里添水,眼看水面高过杯口平面,她把纸盖在上面,等一会儿,小心地捂着纸把杯子倒过来。
  误纸的手缓缓松开,纸贴在那里,杯子的水没有掉落。
  “看,这个就是大气压,大气压压强的力比杯子里水的重力大,水就被气压给压住。”
  一次就制作成功的她对自己的操作很满意,脸上带着甜甜的笑容。
  众人敲着稀奇,李易则一脸平淡,水运浑天仪都能做出来,一个小小的喂水器算问题?


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 心舒情愉萦夜色
  “你们知否?”魏知古看宫女太监,目光最后落到桃红脸上。
  桃红小声道:“不是很懂!”
  “唉!”魏知古重重一叹,人家桃红给留面子,啥叫不是很懂?
  连宫女太监们都开始努力学了,何况李家庄子的人,还有两批科举皆甲第的学子。
  哦,以后大唐的孩子们也要学,天下变了。
  “老夫年岁大,学不来。”姚崇遗憾地摇头,需要从头学起的本事,记不住。
  “说白了无非一些个名词而已,有名词解释,观两遍即知。”李易宽慰一群老头。
  他不指望老头们把物理化学给学了,哪怕初中的一部分,学起来也不是很容易。
  他打算制作一个名词解释的本子,给大家看看,别到时候一说起来什么都不知道。
  “也好!”姚崇认为可行。
  “深秋或初冬的时候,倒是能见到鹌鹑,成群的却少,如今养殖,一只只的不打架?”
  毕构烦恼,干脆换个话题。
  “老毕你在河南当府尹,莫非没见过成群的鹌鹑?鹌鹑通常成群结队行动,飞得低,速度又慢,飞一飞需要停下来休息。
  哦,估计是鹌鹑们许多时候晚上飞,你白日忙于政事,夜间无暇专门看鹌鹑。”
  李易瞅着发现没什么危险又活蹦乱跳吃食喝水的鹌鹑,分析毕构为什么不晓得。
  “然!”毕构还能说啥,承认。
  反正在小易面前说自己不了解很多事情又不丢人,谁让小易学究天人呢。
  “小孩子都睡去了?”李隆基这才是真正地转移话题。
  “又去看动画片了,好不容易来一次,看困了自然会去歇息。”随着声音,豆卢贵妃出现。
  她喜欢孩子,听说外面来了很多,赶紧在吃饭的时候去瞧瞧。
  能被南曲‘大家’选中的孩子,基本上长得漂亮。
  稍微寻常一些的,必须在其他方面超过别人很多才可。
  至于说眼斜嘴歪的,除非拥有小丫头冯青黛的智商和身体协调性。
  她们属于表演专业,相貌为上,吃这碗饭的。
  李易打招呼:“木夫人也不曾安寝?”
  “先去看孩子,听闻你们看鹌鹑,乘车过来,这些个小家伙们倒是能吃,可惜胆子小。”
  豆卢贵妃说着来到小丫头身边,手一垂。
  小丫头非常自然地一抬手,让豆卢贵妃拉住,情商也不低。
  她另一只手搭在了豆卢贵妃的寸关节上,把脉,随时看情况。
  豆卢贵妃低头看看小丫头:“小易,你这大弟子着实贴心,叫人想要认个闺女。”
  “我这大弟子还是官呢,皇后宫中行走。”李易突然说小丫头的官职。
  “哦,对,对对。”豆卢贵妃想起来了,自己不能认小丫头为闺女,差辈分。
  “木夫人,我曾祖母也活着呢,我把你像曾祖母一样看待。拉着你的手,我就觉得心里暖暖的。”
  小丫头跟着说一句,把辈分确定下来。
  “小易呀,老天爷其实嫉妒你呀。”
  卢怀慎对小丫头简直无语了,自己也有徒弟,捆在一起都比不上小丫头一半。
  无怪乎小丫头缺牙吃爆米花费劲,当师父的小易立即制作新东西。
  工坊拿了图纸正在疯狂制造,不晓得废了几许材料,估计明日早能瞧见实物。
  李易抬头看看月亮,不圆了,四月二十一,十五过了六天,升起的晚。
  “诸位,往前走走?然后乘车回去?”李易担心老头们的身体。
  “向北走有路?”李日知不想回。
  “有,到时候朝东是华清池方向,朝西为王兴监事管的皇庄。有阶梯的路,也有行车的盘山路。”
  李易对此熟悉,说话的时候他抬一下手,指头动了动。
  跟在后面的郭子仪转身打出一连串儿手势,远出暗中人影憧憧。
  “走着绕路归吧。”豆卢贵妃提议。
  队伍继续看鹌鹑,此地养了一群又一群的鹌鹑。
  鹌鹑不都长一样,品种有差别,一代代加快繁殖,挑选其中好的。
  通常两个月能看出来,早下蛋,十几天后下蛋量大,这样的蛋受精了后再孵化。
  其他的继续养,看后期产蛋量,调整雌雄鹌鹑。
  倒是不复杂,就是对比的试验组太多,记录的人累。
  看一看,大家就走向北面,上台阶,有缓步台,长的那个,缓步台两旁还有石头长凳。
  长凳附近放有矮的木头杈子,用来临时挂东西。
  此时这条路上挑起了路灯,往常没有,谁大晚上的跑这里来上下?即便要走,自己不会拎个煤油灯?
  ‘咕咕’‘喳喳’‘噜噜’‘嘟嘟’‘呱呱’‘喵~~’
  似乎是人多打破了宁静,鸟叫声和动物的声音此起彼伏。
  “晚上倒是热闹。”刘幽求笑着说。
  “也可以冷清,这不是让诸位走得更舒心嘛!”李易跟着笑。
  所有的声音俱是羽林飞骑故意发出来,学得惟妙惟肖。
  “师父,那咋还有蛤蟆的动静呢?”小丫头听一听,发现不对呀。
  “林蛙,一会儿就没了,估计是有几只看错了日子。”
  李易强行解释,现在的季节林蛙不在山上。
  果然,他说完,再没有蛤蟆的叫声传出。
  “师父,回头送它们几张报纸,印日历的那种。”小丫头配合。
  “成!”李易答应。
  “哈哈哈~~”李隆基大笑起来,在李家庄子总是心情好。
  ……
  睡了一个半时辰的觉,起来逛夜市的倭国南田家的人心情也不错,他们努力地记,用铅笔写在笔记本上。
  凡是有点学问的倭国人,都会写大唐文字,包括一些隶书。
  他们现在还未创造出完全属于自己的文字,更多用‘上国’的。
  南田家的人觉得学到了许多知识,不用看书,游览一番便有所收获。
  他们没吃晚饭,下午从‘加工厂’出来,直接找个棚子休息。
  天黑后饿了,被喊起来,洗洗脸,去夜市。
  晚上的长安城人稍微少了一些,路灯下还有人在读书,虫子飞舞于路灯周围。
  孟浩然依旧跟着,之前倭国人休息,他回庄子。
  晚上带媳妇儿和孩子出来,明天早上再回蓝田县。
  折腾一趟的目的只为放松,轮班的话,他可以后天回去。
  “孟郎,家中来信说让回去把我入族谱的事办了,回吗?”韩襄客拉着儿子的手与孟浩然说。
  “先不回,待我再升个官儿,把你的赦命提一品。”孟浩然在另一边拉儿子的手,摇头。
  ……


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群灯璀璨夜逾华
  孟浩然与家里赌气还为赌完,别看他写诗田园风格,生活绝对不能悠然见南山。
  媳妇儿有敕命在身,家中知道情况,很愿意叫韩襄客入族谱,这是第一个后代出媳妇儿敕命的存在。
  至于出身歌女,不重要。
  赶紧回来,把县令、县丞请到家中热闹热闹,让左邻右舍的人看看,咱们老孟家有敕命夫人。
  咱老孟家的敕命夫人了不得,才貌双全,旺夫的命,不信瞧瞧咱这个孙子,这孙子……
  “都是郎君本事了得。”韩襄客感谢李易。
  不过说出来的话还是夸自己丈夫,歌女出身的她在此方面厉害,绝对不会伤害自己男人的自尊。
  “皆赖刚柔,刚柔举荐我见陛下,同国士以期冀,吾当以国士报之。”
  孟浩然雄心壮志,要好好工作、努力办事、超额完成任务。
  “我家郎君本为国士,卧薪尝胆,终得吞吴之机。”韩襄客一脸甜蜜的笑容。
  她说的是李易在报纸上写的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能够名震襄阳的歌女,绝对不是白给的,什么都学。
  孟浩然一时间跟打了鸡血似的,他挥舞下拳头:“待为夫给你弄个诰命。”
  他想升五品官,这个难度……
  这个难度要看谁面对,换成李易,曾经说想当长安县或万年县的县令,李隆基都诧异。
  结果几年过去,李易想要什么官就有什么官,还可以临时当个官,然后辞职。
  别人都希望实职官越大越好,他偏不要。
  出海归来,所有的权皆上交,只保留两个从二品的虚职,一文一武。
  哦!另有一官,乃大唐书法宣传研究协同合作会长安理事。
  理事晚上在走山路,理事的钱给了。
  平康坊今晚灯光璀璨之下,一群人在进行选拔赛,书法绘画选拔赛。
  今天属于第一场,分八处所在,平康坊为其中最热闹的一处。
  副会长钟绍京亲自坐镇,他手上有李易李理事给的一千缗活动经费。
  交流赛的奖品由李家庄子出,无须钟绍京操心。
  他背个手走在九九张桌子旁边,不时看一眼别人写的书法或作的画,偶尔瞄瞄平康坊南曲所在,面露遗憾之色。
  他选的位置好,平康坊,本打算吸引一些人来观看。
  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